李小龍死後47年仍霸屏,鄧麗君被日本人「復活」:中國無巨星?

2020-10-05 言客

前段時間看到#李光洙誇易烊千璽#的熱搜。



李光洙怎麼就誇起易烊千璽來了?

難道他們同框了?


點進去一看,才發現是李光洙採訪中提到了易烊千璽。


在被問到最近想要嘗試哪個角色的時候,李光洙說了易烊千璽在《少年的你》飾演的小北。


「拍出來的樣子非常帥氣是男生都想要嘗試一下的角色 不是嗎」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限定角色的範圍是國內還是國外,但是李光洙的第一反應還是中國的片子,中國的角色。


連知名solo歌手IU、少女時代成員林允兒也在社交平臺推薦過這部電影。


不得不說,《少年的你》真的出圈了。



其實,我們的文化輸出,真的不只有熊貓。


趁著祖國母親生日的大好日子,我們不妨一起來盤點一下「中國這些年的文化輸出」。


看完,或許你就會跟我一樣,為中國感到無比自豪。




1

永不過時的國家名片



在六七十年代,沒有發達的通訊,沒有網際網路。


但就是在信息相對閉塞的時代,有兩個人,憑藉實力,走出了中國,並留下了深遠持久的影響。


他們就是:李小龍和鄧麗君。


李小龍的影響有多大呢?


外國友人在知道你是中國人的那一刻,一定會問一句:你會功夫嗎?


沒錯,李小龍在外國的風靡程度,一度讓所有人都以為每個人都像李小龍電影裡那樣能打。



李小龍的成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他是一個偉大的武術家。


不僅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呈現在西方電影中,還創立了截拳道,提出新理念,對傳統武術進行了反思。


還開創了一個新的美國電影品種。



在李小龍之前,美國的暴力電影通常都是由刀、槍等器械完成的,而李小龍原始的拳腳肉搏無疑為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此外,在那個華人飽受歧視的西方世界,李小龍還是打入好萊塢第一人,好萊塢片酬最高。


如果沒有李小龍在前鋪路,那麼後輩要闖美只怕是難上加難。


來看一組數據。


同為功夫明星,甄子丹在谷歌的搜索總量是1600萬;成龍1.08億,李連杰則是驚人的3.5億。


但是李小龍,卻達到了4.38億。

(數據截至2020年3月)


可怕的是,李小龍早在1973年已經去世。


其影響力之深遠,讓後輩難以望其項背。


李小龍的葬禮,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唯二最隆重的(還有一個是周恩來總理)。



成千上萬的影迷在大街上冒著大雨為他送行,在香港舉行之後,還在美國舉行了更為隆重的葬禮——他是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雖然領域不同,但鄧麗君跟李小龍一樣,已然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


知乎上有個問題:鄧麗君是否可以被稱為「國際巨星」?


回答的畫風大都是這樣的:



沒有經歷過她的時代的小年輕或許會迷惑,對她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傳唱度極高的《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不就是唱了幾首情歌嗎,為什麼要捧得這麼高?」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那麼你對她的誤會就大了。


鄧麗君可不只會唱情歌,鄉村風、搖滾風、爵士風,她都玩過,是真正意義上的百變天后。



「唱情歌只需要一口蜜嗓」又是一個天大的誤解。鄧麗君不僅天賦極高,音色甜美,音域跨度大,唱商也很高。


一首《再見我的愛人》把自己都唱哭了好幾次。


拿出她的戰績,更是令人心服口服。


美國《時代周刊》世界七大女歌星時代周刊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美國CNN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樂家20世紀百大最具影響力藝人全日本及日本有線大賞雙獎三連冠日本大眾音樂殿堂唯一外國歌手

(注意,這些都是國際獎項)


此外,她還是第一位在紐約林肯仲系和洛杉磯音樂中心舉辦個人演唱會的華人歌星。



日本昭和平成年間,也出了不少名伶歌姬,但是中國人鄧麗君還是在日語歌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直到去年,日本還在用5D技術復活鄧麗君進行演唱。


李宗盛說:其他歌手是奇蹟,而鄧麗君是傳奇。


周杰倫說:我希望我的音樂能成為經典,就像鄧麗君和羅大佑那樣!


王菲說:鄧麗君是我流行音樂的啟蒙老師。





2

百花齊放的今天



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國內開始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作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他們也開始走出國門。


電視劇方面,被譽為宮鬥劇巔峰的《甄嬛傳》幾年前登上美國付費平臺Netflix引起全國轟動。



後來又被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日本引進播放。


雖說一些本地化的翻譯讓國內的群眾啼笑皆非,但相比而言,我們更多的是感到驕傲。



去年夏天大火的《陳情令》,總播放量為2019年所有網劇的第一。



不僅在國內取得成功,被泰國等國家引進後,熱度也一騎絕塵,還獲得了亞洲電視劇評分的最高分。



其他被國外引進的中國電視劇還有:《延禧攻略》、《如懿傳》、《琅琊榜》、《步步驚心》等。


以後,不再是只有我們眼巴巴地追著《神探夏洛克》、《老友記》、《破產姐妹》,外國友人也期待著中國電視劇的更新。


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向來被視為文學糟粕的網絡小說,居然也悄悄搭起了中外溝通的橋梁。


網絡小說,被中國網友戲稱為「上頭文學」。


簡單好讀易上頭就是它最大的特徵。


也正是因為這個特徵,決定了它的受眾門檻更低。


不太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外國網友也能讀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人因此戒掉了毒癮?


可別笑,這是個真實案例。


美國網友凱文·卡扎德幾年前跟女朋友分手了,之後一蹶不振,甚至還因此染上了毒癮,生活跌入了深淵。


好朋友見他如此萎靡,便給他介紹了「CD」,不是可以播放的CD哦,而是中國網絡小說《盤龍》,CD是英譯名字Coiling Dragon的縮寫。



一開始凱文是拒絕的,畢竟他可是看哈利波特長大的。


但是翻了幾頁之後,他徹底淪陷。


不眠不休地追,一天看上百萬字。


在追完《盤龍》之後,又開始追其他網絡小說。


一看就是大半年,根本停不下來。


等他回過神之後,發現自己已經徹底戒掉了毒癮,忘記了毒品為何物。



還有外國網友為了讀懂中國的網絡小學(因為等翻譯的日子實在是太煎熬了!),居然正兒八經地學起了中文。


看來中國的網絡小說不僅解毒(?),還是「漢語推廣大使」(孔子學院:有被冒犯到)。




3

高手在民間



都說「藝術來自於生活」。


確實如此,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平凡的藝術家」。


他們「大隱隱於市」,獨居一隅,但是散發的光彩卻已照到了國外。


國外的網友也開始覺得:中國的月亮比較圓。


李子柒在全球擁有8000萬粉絲。



光是youtube上就有1000多萬粉絲,比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頂級媒體)的粉絲還要多。


你品,你細品。


外國網友對她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當我看你視頻的時候,我的眼裡一直含著淚花,這些生活的景象太美麗太不可思議了,我好希望我有生之年也能在這樣的地方生活,為你點讚!」



「天哪,這是真的嗎?真的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家和神奇的人存在!」



連央視新聞都忍不住誇她: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還跟袁隆平一起被聘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


當國內的人還在質疑李子柒的視頻有粉飾太平之嫌時,人家已經跟袁隆平站在了一起。


不管她的視頻是否過度美化了農村生活,她對於中國文化輸出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


「阿木爺爺」也是一個走出國門的網紅。


油管觀看量超過2億

訂閱人數達到117萬

一個造木拱橋的視頻就有4200萬的播放量


「一個木匠有什麼好看的?」


不了解他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但是看了他的視頻之後,可能你只能發出直男般的讚嘆:牛逼啊!


不用釘子、螺絲等輔助工具,單靠一塊木頭就可以造出各種機關!


自己會動的小豬佩奇、機器人、袋鼠。



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阿木爺爺做不到。


不少網友大喊相逢恨晚:


「我怎麼到今天才知道阿木爺爺啊,簡直是油管寶藏,根本停不下來!」



「油管的算法終於對了一次,給我推薦了阿木爺爺的視頻,我的人生簡直要徹底顛覆了!」



中國時尚一直被外國誤讀,今年七夕巴黎世家出的限定款包包更是佐證了外國對於中國審美的偏見。


但是成都太古裡的一個街拍視頻,卻引來外網1800萬人圍觀。


這次可不是因為土味而出圈,而是因為「中國街拍實在太酷了」。


街頭風、民族風、原宿風......各種風格都有。



甚至有網友說:中國街上的人已經準備好參加時裝周了!


雖然我們都知道,裡面應該有不少人是擺拍的模特,但是不打緊。


至少他們讓外國網友知道了:


中國,不只有中國風,

中國人,也可以很潮。

相關焦點

  • 他是日本人,比李小龍大16歲,如今96歲已為李小龍守墓47年
    上世紀五六十年的好萊塢,對中國文化並不感興趣,直到一個人的出現,首次將中國功夫帶入美國的主流文化,甚至讓全世界知道世界上有一種非常厲害的武術叫「中國功夫」,這個就是李小龍。李小龍原名李振潘,194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是中國廣東省佛山人,是世界功夫巨星,被美國人稱為「功夫之王」,至今依舊是世界無法拷貝的神話。
  • 日本節目再度「復活」鄧麗君 跨時空合唱無違和
    網易娛樂8月14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一代巨星鄧麗君已過世22年,但她的經典歌曲至今仍持續傳唱,她的迷人身影更不時通過最新影像技術「復活」。日本朝日電視臺上周五播出的特別節目《決定版!這就是日本的名曲》(暫譯),不但以最新技術讓鄧麗君「登場」演唱,還安排新生代演歌歌手市川由紀乃與她跨時空合唱,逼真的現場令人驚嘆。據悉,該節目這次選用鄧麗君1985年底在NHK大會堂身穿紅色禮服、演唱日語版《償還》的畫面,市川由紀乃則穿著綠色晚禮服與她同臺,2人一起走上舞臺,分站兩邊對唱,經過後制的畫面完成度極高,看起來毫無違和感,就連同場的小林幸子等歌手都讚嘆不已。
  • 逝世47年後,李小龍遺作重新上映:巨星隕落後,依舊是巨星
    回顧巨星李小龍短暫的一生,33年歲月,無時無刻不在刷新著世界紀錄,一張黃皮膚,傳國術,弘揚中國功夫,闖好萊塢,成就不朽。李小龍一生雖短,卻無比輝煌!以前一直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看到李小龍這一生的成就,以及逝世47年後,人氣依舊鼎盛,方才明白,這句話的真諦。
  • 揭秘:李小龍、柯受良、鄧麗君……這些明星離奇死亡!
    李國豪和他的遺作《烏鴉》中的造型但整個事件依然疑點重重,甚至有人懷疑是日本山口組布局殺了李國豪——持這種陰謀論的人認為,當年李小龍也是日本山口組派人暗殺的:因為當時李小龍是好萊塢的功夫巨星,曾多次在銀幕上擊敗日本武士
  • 明星意外死亡太詭異 李小龍的死是日本人的陰謀?
    當時鄧麗君在飯店房間中自備有急救器材,因此飯店服務生不但迅速進行了急救,還為鄧麗君撫胸、按摩,但是都無濟於事。即使火速送往醫院,終於也急救失敗,一代巨星就此與歌迷永遠告別。據說在送往醫院的路途上,柔弱的鄧麗君雖然飽受氣喘發作的痛苦,還是一直呼喊著母親。
  • 這個節目復活了鄧麗君,22年後再唱《我只在乎你》,看哭所有人……
    最近,為紀念鄧麗君逝世22周年,日本一個節目利用3D全息高科技復活了鄧麗君。燈光亮起,舞臺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活靈活現的鄧麗君,她深情演唱一曲日語版的《我只在乎你》,仿佛時光穿越,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鄧麗君剛出現的時候,底下的主持人和嘉賓就被震撼到了,忍不住眼含淚水,要知道,鄧麗君是那個年代的亞洲偶像,超級巨星。在日本更是破天荒紅到爆炸。
  • 鄧麗君歿後25年日本歌迷悼念時代風雲歌后
    現在依然會想起在鄧麗君逝世20周年的2015年發生的事。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鄧麗君的母方親屬位在中國陝西省的墳墓。「歡迎祭拜,你是第一個來到這裡的日本人啊。」雖然被周遭的人如此催促著,手拿著線香,無法壓抑內心湧上的情感。鄧麗君生前熱切盼望能夠回到祖國掃墓,卻無法實現願望。
  • 巨星雖隕落 精神永長存:懷念鄧麗君
    - 第一次在香港最氣派的表演場所利舞臺舉辦個人演唱會- 拿下首屆香港「金唱片」獎- 獲警察廣播電臺頒「雪中送炭」獎- 同時有三張大碟獲香港「白金唱片」獎- 在日發展期間,學說日語、唱日文歌,堅持不取日文藝名,而且以中國女歌手的形象為榮。每次演唱會一定準備一件旗袍亮相,經紀合約中亦約定,每次演唱會至少要有一首中文歌。
  • 鄧麗君時隔22年在日本「復活」 感動眾人落淚,日本人為何對她的感情如此深?
    很少有哪個歌手像鄧麗君一樣對我們產生長久的影響以至於她去世那麼多年還有這麼多人來紀念她為了紀念鄧麗君逝世22周年日本節目《金SMA》利用全息投影技術令一代歌后「復活」投影再現了她1986年在《日本作曲大賞》演唱《我只在乎你》日文版的經典片段在大家的期待中「鄧麗君」緩緩出現
  • 鄧麗君是臺上的巨星,臺下的苦命人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一世紀,華人世界喜歡聽歌的或不喜歡聽歌的,都不可能沒聽過鄧麗君的名字,她真是個巨星中的巨星。無可否認,鄧麗君本身真是個好女孩子。她善良、溫柔,不多話不多事,很安靜,有委屈也不會向人說,規規矩矩地做人,認認真真地演唱。我因為跟她有一點小小的緣分,所以跟她有些交往。她本身是個很低調、很安靜的人,然而,她在臺上與臺下的表現可說完全是兩回事。
  • 無法重拍瞬間:舔腳的張國榮,戴面具的李小龍,越南戰爭中開演唱會的鄧麗君
    而這個男人,就是被稱之為武術宗師的李小龍。筆架山道67號,是香港美麗豐滿的豔星丁佩的寓所,這對精於八卦的香港媒體來說簡直是一個「天大的瓜」。其實大多數人對丁佩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她生命中的兩個男人卻是無人不知。除了李小龍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港圈大哥」向華強。但她與向華強的婚姻僅僅維持了4年後,便遁入空門,日日給李小龍超度亡魂、吃齋念佛,潛心修行了40年之久。
  • 他是日本人,比李小龍大16歲,今96歲已經為李小龍守墓47年
    李小龍的日本徒弟,晚年生活貧寒,卻堅持為師傅守墓47年李小龍在華語影壇的地位毋庸置疑,把中國的武術推向了全世界。尤其是在文化多元的美國,讓更多的美國人認識了中國功夫。李小龍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做到了,可惜的是李小龍在32歲的時候英年早逝。但如今李小龍的影響力依舊深遠,在美國還有紀念李小龍的銅像。
  • 名人傳:李小龍,47年過去了,您的接班人在哪?
    47年前的一天,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猝死,年僅33歲。  「一顆巨星從此隕落。」他的死因撲朔迷離,不管是醫院診斷說明,還是他人回憶,從未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  他的父親李海泉為「粵劇四大名醜生」,也是功夫名家,修習太極拳。為了讓李小龍身體強壯,在他7歲的時候開始教他太極拳。  但是李小龍並不適合練武,因為他膽小到連看到蟑螂都渾身打哆嗦。  他還從小近視,高達600多度。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撞上了電線桿。  後來,他父親給他配了一副眼鏡,一翻跟鬥,眼鏡就飛出去了。
  • 無法重拍的瞬間:趴海灘上的鄧麗君,「摔」洪金寶的李小龍
    成龍自小生長在澳洲,回來返回香港學習舞臺化妝以及舞臺表演技巧,之後與元龍、元泰、元華、元彪等人的表演獲得了關注,於是七人組成了「七小福」,1971年,成龍在學藝期滿後開始擔任武師,特技演員等,這是其演藝生涯的開始,值得一提的就是,他曾在多部電影中擔任李小龍的替身。
  • 稀見鄧麗君同框對唱小林幸子,心願彌補當年遺憾
    下月8日是國語歌壇一代巨星鄧麗君逝世24周年紀念日,鄧麗君的經典名曲至今在華人地區持續傳唱,曾赴日本發展的她,也讓廣大的日本粉絲對她懷念不已。日本朝日電視臺日前播出的特別節目《決定版!日本名曲大獎》(暫譯),再次透過最新影像技術讓她「復活」,並和當年好友「演歌女王」小林幸子跨時空對唱日語版的《我只在乎你》,節目中舉行的「最想再見一面的平成年代已故巨星」票選,鄧麗君更擊敗美空雲雀、石原裕次郎等人獲得冠軍,足見日本歌迷對她的喜愛。
  • 莊奴:「沒有鄧麗君,就沒有我!」
    莊奴一生為華語流行樂壇寫過許多經典歌曲;鄧麗君膾炙人口的「小城故事」、「原鄉人」、「甜蜜蜜」、「又見炊煙」、「海韻」……,鳳飛飛傳頌一時的「巧合」、「一道彩虹」、「溜溜的她」,崔苔菁的「乘風破浪」、「春天為什麼要遲到
  • 李小龍逝世47周年,為什麼再無功夫明星能超越他?
    李小龍的祖父李震彪是一位功夫了得的鏢師,當時在江湖上名號非常響亮,與很多武林高手都有交往。父親是粵劇名伶李清泉,他的母親何愛瑜出身港英時期香港四大家族之首的何家。1940年因為戰亂,李清泉決定全家搬至美國,那時何愛瑜已經懷孕,隨後李小龍在舊金山出生。良好的出身,讓他從小便有優越的成長環境。李小龍三歲開始接片,是一位實打實的童星。
  • 李小龍「Be Water」
    ESPN 旗下紀錄片系列《30 for 30》之一,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個人紀錄片《Be Water》,北京時間今天上午9時開播。
  • 「中國のガッキー」稱號被禁?那些去日本發展的藝人後來都去哪了
    熱衷於當吃瓜群眾的小編時刻關注著她的動向,近日忽然發現,日媒已經不再使用「中國のガッキー」這一說法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在這近一年時間裡,龍夢柔的演藝事業發展勢頭良好。在成為話題人物後,今年春天,她去了日本發展,籤約了日本的經紀公司。
  • 傳奇已逝47年,盤點一下世界格鬥擂臺上李小龍傳人們
    7月20日,對於中國影迷來說有兩件大事兒:第一件是「電影院開放」,時隔半年之後,中國的影迷終於可以重新坐在大熒幕面前;第二件是「李小龍逝世47周年」,每年的7月20日,都是世界「龍迷」紀念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特定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