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魯達:送一首詩給你的夜晚、漂泊與孤獨

2021-03-03 中國詩歌網

但願生命,還有世間的快樂和痛苦,每天都能推倒房門,進駐我們的房子。生活由死去的夜晚與降生的黎明的神秘物質構成。但願你們在找到答案的時候,都能發現新的疑問。

——巴勃羅•聶魯達

 巴勃羅·聶魯達是二十世紀所有語種中最偉大的詩人

他書寫任何事物都有偉大的詩篇,就好像彌達斯王

凡他觸摸的東西,都會變成詩歌

——加西亞·馬爾克斯

他的詩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

復甦了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

聶魯達是當代最偉大的詩人

同時擁有睜開的和閉上的眼睛,夢遊人的眼睛

——諾獎得主、詩人帕斯

西班牙語中再沒有詩歌如聶魯達般五花八門、蔚為大觀

他的詩歌已經觸及到如此廣大而各不相同的世界

灌入了各種各樣的技藝與才華

以我從其他語言那裡得知的情況來說

唯一可比的例子是維克多·雨果……

——秘魯作家、諾獎得主略薩

巴勃羅·聶魯達 Pablo Neruda(1904-1973)

1904年出生於智利帕拉爾。19歲出版第一部詩集,20歲享譽全國。著有《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漫歌》《大地上的居所》等數十部詩集,被譽為「人民的詩人」。197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我悄無聲息地工作,圍著自己轉圈,

一如盤旋在死屍上空的烏鴉,哀傷的烏鴉。

我思考著,在四季的廣闊中形單影隻,

置身於中心,周圍是寂靜的地方:

一小塊溫度從天空墜落。

來吧,讓我為你戴上桂冠,健康的年輕人,

蝴蝶般的年輕人,純粹的年輕人,

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閃電,永遠自由。

你站立在大地之上,

身上滿是牙齒與閃電。

你分發你的親吻,你碾死蟻群。

你為健康,為洋蔥,為蜜蜂流淚,

為一個個迸出火來的字母哭泣。

你似一柄藍綠相間的寶劍,

觸碰你時,你便如河流彎曲。

崎嶇的路途,南方的冬季,

被我塵世汗水浸透的姑娘們的頭髮,

南方光潔天空中的月亮,

為我帶來一個沒有痛苦的日子吧,

哪怕是一分鐘,讓我細察我的條條血管。

為了一個不會展得更開的微笑,為了一張甜蜜的嘴,

為了那些或許會被薔薇喜愛的手指,

我寫下這篇詩歌,而它只是一聲嘆息,

只是一聲嘆息。

我希望一個肉體喚醒它的骨頭

火焰咆哮而出,

敏銳的嗅覺飛奔著尋找什麼,

被大地蒙蔽的視覺也

追趕著兩隻昏晦的眼睛,

還有聽覺,突然間,如同一隻

暴怒的、發狂的、巨大的牡蠣,

迎著雷電站立起來。

那裡有為所有生命備下的蔭翳。

那裡有乳汁的環流和血鑄的大樓,

有綠色空氣壘成的高塔。

牆壁上一片寂靜,巨大而蒼白的奶牛

蹄爪如紅酒。

如果問我曾到過哪裡,

我應說「歷盡滄桑」。

我會細數被石頭遮蔽的大地,

一路流淌的河流,消逝遠方;

我只知道飛鳥失去的東西,

被拋到腦後的海洋,還有我哭泣的妹妹。

為什麼有這麼多地方?

為什麼日子接踵而至?

為什麼黑夜在口中堆積,為什麼要有死亡?

 

如果問我從哪裡來,我應與碎裂的事物傾談,

與苦痛難忍的用品傾談,

與總是腐壞的巨大牲畜傾談,

還與我憂愁的心傾談。

一切,

殘破的舊西服,看到飄雪的女人們,

無人能活著觀賞的黑色虞美人,

一切都落入

我在雨中舉起的雙掌。

《大地上的居所》收錄了聶魯達1925年至1935年的詩作,共56首。十年間,詩人因外交職務而不斷變換居所,時常處於孤獨之中,對周遭事物保持著敏感的觀察。這期間的詩歌展現出詩人對青年生活處境與內心狀態的思考


留言分享閱讀聶魯達詩歌的感受

我們將抽取 2 位讀者,送出本書

截止時間 12月20日,12:00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購買

 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聶魯達的一生:詩歌、女人與革命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樣。」這是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裡的詩句。我們大多數人認識聶魯達是從他的情詩開始的,還有那部描寫聶魯達革命時期的經典影片《郵差》。其實聶魯達的一生遠遠不是他的詩和一部電影所能呈現的。
  • 聶魯達的詩和遠方
    說起來,可能中國讀者偏愛追捧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但我還是更喜歡聶魯達的《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2017年和2019年,我兩次來到智利,都在工作之餘專程去看了聶魯達的黑島故居。1937年,聶魯達從歐洲返回智利,發現卡維塔夜晚寂靜的星空與海浪喧鬧的濤聲和那座東方小島非常相似,便從一位水手那裡買下當時只有70多平方米的石頭房子,並給這裡起了一個新的地名:黑島。可能是黑島激蕩不已的海浪更符合詩人不安分的天性,聶魯達在這裡很快完成了構思已久的《漫歌集》。
  • 聶魯達的外交官生涯:在時間中尋求永恆,在大地上尋找邊界 | 一詩一會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1904-1973)多數讀者對聶魯達的印象都離不開那部堪稱「情詩聖經」的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現實中看到的一切讓聶魯達對神秘東方的幻想逐漸破滅。譬如在印度,聶魯達看到的是一個由於人口眾多和工業落後而失去平衡的封建社會體系。身處殖民地地位,當地人冷酷地追求物質的生活,但每天仍有數千人死於霍亂、天花、熱病和飢餓。在晚年的回憶錄中,他將彼時的東方比作一個「不幸的人類大家庭」,而他在那個時期寫的詩,「除了反映一個外國人移居到粗暴而又奇怪的世界所感受的孤獨之外,並沒有反映別的東西。」
  • 聶魯達詩二首
    聶魯達詩二首其一
  • 如果聶魯達的詩聞起來有香氣
    感受到曠遠的孤獨中有偉大的生命力,一切在墜落燃燒,一切又在蓬勃生長,身處磅礴肆意的湍流裡,所有巨大浩蕩的意向卻最終濃縮為一朵玫瑰的期許,這樣戛然而止、轟然倒地。怎麼形容呢?是一種對於心臟的溫柔的暴動。我讀文字的時候,情緒會非常敏銳。很小很小的時候,讀到一首半懂不懂的詩,也會突然感受到其中悲慟氛圍而大哭。
  •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 聶魯達 : 吟唱詩歌不會勞而無功
    Despair, dedicated to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首版《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聶魯達題贈給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的作者)1916年,聶魯達遇到生命中的啟蒙老師,拉丁美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智利女詩人加芙列拉·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
  • 智利詩人聶魯達:詩歌出自笨拙的手 | 一詩一會
    ——巴勃羅·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1924年,在智利詩人聶魯達年滿二十周歲的前幾天,首版《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以下簡稱《二十首情詩》)問世了。詩作中,聶魯達沒有像以往拉丁美詩人那樣用露骨的性愛描寫來傳達情感,而是將對愛情的回憶與智利南部曠野的自然意象相融合。
  • 杜甫最孤獨的一首詩,末尾兩句蒼涼無奈,道盡人世心酸
    孤獨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有人說:孤單是身心的感覺,孤獨是靈魂的無奈。一種源於靈魂深處的孤獨,總是無法輕易排遣。可惜好景不長,公元765年,嚴武去世,失去依靠的杜甫離開了成都,一路漂泊。途中寫下了這首《旅夜書懷》,既描繪了旅途風光,更突出了年老無依,孤獨寂寞的一種心境,讀來令人心疼不已。
  • 巴勃羅·聶魯達:一面藍白紅的旗幟
    老馬的話不可全信,卻又不可不信,於是Sal網購了一本《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這是當時國內唯一一本有版權的聶魯達詩集),決定在某位假裝盲眼的老師的課上一探究竟。具體是什麼課不記得了,只記得當陽光灑向窗臺,當春日午後的藤蔓因風的吻而顫抖時,那句「女人的身體,白色的山丘,白色的大腿,你委身於我的姿態就像這世界。」
  • 聶魯達的十四行詩 · 王亞彬(舞蹈家)為你讀詩 · 第396期
    愛到深刻,不能自己。收聽提示:1、視頻連續版:如網速流暢,請點擊上方視頻收聽。我對你的愛直截了當,不複雜也不傲慢; 我如是愛你,因為除此之外我不知道 還有什麼方式:我不存在之處,你也不存在, 如此親密,你擱在我胸前的手便是我的手, 如此親密,我入睡時你也闔上雙眼。----------「愛情很短,遺忘很長。」
  • 詩詞丨杜甫最孤獨的一首詩,末尾兩句蒼涼無奈,道盡人世心酸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
  • 聶魯達詩十首:親愛的,我們現在就回家
    巴勃羅·聶魯達(1904-1973),智利詩人。
  • 巴勃羅·聶魯達:人們尤其惱火我有輛汽車
    1921年,聶魯達遠離家鄉到智利的首都聖地牙哥讀書,並開始寫作詩歌,他寫了一首詩《節日之歌》在學生聯盟的競賽中勝出,費恩斯坦評價說,這首詩「給他贏得了一定名聲,但沒有錢——這種情形日益成為他的命運,來日方長」。聶魯達在自傳中對早年讀書時候的飢餓記憶和羞辱印象深刻,「當時我寫的遠比以前多,但吃食卻少得多。那些日子我認識的某些詩人,因為窮,嚴格限制飲食,從而送了命」。
  • 漂泊在外過年都無法回家,一首唐詩20個字寫盡他鄉一個人的孤獨
    而且古代的交通多有不便,很多人離開故鄉之後,多年漂泊在外,沒有衣錦還鄉的基礎,大多數人也都是不敢浪費時間回家的,甚至等到過年的時候都還在漂泊在外。所以今天的這一首唐詩,就是寫這些過年在外依然漂泊的讀書人,他們在除夕之夜一個人的孤獨之感。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 杜甫晚年一首表達孤獨的詩,短短的幾句,卻把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
    杜甫的一生極其的落魄,也無比的孤獨,尤其是他在晚年時期更是獨自漂泊,那一份孤獨之感,更是深入骨髓,從而也使得他寫下每一首詩都充滿了孤獨之感,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無限的悲痛之情;作為當時最偉大的詩人,杜甫儘管才華橫溢,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卻又是處處碰壁,這也使得他極為悲情。
  • 白居易很樸素的一首詩,寫冬至夜思念家人,寫盡了遊子漂泊的心酸
    這首詩通過冬至夜作者在邯鄲驛站的所思所想,表達了他對親人的思念和家鄉的懷念,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遊子漂泊在外的心酸之情。中國古代的冬至這一天,往往象徵著全家團圓。等到夜晚,家人們都會圍坐一桌,歡度佳節。
  • 【詩】在你的乳房上,有忍冬樹的味道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一首來自智利詩人聶魯達的情詩,這首選自聶魯達20歲時創作的《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是其中的第十四首。每日你與宇宙的光一起嬉戲。靈巧的訪者,在花朵與水之間你翩然到訪。你比我手中緊握的白色的頭顱,更像每日我手中的成簇的果實。
  • 心一讀英文詩:聶魯達《我希望你是寂靜的》
    這是智利詩人聶魯達作品《我希望你是寂靜的》的英譯。英譯者和中譯者不詳。
  • 聶魯達:對女人之愛和對政治的熱情,是他詩歌的兩個引擎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仿佛你已不在。」可是如此一來,(過分)追求真實的傳記作者,往往會對作家自傳頗有微詞,費恩斯坦在《生命的熱情》中就曾氣呼呼地批評聶魯達自傳:「聶魯達的回憶錄是世上所有回憶錄中最誘惑人的,但你在其字裡行間找不到穩定的真實性——或任何諸如完整故事這樣的東西。」
  • 唐詩中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便美到令人心碎!
    以古代詩人為例,他們就體驗到了各種深刻而又真切的孤獨,並將這種孤獨感注入到了自己的詩歌中。譬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因懷才不遇而孤獨。「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是柳永因相思而孤獨。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含山店夢覺作》,所表達的則是因羈旅而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