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贊《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那它算是炫技嗎?

2020-08-09 青石電影

青石電影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影院復工,你的第一張電影票給了誰?

有人把欠星爺的《大話西遊》的電影票給還上了;

有人是《星際穿越》中國內地8億多票房的一份子;

還有人看起了新的國產動畫電影《妙先生》。

而其中有部電影,不去影院看真的就虧了,它就是:

《1917》

想必很多人對這部電影都很熟悉了,作為薩姆·門德斯繼《鍋蓋頭》後執導的又一部戰爭片,它早在2019年聖誕節就已經在北美上映。

從金球獎到好萊塢影評人協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幾乎在各大電影獎項中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影片剛公映沒多久,就得到第92屆奧斯卡10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視效、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

《觀察者》稱讚它是:

「自《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

《紐約郵報》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現代戰爭片的經典,2019年最好的電影之一。」

它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我們不妨來一窺究竟。

其實,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從時間上來看,故事發生在1917年4月,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期間。

要知道,一戰主要分為西線、東線、南線三大戰線,其中以英、法對抗德國的西線戰況最為慘烈。

而影片主要聚焦的也正是英軍與德軍長期僵局後,兩個年輕的英國士兵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成為信使,奉命去前線傳達阻止進攻興登堡的命令。

兩人一路上穿越槍林彈雨,甚至有人不幸犧牲,最終將信送到,阻止了進攻,拯救了1600名英國士兵。

如果你問它最大的看點是什麼?

也許很多人會大聲地說——一鏡到底!

所謂的一鏡到底,實際上就是「攝影機不要停」,一次性將全片拍完而沒有剪輯。

因此,要拍攝一鏡到底的影片,對於主創人員是巨大的挑戰,歷史上有名的是希區柯克的《奪魂索》和索科洛夫的《俄羅斯方舟》。

而2013年包攬奧斯卡四項大獎號稱「一鏡到底」的《鳥人》,實際上也經過了剪輯。

對於《1917》來說,儘管全片也並非是真正的一鏡到底,但為了保持這種狀態,主創組可謂是費盡心思,許多網友甚至睜大了眼睛去摳出片中的剪輯點。

為了連戲,影片都選在陰天拍攝,拍到一半太陽出來了?

那就中斷拍攝,等到沒有陽光的時候再拍。

演員爬鐵網、跳水坑、從上到下,一直奔跑怎麼拍?

那攝影師也得化身「跑男」,先被吊起來,之後下了地又帶著器材坐上小車繼續拍。

因此,一鏡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呢?

是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從主演選擇喬治·麥凱和迪恩-查爾斯·查普曼兩位臉生的「90後」演員開始,影片就想讓最普通的大眾擁有代入感。

我們跟隨著主演的一呼一吸,一舉一動,很多時候就像在玩第一人稱的遊戲。

首先,影片中有很多讓人「疼」的情節。

在菲爾德扒開鐵網,卻被上面的刺狠狠扎了一下,還得用力拔出來,在看電影的我們也仿佛被扎了一下。

然而為了任務卻顧不得自己的傷手,還得在泥水裡爬來爬去,甚至一手撲進了被老鼠撕咬的腐屍中,讓人直擔心他的傷口會不會感染。

其實,在一戰落後的醫療條件下,傷口感染也莫得抗生素,只能截肢。

可以說,在那種狀況下,士兵受傷基本上等於一腳踏進了鬼門關。

而影片並沒有讓菲爾德遭受巨大的創傷,反而是小小的扎傷,卻以小見大帶給觀眾相當直接的受傷感受

而地下道突如其來的地雷爆炸也讓人揪心,被殘骸掩埋的喬治,坐起來吐了一口沙石,銀幕前的觀眾也像吃了一嘴的灰。

此後,在菲爾德想要拖著受傷的布雷克走,一邊感覺到了菲爾德難以承受的身體的重量,而另一邊是被扎破肚子的布雷克裂開的傷口。

嘶——真疼啊。

尤其是在失血過多的布雷克意識模糊地問菲爾德,兩人的對話非常揪心:

「我要死了嗎?」

「……是。」

聽慣了一直說「不是」「你不會死的」的安慰,片中短短一個「是」,卻讓人覺得如此的殘忍。

其次,影片也還原了塹壕戰的「苦」。

在武器和各種偵查技術還比較落後的一戰時期,對戰的雙方基本上是用人肉戰術去爭搶每分每毫的土地。

在英、德兩方的壕溝之間,便是鐵網密布、屍橫遍野、堪稱「人間地獄」的無人區

士兵常年在泥水中浸泡,整周整周地洗不了澡,上廁也所沒紙,與被屍體餵得碩大無比的老鼠日夜相伴。

兩個主角在執行任務中,管他是不是水坑直接去踩,遇到危險更是一屁股就坐到了爛泥坑裡——

在生死之間,還管他什麼髒和乾淨!

尤其是之後逃出德軍魔爪的菲爾德,穿過激流與瀑布,爬過許多漂在水上的浮腫的死屍,回到岸上的菲爾德撲下來邊哭邊喘著粗氣。

噁心、委屈、堅持的複雜情緒交織,處於崩潰邊緣的他讓人心疼。

不管是主角累到在水裡睡著,還是開槍前的深呼吸來鼓起勇氣,影片的創造的代入感非常細膩。

當然,在一片讚譽之外,我們也能看到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對影片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

第一,一鏡到底是炫技,劇情單薄經不起推敲。

第二,影片劇情寫實又寫意,風格沒能平衡好。

實話說,在提出這兩點質疑之前,這裡想重點劃出一句話——

《1917》拍的是一戰。

一戰又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非正邪戰爭的一戰,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它的立意與劇情衝突並不好展現。

就拿《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等頗受大家認可的戰爭片來說吧,它們的故事其實講的都是二戰。

比起有明確的反法西斯立場的對立,以及為了正義犧牲的精神還可以宣揚一波主旋律的二戰,一戰思想層面基本上都脫離不了反戰

既然說到一戰電影,而這裡繞不開三部電影——

第一部,1930年劉易斯·邁爾斯通執導的《西線無戰事》。

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堪稱最血腥電影的《西線無戰事》,對戰場的殘酷性和戰爭對士兵人性的扭曲的揭示是非常深刻的。

一群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夢想破滅,被戰爭折磨得不成人樣,甚至連死亡對他們來說都是解脫。

主人公爬出戰壕捕捉蝴蝶而被打死的一幕,載入影史。

如果說《西線》是「捉蝴蝶」的鏡頭,那麼在《1917》中主人公在水中撈起一片櫻花,仿佛看到兄弟近在眼前,從而得到了前進的力量,堪稱全片最美鏡頭之一。

也許是《1917》對《西線》的致敬,兩部電影中都出現了「櫻花」。

不過,比起《西線》中士兵借櫻花表達對家鄉故人的懷念,而《1917》不僅代表布雷克的思鄉之情,對於菲爾德來說更多了一份兄弟意志的繼承。

此外,一部是德軍殺了法國兵,而另一部是英軍打了德國佬,兩部電影對戰立場不同,經歷的事件卻高度相似,無疑都在說明一戰的無意義。

第二部,1957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光榮之路》。

作為不到30歲的庫布裡克執導的一戰電影,片中將主要矛盾聚焦在了法軍內部。

法軍將領瞎指揮,卻讓3個無辜的小兵背鍋,視人命於草芥,深深地諷刺了一波官僚主義。

而比起《光榮之路》主要聚焦於這一場冤案,《1917》更多的是涉及到了這一點。

正如「卷福」飾演的軍官所說的:

「這只是暫時的,等到下周司令部就會發出不同的命令,在黎明時進攻。」

「只有一種方式結束這場戰爭,戰至最後一人。」

從這裡看,《1917》涉及的戰爭議題,實際上是有廣度的。

第三部,2018年彼得·傑克遜執導的《他們已不再變老》。

有什麼比看到真正的戰場更有說服力的呢?

影片根據一戰時珍貴的視頻、圖片素材,使用彩色修復技術,加上後期配音製作而成。

不論是掛在鐵絲網上的屍體,還是爛泥巴塹壕、站著睡覺、散發臭味的死馬,亦或是破壞一切的德軍,我們能在紀錄片中親眼看到。

而《1917》的靈感來源於親身參戰的薩姆·門德斯的爺爺,想必導演也參照了《他們已不再變老》。

可以說,《1917》對許多戰爭場景、細節和士兵的狀態的還原度還是很良心的。

而比起上面提到的三部電影,我們能看到《1917》更像是上面的故事發生之後,經歷了種種的主角菲爾德有了更多主體性,勳章拿來換酒喝、討厭回家、甚至對布雷克選擇他進行抱怨,對一戰的無意義性早就有了自覺,因而相當「佛系」。

即使是在布雷剋死後,菲爾德為沒有嚎啕大哭,回到車上上演的也是「人類悲觀並不相通」式的恍如隔世之感。

可以說,整部影片沒有強烈的控訴,情感更加克制、內斂、細微。

而與「佛系」主角相匹配的,是整部影片的高級「性冷淡」風

水上漫天飛舞的櫻花,奔騰火焰中的十字架,森林中士兵們唱思鄉曲,油畫般的法國女人與女嬰,冷色調中簡單的暖色調,把戰爭片推到了新的美學高度。

對於看慣了滿屏血漿、各種爆炸場面的觀眾來說,這種審美反而符合當下流行的「極簡」風。

結合上面提到的三部電影,其實我們能看到《1917》的內在精神一直延續,而在此基礎上又憑藉「一鏡到底」的手法賦予它以遊戲感和性冷淡風,以呼應當下審美。

因此,從整個一戰系列影片來看,寫實又寫意的《1917》正像是兩個時代過渡間的產物,它對於整個一戰電影的創新是令人矚目的。

正如導演薩姆·門德斯對拍攝電影的緣由的解釋:

「人們無法意識到戰爭有多可怕。」

一鏡到底的《1917》帶給我們的不再是上帝視角、全知視角,不是一堂戰爭課,也不算主旋律,沒有那麼多憤世嫉俗,而讓我們化身為一個個v-logger,看了一場直播,玩過一把遊戲,注重對個人化、原子化的視界和情感的展現。

比起大而化之的為國家而戰,在影片的最後,「被動」執行任務的男主角菲爾德充滿不在乎的「佛系」,變為「主動」繼承兄弟遺志、拼盡全力將命令送到的信使,動機個人又具體。

然而,卷福的反應無疑在說明:

「你阻止了這次,那麼下次呢?」

送了個寂寞,瞬間將菲爾德做的一切努力全都解構,所有的一切不過成為了一場虛無。

最後,坐在樹下看著妻女照片的菲爾德又陷入了一個循環,仿佛現在除了親情,已經沒有其他的精神嚮導,無疑與後現代的當下不謀而合。

一個時代的戰爭片有一個時代的模樣,走在前面的諾蘭的二戰片《敦刻爾克》是,門德斯的一戰片《1917》也是。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初看讓人驚豔,再刷值得細品的《1917》,即使有瑕疵,但它的開創性還是值得最熱烈的讚美。

青石電影編輯部 | 晨晨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娛樂,有點有料有深度

相關焦點

  • 被贊《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那它算是炫技嗎?
    而其中有部電影,不去影院看真的就虧了,它就是:《1917》想必很多人對這部電影都很熟悉了,作為薩姆·門德斯繼《鍋蓋頭》後執導的又一部戰爭片,它早在2019年聖誕節就已經在北美上映。從金球獎到好萊塢影評人協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幾乎在各大電影獎項中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就是它了!《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戰爭片,被贊2019最佳影片之一
    不僅如此,觀看過該影片的專業影評人們,將《1917》稱之為是《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甚至有評論認為,它就是明年奧斯卡的頭號選手。儘管電影要等到12月25日才在北美正式上映,但這樣的極高口碑已在海外提前引發了電影圈的討論。《1917》出自大名鼎鼎的英國導演,薩姆·門德斯之手。(下圖中)他是誰?
  • 《拯救大兵瑞恩》——最好的戰爭片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戰爭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這部影片主要是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第時,米勒上尉率領一支8人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去尋找空降部隊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
  • 為什麼說《1917》是繼《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
    今天我們來說說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最終獲得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3項大獎的《1917》,為什麼是繼《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當我們跟隨著鏡頭,兩名年輕士兵接到任務那一刻起,這個殘酷的故事就已經開始了!而一鏡到底的呈現方式 也讓整部電影更加有真實感!通過鏡頭跟隨著主角的視角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感受到了生離死別、感受到了命懸一線。他們走過的每一步、闖過的每一個難關都那麼的真實!
  • 《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
    在本周頒出的奧斯卡上,呼聲頗高的
  • 電影 | 《拯救大兵瑞恩 》:戰爭片裡的NO.1,永恆的經典!
    有人說,《紅海行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槍戰動作片,而是戰爭片。甚至有人說,它是中國版《黑鷹墜落》,是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好看的電影可以誇,但不能捧殺。如果把《紅海行動》放到戰爭片的格局中看,它和世界一流戰爭片還有很大的差距。偉大的電影,即使看幾十遍也不會膩煩。
  • 《鍋蓋頭》導演新作被贊:繼《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
    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戰爭片之一將要與觀眾見面了。有人誇,它是「繼《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
  • 《拯救大兵瑞恩》是好萊塢的一個奇蹟
    他在凱文·史密斯的《猜·情·尋》中擔任主演,還與人合寫了《心靈捕手》,這部電影在那期《紐約時報》雜誌發行幾周後上映。幾個月後,阿弗萊克和他最好的朋友一起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編劇獎。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前,很多電影都涉及過諾曼第登陸的故事;事實上,1962年票房最高的電影《最長的一天》在主題上也在講述這件事。但《拯救大兵瑞恩》仍然是一部硬核的、無法抗拒的電影。如此多的人花錢去看它,這是一個奇蹟。
  • 經典電影賞析《拯救大兵瑞恩》
    以奧斯卡為例,電影人們追捧它不僅是因為其知名度遍及全球,他們更加看重的是該獎項不可冒犯的權威性。但真相到底如何呢?這個享譽國際的電影界最高殊榮,真的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公正公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奧斯卡也曾有過受人質疑的時候。《拯救大兵瑞恩》是電影史上最優秀的戰爭片之一,它反映出的不只是戰爭的殘酷、冷血,還表達出了濃厚的人文情懷,看過的觀眾無不被它深深的震撼。
  • 《拯救大兵瑞恩》20周年
    時光網特稿戰爭巨製《拯救大兵瑞恩》是導演史蒂文·史匹柏的又一部輝煌作品,這部影片在1998年7月24日北美公映,之後就是票房旺收和喝彩之聲接踵而來,很多二戰老兵都稱讚《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如實再現了殘酷的戰爭場景,是一部謳歌二戰老兵的偉大作品。
  • 《1917》:兩個小時一鏡到底,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
    《1917》這部影片帶給人的視聽享受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真實」。戰爭電影對於真實感的要求非常的苛刻,失去真實感的戰爭戲,就像一具失去靈魂的軀殼,看戰爭片給我的一個巨大的感受,就像看紀錄片,雖然兩軍對壘的大場面燃燒著經費,奮戰的保衛者熱血澎湃,但總覺的缺少了什麼,《1917》給了眾多電影人答案。《1917》帶給觀眾的感覺就像是在玩第三人稱射擊遊戲一樣,這種長鏡頭跟拍模式,讓觀眾飽涵沉浸感,是一種無與倫比享受。
  • 盤點幾部經典好看的戰爭片,《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上榜!
    《我們的父輩》一共三集,每集90分鐘,恰好是三部電影的長度,相比其他動不動就二十多集的長篇電視劇,它顯得格外簡潔,凝練。而該劇帶給觀眾的觸動,卻遠超很多長篇的戰爭劇集。導演以非常寫實的手法去再現那場戰爭,在劇中有隨處可見的死亡,有令人膽戰心驚的背叛,它讓人漸漸忘記自己是個人,同時漸漸放大自己的惡。《我們的父輩》給予至今倖存的德國二戰一代,向他們親人講述自己二戰故事的機會。
  • 《黑鷹墜落》《拯救大兵瑞恩》等四部戰爭片真實、經典,你看過嗎
    是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製作的一部戰爭片,由理察·弗萊徹、深作欣二、舛田利雄執導,馬丁·鮑爾薩姆、山村聰等主演,講述了在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而美軍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損失慘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故事。
  • 讓人熱血沸騰的二戰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位居榜首,要錯過嗎?
    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二戰時期最經典的戰爭片,和大家一起去體會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平靜生活是多麼的可貴。 《拯救大兵瑞恩》 這部電影不管何時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 讓人熱血沸騰的二戰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位居榜首,要錯過嗎?
    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二戰時期最經典的戰爭片,和大家一起去體會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平靜生活是多麼的可貴。《拯救大兵瑞恩》《拯救大兵瑞恩》作為一部非常優秀的戰爭片,僅僅用多個機位、音響效果、就真真實地再現戰場上的血肉橫飛,而且它還拍出了人性,讓人們真實地重返了戰場上那種不知所措的兩難境地中,實在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 《拯救大兵瑞恩》:只有看到真實的人性,方知世界本無英雄
    1998年7月24日,《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國的首映,猶如一枚重磅炸彈,顛覆了所有人對於戰爭片的認知:原來戰爭片可以拍得如此真實!但卻無人否認,《拯救大兵瑞恩》是有史以來最真實的戰爭片!前無古人!在我眼中,《拯救大兵瑞恩》無疑有絕色美貌。當我被這種美貌所吸引,並深入了解了她的內心後,我徹底淪陷了。此時,對我來說,她的美貌已經不重要了。當剝去《拯救大兵瑞恩》最廣受讚譽的「最真實的戰爭片」的美麗容貌後,這部電影的內心是什麼?還是「真實」!
  • 拯救大兵瑞恩20周年,回顧這電影的一切,還是那麼心潮澎湃!
    20年前的1998年7月24日,好萊塢經典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正式公映。
  •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實的二戰電影之一,你真的看懂了嗎?
    《拯救大兵瑞恩》被譽為史上最好的戰爭片,也是著名導演史匹柏五部最負盛名的電影之一。所以,拯救大兵瑞恩不僅僅只是送他一個人回家,而是守住萬千家庭的希望。你說,這八個人的誓死守護有沒有意義?拯救大兵瑞恩 再就是那首伊迪斯·皮亞芙充滿哀怨的歌聲,通過留聲機飄蕩在戰場廢墟的各個角落
  • 重溫史匹柏的《拯救大兵瑞恩》,依然感觸頗多
    那麼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由史匹柏老師執導的《拯救大兵瑞恩》。就像這部《拯救大兵瑞恩》,雖然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它在2014年12月17日入選美國「國寶影片」名單,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對於戰爭場面的還原度高,更是因為史匹柏在電影裡將眾多主題表達地淋漓盡致,其中不乏和平、人性和情感。
  •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有感
    美國拍的戰爭片和中國是不太一樣的,美國拍的看了之後不想發生戰爭,而中國拍的抗戰片看了之後精神亢奮,特想當英雄,可能現在的社會特別沉重的話題已經吸引不了觀眾了,所以沉重話題也是以輕鬆的形式來表達。 美國的8個大兵也是懷著這種矛盾的心情開始 了尋找大兵瑞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