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桜 - 專輯《艦娘乃歌 Vol.2》
自從前段時間《碧藍航線》在日本爆紅之後,大家應該時常能在微博或者推特等地方看見,許多日本人又開始使用大量諸如「我欲觸女子高生大腿」等類似的偽中國語。
為什麼要說「又」呢?因為這種由純漢字組成的偽中國語,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在日本網絡間流行,並且每次都會有新梗新詞彙,這其中有不少連國人都看不太懂,時常讓國人產生一種「我怕是一個假中國人」的錯覺。那麼這種「偽中國語」到底是什麼呢?又是為什麼會在日本如此流行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這個「偽中國語」到底是什麼呢?目前網絡上常見的偽中國語,一般就是把日語句子中的假名去除,只留漢字不改語法語序而形成的獨特語言(當然也有少部分特例)。例如:
中文:「你明天去哪?」
日文:「貴方は明日何処に行きますか。」
偽中國語:「貴方明日何処行?」。
大家可以看出,上面這類偽中國語中的漢字基本還是日文詞彙,並不是中文詞彙,但今年由於《碧藍航線》的火熱,讓偽中國語中加入了不少中文詞彙從而再次進化。
起初僅僅是一些《碧藍航線》畫師們在同人創作中加入了中國語元素(並非故意偽中國語,只是單純不太懂中文),隨後經過不少國內友人的指點,日本畫師們學到了不少風味純正的中文詞彙例如「我他媽射爆」等等。導致這些詞彙被加入了偽中國語中,逐漸流行了起來,變成了只要跟《碧藍航線》相關的話題,便會加入這些中文詞彙。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偽中國語的流行過程中,還有一些特別的詞彙是由中國人創造的,比如「謝謝茄子」。這個用法最早出現於日本某知名GV中,日語中非常感謝「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一句中的「ございます」由於說得太快被誤讀成了茄子「ナス」。(感興趣的朋友自行搜索淫夢梗),這個梗之後傳入中國被惡搞翻譯成了中文「謝謝茄子」,被國人傳入日本後在日本也流行了起來。
這一次的流行由於多了不少中國詞彙,導致原本只在中國流行的梗傳到了日本。並被日本友人瘋狂使用,各類二次元相關都能看到偽中國語,看著既尷尬又不自覺地想笑:
《獸娘動物園》第二季趕快出啊,手遊也別放棄啊,我永遠相信たつき監督。
甚至還有不少熱心日本網友在與國人仔細深入交流之後,認真做了中國詞彙的科普,例如射爆,謝謝茄子什麼的:
可以說每次偽中國語的流行,都是一次日本人的狂歡。從2009年開始,基本上每一年都會有一段「偽中國語」流行時期。包括推特以及各種日本討論版都曾經有過不同的偽中國語活動,例如去年推特上有流行過「限制必須以偽中國語發推文」的話題#偽國語#。今年年初也流行過「只使用十個漢字概括電影」的活動#映畫を漢字10字だけで説明する#。
每年偽中國語的流行規模都不太一樣,一些匿名版中就有純漢字接龍等活動並且經久不衰,學生私下之間,也有一段時間在網上只能用偽中國語交流的小圈子活動。類似於去年年初所流行的推特全網跟風這種大規模流行也是有的,這陣風在當時也傳入了中國,甚至許多新聞媒體也有報導過。
對於這一現象,日本人也一直在分析原因,日本網絡上這幾年上也出現了一個專門的「偽中國語研究會」來探討以及翻譯偽中國語。不少日本人認為由於漢字本身信息量就足夠大,即使不需要假名也可以足夠表達含義(日本人之間)。並且由於推特等地發文有字數限制,這種偽中國語也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同時使用為中國語的話甚至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中日交流障礙。
從結果上看偽中國語的出現,確實為中日友人交流掃清了部分障礙,比如你終於能看懂他們所要表達的性癖了(不):
對於偽中國語,國人的態度基本都是包容以及玩梗,甚至自己也會跟風用偽中國語來幽默地回應這件事,例如「君中國語本當上手」等等。日本人對偽中國語也不算特別反感,就像之前說的一樣,偽中國語對於日本人來說某些時候還是很便利的。
實際上除了網絡上流行的偽中國語外,如今日本還有所謂的風雅高尚人士,他們也喜歡漢字,甚至還喜歡一本正經寫漢文詩。但大多數人的水平卻只跟網絡上這些開玩笑玩梗的人差不多,例如已經成為笑談,比如以寫語句不通的漢文詩而知名的詩歌愛好者幡谷祐一,今年又創作了一篇「平成自由詩」:
茨城機場開港的紀念詩《先見》
強韌意志反對耐
卓越先見空港開
永年鄉土為繁榮
萬人歡呼自衛隊
當然這種跟偽中國語類似的偽漢文詩,也是大家再創作玩梗的來源,曾經在日本網絡上還有過仿自由詩的活動,這裡就不多說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出現,是因為日本語與中文有著深厚的淵源,常見說法是公元五世紀(三國兩晉時期)前後漢字傳入日本,經過一系列演變最終形成了現代日語。
日本最早的文學作品《古事記》便是由純漢字撰寫,但部分語法語序以及用詞,跟現代日語類似,對比《古事記》原文,以及其現代日文翻譯和萬葉假名注釋版,便可發現《古事記》純漢字的原文和現代日文翻譯有不少僅僅就是句中是否有假名的區別,跟現在常見的偽中國語已經十分相似。
上為原文,下為現代日語翻譯版
而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東北三省曾經暴力推廣過所謂的「協和語」,雖然是屬於文化侵略,但在當時也影響了在華日軍的的部分交流,日軍內部也曾經產生過所謂的「軍隊支那語」。這種語言同樣是混雜了中日詞彙和日語語法,甚至把句中假名包括各種介詞連詞等等也替換成了漢字,常見的如各種早期抗日電影中的「你的死啦死啦的」,「好處大大的有」等,當然這種語言也隨著日本戰敗而消失了。
日軍當時在東三省的宣傳畫
在日本,漢字過去也有被稱為「真名」,和假名相對,足以看出漢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漢字在日本一直都屬於高等文化教育範疇,在過去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懂漢字,直到江戶時代漢語文言也是少數階層用以娛樂表身份地位的。那時日本的公文(侯文)以及不少高等學府所學的漢文訓讀都代表了較高的階層。就算是現代日本也有「在寫作表達過程中漢字的使用程度體現了一個人文化素養」的說法,能夠使用大量漢字對於不少日本人來說是高人一等的。
可以說「偽中國語」並不是突然流行起來的,在日本漢字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和悠久的歷史,使用純漢字交流一方面是有意思,另一方面也是日本人對漢字的獨特情感,不過有些時候日本人的漢字使用方法確實太值得吐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