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李光洙誇易烊千璽#的熱搜。
李光洙怎麼就誇起易烊千璽來了?
難道他們同框了?
點進去一看,才發現是李光洙採訪中提到了易烊千璽。
在被問到最近想要嘗試哪個角色的時候,李光洙說了易烊千璽在《少年的你》飾演的小北。
「拍出來的樣子非常帥氣是男生都想要嘗試一下的角色 不是嗎」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限定角色的範圍是國內還是國外,但是李光洙的第一反應還是中國的片子,中國的角色。
連知名solo歌手IU、少女時代成員林允兒也在社交平臺推薦過這部電影。
不得不說,《少年的你》真的出圈了。
其實,我們的文化輸出,真的不只有熊貓。
趁著祖國母親生日的大好日子,我們不妨一起來盤點一下「中國這些年的文化輸出」。
看完,或許你就會跟我一樣,為中國感到無比自豪。
1
永不過時的國家名片
在六七十年代,沒有發達的通訊,沒有網際網路。
但就是在信息相對閉塞的時代,有兩個人,憑藉實力,走出了中國,並留下了深遠持久的影響。
他們就是:李小龍和鄧麗君。
李小龍的影響有多大呢?
外國友人在知道你是中國人的那一刻,一定會問一句:你會功夫嗎?
沒錯,李小龍在外國的風靡程度,一度讓所有人都以為每個人都像李小龍電影裡那樣能打。
李小龍的成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他是一個偉大的武術家。
不僅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呈現在西方電影中,還創立了截拳道,提出新理念,對傳統武術進行了反思。
還開創了一個新的美國電影品種。
在李小龍之前,美國的暴力電影通常都是由刀、槍等器械完成的,而李小龍原始的拳腳肉搏無疑為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此外,在那個華人飽受歧視的西方世界,李小龍還是打入好萊塢第一人,好萊塢片酬最高。
如果沒有李小龍在前鋪路,那麼後輩要闖美只怕是難上加難。
來看一組數據。
同為功夫明星,甄子丹在谷歌的搜索總量是1600萬;成龍1.08億,李連杰則是驚人的3.5億。
但是李小龍,卻達到了4.38億。
(數據截至2020年3月)
可怕的是,李小龍早在1973年已經去世。
其影響力之深遠,讓後輩難以望其項背。
李小龍的葬禮,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唯二最隆重的(還有一個是周恩來總理)。
成千上萬的影迷在大街上冒著大雨為他送行,在香港舉行之後,還在美國舉行了更為隆重的葬禮——他是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雖然領域不同,但鄧麗君跟李小龍一樣,已然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
知乎上有個問題:鄧麗君是否可以被稱為「國際巨星」?
回答的畫風大都是這樣的:
沒有經歷過她的時代的小年輕或許會迷惑,對她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傳唱度極高的《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不就是唱了幾首情歌嗎,為什麼要捧得這麼高?」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那麼你對她的誤會就大了。
鄧麗君可不只會唱情歌,鄉村風、搖滾風、爵士風,她都玩過,是真正意義上的百變天后。
「唱情歌只需要一口蜜嗓」又是一個天大的誤解。鄧麗君不僅天賦極高,音色甜美,音域跨度大,唱商也很高。
一首《再見我的愛人》把自己都唱哭了好幾次。
拿出她的戰績,更是令人心服口服。
美國《時代周刊》世界七大女歌星時代周刊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美國CNN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樂家20世紀百大最具影響力藝人全日本及日本有線大賞雙獎三連冠日本大眾音樂殿堂唯一外國歌手
(注意,這些都是國際獎項)
此外,她還是第一位在紐約林肯仲系和洛杉磯音樂中心舉辦個人演唱會的華人歌星。
日本昭和平成年間,也出了不少名伶歌姬,但是中國人鄧麗君還是在日語歌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直到去年,日本還在用5D技術復活鄧麗君進行演唱。
李宗盛說:其他歌手是奇蹟,而鄧麗君是傳奇。
周杰倫說:我希望我的音樂能成為經典,就像鄧麗君和羅大佑那樣!
王菲說:鄧麗君是我流行音樂的啟蒙老師。
2
百花齊放的今天
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國內開始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作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他們也開始走出國門。
電視劇方面,被譽為宮鬥劇巔峰的《甄嬛傳》幾年前登上美國付費平臺Netflix引起全國轟動。
後來又被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日本引進播放。
雖說一些本地化的翻譯讓國內的群眾啼笑皆非,但相比而言,我們更多的是感到驕傲。
去年夏天大火的《陳情令》,總播放量為2019年所有網劇的第一。
不僅在國內取得成功,被泰國等國家引進後,熱度也一騎絕塵,還獲得了亞洲電視劇評分的最高分。
其他被國外引進的中國電視劇還有:《延禧攻略》、《如懿傳》、《琅琊榜》、《步步驚心》等。
以後,不再是只有我們眼巴巴地追著《神探夏洛克》、《老友記》、《破產姐妹》,外國友人也期待著中國電視劇的更新。
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向來被視為文學糟粕的網絡小說,居然也悄悄搭起了中外溝通的橋梁。
網絡小說,被中國網友戲稱為「上頭文學」。
簡單好讀易上頭就是它最大的特徵。
也正是因為這個特徵,決定了它的受眾門檻更低。
不太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外國網友也能讀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人因此戒掉了毒癮?
可別笑,這是個真實案例。
美國網友凱文·卡扎德幾年前跟女朋友分手了,之後一蹶不振,甚至還因此染上了毒癮,生活跌入了深淵。
好朋友見他如此萎靡,便給他介紹了「CD」,不是可以播放的CD哦,而是中國網絡小說《盤龍》,CD是英譯名字Coiling Dragon的縮寫。
一開始凱文是拒絕的,畢竟他可是看哈利波特長大的。
但是翻了幾頁之後,他徹底淪陷。
不眠不休地追,一天看上百萬字。
在追完《盤龍》之後,又開始追其他網絡小說。
一看就是大半年,根本停不下來。
等他回過神之後,發現自己已經徹底戒掉了毒癮,忘記了毒品為何物。
還有外國網友為了讀懂中國的網絡小學(因為等翻譯的日子實在是太煎熬了!),居然正兒八經地學起了中文。
看來中國的網絡小說不僅解毒(?),還是「漢語推廣大使」(孔子學院:有被冒犯到)。
3
高手在民間
都說「藝術來自於生活」。
確實如此,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平凡的藝術家」。
他們「大隱隱於市」,獨居一隅,但是散發的光彩卻已照到了國外。
國外的網友也開始覺得:中國的月亮比較圓。
李子柒在全球擁有8000萬粉絲。
光是youtube上就有1000多萬粉絲,比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頂級媒體)的粉絲還要多。
你品,你細品。
外國網友對她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當我看你視頻的時候,我的眼裡一直含著淚花,這些生活的景象太美麗太不可思議了,我好希望我有生之年也能在這樣的地方生活,為你點讚!」
「天哪,這是真的嗎?真的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家和神奇的人存在!」
連央視新聞都忍不住誇她: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還跟袁隆平一起被聘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
當國內的人還在質疑李子柒的視頻有粉飾太平之嫌時,人家已經跟袁隆平站在了一起。
不管她的視頻是否過度美化了農村生活,她對於中國文化輸出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
「阿木爺爺」也是一個走出國門的網紅。
油管觀看量超過2億
訂閱人數達到117萬
一個造木拱橋的視頻就有4200萬的播放量
「一個木匠有什麼好看的?」
不了解他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但是看了他的視頻之後,可能你只能發出直男般的讚嘆:牛逼啊!
不用釘子、螺絲等輔助工具,單靠一塊木頭就可以造出各種機關!
自己會動的小豬佩奇、機器人、袋鼠。
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阿木爺爺做不到。
不少網友大喊相逢恨晚:
「我怎麼到今天才知道阿木爺爺啊,簡直是油管寶藏,根本停不下來!」
「油管的算法終於對了一次,給我推薦了阿木爺爺的視頻,我的人生簡直要徹底顛覆了!」
中國時尚一直被外國誤讀,今年七夕巴黎世家出的限定款包包更是佐證了外國對於中國審美的偏見。
但是成都太古裡的一個街拍視頻,卻引來外網1800萬人圍觀。
這次可不是因為土味而出圈,而是因為「中國街拍實在太酷了」。
街頭風、民族風、原宿風......各種風格都有。
甚至有網友說:中國街上的人已經準備好參加時裝周了!
雖然我們都知道,裡面應該有不少人是擺拍的模特,但是不打緊。
至少他們讓外國網友知道了:
中國,不只有中國風,
中國人,也可以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