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的每個星期一,遇見一位geek girl。從插畫家到科技記者到設計師……她們分享的利器,都有各自的獨特之處。
介紹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我叫 Odding,多媒體創作人。建築學碩士出身,目前從事廣告行業,在日本東京 Ogilvy&Mather(奧美)公司任 Art Director。業餘時間從事其他的創作,主要包括動畫、漫畫、音樂。我在全職上班之前的生活與創作方式很大程度上與旅行相關,所以我的工具選擇標準幾乎全部都是「便攜、小巧、輕便、高效」。
你都在使用哪些硬體?
電子類:
MacBook Pro (Retina, 13-inch, Mid 2014)。筆記本電腦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旅行必備終端,不僅可以用來畫圖、打字,更重要的是隨時整理相機、手機和錄音機中的數據。我之前用了三年的也是 13 寸的 MacBook Pro,之所以買 13 寸的正是為了出門攜帶方便,而為了追求更高的配置所以採用了自選配件的方式把 CPU 和內存都升級到了最高級。在公司用的電腦同樣也是這一款,只是配件沒有升級。
Seagate 移動硬碟,我有 6 塊。這個品牌的硬碟我真的很推薦,因為從第一塊到現在從來沒有出過問題。
Wacom CTL-471。其實對 Wacom 系列產品我並不能說非常喜歡,因為它們的有效面積太小了,總是莫名其妙留出一大塊邊緣,只是由於出門所需所以才隨身帶著。我還有兩個大的 Wacom 畫板,放在家裡以及在公司用的,但是買了這款小的之後就發現其實大的沒有多大意義,甚至只會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iPad Air。這隻 iPad 本來是去年過年時候給爸媽買的,但是他們在家都不怎麼用,好浪費,所以我出門的時候就帶上自己用了。iPad Air 真的是旅行利器,比如我把 Lonely Planet 直接存在裡面隨時翻閱,再也不用帶大磚頭了,更好的是還可以添加書籤、標註;坐飛機時候可以直接存下 pdf 的電子登機牌,拿 iPad 掃二維碼就可以登機;在網上訂房也可以直接把訂單存成 pdf,或者把房東告訴的到達方式、路線等一起記在 Evernote 裡,以及記帳,做 to-do-list,甚至我還把路上撿的葉子都拍照整理在一個筆記裡存檔,方便收集。雖說 Evernote 仍然存在很多 bug,不過總體來講真的特別贊。
iPhone4 / iPhone 5s,都是 16G 黑色。前者是 3 年前好朋友送的,現在比較慢了;後者是來日本後公司發的,現在主要日常拍照都用它,只是內存 16G 有些不夠用,即使我每隔幾天就會把照片都轉存進電腦裡。
iPod Touch 5 32G 紅色款。3 年前買的,如果從所有工具裡只選一個我的創作利器,那就是它了。我這兩年的動畫片和音樂 demo 都是用它來完成的。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款 Apple 產品,非常輕非常薄,握在手裡宛若無物。
Canon 600D+ Sigma 18-200 / Canon 50 1.8。我不是攝影師,不過出門也還是會帶好幾個相機。佳能的小單反速度快,電池持續時間長,視頻功能也很棒。Sigma 的這個鏡頭顯然是為了出門旅行方便用的,有廣角有長焦,對我來說足夠用了。Canon 的這個鏡頭是定焦鏡頭裡最便宜的,成像很不錯,不過有點跑焦問題,需要適應。
Panasonic Lumix LX5。這款當年的卡片神機我已經用了 4 年了,仍舊非常喜歡。它具有 24 廣角和 2.0 的光圈,可以作為輕便的備用機,另外在博物館等安靜的場合內拍攝也更加方便。
Zoom H1。我現在用的隨身錄音機就是它,小巧輕便,之前用的是 Zoom H4n,非常經典的 Zoom 產品,我也向大家強烈推薦它,只是後來經常出門覺得它對我來說還是太大太重了,就賣掉換了個 H1。
Kindle 4 / Kindle Paperwhite 2。 三年前 Kindle 還沒有進中國的時候我淘寶代購了一隻美版的 Kindle 4,這個東西頓時成為了我最喜歡的電子產品之一。上星期買了一隻最近新出的 Paperwhite,因為它有舒服的背光加 300ppi 的解析度,很驚喜,非常推薦。我平時在日本生活但是完全不懂日語,這邊中、英文書也很少,所以看書的選擇就極其有限。而 Kindle 正解決了這個問題。
Apogee One For iPad & Mac。前幾天剛買了這隻評價很高的便攜音效卡,從此它也屬於我的移動錄音工作站的一部分了。它自帶很棒的 mic,又可以外接話筒以及 USB 鍵盤和電吉他,在 iOS 端和 Mac 端都可用,非常方便。
Apple Mouse。我說的是舊款,有線的。這隻滑鼠雖然已經是好幾年前的設計了,但那個小小的球由於能夠 360 度滾動,在瀏覽網頁或圖片的時候具有其他傳統滑鼠無法代替的優勢。至於無線的 Magic Mouse,雖然我也用過,但是真心不推薦。
另外推薦 iRig KEYS PRO,37 鍵的 MIDI 鍵盤。上周末經過一家小店時候偶然發現有最後一個並且在打很大的折扣,就拎回家了。回來發現無論插電腦還是 iPhone 還是 iPod Touch 都不需要任何驅動,而且聲音無延遲,立即就可以用,配合各種軟音源,再方便不過啦,作為輕量基礎 MIDI 輸入設備的話大大推薦!
非電子類:
刊登在東京膠片相機街拍網站 Tokyo Camera Style 上的 odding 和她的相機照片,攝影 John Sypal
去莫斯科時,用 Moleskine 紀念版 myDetour 記錄的手帳
Staedtler牌24色水溶鉛筆是我的另一件隨身畫具。此外,鉛筆和小毛筆也是必須的,我有很多支自動鉛筆,它們大多數是日本的品牌,如三菱,另外捷克的 Koh-i-noor 牌也是我非常鍾愛的鉛筆品牌,無論水溶彩色鉛筆還是自動鉛筆,甚至還有水溶的石墨鉛筆,都非常非常好用。另外我這一年來常用的一種筆是 斑馬牌的秀麗筆(中楷),它具有毛筆一般的變化筆鋒和非常濃的色澤,並且墨在紙上的固著性非常好。配合水彩和水溶彩鉛使用的毛筆是 Staedtler 的中號自來水筆。
TAJIMA 牌小刀,這款小刀我用了超過 10 年了,隨身攜帶。想來它最吸引我的一點應該也是簡潔的設計吧。
軟體呢?
Mac端:
Evernote (印象筆記),我最常用而且最推薦的工具軟體,全能型工作生活好幫手。無論寫文字還是收藏網頁,收集圖片資料,都是最方便不過的好幫手,對旅行來說就更有用了(參見上文 iPad Air 部分)。
Adobe Illustrator,目前最喜歡的工具軟體,矢量創作自由自在的馳騁感,可以充分釋放想像力。推薦大家看一個紀錄短片 The Adobe Illustrator Story。
Adobe 系列的其他軟體。 把 Illustrator 單列出來純屬我偏心,哈哈。Adobe 系列的軟體基本上我都在用,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品 Photoshop 之外,還用 InDesign、Dreamweaver,原先還用過 Flash,現在開始學 After Effects 等等。
MPlayerX 全能視頻播放器。不過最近升級之後我發現有 bug,想寫郵件給作者,卻發現網站上完全找不到反饋的地方,真是奇葩。
iOS 端:
GarageBand。 我覺得 iOS 端的 GarageBand 比 Mac 端的好用很多,直接就能上手做 demo,自帶的樂器和效果器雖然有限但是非常靠譜。
VSCO Cam。 標誌手機攝影新時代的工具,它採用了完全分析模擬膠片的方法提供了目前條件下帶給數碼照片最大程度「膠片感」的可能。當然,它也不是一劑萬能藥,以 VSCO Cam 處理過的照片雖然色調很棒,但大多會損失很多細節,具體還需根據自己的要求酌情處理。很多手機照片也是完全不需要後期的。
Hipstamatic。另一個非常強大並且至今沒有替代品的獨特拍照工具,不是後期,而是直接用它出片,模擬一種在用特別的膠片相機拍照的感覺。我和我的朋友們從 3 年前就開始為這個軟體貢獻了大量的人民幣,以至於一出新的膠片鏡頭組合就買,簡直成了生理反應…它的設計從各個方面來說都非常棒,問題是似乎消耗內存比較大,我原先在 iPhone4 上用的時候就經常死機。
Snapseed。 Google 出品的拍照後期 app,更新後的界面不如原先用著舒服了,不過仍舊不失為一款相當優秀的圖片處理軟體,不再是各種預設的堆疊,而是可以讓你從亮度、對比度等各項分別進行調節的實用工具。
Gravie。 我在 Instagram 上認識的韓國設計師小團隊開發的棒棒的視頻應用,最初功能是為了給視頻加文字,而實際上已經完全可以當成一個完整的 iOS 端視頻工作站來使用。
iMotion。 我做定格動畫的利器,也是試過多款產品後唯一推薦的最佳創作工具,免費版就可以滿足全部需要。
DM1。與 iMotion 同一團隊(Fingerlab)出品的鼓機 app,包含很多種鼓音色,非常好玩,還可以跟 GarageBand 做 inter-app-audio 聯合,共同發揮創作靈感。
Documents 5 / Foxit。 在 iPad 上閱讀文檔和書最好不過的應用。
你最理想的工作環境是什麼?
原先我在北京的時候,經常帶著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有時候也帶電腦)在早上跑到家附近的麥當勞去,要一份 6 元錢的早餐套餐,包括一個漢堡和一杯咖啡(咖啡還可以續杯),再問服務員要一杯熱水。吃過早飯後就坐在那裡在本子上寫寫畫畫或工作,通常會坐到中午。在那樣的環境下我經常能想出很多好主意,也能解決不少手頭需要解決的問題。奇怪的是,換成其他地方,比如星巴克,就完全不行了(也許因為麥當勞的咖啡便宜?)。(而且換成日本的麥當勞也不行,因為這裡的麥當勞不僅數量很少,咖啡也很差!)
所以,一個比較明亮舒服的簡單座位,一張小桌子,一支鉛筆,一小疊白紙(如果還有一小杯便宜的咖啡或茶就更好了,但喝什麼不是重點),這就是我理想的工作環境啦!
你平時獲得工作靈感的方式有哪些?
Vimeo
Google Art Project
VSCO Journal
Behance
站起來走一走 :)
推薦一件生活中的利器給大家。
JBL GO便攜小音箱。這個小東西是有一次在秋葉原隨便逛一個電子器材商店時候看到的,完全符合我需要的好東西,真的非常小非常輕,放在口袋裡都可以,價錢也便宜。而音質也相當不錯,各種評測以及我自己的體驗都證實了這一點。
◇
回復「畫手」,看看插畫師的手繪水彩利器
回復「設計師」,看看更多設計師的利器
想要分享自己的利器?回復「社群」了解更多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
利器,創造者和它們的工具
網站:http://liqi.io
微信號:liqiio;微博:@利器IO
聯繫合作:bob@the-off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