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為何會在1982年投拍了《投奔怒海》這部經典電影?丨香港往事

2021-02-20 超越四維時空

夏夢,金庸眼中的小龍女,原香港左翼國語電影公司的臺柱,與石慧、陳思思並稱「長城三公主」。聞說當年金庸為了接近夏夢,已經寫武俠小說成名的他,屈就到電影公司當小編劇,1957年還為女神量身定做劇本《絕代佳人》,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榮譽獎。記者後來問起這段綺麗的往事,文化界的老朋友都支吾以對,只有倪匡最老實,說:「是追過夏夢。」

這段情愫以「襄王有意,神女無夢」告終,但我們今天不是說這件事,而是來說說一直在左翼愛國電影公司的夏夢女士,竟然在1982年拍了一部充滿了政治隱喻的電影《投奔怒海》,這段歷史說起來還是蠻有趣的,或許今人讀來還蠻有以史為鑑的意味。


01

夏夢,原名楊濛,1933年出生於上海,1947年隨父母遷居香港,1950年籤約長城電影公司,成為職業演員。長城電影公司是由中共左翼陣營經營的,後來與另外三間左派電影公司合併成銀都機構,直接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是在香港的國企了。

因此夏夢與金庸的背景還是蠻相似的,都是民國時期逃到香港的小資產階級愛國進步青年,一直對新中國懷有好感,1957年4月,為了響應毛澤東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文化部搞了個優秀影片頒獎大會,由夏夢主演的《絕代佳人》(金庸編劇)獲得榮譽獎,因此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接見,當時全體藝術工作者濟濟一堂的氣氛相當好,大家都充滿了希望。

探出頭來的是小平同志,當時好年輕

當然還有恩來同志


02


可惜好景不長,幾個月後政治氣氛急轉直下,由「雙百方針」變成「引蛇出洞」,而且大陸的電影製片公司完成公私合營改造,再舉辦的電影百花獎就沒有讓香港的左翼電影公司參與了。

雖然隱隱覺得大陸的風向轉變,但是天真的夏夢也沒有想太多,香港左翼陣營還是受廖承志的港澳工作小組領導,他們辦電影公司是要「用影片團結華僑,宣傳愛國主義」。夏夢尊稱廖承志為「廖公」,她初入電影公司的時候就常聽人說,廖公對拍攝的題材沒有限制,「題材無限寬廣,縱橫千萬裡,上下五千年」。「廖公的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成了我們編戲的總方針」夏夢後來回憶道。

回憶文革之前,我之所以能以17年的短促時間,拍出四十部電影,除去當時的同行——編、導、演的共同努力與幫助外,廖公的指示起決定性的作用。它擴大了我的眼界和思路。大家心胸開闊了,廣開戲路,就不成問題了。

如果沒有廖公的指示,尤其是在當時,內地在搞文藝革命,而香港方面又對我們採取了嚴格限制的政策,我們是不可能把這些多種多樣的影片搞出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廖公的「縱橫千萬裡,上下五千年」的指示,使得我們香港的進步電影事業有了極大的發展,我們的銀幕呈現出一片五彩繽紛的景象。

夏夢電影劇照《絕代佳人》


03

大陸的極左思潮還是無可奈何的波及香港,廖承志曾經三令五申地要求香港左派機構隱蔽精幹、保存力量、長期堅持、合法生存,不準在香港發動文革,結果1966年12月就被小將們打倒、奪權。1967年2月,還專門成立了「廖承志專案組」,「要把廖承志的事管起來」。1967年5月,香港左派工會便借著新浦崗塑膠花工廠的工人罷工,搞起「六七暴動」來了。(詳情見另一篇推送文章「金庸歷險記」)

由於局勢一片混亂,左派電影機構的領導畏手畏腳,拍不出片子來,因此電影公司蒙受極大的損失,夏夢的精神也大受打擊,她想不到自己所鍾愛的」愛國進步事業「會變成這樣。

在那段倒行逆施的日子裡,我個人精神受到極大的打擊。我不能不暫時離開長城,甚至離開了整個影視圈,我決心在電影的製作方針還沒有回到正確軌道以前,即沒有回到廖公確定的方針之前,無論如何都不能重回電影界。我寧可改行去做成衣業來維持生活。

1967年拍完《迎春花》後,還未等電影公映,夏夢便舉家移民加拿大,她冇眼睇香港左派製造的亂局,也不想參與其中。兩年後,局勢穩定才返港,並與丈夫林葆誠經營製衣廠。

夏夢美貌與志氣並重


04

「懷仁堂事變」捉拿四人幫開始撥亂反正,兩年的「兩個凡是」大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政策,國內的氣氛一路向好,大家都似乎看到了希望。

1979年1月30日,廖承志宴請夏夢與林葆誠夫婦,席間希望夏夢能重返電影界,並邀請她出席全國的文代會。

廖公應該是向她承諾了仍是「縱橫千萬裡,上下五千年」的不限拍攝題材,並提供一切協助,夏夢才會創辦了青鳥影業公司,並親自擔任總監製,重返了她闊別十幾年的電影舞臺的。

青鳥公司的開山之作,夏夢找來了新浪潮的活躍人物許鞍華,她當時在香港電影圈嶄露頭角,夏夢覺得她是很有想法的女導演。

許鞍華剛好做完《胡越的故事》,對亂局中的越南很感興趣,香港正備受越南船民的困擾,自從1975年西貢淪陷後,越南難民就不斷乘船來港,許鞍華決定做一個越南船民的故事,於是把書面的資料交給了編劇邱剛健。

後來許鞍華一再強調此片是關於人性的電影,沒有政治隱喻,而邱先生也說自己沒有經歷政治動蕩,劇本完全是在書房中寫出來的。

不過恐怕此言非真。

當時香港回歸問題剛剛浮出水面,大多數香港市民都對大陸和大陸的制度充滿了陌生和恐懼感,這種恐懼就好像當初南越對北越的恐懼,完全不同意識形態的兩批人硬要統一,結果就是北越對南越人民的大清洗,有100萬-250萬越南公民被送入勞改營,約16萬5000名犯人死亡,還有10萬-20萬的越南公民被處決,另據R.J.Rummel 估計,被趕到「新經濟區」從事艱苦勞動的越南公民中,約有五萬人死於苦役。

這些恐懼意識都投射到《投奔怒海》的創作中去,有趣的是,劇本中組成越南的元素,恰恰是他們那一代對文革動蕩的集體回憶。夏夢看過劇本,非常滿意,電影裡那個曾經留學法國,坐過南越牢房,幫助北越革命成功的老幹部,最終發現自己還有小資產階級的溫情,不能對老同志心狠手辣,終於被更激進的小將們打倒送去勞改,恰似她敬重的廖公在文革的經歷,也是她這一整代愛國愛黨人士永恆的傷口。

夏夢請金庸先生為電影改名,劇本的英文名是「boat people」,金庸先生大筆一揮,取名「投奔怒海」。

05


《投奔怒海》是關於越南的故事,但在海南島取景拍攝,當時大陸的風氣也是開放,對這樣一部充滿政治隱喻的電影,沒怎麼審批,就準許劇組來大陸拍攝(可能也與廖公鼎力相助有關)。

1982年電影製作完成,因為大陸背景,臺灣禁止它映,後來內地也發現不妥,亦沒讓它上映。

於是這部完全由香港左派愛國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只能在香港上映,結果好評如潮,衝出國際,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排名第二的最佳電影。沈旭輝教授甚至說,若以國際視野而論,它排第一,因為這部影片,就算在現在觀看,也完全沒有過時的感覺。

當然了,只要威權主義存在一天,它就不會過時。

若然喜歡,謝謝讚賞

相關焦點

  • 「小龍女」原型 香港影壇第一美人夏夢去世
    她一生演過38部電影,塑造了很多光彩奪目的人物,成為那個年代最美好的回憶。退居幕後的她還投資拍攝了《投奔怒海》和《似水流年》等經典名片。去年,夏夢獲得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位居「長城三公主」首位,美麗脫俗曾令金庸為之傾倒。
  • 許鞍華與《投奔怒海》金庸改名 夏夢首當製片人 劉德華銀幕處女作
    《投奔怒海》(1982)香港影院重映版海報2010年末,「銀都」在北京舉行了60周年慶祝晚會,當時許鞍華在採訪時說道:「小時候看過夏夢(1933-2016)主演的《滿園春色》(1961),當時很迷夏夢,所以後來夏夢找我拍《投奔怒海》(1982),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 劉德華的處女作《投奔怒海》
    《投奔怒海》是1982年10月22日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的中國香港劇情片,主要講述了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記者芥川在峴港現場採訪當時實況
  • 劉德華入行的第一部電影《投奔怒海》,林子祥主演,周潤發推薦,兩岸遭禁
    劉德華擔任重要角色的第一部電影是1982年的《投奔怒海》,因為電影對越南共產主義的深刻批判,這部電影始終不能在大陸上映。周潤發推薦,劉德華接拍《投奔怒海》劉德華1981年考入第10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1982年開始參演電影。
  • 一言難盡:1982年,周潤發推薦劉德華演《投奔怒海》,多年來他一直心存感激
    但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持續時間並不長,許鞍華1982年導演的《投奔怒海》以票房和獎項上的「雙豐收」,為這場意義深遠的電影運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男兒當自強》、《真的漢子》、《在水中央》,作為這些經典歌曲的原唱,林子祥無疑是香港樂壇的「門面擔當」,劉德華能夠走上歌手的道路,也離不開這位老前輩的鼓勵和支持。
  • 【推薦】電影:投奔怒海
    很偶然的機會看到這部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政治題材的電影。等等,八十年代的港片,不應該是古惑仔、警匪片的天下麼?
  • 回顧劉德華經典電影之《投奔怒海》,首部銀幕處女作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劉德華都無戲可拍,可是在1982年,他突然被邀請參演電影《投奔怒海》。華仔無意中得知這部電影原定的主角是周潤發,但是被後者拒絕,並推薦了他。《投奔怒海》是在內地取景拍攝的,因為擔心這個情況會影響自己的人氣,所以就婉言拒絕了。華仔覺得周潤發說的很有道理,因為也怕人氣受到影響,為了前途他就想拒絕邀請。後來華仔憑藉《投奔怒海》獲得了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提名。雖然只是提名,但是也讓華仔聚集了很高的人氣,一步一步有了今天的地位。
  • 劉德華電影處女作《投奔怒海》嶄露頭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劉德華電影處女作《投奔怒海》林子祥主演,有意思的這部電影是金庸起名,夏夢監製,夏夢是小龍女的原型人物,劉德華無疑是幸運的!事實也證明這是一部經典作品!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之一!許鞍華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拍出來的東西果真很震。
  • 《投奔怒海》:講述真相與假象摻雜釀成的悲劇
    在當時獲得不錯的成績,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許鞍華,最佳編劇邱剛健。《投奔怒海》無疑是香港電影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部電影,片名「投奔怒海」是金庸起的。電影的投資者為青鳥電影,是由香港著名電影明星夏夢所創辦。說一點無關的八卦:金庸曾經追求過夏夢,但沒追上。
  • 1982年,劉德華想要拒演《投奔怒海》,多虧周潤發提醒才成就了他
    周潤發本人也憑藉這部電影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就此爆紅。可以說,先有鍾景輝的知遇之情,再有黃百鳴的提攜之恩,才有了周潤發如今的成就。於是他在功成名就之後,也格外喜歡鼓勵,幫助新人,將這種精神傳承。
  • 《投奔怒海》,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銀幕中的自由
    電影《投奔怒海》的最後一幕,林子祥飾演的攝影記者芥川汐見試圖轉移越南公安的注意力,為阮琴娘和弟弟文郎爭取更多乘船離開的時間,另選一條路拔足狂奔,隨身帶著的柴油桶被子彈擊中,燒成一團火球。一個完全可以拍拍衣袖瀟灑離去的局外人,為了局內人的自由而付出生命代價,即便這個結局成為了電影最明顯的劇情漏洞——柴油的燃點低,不會因為中彈而燃燒——依舊為《投奔怒海》劃上了沉重的句號。
  • 1982年,周潤發放棄的文藝片,打破票房紀錄,也捧紅了劉德華
    上世紀80年代的的香港,一批從歐美留學歸來的電影人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浪潮運動,為死氣沉沉的香港電影注入生機。但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持續時間並不長,許鞍華1982年導演的《投奔怒海》以票房和獎項上的「雙豐收」,為這場意義深遠的電影運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1982年,劉德華因為害怕失去臺灣市場,差點錯過一次成名機會
    上世紀80年代的的香港,一批從歐美留學歸來的電影人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浪潮運動,為死氣沉沉的香港電影注入生機。 但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持續時間並不長,許鞍華1982年導演的《投奔怒海》以票房和獎項上的「雙豐收」,為這場意義深遠的電影運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一周推薦 | 許鞍華《投奔怒海》:那驚豔的時代造化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電影是許鞍華導演的《投奔怒海》(1982)。許鞍華,香港導演。代表作品:《瘋劫》、《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桃姐》、《黃金時代》。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這部電影,是她的早期作品。這部作品平實又尖銳,充滿了動人的力量。也可以說,這部作品讓許鞍華達到了一個自己意想不到的高度。
  • 這部電影劉德華遇良師益友,林子祥鼓勵去唱歌,許鞍華鼓勵拍電影
    1982年《投奔怒海》是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的中國香港劇情片《投奔怒海》。這部電影劉德華遇良師益友,林子祥鼓勵去唱歌,許鞍華鼓勵拍電影,華仔明確發展方向戲中故事: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在峴港唯一留下來的一家酒吧裡,有一位過氣的老鴇,祖明既是她的情人,也是常客,正設法逃離越南。為了籌錢,祖明襲擊了日本記者芥川,從而被捕。後來芥川與祖明成了朋友,他獲得特許送祖明到新經濟區挖地雷,然而在那裡,每天都有人遇上爆炸而無辜死去。
  • 「絕代佳人」夏夢:被已婚金庸「迷戀」7年,岑範錯失她至死未婚
    在夏夢最好的年華中,金庸的出現幫助她走上了更高的影視路。1948年,金庸來到長城電影做專訪,因此見到了18歲時的夏夢。為了留在夏夢身邊,金庸決定到香港發展,在長城電影公司擔任編劇,先後為夏夢量身打造了很多經典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 絕代佳人夏夢,電影史上璀璨的星光,時代的傳奇,金庸的夢中情人
    夏夢為了演好這部電影,她只好到一個剛結婚不久的親戚家裡聊天取經,問親戚各種結婚後的狀況,一直問到晚上,最後在親戚下逐客令後才回了家。沒成想在電影上映後非常受影迷的歡迎,她在電影中的表演悠然自若,根本看不出第一次演電影的羞澀,憑藉這部電影夏夢嶄露頭角,從此也得到了導演和公司的大力栽培。
  • 《投奔怒海》:劉德華劇中慘死,現實中好運不斷
    香港電影《投奔怒海》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影片主要講述日本記者芥川在越南統一後的峴港現場採訪,途中認識了琴娘一家,並了解時下越南人民真實的遭遇。《投奔怒海》因為一些敏感題材在大陸由最初的支持轉為禁映;對岸的中國臺灣限定凡是內地拍過戲、取過景的人,一律封殺,於是電影遭到大陸,臺灣、越南三方的封殺。劉德華在影片中的角色本是周潤發,但周潤發不想失去臺灣市場最後推薦了劉德華。
  • 《投奔怒海》:人性可以不偉大,但一定崇高
    許鞍華1982年的電影《投奔怒海》,是一部有著諸多話題的電影。據說是金庸給的名字,金庸夢中情人夏夢是製片人,周潤發為了臺灣市場推掉轉而由劉德華出演該角色,也是劉德華的第一部電影,在拍攝期間受到男主角林子祥的教導與鼓勵,走上了歌壇,在海南的取景,內地演員的參演,等等。
  • 仲夏一夢到如今丨逝者
    她主演的《孽海花》被袁仰安選擇作為開拓歐洲市場的頭陣影片,於1953年8月成功入圍了第七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在這之後幾年,夏夢也作為香港電影的傑出代表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接見,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藉此機緣成立,在很長的時間裡,她一直是中國電影家協會裡惟一的香港女性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