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時如何創作? 打開一名「故事家」的工具箱|利器*Odding

2021-02-14 利器

在八月的每個星期一,遇見一位geek girl。從插畫家到科技記者到設計師……她們分享的利器,都有各自的獨特之處。

介紹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我叫 Odding,多媒體創作人。建築學碩士出身,目前從事廣告行業,在日本東京 Ogilvy&Mather(奧美)公司任 Art Director。業餘時間從事其他的創作,主要包括動畫、漫畫、音樂。我在全職上班之前的生活與創作方式很大程度上與旅行相關,所以我的工具選擇標準幾乎全部都是「便攜、小巧、輕便、高效」。

你都在使用哪些硬體?

電子類:


MacBook Pro (Retina, 13-inch, Mid 2014)。筆記本電腦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旅行必備終端,不僅可以用來畫圖、打字,更重要的是隨時整理相機、手機和錄音機中的數據。我之前用了三年的也是 13 寸的 MacBook Pro,之所以買 13 寸的正是為了出門攜帶方便,而為了追求更高的配置所以採用了自選配件的方式把 CPU 和內存都升級到了最高級。在公司用的電腦同樣也是這一款,只是配件沒有升級。

Seagate 移動硬碟,我有 6 塊。這個品牌的硬碟我真的很推薦,因為從第一塊到現在從來沒有出過問題。

Wacom CTL-471。其實對 Wacom 系列產品我並不能說非常喜歡,因為它們的有效面積太小了,總是莫名其妙留出一大塊邊緣,只是由於出門所需所以才隨身帶著。我還有兩個大的 Wacom 畫板,放在家裡以及在公司用的,但是買了這款小的之後就發現其實大的沒有多大意義,甚至只會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iPad Air。這隻 iPad 本來是去年過年時候給爸媽買的,但是他們在家都不怎麼用,好浪費,所以我出門的時候就帶上自己用了。iPad Air 真的是旅行利器,比如我把 Lonely Planet 直接存在裡面隨時翻閱,再也不用帶大磚頭了,更好的是還可以添加書籤、標註;坐飛機時候可以直接存下 pdf 的電子登機牌,拿 iPad 掃二維碼就可以登機;在網上訂房也可以直接把訂單存成 pdf,或者把房東告訴的到達方式、路線等一起記在 Evernote 裡,以及記帳,做 to-do-list,甚至我還把路上撿的葉子都拍照整理在一個筆記裡存檔,方便收集。雖說 Evernote 仍然存在很多 bug,不過總體來講真的特別贊。

iPhone4 / iPhone 5s,都是 16G 黑色。前者是 3 年前好朋友送的,現在比較慢了;後者是來日本後公司發的,現在主要日常拍照都用它,只是內存 16G 有些不夠用,即使我每隔幾天就會把照片都轉存進電腦裡。

iPod Touch 5 32G 紅色款。3 年前買的,如果從所有工具裡只選一個我的創作利器,那就是它了。我這兩年的動畫片和音樂 demo 都是用它來完成的。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款 Apple 產品,非常輕非常薄,握在手裡宛若無物。


Canon 600D+ Sigma 18-200 / Canon 50 1.8。我不是攝影師,不過出門也還是會帶好幾個相機。佳能的小單反速度快,電池持續時間長,視頻功能也很棒。Sigma 的這個鏡頭顯然是為了出門旅行方便用的,有廣角有長焦,對我來說足夠用了。Canon 的這個鏡頭是定焦鏡頭裡最便宜的,成像很不錯,不過有點跑焦問題,需要適應。

Panasonic Lumix LX5。這款當年的卡片神機我已經用了 4 年了,仍舊非常喜歡。它具有 24 廣角和 2.0 的光圈,可以作為輕便的備用機,另外在博物館等安靜的場合內拍攝也更加方便。

Zoom H1。我現在用的隨身錄音機就是它,小巧輕便,之前用的是 Zoom H4n,非常經典的 Zoom 產品,我也向大家強烈推薦它,只是後來經常出門覺得它對我來說還是太大太重了,就賣掉換了個 H1。


Kindle 4 / Kindle Paperwhite 2。 三年前 Kindle 還沒有進中國的時候我淘寶代購了一隻美版的 Kindle 4,這個東西頓時成為了我最喜歡的電子產品之一。上星期買了一隻最近新出的 Paperwhite,因為它有舒服的背光加 300ppi 的解析度,很驚喜,非常推薦。我平時在日本生活但是完全不懂日語,這邊中、英文書也很少,所以看書的選擇就極其有限。而 Kindle 正解決了這個問題。

Apogee One For iPad & Mac。前幾天剛買了這隻評價很高的便攜音效卡,從此它也屬於我的移動錄音工作站的一部分了。它自帶很棒的 mic,又可以外接話筒以及 USB 鍵盤和電吉他,在 iOS 端和 Mac 端都可用,非常方便。

Apple Mouse。我說的是舊款,有線的。這隻滑鼠雖然已經是好幾年前的設計了,但那個小小的球由於能夠 360 度滾動,在瀏覽網頁或圖片的時候具有其他傳統滑鼠無法代替的優勢。至於無線的 Magic Mouse,雖然我也用過,但是真心不推薦。

另外推薦 iRig KEYS PRO,37 鍵的 MIDI 鍵盤。上周末經過一家小店時候偶然發現有最後一個並且在打很大的折扣,就拎回家了。回來發現無論插電腦還是 iPhone 還是 iPod Touch 都不需要任何驅動,而且聲音無延遲,立即就可以用,配合各種軟音源,再方便不過啦,作為輕量基礎 MIDI 輸入設備的話大大推薦!

非電子類:


刊登在東京膠片相機街拍網站 Tokyo Camera Style 上的 odding 和她的相機照片,攝影 John Sypal


去莫斯科時,用 Moleskine 紀念版 myDetour 記錄的手帳




Staedtler牌24色水溶鉛筆是我的另一件隨身畫具。此外,鉛筆和小毛筆也是必須的,我有很多支自動鉛筆,它們大多數是日本的品牌,如三菱,另外捷克的 Koh-i-noor 牌也是我非常鍾愛的鉛筆品牌,無論水溶彩色鉛筆還是自動鉛筆,甚至還有水溶的石墨鉛筆,都非常非常好用。另外我這一年來常用的一種筆是 斑馬牌的秀麗筆(中楷),它具有毛筆一般的變化筆鋒和非常濃的色澤,並且墨在紙上的固著性非常好。配合水彩和水溶彩鉛使用的毛筆是 Staedtler 的中號自來水筆。

TAJIMA 牌小刀,這款小刀我用了超過 10 年了,隨身攜帶。想來它最吸引我的一點應該也是簡潔的設計吧。

軟體呢?

Mac端:

Evernote (印象筆記),我最常用而且最推薦的工具軟體,全能型工作生活好幫手。無論寫文字還是收藏網頁,收集圖片資料,都是最方便不過的好幫手,對旅行來說就更有用了(參見上文 iPad Air 部分)。

Adobe Illustrator,目前最喜歡的工具軟體,矢量創作自由自在的馳騁感,可以充分釋放想像力。推薦大家看一個紀錄短片 The Adobe Illustrator Story。

Adobe 系列的其他軟體。 把 Illustrator 單列出來純屬我偏心,哈哈。Adobe 系列的軟體基本上我都在用,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品 Photoshop 之外,還用 InDesign、Dreamweaver,原先還用過 Flash,現在開始學 After Effects 等等。

MPlayerX 全能視頻播放器。不過最近升級之後我發現有 bug,想寫郵件給作者,卻發現網站上完全找不到反饋的地方,真是奇葩。

iOS 端:

GarageBand。 我覺得 iOS 端的 GarageBand 比 Mac 端的好用很多,直接就能上手做 demo,自帶的樂器和效果器雖然有限但是非常靠譜。

VSCO Cam。 標誌手機攝影新時代的工具,它採用了完全分析模擬膠片的方法提供了目前條件下帶給數碼照片最大程度「膠片感」的可能。當然,它也不是一劑萬能藥,以 VSCO Cam 處理過的照片雖然色調很棒,但大多會損失很多細節,具體還需根據自己的要求酌情處理。很多手機照片也是完全不需要後期的。

Hipstamatic。另一個非常強大並且至今沒有替代品的獨特拍照工具,不是後期,而是直接用它出片,模擬一種在用特別的膠片相機拍照的感覺。我和我的朋友們從 3 年前就開始為這個軟體貢獻了大量的人民幣,以至於一出新的膠片鏡頭組合就買,簡直成了生理反應…它的設計從各個方面來說都非常棒,問題是似乎消耗內存比較大,我原先在 iPhone4 上用的時候就經常死機。

Snapseed。 Google 出品的拍照後期 app,更新後的界面不如原先用著舒服了,不過仍舊不失為一款相當優秀的圖片處理軟體,不再是各種預設的堆疊,而是可以讓你從亮度、對比度等各項分別進行調節的實用工具。

Gravie。 我在 Instagram 上認識的韓國設計師小團隊開發的棒棒的視頻應用,最初功能是為了給視頻加文字,而實際上已經完全可以當成一個完整的 iOS 端視頻工作站來使用。

iMotion。 我做定格動畫的利器,也是試過多款產品後唯一推薦的最佳創作工具,免費版就可以滿足全部需要。

DM1。與 iMotion 同一團隊(Fingerlab)出品的鼓機 app,包含很多種鼓音色,非常好玩,還可以跟 GarageBand 做 inter-app-audio 聯合,共同發揮創作靈感。

Documents 5 / Foxit。 在 iPad 上閱讀文檔和書最好不過的應用。

你最理想的工作環境是什麼?

原先我在北京的時候,經常帶著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有時候也帶電腦)在早上跑到家附近的麥當勞去,要一份 6 元錢的早餐套餐,包括一個漢堡和一杯咖啡(咖啡還可以續杯),再問服務員要一杯熱水。吃過早飯後就坐在那裡在本子上寫寫畫畫或工作,通常會坐到中午。在那樣的環境下我經常能想出很多好主意,也能解決不少手頭需要解決的問題。奇怪的是,換成其他地方,比如星巴克,就完全不行了(也許因為麥當勞的咖啡便宜?)。(而且換成日本的麥當勞也不行,因為這裡的麥當勞不僅數量很少,咖啡也很差!)

所以,一個比較明亮舒服的簡單座位,一張小桌子,一支鉛筆,一小疊白紙(如果還有一小杯便宜的咖啡或茶就更好了,但喝什麼不是重點),這就是我理想的工作環境啦!

你平時獲得工作靈感的方式有哪些?

Vimeo

Google Art Project

VSCO Journal

Instagram

Behance

站起來走一走 :)

推薦一件生活中的利器給大家。

JBL GO便攜小音箱。這個小東西是有一次在秋葉原隨便逛一個電子器材商店時候看到的,完全符合我需要的好東西,真的非常小非常輕,放在口袋裡都可以,價錢也便宜。而音質也相當不錯,各種評測以及我自己的體驗都證實了這一點。

回復「畫手」,看看插畫師的手繪水彩利器

回復「設計師」,看看更多設計師的利器

想要分享自己的利器?回復「社群」了解更多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利器,創造者和它們的工具

網站:http://liqi.io

微信號:liqiio;微博:@利器IO

聯繫合作:bob@the-offline.com


相關焦點

  • 浪蕩世代消亡史 ,「孤獨星球」旅行指南的故事
    據說當時的情況是:兩個各自端著一臉盆髒衣服,懷揣「Lonely Planet」的嬉皮男女在院子裡對視一眼後天雷地火,白茫茫閃電劈開了天際。 「Lonely Planet」中國卷。第一版印出時大量積壓在庫房,因為彼時沒有人想來中國 ▼
  • Vlog 乃至一切視頻創作,最重要的素養是審美 | 利器訪談:喵破浪,旅行博主,音樂 vlogger,前銀行職員
    「利器xVLOG」。最近去了一趟越南旅行,拍了很多視頻,目前主要就是在構思這一趟的旅拍如何剪輯吧。並且由於我一到那邊就遭遇了飛車黨搶包,我甚至還拍到了當時的畫面,所以我也一直在構思,這條我該怎麼剪輯。旅行VLOG:夜遊西貢描述下你的理想創作狀態?理想創作狀態說出來其實有點不好意思哈哈,就是找到一個很會拍也很喜歡拍 vlog 的男朋友,可以和我一起拍 vlog,然後我倆還能互拍哈哈哈。
  • 「利器」訪談:快速成長是第一要務
    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利器」了,大概是 2015 年。
  • 節奏緩慢+主旨不明+流水帳=經典的失敗 vlog | 利器xVLOG:吃光吧金子,美食vlogger,MCN從業者
    起初我們的短視頻內容方向是日本旅行,屬於旅行垂直領域中的細分領域,但在執行過程中我逐漸發現,純旅行類視頻內容,它的投入產出比真的不樂觀,我無法找到一個穩定的套路可以快速製作這種視頻。而且因為我的工作環境是固定的,這就限制了我如果要進行內容創作只能去閉門造車,於是乎慢慢地這個內容的質量也就越來越糟糕了。
  • 利器訪談|張淼,「輕鬆玩 Mac」主播、自由職業者
    大家好,我是張淼,我現在是一名自由職業者。主要從事一檔播客節目的製作。這個播客的名字叫「輕鬆玩 Mac」,是一個以 Mac 教程為主的視頻節目,在 iTunes 和優酷上有很高的訂閱量,總的播放次數超過了 100 萬。大家知道,iTunes 的播客節目都是免費的,但是因為視頻播客的製作和運營成本太高,我無力獨自負擔。
  • 有沒有一張適合「家庭旅行」的信用卡?
    還記得藍翼小時候總盼著爸爸出差,因為在等待的日子裡,可以一直猜在爸爸回來時會從箱中拿出怎樣的禮物 ,就像「薛丁格的禮物」一樣充滿不可知的魅力。
  • 還有10部不能錯過的「時空旅行」電影
    《信條》電影上映之後殺死了不少人的腦細胞,這部電影有許多可以討論的地方,然而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是如何因為「熵」而導致「逆轉」而導致人們可以靠「轉換」來回到過去。故事內容主要講述一名年輕的大學教授兼發明家正在研究「時間機器」,原本他只想做「純理論」的研究工作,但在未婚妻死亡後,他決心將理論付諸實踐,然而當他回到過去,拯救被強盜殺害的未婚妻後,未婚妻卻隨即被衝撞的馬車撞死,不管他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未婚妻「必死的宿命」,是一部講述時空旅行中「命定論」議題的重要作品。
  • 從個人到社群,音樂人們如何用創作為城市「發聲」?
    同時,我還能把這樣的訊息傳達給他人。」她說。 除了歌曲創作之外,Tiya 也在學習成為一名 DJ。「有一些我比較喜歡的小眾音樂很難由歌手這個身份演繹出來。我覺得 DJ 會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讓大家了解到我自己喜歡的一些小眾的東西。」同時,音樂並非是 Tiya 發揮創想的唯一載體,她正在有意把自己的想像力發揮到更廣闊的層面。
  • 教你如何拍出「旅行大片」.超實用!!!(烏魯魯篇)
    你在旅行時,一定也想拍出網絡上那種旅拍大片。現在,我以烏魯魯為例,分享自己在旅行中,是如何給朋友拍照的。就算你不會來烏魯魯也沒關係,因為許多拍照技巧都是通用的,本文很適合你收藏備用。 PS:文末還有3重福利噢!
  • 旅行終將成為創意行業,白日夢用一場跨界盛會來詮釋「旅行+」
    9月7日,中國首屆「旅行設計師節」在北京成功舉辦,由白日夢旅行發起,邀請來自文化、公益、商業、藝術、時尚等多個領域的知名人士,以「未來已來,旅行無界」為主題,一起探討旅行與生活、人文、藝術等不同領域的跨界共振。
  • 發現比 Instagram 更適合你的「圖交利器」
    若不是與 Instagram 的突然別離,你或許還沒注意到這些「圖交利器」的存在。
  • 無法理解又如何—「愛在雨過天晴時」
    《愛在雨過天晴時》的男主角近藤正己,是個有著兩個「面目」的人。大部分時候,他是「店長」近藤。有時候,他是「文學的」近藤。這位他居住的公寓的布置一樣—放著如何當好一個店長,上司,這些管理學書籍的書櫃,是進入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的客廳,亦是他長期展現於人前的面貌。至於那個堆疊如果不是近藤稍微地打開了房間的門縫,橘也不可能有機會,窺見這個「文學的」近藤。
  • 做播客和看展拍照的不完全指南 | 利器訪談:於婉瑩,「博物志」&「不會聊」製作人,家庭主婦,兼職翻譯
    我叫於婉瑩,是「博物志」和「不會聊」播客的製作人,自豪的家庭主婦,兼職翻譯,愛好是親手製作各種東西。曾經在阿爾及利亞的建築公司做過幾年翻譯,辭職後去蒙特婁大學念了博物館學的研究生,留學期間開始製作「博物志」,回國之後嘗試自己做展覽。
  • 不一樣的是,它一定是強調主體參與感的 | 利器xVLOG:喵破浪,前銀行職員,音樂 vlogger,旅行博主
    最喜歡的是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在家裡吃火鍋的一期,題目是「在冬天,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最近去了一趟越南旅行,拍了很多視頻,目前主要就是在構思這一趟的旅拍如何剪輯吧。並且由於我一到那邊就遭遇了飛車黨搶包,我甚至還拍到了當時的畫面,所以我也一直在構思,這條我該怎麼剪輯。
  • 「聽愛情與偵探,讓法蘭黛帶你走出愛的迷霧.」
    雖然她唱「不寫長長的詩/不寫困難的曲」,有時候簡單的幾句就能描繪簡單的心情,但是人在陷入仰慕迷戀的心情時,總會因為別人想要讓自己變得特別,「因為你旅行/因為你寫詩/因為你研究困難的科學」。《我只是你的愛人》《閃電》
  • 五旬節是「天門打開」的日子
    五旬節是天門打開的日子,神渴望打開在我們上面的天門,然後傾倒祂的祝福來滿足我們一切的需要!二、領受上帝的啟示,超自然的賜福在五旬節也是在慶祝另一種的供應,當神帶領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地50天,神帶他們走到西奈山並賜給他們「妥拉」〔律法〕!「妥拉」的意思就是「神的教導」,很多基督徒知道以色列民在西奈山領受律法,但並不知道那是發生在五旬節!
  • 十一如何逃離「被相親」or「無聊躺屍」困局?緊急自救指南承包你的長假樂趣!
    搓手等待的中秋國慶8天長假,你準備好如何度過了嗎👀?打開自己的社交平臺,有計劃的人可能已經行程滿滿,而打算回家愉快度過十一的人卻突然被熱心父母安排相親,還有「一切隨緣」的佛系青年,也偶爾內心苦惱如何為「宅家躺屍」增添點「過節儀式感」……別慌,🍊今日就帶著緊急自救指南來承包你的長假樂趣!
  • 「此山中」精緻露營旅行:很高興認識你!
    精緻露營體驗 山系美學生活 我們所做的露營旅行,是區別於傳統模式(艱苦戶外)的精緻戶外露營體驗。「此山中」的露營標準,是戶外的露營體驗與精緻的美學生活相結合。不僅要好玩,還要好看;不僅要自然的風光,還要有器物的溫度。大山懷裡有萬聲鳥鳴,小暖爐中有百回呢喃。當你跨著步子汲過溪水時,濃鬱的咖啡香氣正飄向谷地。
  • 大河劇的劇本是如何創作的?
    當時,有許多符合要求的大河小說進入了 NHK 製作組的遴選範圍,但最後確定宮尾登美子的小說《天璋院篤姬》為大河劇原故事,則是靠了田淵久美子的直覺。「其實我就是憑直覺。當時只看了封面我就決定要以這本小說為藍本進行創作。」田淵這樣回憶道,「NHK 的工作人員問我知不知道篤姬是誰,我說,完全不知道。NHK 也已經習慣我憑直覺的風格了吧。
  • 「2016全創作浪潮新聲代」鼓鼓全創作現場魅力爆發
    「2016全創作浪潮新聲代」鼓鼓全創作現場魅力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