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上課第二周,爸爸媽媽們稍微鬆了口氣:
比起第一周,孩子總算」正經「多了。
孩子背的是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背著,背著,爸爸突然被熊孩子念的詩歌嚇得一激靈:桃花潭水三千尺!
什麼?!「桃花潭水三千尺」?
難道不是「桃花潭水深千尺」?!
他義正言辭地糾正了,但是,沒想到,熊孩子申辯!老師發的古詩就是「桃花潭水三千尺」。
這位爸爸一看,還果真如此!
昨天,他把老師下發的「第二冊必背古詩」發給了招考君,說:這是學校指定孩子要背的19首古詩,真沒想到:學校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招考君的直覺是:「連桃花潭水深千尺」這麼耳熟能詳的句子都會寫錯,那麼,這一必背古詩估計還有問題。
果真,招考君又找出了兩首詩歌,也寫錯了!!
一首是賈島的《劍客》,最後一句應該是「誰有不平事」,必背古詩寫成「誰為不平事?」
第二首是袁枚的《由桂林溯灕江至興安》,題目直接就錯了,寫成《遊桂林溯灕江至興安》。
但是,招考君自知學問不夠,又請教本市小學的語文老師,其中一位,為了慎重起見,又請教了上海的一位名師,結果都證實,這所小學發的必背古詩真的錯了!19首錯了3首!!
很難想像,孩子就這樣把錯的古詩當成正確的來讀的後果,這萬一中考或高考考到了,怎麼辦?
這其實已經不是學校第一次鬧這類笑話。
兩年前,到本市一所中學參加自考的考生發現,掛在學校走廊的勵志名言條幅,有兩條寫錯了:
一, 第一張條幅的主角是歷史學家吳晗,不過,圖中竟這樣介紹他:「吳晗(中國著名數學家)」。
二, 另一張條幅則「請」來了陳景潤,總算寫對了職業—「中國數學家」,不過硬把陳景潤的去世時間提前了30年,從1996年提前到1966年。在這張條幅裡,陳景潤還被移花接木了一段不是他說的名言:「時間是個常數,花掉一天等於浪費24小時」。這句話據信是華羅庚說的。
大家都把矛頭指向「度娘」。當事老師從網上下載資料,沒有認真審核。要命的是,大家都認為,這是學校,這是老師下發的資料,怎麼可能有錯?
很巧的是,廈門市教育局25日召開福建省第三屆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總結表彰會,在會上,市教育局透露:從現在起,廈門教師將分批開展學科素養培訓,一個內容就是:要講正確的。市教育局局長說,課講得再生動,但是,如果念錯,或是講錯,最終會害了學生。
他表示,過去我們一直強調教學技巧,譬如說,一節課如何引入、導入、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是,現在,我們要回歸本質,回到學科素養上面來。
看官,您遇到過學校類似的烏龍嗎?
您怎麼看呢?
在「寫留言」告訴我們吧!
廈門日報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佘崢 編輯:蘇冬妮 值班主編:林燕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