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妖孽的文壇領袖:教俞大猷兵法,槍法讓戚繼光嘆服

2020-12-28 諸史

文武雙全,幾乎是古人才華最極致的體現,但歷史上真正的文武雙全之才屈指可數。明朝年間,至少出過兩位文武雙全的高才,如果說正德朝的文武雙全典範是王陽明,那麼嘉靖朝的典範就非唐順之莫屬。

與王陽明相比,唐順之或許要更勝一籌,學什麼會什麼,學什麼精什麼,天文、樂律、地理、兵法、數學、勾股、奇門、武術、儒學.......幾乎什麼都精通,堪稱明朝第一學霸。更為重要的是,唐順之不僅學習能力超強,而且實踐成果還很驚人,儒學成就堪比王陽明,武學成就讓俞大猷、戚繼光都自嘆不如,並向唐順之學習武術兵法。

01

唐順之是江蘇常州人,天生聰明並極具個性,少年時就博覽群書,很快就學業有成。或許由於過於聰明,於是上天給他關上了官場情商這一扇窗,初入北京時,唐順之接連得罪兩位大領導。

1529年,唐順之在會試中榮登第一,得到內閣大學士楊一清的賞識,準備錄取唐順之作為殿試第一。但唐順之根本不在乎,前後五次拒絕楊一清的好意,以至楊一清氣的跳腳,「老舉人(唐順之父親唐寶)教出來的年輕人就這樣無知嗎?」後來就把唐順之錄為二甲第一名。不過,唐順之才華太高,把嘉靖帝都吸引了,親自批閱唐順之的試卷,御批「條論精詳殆盡」。

科考結束後,唐順之被分配到兵部做一名小官,當時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張璁是主考官,非常賞識唐順之,想將唐順之提拔到翰林院為官,但唐順之又一次拒絕大領導的好意。一次,張璁擔任唐順之直屬大領導時,由於唐順之與張璁性格不合,於是就以生病為由請假回家,張璁一怒之下批准他還鄉,並表示永不敘用。

古今官場中,如同唐順之這樣性格的人非常罕見,註定仕途坎坷。當然,唐順之根本不在乎仕途,他只在乎的是知識也。

1541年,唐順之觸怒了嘉靖帝,而被削職還鄉(從1529年到1541年,唐順之丁憂三年、請假三年)。這一次削職,讓明朝少了一位官員,卻多了一位堪稱妖孽的全才。

下圖,唐順之遺像,荊川是唐順之的號。

02

回鄉之後,唐順之先在城內買了一套房子,但很快發現過於喧鬧,於是就搬到宜興山中居住,後來又遷居到更僻遠的陳渡莊閉門謝客,潛心專研學問。除儒學經典外,射學、算學、道學、天文律歷、山川地誌、兵法戰陣、兵家小技等無所不學。在三十六歲時,他曾向河南人楊松學習槍法。

如果只是興趣廣泛,簡單的涉獵一些學問,這沒什麼好說的,但唐順之非常妖孽,幾乎在每一個方面都有令專業人才難以望其項背的成就,比如以下三項文科成就。

1,在文學上,唐順之是嘉靖三大家之一,主張「本色論」、「師法唐宋」,是明代中後期「唐宋派」的領袖。作為明代詩文大家,唐順之以古文與八股文著稱於文學史。

2,在儒學上,明朝實學的開山者,主張「道器合一」、「技藝與德豈可分兩事」,重新整合王學左、右兩派思想,為陽明心學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階段。在儒學思想地位上,唐順之可與王陽明齊名。所謂道器,用現在的話說是「規律」與「物質」,唐順之認為兩者應該合一,不分先後、不能孤立某一個方面。宋明理學、王陽明心學,側重於看不見的規律。

3,在數學上,破解了自元末失傳的郭守敬算法,通曉元代所傳數學上的「回回術法」,精通於弧矢割圓術,著有《勾股弧矢論略》《勾股六論》等。而且,唐順之善珠算,被認為是明代打算盤的能手。

可見,唐順之在文科方面,算是全面發展,但如果唐順之只取得文科成就,哪怕涉獵再廣,終歸算不上「全才」。而唐順之牛就牛在,他還精通武學,不僅是精通用兵,還懂得真正的武術,是一位武林高手。

03

唐順之隱居16年,東南沿海倭亂越來越嚴重,1557年50餘人舉薦唐順之,於是唐順之出山,開啟了他另一傳奇人生。

歷朝文官用兵,往往都是坐鎮指揮,或者紙上談兵,但唐順之是身先士卒,戰鬥在抗倭第一線,衝鋒陷陣,浴血奮戰,立下不朽功勳。唐順之與胡宗憲商議平倭對策時,主張在海上截擊倭寇的兵船,不讓倭寇登陸,而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頻繁出海巡視軍情,當時大部分的將校兵卒都害怕海戰,於是唐順之主動出海巡視軍情、打擊倭寇,經常親自披掛上陣,持刀直逼敵營,多次大敗倭寇。

在軍事思想上,唐順之的經略思想幾乎涉及抗倭戰爭的所有方面。根據《籌海圖編》記載,唐順之在「定廟謨」、 「實軍伍」、「精教練」、「慎募調」、「公賞罰」、「處首級」、「御海洋」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為平定倭寇之亂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唐順之還搜集古代戰例資料,編寫了兵書《武編》,內容包括士兵訓練,將領選拔,攻守戰法,拳術器械,軍規陣圖。

可以說,唐順之是將才與帥才結合體,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制定戰略對策,古今罕見。

04

在抗倭過程中,唐順之還收了兩位學生,一是俞大猷,一是戚繼光。

我們都知道,俞大猷與戚繼光被稱為「俞龍戚虎」,是平定倭寇的關鍵人物,他們的軍事思想非常接近現代。尤其是戚繼光的戚家軍,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的軍隊」,精良的裝備,嚴苛的軍紀,靈活多變的戰法,都是這支軍隊保持「常勝不敗」的秘訣,所部每戰往往「殲敵一千,自損幾人」,戰損率低的驚人,堪比如今高科技戰爭的戰損率。

鮮為人知的是,俞大猷與戚繼光的成功,卻離不開唐順之。兵法上,俞大猷是唐順之的學生,當然俞大猷老師有好多,唐順之只是其中之一;陣法上,戚繼光的鴛鴦陣是在唐順之陣法基礎上改良而來;槍法上,年過五旬的唐順之還能輕鬆舞出了「一尺槍花」,即將槍花圈到一尺之內,戚繼光只有嘆服。

接下來,重點聊一聊廣為人知的鴛鴦陣歷史。

05

當時,倭寇作戰特點是突襲、夜襲、設伏、襲擊側翼,持刀劍近身搏殺,而當時明軍害怕近身搏殺,加上江南水鄉地形受限,無法展開大兵團作戰,所以在散兵對戰中經常被倭寇打敗。針對這一情況,唐順之編練成對付倭寇,克制倭刀的「鴛鴦伍」,放棄以二十五人為基本單位的隊,把最小的編制改成只有五個人的伍,陣型就變得更為靈活機動,更能應付突襲。

按照唐順之的設計,「鴛鴦伍」中有三種兵器,伍長刀牌手在最前面,後面是一個狼筅兵和三個長槍兵,其中刀牌手與狼筅兵主防禦,長槍兵主殺敵,長槍大約長為一丈八尺(5.76米)。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再加上「鴛鴦伍」中其他隊友,於是就形成了局部人數優勢、兵器優勢,盾牌與緊密的陣型,也基本封死了倭寇弓箭與突襲陣中的道路。

但唐順之的「鴛鴦伍」設計,有二個重大缺陷:

1,作為殺敵主力的熟練長槍兵很難找到。所謂「年刀、月棍、一輩子的槍」,長槍兵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出師,尤其這種5米左右的長槍,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轉的。唐順之是天才,短時間就能學槍有成,但普通人沒有十餘年功夫很難有所成就。

2,五個人的鴛鴦伍,人數還是有些少,一旦敵人突破刀盾手與狼筅兵的防禦,長槍兵因槍太長,就很難有效抵抗了。

可惜,唐順之還沒來得及改良陣法,就在抗倭一線溘然仙逝,享年54歲。後來,戚繼光將鴛鴦伍發揚光大,將原有隻有五人的戰鬥小隊,擴編成12人組成的鴛鴦陣,並裝備火藥武器,配備鳥銃2枝,形成一個緊密的步兵班,分工明確,互相配合。與此同時,這12人還可根據戰場形勢,演化為「兩才陣」和「三才陣」,以更小的團體之力剿滅空有匹夫之勇的倭寇。最終,在唐順之的基礎上,戚繼光的鴛鴦陣大發異彩,取得了古今罕見的戰損率。

臨死當天,唐順之又做了一件傳奇之事。

1560年4月25日,唐順之乘舟巡視通、泰,巡至通州時,突然對手下將士們說,「我生平只希望有這三種死法,要麼死在戰場上,要麼被敵人俘獲,為朝廷盡忠而死,要麼病死在海上。沒想到今時今日能夠保存全身死在這裡,我已經死而無憾了。」下午三點,唐順之讓軍士取好坐席,在上面躺了一會,然後整理好衣服,端坐而逝。這種從容不迫的優雅的端坐死法,也是古今罕有吧。

縱觀唐順之的天才一生,學什麼會什麼,做什麼都有驚人成績,讓人都無法嫉妒。比之時下快要泛濫的學霸稱號,唐順之才是真正的學霸。

參考資料:《明史》等

相關焦點

  • 戚繼光:野太刀很厲害然而日本槍法不足為慮
    抗倭名將戚繼光也很欣賞日本刀,甚至還仿造了日本刀,並且以日本陰流刀法為基礎,創造了《辛酉刀法》,讓一部分士卒練習。然而,戚繼光粉的也只是野太刀罷了,並且只粉大號野太刀(五尺野太刀,160cm以上)對普通太刀和打刀,隻字未提。為何?因為明朝時期,中國雙手長劍和長刀早已失傳,雙手劍法和雙手刀法沒人會。士兵的短柄腰刀都在1米以下,如何敵得過160cm的野太刀?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
  • 戚繼光、王陽明、孫承宗、張居正,誰能夠拯救明朝不滅亡
    明朝的滅亡在於內憂外患,最主要的是內憂,因為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強大的滿清還在長城關外望「關」興嘆。到明朝末期,封建社會幾千年以來對於長城的修築,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輔助以城池和大炮火器,努爾哈赤也只得飲恨而終。
  • 調教戚繼光,氣壞嘉靖帝,「大明第一古惑仔」有多彪悍
    同樣被這位貴人點撥的,除了徐階之外,還有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繼光。早年戚家軍初建,抗倭屢次失敗,戚繼光正一籌莫展、滿面愁容時,唐順之交給他一本書,提點他制勝之道就在其中。後來戚繼光日夜鑽研,實踐不懂就請教這位「老師」,最終發明出了獨特的抗倭的神招「鴛鴦陣」,戰無不勝,成了流芳百世的「戰神」兼抗倭英雄。
  • 「犯我中華雖遠必誅」抗倭英雄戚繼光9歲學習兵法,打出國家氣勢
    在明朝時期,當時的日本還叫做東瀛,自從元朝徵倭失敗後,日本就斷侵擾我國,到明朝後期更是無以復加。也正是因為如此,造就出了明朝一代名將——戚繼光。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說一說戚繼光的事跡。戚繼光的父親是明朝的將軍,在戚繼光出生時,他的父親戚景通已經56歲了,因為老來得子,所以對小兒子疼愛有加。他給兒子起名叫繼光,就是希望他將來能夠繼承和光大自己的事業。相信大家都不知道吧,這位著名的抗倭將軍在小時候長得瘦小黝黑,但可不能小瞧他,他可是人小鬼大,敢做敢為,有著俠肝義膽,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孩子們的頭頭。
  • 戚繼光16歲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放現在什麼官職?難怪明朝會亡
    中國古今名將不少,但能稱之為英雄的,卻是鳳毛麟角,戚繼光就是其中一位。這位明朝中期橫空出世的軍事家,堪稱中國武將的典範。他組建了一支從未敗績的戚家軍,訓練鴛鴦陣,發明戚氏軍刀和狼筅等新式武器。可謂是《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一般的人物,兵法陣型、軍械火器,無一不通。
  • 淺議武舉:不會寫論文的嶽飛和戚繼光,肯定成不了名將
    武科舉有舉重、騎射、馬槍等考試科目,馬槍就是讓考生騎馬打一套槍法,不會讓考生拿真刀真槍去比武。武科舉考試,最主要的科目不是格鬥術和殺人技,而是兵法策略。宋朝的時候,朝廷指定武科士子讀《孫子兵法》等七部兵書,統稱「武經七書」。武科舉考試的時候,朝廷會從七部兵書裡出題,讓考生寫策論。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寫論文。古代的武科舉士子,要想考取功名,就必須寫得一手好論文。
  • 嶽家槍法和楊家槍法,誰是中國歷史上的槍法之王?
    ▲電視劇中的嶽飛及嶽家槍而楊家槍法據傳是南宋末年紅襖軍首領李全的妻子楊妙真所創的槍法。《宋史》卷四七七《李全傳》載」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在明代,楊家槍名聲很大,被譽為最上乘的槍法,古代兵書《武編》、《紀效新書》、《陣記》等書均有記載,是為當時山東等地專習。
  • 歷史上的楊家槍法
    受影視、戲曲、小說影響,想來每逢提起楊家槍法,大家就必然會想到楊家將、穆桂英、楊八妹。事實上,中國的歷史上確存在過一門楊家槍法,它也確實是由女性打出的名堂。不過那人並不是穆桂英,也不是楊八妹,而是紅襖軍領袖楊妙真。
  • 戚繼光對明朝有多重要?打完倭寇就去修長城抗蒙古,哪裡都少不了
    作者:毅文團隊阿喀琉斯,無授權禁轉 嘉靖時期明朝北部的韃靼開始愈發的囂張,由於明朝屢次拒絕韃靼朝貢的請求,韃靼為了逼迫明朝承認朝貢關係,由此了開始長達30年的進攻襲擾,由於明軍的戰鬥能力大不如前,在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倍感無力。
  • 一個最沒有存在感的民族英雄,與戚繼光同名,卻被我們忽略至今!
    我們一旦談到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也許大家腦子裡一定會想到嶽飛,戚繼光等人,其實不然,在明朝時期,有一個足以和戚繼光齊名的民族英雄,也許正是他的事跡沒有嶽飛那麼閃耀,才被我們忽略至今,不過在當時,他的名字足以跟戚繼光並列,他就是民族英雄,俞大猷。
  • 明朝大將戚繼光開發的這件超級武器,卻讓清朝受益二百年
    就在這個極度窩囊的年代裡,二十八歲的戚繼光,帶領他親手打造的戚家軍如神兵天降,幾十年間從南到北,颳起最震撼的沙場風暴,從日本倭寇到韃靼騎兵,敢禍害大明的一律兇暴打掉。而這群鋼鐵戰士的強悍程度,以萬曆十五年時,戚繼光將軍臨終前的霸氣豪言,就可完美概括:三十年間,先後南北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這近乎逆天的強大,後世的軍事研究者們,基本毫無爭議,更在集體頂禮膜拜中,對深層問題掰碎了研究:戚繼光,為啥一輩子總能這麼漂亮贏?後人總結原因極多,比如戚繼光的兵法造詣,留下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堪稱強軍寶典。
  • 禍國殃民的狗,必須得死(從明朝名將戚繼光說起)
    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有的狗還會導盲,還會牧羊,還會緝毒,還會看家護院,但更重要的,狗通人性,善解人意,討人喜歡,所以有人稱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 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狗都這樣,有的狗甚至會禍國殃民,成為全民公敵,它的存在可以說是對狗的侮辱。因此這種狗,必須人人喊打,必須先把它拖下水,然後痛打落水狗至死為止。
  • 他是明朝最有文學涵養的武將,晚年卻鬱不得志
    但是隨著張居正的隕落,戚繼光的不朽似乎也已在那時畫下句號。戚繼光可以說是明朝中最有才能和文學素養的將領之一,他順遂的仕途有賴張居正的相助,他的晚景悽涼也和張居正脫不了關係,成敗皆是同一人,但張居正生前死後身份不一樣了,前者還是精明幹練的內閣首輔,後者已成為一個表裡不一的權臣。
  • 戚繼光:一個卓越複雜真實的人
    前文說到了嚴格的紀律和不怕死的犧牲精神,讓戚繼光和戚家軍能打勝仗。當然這是他戰勝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軍隊的技術和能力。兵法戚家軍更注重協同作戰。會把12人分成一個小隊。隊員使用不同的兵器,遠攻進攻還有防禦性的兵器。這種叫做鴛鴦陣。
  • 明朝5位英雄將領排位,抗倭力將戚繼光並不是第一位
    在我國封建古代史上,各個朝代都是有各個朝代的特點的,就明朝來說的話,這個朝代最大的特點就是硬氣。為什麼說他硬氣呢?這個朝代不向別人納貢、也沒有和親,這就是大明王朝的態度。並且在明朝276年的漫漫歷史中,也出現了很多的能人將士,而最為出名的,就是以下這五位了。
  •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告訴你們什麼才叫真正的全才
    明朝一代,有所謂的三大才子之說,分別是解縉、楊慎和徐渭。三位大才子各有所長,其中楊慎被公認為第一才子,號稱無書不讀。解縉被認為是博學第一,曾主編《永樂大典》。三人中最為多才的當屬徐渭,徐渭的多才展現在詩歌、書法、文章、繪畫、戲劇和兵法多個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成就斐然。
  • 著名的軍事家戚繼光,明朝的抗倭英雄,他怎樣成為倭寇的終結者?
    而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明朝的抗倭英雄戚繼光,他的英勇事跡讓更多的人感動。那麼小編來帶大家介紹一下戚繼光這個人吧,戚繼光從小長的就很好看,而且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喜歡讀書,並且能夠懂得儒家和很多的歷史事件,這對於他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的條件培養下,他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他長大以後繼承了爵位,就這樣成為了明朝的官員。
  • 抗倭名將戚繼光武藝高強,為什麼怕老婆?是真的打不過她
    胡適的這段名言必定會讓女性讀者樂開了花,如果給古人「懼內者」看見,恐怕也要大為嘆服,或道出了其心聲,或道出了其苦衷。因為有人對老婆的威嚴甘之如飴,有的人則是無力反抗。就像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一邊是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威震敵膽,另一邊卻畏妻如虎,拿夫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 《抗倭英雄戚繼光》誠意如何?看了才敢推薦!
    小布和網友們為什麼都說《抗倭英雄戚繼光》好看、值得看?正如上面一位網友說的:明朝是個有意思的朝代,有意思的人也多。工作服是這樣的……嚴嵩是許多明朝背景裡的反派常客,許多人認為嚴嵩窮兇極惡,隻手遮天,是個殘暴不堪的大惡人。其實吧,嚴嵩最擅長溜須拍馬,是一個非常膽小的人……
  • 大明朝六大戰神,戚繼光僅排第四,第一千古無二!
    ,總共上下是276年,明朝是繼漢唐以來又一個黃金時期,也是一個民主的時期,但是明朝重文輕武,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明朝沒有特別出名特別厲害的大將。今天就來說說明朝時期六大最頂級的大將,他們的功勳戰績可謂是影響著明朝發展的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