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茄子大射爆!日本人為何對偽中國語情有獨鍾?

2021-02-16 白鵝紀

大和桜 - 專輯《艦娘乃歌 Vol.2》

自從前段時間《碧藍航線》在日本爆紅之後,大家應該時常能在微博或者推特等地方看見,許多日本人又開始使用大量諸如「我欲觸女子高生大腿」等類似的偽中國語。

為什麼要說「又」呢?因為這種由純漢字組成的偽中國語,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在日本網絡間流行,並且每次都會有新梗新詞彙,這其中有不少連國人都看不太懂,時常讓國人產生一種「我怕是一個假中國人」的錯覺。那麼這種「偽中國語」到底是什麼呢?又是為什麼會在日本如此流行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這個「偽中國語」到底是什麼呢?目前網絡上常見的偽中國語,一般就是把日語句子中的假名去除,只留漢字不改語法語序而形成的獨特語言(當然也有少部分特例)。例如:

中文:「你明天去哪?」

日文:「貴方は明日何処に行きますか。」

偽中國語:「貴方明日何処行?」。


大家可以看出,上面這類偽中國語中的漢字基本還是日文詞彙,並不是中文詞彙,但今年由於《碧藍航線》的火熱,讓偽中國語中加入了不少中文詞彙從而再次進化。

起初僅僅是一些《碧藍航線》畫師們在同人創作中加入了中國語元素(並非故意偽中國語,只是單純不太懂中文),隨後經過不少國內友人的指點,日本畫師們學到了不少風味純正的中文詞彙例如「我他媽射爆」等等。導致這些詞彙被加入了偽中國語中,逐漸流行了起來,變成了只要跟《碧藍航線》相關的話題,便會加入這些中文詞彙。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偽中國語的流行過程中,還有一些特別的詞彙是由中國人創造的,比如「謝謝茄子」。這個用法最早出現於日本某知名GV中,日語中非常感謝「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一句中的「ございます」由於說得太快被誤讀成了茄子「ナス」。(感興趣的朋友自行搜索淫夢梗),這個梗之後傳入中國被惡搞翻譯成了中文「謝謝茄子」,被國人傳入日本後在日本也流行了起來。

這一次的流行由於多了不少中國詞彙,導致原本只在中國流行的梗傳到了日本。並被日本友人瘋狂使用,各類二次元相關都能看到偽中國語,看著既尷尬又不自覺地想笑:

《獸娘動物園》第二季趕快出啊,手遊也別放棄啊,我永遠相信たつき監督。

甚至還有不少熱心日本網友在與國人仔細深入交流之後,認真做了中國詞彙的科普,例如射爆,謝謝茄子什麼的:

可以說每次偽中國語的流行,都是一次日本人的狂歡。從2009年開始,基本上每一年都會有一段「偽中國語」流行時期。包括推特以及各種日本討論版都曾經有過不同的偽中國語活動,例如去年推特上有流行過「限制必須以偽中國語發推文」的話題#偽國語#。今年年初也流行過「只使用十個漢字概括電影」的活動#映畫を漢字10字だけで説明する#。

每年偽中國語的流行規模都不太一樣,一些匿名版中就有純漢字接龍等活動並且經久不衰,學生私下之間,也有一段時間在網上只能用偽中國語交流的小圈子活動。類似於去年年初所流行的推特全網跟風這種大規模流行也是有的,這陣風在當時也傳入了中國,甚至許多新聞媒體也有報導過。

對於這一現象,日本人也一直在分析原因,日本網絡上這幾年上也出現了一個專門的「偽中國語研究會」來探討以及翻譯偽中國語。不少日本人認為由於漢字本身信息量就足夠大,即使不需要假名也可以足夠表達含義(日本人之間)。並且由於推特等地發文有字數限制,這種偽中國語也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同時使用為中國語的話甚至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中日交流障礙。

從結果上看偽中國語的出現,確實為中日友人交流掃清了部分障礙,比如你終於能看懂他們所要表達的性癖了(不):

對於偽中國語,國人的態度基本都是包容以及玩梗,甚至自己也會跟風用偽中國語來幽默地回應這件事,例如「君中國語本當上手」等等。日本人對偽中國語也不算特別反感,就像之前說的一樣,偽中國語對於日本人來說某些時候還是很便利的。

實際上除了網絡上流行的偽中國語外,如今日本還有所謂的風雅高尚人士,他們也喜歡漢字,甚至還喜歡一本正經寫漢文詩。但大多數人的水平卻只跟網絡上這些開玩笑玩梗的人差不多,例如已經成為笑談,比如以寫語句不通的漢文詩而知名的詩歌愛好者幡谷祐一,今年又創作了一篇「平成自由詩」:

茨城機場開港的紀念詩《先見》
強韌意志反對耐
卓越先見空港開
永年鄉土為繁榮
萬人歡呼自衛隊

當然這種跟偽中國語類似的偽漢文詩,也是大家再創作玩梗的來源,曾經在日本網絡上還有過仿自由詩的活動,這裡就不多說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出現,是因為日本語與中文有著深厚的淵源,常見說法是公元五世紀(三國兩晉時期)前後漢字傳入日本,經過一系列演變最終形成了現代日語。

日本最早的文學作品《古事記》便是由純漢字撰寫,但部分語法語序以及用詞,跟現代日語類似,對比《古事記》原文,以及其現代日文翻譯和萬葉假名注釋版,便可發現《古事記》純漢字的原文和現代日文翻譯有不少僅僅就是句中是否有假名的區別,跟現在常見的偽中國語已經十分相似。

上為原文,下為現代日語翻譯版

而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東北三省曾經暴力推廣過所謂的「協和語」,雖然是屬於文化侵略,但在當時也影響了在華日軍的的部分交流,日軍內部也曾經產生過所謂的「軍隊支那語」。這種語言同樣是混雜了中日詞彙和日語語法,甚至把句中假名包括各種介詞連詞等等也替換成了漢字,常見的如各種早期抗日電影中的「你的死啦死啦的」,「好處大大的有」等,當然這種語言也隨著日本戰敗而消失了。

日軍當時在東三省的宣傳畫

在日本,漢字過去也有被稱為「真名」,和假名相對,足以看出漢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漢字在日本一直都屬於高等文化教育範疇,在過去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懂漢字,直到江戶時代漢語文言也是少數階層用以娛樂表身份地位的。那時日本的公文(侯文)以及不少高等學府所學的漢文訓讀都代表了較高的階層。就算是現代日本也有「在寫作表達過程中漢字的使用程度體現了一個人文化素養」的說法,能夠使用大量漢字對於不少日本人來說是高人一等的。

可以說「偽中國語」並不是突然流行起來的,在日本漢字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和悠久的歷史,使用純漢字交流一方面是有意思,另一方面也是日本人對漢字的獨特情感,不過有些時候日本人的漢字使用方法確實太值得吐槽了……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發明的「假中文」,中國人看得懂嗎?
    前段時間這遊戲在日本爆紅之後,使得「偽中國語」在日本又神奇地再次走紅起來。不僅如此,偽中國語中還有一些特別的詞彙是由中國網友創造的,比如「謝謝茄子」。日語中的非常感謝「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中的「ございます」,如果說得特別快的話,聽起來就和日語中的茄子「ナス」很相似。
  • 為什麼日本人對睡地板情有獨鍾?
    印象中日本人好像都很喜歡睡地板,也會在木地板上盤腿坐,他們為什麼對地板情有獨鍾呢?其實那不是普通的地板而是我們所說的榻榻米。榻榻米是我們根據日式發音叫的諧音,也叫做疊蓆,起源於中國漢朝,於盛唐時傳入日韓一直被沿用至今。
  • 日本人學中文也太沙雕了!「殘念中文」亮點太多笑翻中日網友……
    不過,看到這裡大家應該也發現了,日本網友用的並不是真正的中國語,而是他們自己「發明」的「偽中國語」。此招一出,一時之間日本網友們玩得不亦樂乎,瞬間引發了極大的話題。此前在日本人氣綜藝節目《前往世界的盡頭ItteQ!
  • 可愛的日本文化 黃瓜茄子的盂蘭盆
    曾經看過一部日劇——《日本人也不會的日語》,劇中一位中國留學生因為將房東冰箱裡的黃瓜、茄子煮吃了而被趕出房子。當時覺得這房東怎麼這麼小氣,不就是幾個蔬菜嗎,至於嗎?後來才知道黃瓜與茄子在日本的某個時期具有特殊意義,那就是在盂蘭盆節期間。盂蘭盆節據說是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現以成為現已成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一般都會放假一周左右,稱為「盆休」,很多出門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形成一次大規模的人口移動。
  • 日本的可愛文化 黃瓜茄子的盂蘭盆
    曾經看過一部日劇——《日本人也不會的日語》,劇中一位中國留學生因為將房東冰箱裡的黃瓜、茄子煮吃了而被趕出房子。
  • 日本亞馬遜暢銷NO.1!小學生被迫賣茄子,背後的原因讓人淚奔……
    在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鄉村小鎮,不可避免的也發生著同樣的劇情。主角除了有一位面目猙獰的老媽之外,還有一個瑟瑟發抖的小學生。 這就是老萬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繪本《媽媽讓我賣茄子》。兇神惡煞的媽媽、眼神無辜的小學生和碩大的深紫色茄子,黑白紫三色強烈對比,讓人忍不住替畫面中的孩子捏一把汗。 繪本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30多年前,在日本的18線小鎮——四國德島縣阿波市土城町中,一位四十多歲的高齡媽媽歷經難產,生下了家裡唯一一個孩子。
  • 年齡大4歲,顏值一般,為何安東尼對妻子拉拉情有獨鍾?
    和詹姆斯相同,安東尼的擇偶也一直被很多球迷津津樂道,安東尼,曾經的NBA超巨,長相帥氣,霸氣十足,可是他的妻子拉拉看起來就要平凡很多,拉拉比安東尼大四歲,而且顏值也一直被球迷吐槽,為什麼安東尼會對妻子拉拉情有獨鍾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安東尼和拉拉的愛情故事安東尼和拉拉是在一個派對上認識的,在這個派對上,拉拉和當時的未婚夫發生了爭吵。
  • 日本可可愛愛的文化之日本的黃瓜茄子有特別的寓意
    曾經看過一部日劇——《日本人也不會的日語》,劇中一位中國留學生因為將房東冰箱裡的黃瓜、茄子煮吃了而被趕出房子。當時覺得這房東怎麼這麼小氣,不就是幾個蔬菜嗎,至於嗎?後來, 小師姐才知道黃瓜與茄子在日本的某個時期具有特殊意義,那就是在盂蘭盆節期間。
  • 黃瓜,茄子竟然還能這樣用!丨日本物語
    ╭(╯^╰)╮        曾經看過一部日劇——《日本人也不會的日語》,劇中一位中國留學生因為將房東冰箱裡的黃瓜、茄子煮吃了而被趕出房子。當時覺得這房東怎麼這麼小氣,不就是幾個蔬菜嗎,至於嗎?後來才知道黃瓜與茄子在日本的某個時期具有特殊意義,那就是在盂蘭盆節期間。
  • 日本流行的「偽漢語」你能看懂嗎?
    在日本社交網絡中,有一種特別流行的交流方式。
  • 在日本有一位媽媽逼著自己的兒子去賣茄子,但背後原因讓人淚奔...
    繪本《媽媽讓我賣茄子》日本亞馬遜暢銷榜第一名,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日本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真實故事。爸爸媽媽是農民,媽媽是高齡產婦。在孩子的印象中,媽媽雖然比同齡人的媽媽年齡大也不夠時髦卻一直和藹可親,但是有一天卻突然變得像「鬼」一樣厲害,狠心逼著孩子一個人去賣茄子。原來媽媽知道自己不久於世,這樣做是為了教會孩子怎麼活下去。
  • 日本人的寅次郎情結
    初 夢   日本人非常相信「一富士二鷹三茄子」的初夢說法。   具體地說,日本人相信如果在新春佳節的第一個夢中,夢見富士山或老鷹或茄子的話,那麼這一年將會鴻運高照,一馬平川。   初夢是一種靈驗,帶有神秘的色彩。
  • 茄子的做法大全(油淋茄子、蒜蓉烤茄子)
    對於許多農民伯伯而言,茄子應該是他們必中的一道菜餚,茄子的種植比較簡單,產量也很高,關鍵是做法也很簡單,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因此,深受許多人的喜愛,那麼,茄子怎麼做好吃呢?下面小編跟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一、油淋茄子材料:茄子、大蒜、蔥、油、鹽、生抽、陳醋、辣椒油、蠔油製作方法:首先將茄子洗淨,切成條,放入碗中,準備一個蒸鍋,放入適量的水,大火蒸20分鐘,大蒜剝皮切碎,蔥洗淨切成小段,準備一個小碗,碗中加入鹽、生抽、陳醋、辣椒油、蠔油、大蒜、蔥,淋上少許的熱油爆香一下,攪拌均勻,將料汁淋在蒸好的茄子上
  • 廣州人為何對吃蛇情有獨鍾?
    信息時報訊 廣州人吃蛇的歷史悠遠至極,《山海經》和《淮南子》裡面都有提及:「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中國得之無用。」廣州人嗜蛇,尤其對「三蛇」「五蛇」情有獨鍾。香港著名食評人陳夢因先生在《食經》中曾寫道:所謂「三蛇」是指飯剷頭(又名眼鏡蛇)、金腳帶(又名金環蛇)、過樹榕(又名榕蛇);而五蛇指的是在三蛇之上,再加上水律蛇以及三索錦蛇。
  • 沙雕遊戲梗02:茄子為何會被稱為茂名刀郎,茂名抱頭哥?
    2019-05-04 16:44:38 來源: 巖崎燕 舉報   沙雕遊戲梗:茄子為何被稱為茂名刀郎
  • 茄子炒豆角時,很多人漏了「這一步」,難怪茄子又硬又難吃
    茄子炒豆角是一道非常有名的家常菜,很多的都非常的喜歡吃。
  • 茄子是非常日常的食材,簡單的做法也讓人大快朵頤!
    茄子有什麼美味的吃法呢?醬茄子做法是鍋裡把油倒淨不必刷鍋直接下入蔥花蒜末爆香(留點蒜末),之後放入甜麵醬、煸炒好的茄條、老抽少許上色、鹽少許、生抽、味精。隨便煸炒幾下出鍋!美味的醬茄子好了,最後說一句必須得配兩碗大米飯!
  • CSGO茄子,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茄子直播熱度突然暴漲至最高20萬,平時也一直維持在10萬多,隨之而來的是各個遊戲領域的「茄化」,直播間裡各種「茄語」層出不窮,如「WDNMD」「A1高閃來一個好嗎?,秋梨膏」「閘總」「我起了,一槍秒了,有什麼好說的」「王德法」,這些個茄言茄語,迅速爆火,還有諸如「白給」「電競磨刀石」等非茄子原創梗因其直播大火。
  • 日本漫畫對色情暴力「情有獨鍾」
    哈爾濱日報電子版7月30日報導:當今世界,日本毫無疑問是第一漫畫大國,其漫畫業的規模超乎想像。整個日本的出版物近40%是漫畫作品,每個月出版發行的漫畫雜誌達350種。據在日本留學6年歸來的哈爾濱人金先生介紹,在日本的地鐵裡和公交車上,有一大半人都在捧著漫畫書看,街頭小書店也都以出售漫畫和雜誌為主,許多漫畫書都像我們的大電話簿一樣厚。
  • 茄子的花樣做法
    做法 [1]把長茄子洗淨,順剖為兩半,再切成長條塊,在茄皮面淺劃橫刀、縱刀呈小方格狀,投入油鍋內炸一下,撈出。 [2]油鍋燒熱,放入薑末,熗出香味後,放甜麵醬炒片刻,再放入醬油、糖、味精和炸過的茄子,翻炒至沸鍋,沿鍋邊稍加一點兒水,燜一會兒以入味,待湯汁漸稠,翻炒幾下出鍋裝盤即可。 尖椒炒茄子 ◆材料◆茄子2個、尖辣椒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