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16歲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放現在什麼官職?難怪明朝會亡

2020-12-25 青史佐酒

中國古今名將不少,但能稱之為英雄的,卻是鳳毛麟角,戚繼光就是其中一位。這位明朝中期橫空出世的軍事家,堪稱中國武將的典範。他組建了一支從未敗績的戚家軍,訓練鴛鴦陣,發明戚氏軍刀和狼筅等新式武器。可謂是《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一般的人物,兵法陣型、軍械火器,無一不通。

對於大明王朝和華夏民族來說,戚繼光給了襲擾東南沿海數十年之久的倭寇沉重一擊,使其聽聞戚家軍之名就望風而逃。之後又守衛大明北境十餘年,讓蒙古諸部不敢南下窺探長城。而戚繼光的最高官職是薊州總兵,負責北境三鎮軍務,最後加封正一品左都督,相當於今天的軍區司令。

而戚繼光一生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職位,那就是「登州衛指揮僉事」。《明史·戚繼光傳》第一句話就是「戚繼光,字元敬,世登州衛指揮僉事」。其中「世」的意思就是,這官是戚家祖傳的。在明朝,武將的一個重要補充來源,就是「承襲」。

明朝設有專門的指揮僉事、指揮同知和衛鎮撫等武官職位,用來服務世襲軍官制度,這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創的。一旦武將退休或者因故去世,子輩都可以繼承家族承襲的官職。這種官職是固定的,不會因為父輩因功升官就將職位跟著改變。比如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後來進入了神機營任職,但戚繼光接替他父親的時候,還是原來的指揮僉事一職。

那戚繼光16歲就承襲的「登州衛指揮僉事」一職究竟權力多大?明朝的指揮僉事是正四品武官。明朝的一種軍事制度叫「衛所制」,一個衛所共有軍士5600人,軍事長官為指揮使,其下就是4位指揮僉事。也就是說16歲的戚繼光,放到現在就應該是大校參謀。

不僅僅是戚繼光,明朝很多知名武將都是以承襲的方式開始自己的戎馬生涯。俞大猷承襲「百戶」,一上任就正六品,統兵120人。還有在朝鮮之役大破日軍,挫敗豐臣秀吉稱霸亞洲美夢的李如松,他的父親李成梁,就是和戚繼光一共抗擊蒙古的生死同僚。而李如松也是承襲了「指揮同知」一職,李氏一門都靠著父輩功勳位列將班。

但是並不是所有承襲武將的都是戚繼光和俞大猷,明朝的世襲官制存在非常明顯的缺陷,那就是導致明朝武官素質良莠不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如柏,他的父親李成梁和哥哥李如松都是當世名將,但他就差了火候。他最開始承襲「錦衣千戶」時,就因為縱情酒色被免職。後來官復原職,薩爾滸之戰以遼東總兵身份率軍出徵,結果還沒遇到後金軍就兵潰而逃。薩爾滸的大敗,也成為了明朝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

李如柏並不是個例,承襲制度讓非常多的年輕浪蕩子弟靠著祖輩的榮耀而擔任重要的官職,這就使明軍的指揮系統和戰鬥力都大打折扣。一些毫無戰功和能力的人佔據了指揮職位,讓基層士兵晉升的道路更加狹窄。明朝的滅亡,與武將世襲,脫不開關係。

相關焦點

  • 戚繼光16歲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放現在什麼官職?難怪明朝會亡
    對大明王朝和華夏民族而言,戚繼光給了侵襲東南沿海數十年的倭寇沉重的一擊,讓他們聽了戚家軍之名便望而卻步。此後又守衛大明北境十餘年,使蒙古各部不敢南下窺探長城。而且戚繼光的最高官職是薊州府知府,掌管北境三鎮軍務,最後加封為正一品左都督,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而且戚繼光一生中還擔任過一項重要職務,即「登州衛指揮僉事」。
  • 戚繼光手批公文,被明叛將帶到後金,發現戚繼光是這樣為官做人的
    ,發現10餘件戚繼光任山東都指揮僉事時處理政務親自批閱的文件。可我們卻忽視了他的理政能力,幸好流傳下來這些明朝殘檔讓我們對這位民族英雄的了解更加深入了。 1、戚繼光是為民除害的清官良吏 明嘉靖三十三年八月,戚繼光任山東等處總督備倭署都指揮僉事的第二年。當時山東治安混亂,賭博盛行,參與的人多是豪強勢力之人,還得到當地權貴的包庇,更加膽大妄為,結黨成夥橫行鄉裡。
  • 讓日本人膽顫的戚繼光,日本曾怎麼評價戚繼光?字字讓人感到無奈
    生於1528年的戚繼光,在1544年,這個剛剛年僅17歲的小夥子,便登上了登州衛指揮僉事的職位,成為了明朝軍隊中的一個中下級將領倭寇是13世紀到16世紀侵擾朝鮮半島以及我國沿海地區日本海盜集團的貶稱。當時的日本社會,在九州沿海一帶,那些無業游民和落魄武士聚集在一起,靠海吃海,做起了海盜行徑。嘉靖時期,他們和明王朝的海盜汪直、徐海勾結在一起,在我國沿海地區四處掠奪,引起了明王朝的震動。
  • 戚繼光的晚年生活是什麼樣的?有多悽慘
    說起戚繼光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歷史上中原地區更多受到北方邊疆地區的騷擾,因此每個朝代都會在北方駐防重兵防止北方外敵來襲,可是明朝的時期,許多物品都得到了革新,就連小小的戰船也變成了龐大的戰船了。因此來自海上的威脅又多了一分,當時海上除了海盜以外,還有附近島嶼小國經常騷擾明朝的沿海地區。
  • 最新研究成果 戚繼光祖籍鎖定東平
    後林在困山前,祖墳乃懸棺葬,墓前有碑,其文曰:「廣西都指揮僉事」(民國二十三年《戚氏家譜》載:戚繼光曾被封廣西都司都指揮僉事)。一世,戚公諱用,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墓在困山前金山後。二世,長諱泉,次諱佑,三諱琳外遷,四諱德外遷。三世,諱士敬,字處恭,號景通,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運糧把總,都指揮等職。
  • 愛國將領戚繼光祖籍尋根鎖定東平
    後林在困山前,祖墳乃懸棺葬,墓前有碑,其文曰:「廣西都指揮僉事」(民國二十三年《戚氏家譜》載:戚繼光曾被封廣西都司都指揮僉事)。 一世,戚公諱用,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墓在困山前金山後。 二世,長諱泉,次諱佑,三諱琳外遷,四諱德外遷。
  • 「犯我中華雖遠必誅」抗倭英雄戚繼光9歲學習兵法,打出國家氣勢
    在明朝時期,當時的日本還叫做東瀛,自從元朝徵倭失敗後,日本就斷侵擾我國,到明朝後期更是無以復加。也正是因為如此,造就出了明朝一代名將——戚繼光。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說一說戚繼光的事跡。戚繼光的父親是明朝的將軍,在戚繼光出生時,他的父親戚景通已經56歲了,因為老來得子,所以對小兒子疼愛有加。他給兒子起名叫繼光,就是希望他將來能夠繼承和光大自己的事業。相信大家都不知道吧,這位著名的抗倭將軍在小時候長得瘦小黝黑,但可不能小瞧他,他可是人小鬼大,敢做敢為,有著俠肝義膽,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孩子們的頭頭。
  • 戚繼光創造的鴛鴦陣,為何作戰時幾乎無傷,就能擊敗強大的倭寇?
    明朝中後期,倭寇在東南沿海的搶劫活動日益猖獗,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嚴重侵擾。面對這個機動性強、危害性大的野蠻群體,朝廷很是苦惱。
  • 她,戰功赫赫的抗倭英雄戚繼光的老婆,休了自己老公的奇女子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本貫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 明朝太監劉若愚寫了本奇書,乾隆皇帝為何下令銷毀?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劉若愚可以說是如假包換的官宦子弟,他們家世襲延慶衛指揮僉事一職。著名的戚繼光家是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這兩個職位其實是一樣的,可劉家的地位比戚家的更加重要,因為延慶距離紫禁城很近,是個軍事要塞。 劉家到了劉若愚的父親劉應祺那輩時,就更加不得了了,劉應祺一路升到了遼陽協鎮副總兵。可是,出生於如此家庭的劉若愚為什麼會成為太監呢?
  • 故宮院刊︱百年沉浮:明代錦衣衛世家駱氏興衰史
    是年十二月,駱安等條上所部官校三年捕獲功次,明世宗命駱安升一級,兵部認為「廠衛官校偵事緝奸,乃其職分」,不應「一概輒與升級」。明世宗不但未接受兵部意見,反於次年正月「以緝捕有功」,將駱安由指揮同知升為指揮使。此後《實錄》提到駱安官職,或稱「錦衣衛署都指揮使」,或稱「錦衣衛指揮使」,當一為署職,一為實職。駱安的任職,持續至嘉靖九年十二月。
  • 明朝最厲害的錦衣衛竟然是他
    父陸松,襲職,從興獻王駐守安陸,為儀衛司典杖,累官後府都督僉事,協助錦衣事。母為世宗乳媼。陸炳幼即從母入宮中。嘉靖八年(1529)武會試,授錦衣副千戶。其父死,襲指揮僉事,尋進署指揮使,掌南鎮撫事。嘉靖十八年,從世宗南巡至衛輝,天黑行宮起火,從官倉促不知世宗所在,陸炳從大火中救出世宗,自是益得寵,擢都指揮同知,掌錦衣事。陸炳驟貴,又得閣臣夏言、嚴嵩歡心,以故權利重。
  • 以殷商為背景的《封神演義》,為何會出現「陳塘關總兵」這樣的明朝官職?
    總兵這一官職是在明代中葉以後才被大規模使用的。那麼,反映商周時代的《封神演義》為什麼會出現明朝官職?是作者出錯了嗎?《封神演義》中的關隘將領雖被稱為總兵,但實質上與明代的總兵並不是一回事。《封神演義》中的總兵主要負責帶兵打仗,駐防於各個軍事要地或者交通樞紐,類似於戍邊軍隊指揮官。
  • 戚繼光、王陽明、孫承宗、張居正,誰能夠拯救明朝不滅亡
    明朝的滅亡在於內憂外患,最主要的是內憂,因為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強大的滿清還在長城關外望「關」興嘆。到明朝末期,封建社會幾千年以來對於長城的修築,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輔助以城池和大炮火器,努爾哈赤也只得飲恨而終。
  • 明代的錦衣衛指揮使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嘉靖五年(1526),陸松升指揮僉事。與相對平庸的陸松相比,陸炳就不尋常了。陸炳是個文武全才,從外表看,他身高面紅,健壯沉穩,史書說他走路如同鶴步,就是說連走路都比常人文雅。內在也不差,嘉靖八年(1529),陸炳參加武會試中選。要知道,明代武舉其實不容易考,不僅要考察弓馬武藝,還要考軍事謀略。當時,進入錦衣衛的路線有兩條,一是襲官,二是武舉。
  • 抗倭名將戚繼光武藝高強,為什麼怕老婆?是真的打不過她
    胡適的這段名言必定會讓女性讀者樂開了花,如果給古人「懼內者」看見,恐怕也要大為嘆服,或道出了其心聲,或道出了其苦衷。因為有人對老婆的威嚴甘之如飴,有的人則是無力反抗。就像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一邊是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威震敵膽,另一邊卻畏妻如虎,拿夫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1、將軍出生1528年11月12日,山東登州,江南漕運把總,年過半百的戚景通,在忐忑不安中迎來了妻子分娩,當他聽到嬰兒響亮的啼哭聲,得知生了個兒子時,他長出一口氣,如釋重負,跪地向祖宗磕頭報喜:「有兒子了,吾家將軍位有人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