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感受過謠言的威力,一代名伶阮玲玉也在死前留下了四個字:「人言可畏」。
謠言就像一把利刃,而最恐怖的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這把利刃會在什麼時候、以怎樣的方式、被什麼人操控著,不由分說地揮向我們自己。
01拿個快遞,未婚的她變成了「偷情少婦」
近日,在杭州,發生了一件令人十分氣憤的事。
吳女士是一名普通的90後上班族,有著安穩的生活和愛她的男友,但某一天,她的生活被完完全全攪亂了,原因是她去拿了個快遞。
7月的某一天,她到小區快遞點取包裹,當時她穿的是普通的連衣裙,跟所有等著拿快遞的人一樣,安安靜靜站在門口,沒有任何過火的言行,如無意外,這只是她人生中無比平常的幾分鐘而已。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人畜無害的她,已經被人暗中拍了下來。
偷拍的人是快遞點隔壁超市的老闆朗某某。
那天他恰好也在快遞點,看見長相秀麗的吳女士,便悄悄將手機鏡頭對準了她,拍了一個時長9秒的小視頻。
相信很多小夥伴看到這裡便已經覺得很不爽,無端偷拍女生,侵犯別人隱私權的行為。然而,這僅僅是開始。
偷拍了女生的朗某某,將這個小視頻發到了某個人數超200的車友群中,他覺得還不夠過癮。他和另一名群成員何某某,偽造了古女士和快遞員的微信頭像、暱稱,編排了一出「偷情」大戲。
在他們的故事中,吳女士是有老公孩子的寂寞少婦,因為發現自己被偷拍,在微信上找快遞員晦氣,然後一來二去發展成偷情的關係。
已婚少婦、空房寂寞、言辭曖昧。
一看就知道,他們是按照能想像到的最下流的模板,來捏造了這樣的一個「人設」。
有一些相當露骨的對話內容,比如少婦被撩後春心蕩漾、趁著孩子午睡約快遞員上門偷情、偷情過後還「回味無窮」等等。
我們無法想像,僅僅是一個幾秒鐘的小視頻,和幾頁完全虛構的聊天記錄,會令當事人吳女士在一群陌生人當中遭受怎樣的意淫。
接下來的可怕後果是很多人能夠想見的:少婦和快遞員的「香豔」事跡被群友調侃、轉發,故事傳得越來越走樣,甚至登上了某同城公眾號。
從杭州,到全國,到國外,無數人通過那個9秒鐘的取快遞視頻,認識了「寂寞少婦」吳女士。
當她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她的人際圈子早已經被引爆了,親戚朋友質問她,陌生網友謾罵她,就連公司領導,也以影響不好為由,將她辭退。
毀掉人生原來這麼容易,一個陌生人,幾句話,就能令人徹底「社會性死亡」。
氣憤的吳女士馬上報警,然而始作俑者朗某和何某僅被行政拘留了9天,尚有一人逍遙法外。
工作泡湯、名譽受損,吳女士還因此患上了抑鬱症。一次謠言,令她的生活一地雞毛。
最可怕的是,她只是被無差別造謠所中傷的其中一個人而已,她的故事會在無數個角落重複上演無數次。下一個受害者,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02是什麼賦予了謠言最可怕的威力
胡適先生在《科學與人生觀序》中說道:「謠言這件東西,就同野火一樣,是易放而難收的。」
一語道破謠言最可怕的特點:它只能被製造,而極難被消除。
很遺憾,人容易信謠,還真的和進化有關係,算是大腦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副作用。
謠言總以負面、聳人聽聞的形式出現,那是因為,人的大腦對負面的信息有偏好,大腦對負面信息的關注更敏感、印象更深刻、情緒喚起也更多。比如「每年20萬兒童被拐,只有0.1%被找回」,看起來絕對比「喝牛奶有益健康」令人更有點開的欲望。
這種謠言套路,是不是很像親戚們常轉發的?
偏好負面信息,這對人類進化是有意義的。狩獵時代的先祖們,為了能夠提高自己和族群的存活率,對負面信息的高度敏感,在漫長的進化傳承過程中,變成了我們本能的一部分。
可是,這種能力是讓人類躲避猛獸和天災的,現在卻變成了人們閒著沒事造謠和傳謠的助力。
人們天生的窺私慾和獵奇心理,尤其是一些和私慾、陰謀論有關的內容,極易對人產生即時刺激,產生了解和傳播的欲望——這也是大量「三俗」謠言能夠野蠻生長的原因。
要是這些謠言還能有著豐富的細節,形成邏輯自洽,那迷惑性就更加強了。
一個謠言如果足夠負面、足夠獵奇和私密、細節足夠豐富,那麼極容易讓人相信,並且被輕易傳播開。
比如幾個月前轟動一時的梁穎和羅冠軍的事情。
一個名叫梁穎的女生,某一天突然在微博上寫了一篇長文,控訴自己的前男友羅冠軍對她進行強暴和PUA,還用裸照威脅她對他言聽計從,最後導致她懷孕和流產。
她還說,羅冠軍還以相同的方式PUA了其他女生。
梁穎的長文細節相當豐富,甚至還有其他女生向她控訴羅冠軍的微信截圖。
而強暴、PUA等關鍵詞,既能引爆負面情緒,又能滿足窺私慾望,一時間,羅冠軍性侵女生的消息以迅速登上熱搜,在全國引起熱議。
無數網友乃至明星、大V,都對梁穎的遭遇抱以同情,為她霸屏熱搜、噓寒問暖。
然而這個時候,事情以驚人的角度開始了反轉。
羅冠軍曬出了和梁穎戀愛期間的聊天記錄、錄音等等證據,力證自己清白,還在微博上和梁穎正面交鋒,逐一反駁了她的說法。
最後,在重重輿論和報警處理的壓力下,梁穎終於承認,所謂的「強姦」、「懷孕」等等,只是她編造出來的。
03濫用輿論者,終將被輿論反噬
馬克吐溫說過:「當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跑遍半個世界。」說出去的話如同覆水難收,即使後續補救,但造成的傷害已經難以挽回了。
但這不代表造謠者可以肆無忌憚,濫用輿論者,最終將被輿論反噬,自食其果。
比如前段時間的清華學姐事件:
上個月在清華食堂,一名大二女生,堅稱學弟摸了她的臀部。
本來,食堂監控眾多,調出來監控之後就知道孰真孰假。當日,學校保安到場,表示第二天一早就查監控。
然而,女生並沒有善罷甘休,她私自拿走了男生的學生證,在朋友圈和清華樹洞公布了他的個人信息。
大學生圈子本就簡單,短短幾個小時,男生非禮學姐的消息不脛而走,傳遍校園,男生的名譽受到了巨大的損害。
然而第二天,大家一看監控,大跌眼鏡,原來,男生真的沒有碰過女生,只是書包蹭到了她的臀部。
迫於壓力,女生下場闢謠。
然後,感覺自己被人當槍使的網友感到憤怒,轉而將矛頭指向女生,和她之前網暴學弟的行為一樣,有人將她的個人信息放到網上,還發帖編排,最終借著社交媒體的傳播鬧到全國皆知。
社會性死亡這件事,前一天發生在男生身上,第二天便發生在她自己身上。
當然,我舉這個例子,並非是在鼓吹任何形式的網暴,無論是女生還是網友,揭人隱私、人身攻擊都是不對的,我只是想說,謠言看似威力無窮,但在真相面前不堪一擊。
利用輿論造謠,的確能在短時間內製造出爆炸性的效果,令被造謠對象社會性死亡,但真相不會永遠缺席。
當真相到來時,造謠者曾經造的孽,必將悉數還回去。
04如果你被造謠,該怎麼辦?
當你被人造謠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反擊,最大限度保護自己的權益。
(1)千萬不要表現得情緒化
謠言最害怕的就是真相,最不怕的就是熱鬧。因此,千萬不要歇斯底裡,用情緒化的語句進行對抗。
比如「你胡說」、「我沒有」等等,這在觀眾眼裡並沒有說服力,還有可能被解讀為「心虛」,對解決事情沒有任何作用。
正確的解決方法是:在保持冷靜後,和造謠者對質,逐一羅列證據,有力地反駁謠言。
以上文提到的吳女士為例,可以將自己的真實婚育狀況列出,反駁所謂的「少婦」說法,最基本的人設問題就已經澄清了一大半,剩下的不攻自破。
(2)選擇正確的「戰場」進行對峙
千萬不要因為擔心丟臉而選擇沉默——這只會令壞人越來越猖狂。
與謠言造成的傷害相比,澄清真相帶來的面子問題不值一提,真相沒到來前,壞人自然喜歡熱鬧,但一旦真相到來,鬧得越大,越應感到恐慌的,就是造謠者了。
戰場的選擇也很重要。
如果造謠者在社交媒體上散布謠言,闢謠也應該在社交媒體上同步進行,令群眾兼聽則明。一旦查明真相,當事人還應該要求造謠者公開道歉。
(3)影響重大的時候,尋求法律保護
最最重要的,一旦謠言對個人生活造成了影響,不要猶豫,報警。
壞人之所以喜歡造謠,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犯罪成本低。雖然,目前法律對謠言的懲戒聽上去不解氣,但警方的處理結果,就是真相最有力的鐵證。
也只有當所有人都對造謠的法律責任重視起來,才有可能推動法律進一步完善,給造謠者更切實的懲戒。
(4)「被謠言」後,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
當然,有可能你做到了所有,但心靈依然遭受了不可逆的創傷,那這個時候,就需要勇敢面對,調整心態,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謠言雖然唬人,但無法傷害真正的勇者。
等這些謠言自然死亡,向前看,好好安排餘下的人生,就是對謠言最好的反擊。
- THE END -
作者: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