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題材影視劇井噴,《摩天大樓》或成其中現象級產物?

2020-09-20 第2導師

今年女性題材的影視劇很多,是個好事情。被忽視得久了,集中爆發,還是難免高開低走。群像劇有《誰說我結不了婚》《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還有《摩天大樓》。

大家都發現了,現在靠熱搜就能看完一部劇的梗概,也就意味著劇中的情節乃至臺詞設計,都免不了帶點生硬的痕跡。不能說《摩天大樓》沒有。整個故事觀感還是相對連貫的,比同類要好一些。每一個女性角色都是複雜立體的。不是明面上刻畫的那麼簡單。

別人眼中的鐘美寶關心所有人,可她頗有心機,不放過利益交換的機會。母親鍾潔貪慕虛榮,對男人吃幹抹淨,因為她早已錯失正常生活的能力。李茉莉嬌生慣養大大咧咧,心裡儘是事業受挫的苦。丁小玲在鄰居家裡偷情玩角色扮演,蕩婦羞辱在她身上完全失效,只有一件事能讓她臉色一沉。情節設定上,也不再止步於出軌抓小三,而是對女性的困境有了更深入的探討。

而在母親鍾潔身邊,亦有醫生李桂蘭的幫扶。初見時勸導美寶在家暴發生時報警,幫鍾潔承擔起照顧、教育兒女的工作,鼓勵鍾潔獨立自主,承諾帶她離開、重新開始生活。愛的多種形態,在她倆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以及,該讓位的角色統統讓位,一點沒幹擾主線發展。女警楊蕊森忙於工作,男朋友雖生氣但也沒跳出來鬧分手。要是常規套路,不讓他倆痴纏個一兩集都說不過去。近些年,影視劇開始在正常聊天的時候突然甩金句、上價值。

不可否認《摩天大樓》也有。

留意到這個現象,是從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開始。周迅、惠英紅、趙雅芝一塊兒演戲,說有生之年不為過。片頭就挑明聚焦家暴,立意正得不行。但是看周迅跟小姑娘打了幾次照面就決定救她於水火,一言不合翻窗砸玻璃東躲西藏,總覺得太突然且不理智。

更不要說做個產檢就遇上鼓勵女性覺醒的醫生,現實生活中誰能這麼閒情逸緻。裡面多呆一會兒,外面排長隊的分分鐘捶門。諸如此類的因素太多,我最終還是沒看下去。《誰說我結不了婚》就更明顯了。多數人看到大青衣陳數鎮場,想來這劇應該糟糕不到哪裡去。

沒想到還是套公式,&34;&34;&34;一個不落,還有絕不能少的人生導師,且性別必然為男。金句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說是在開解對方的情況下講講大道理還無可厚非,下面這組圖的措辭,我想也就詩朗誦的時候出現才沒那麼違和吧。強行變閨蜜這事更是國產劇極愛幹的。

從《歡樂頌》開始,編劇們就學會了讓領域不同、閱歷幾乎無重疊、收入相差甚遠的女性同住一棟樓,以被困電梯等小概率事件急速建立起過命的交情,實現不同階層的價值觀碰撞,讓話題度一再翻升。由此帶來的問題,是角色一張口,業內人士就發笑。蘿貝貝在播客裡很無奈地說,她認識的富婆,並不是《三十而已》演的那樣。

然而《誰說我結不了婚》裡,編劇還能借臺詞暗戳戳回懟&34;,倒也是很有自信。關鍵他們還在劇裡公然做夢。《誰說我結不了婚》裡,編劇程璐住著媽媽的大房子,行業地位不低,自稱本事不大脾氣不小,還有空跟男主討教約會攻略。

《三十而已》的鐘曉芹,第一次嘗試寫作就拿下了百萬版稅,簡直是天才作家橫空出世。說真的,內容創作者賺錢要真這麼容易,那我天天熬夜爆肝是為了啥,沒有風浪自己硬造麼。如果說這是翻拍導致水土不服的硬傷,還可以原諒,那再來看看本土原創的故事。

《三十而已》的林有有,大家都說她是工具人。畢竟大老遠跑來,對許幻山窮追猛打,最後又抽身而去。使命必達,絕不拖泥帶水,說她是顧佳僱來考驗他倆夫妻感情的我都信。但在我看來,幾乎每個角色的工具屬性都不差,明顯到從名字就能看出來。顧佳是&34;,王漫妮是&34;。

陳嶼愛魚,鍾曉芹和鍾曉陽看起來就像姐弟。太太團的智商更是一直處於左右橫跳的狀態。顧佳的機遇是太太們給的,顧佳的挫折是太太們賜的,顧佳的發洩也有太太們的垂頭恭聽。

在她取經這條路上,太太團又是妖怪又當觀音,時而客串一下群演。看看拿了爽文劇本的顧佳,世界中心不過如此。劇情設計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的企圖。其實按顧佳的人設,給林有有的那一巴掌不是必然要打的。

可是不打又沒有話題,怎麼辦呢?編劇左思右想,還是讓她的手揮了起來。觀眾不出所料舒服了,劇集話題度的KPI又穩了。真實人生中,沒有那麼多一巴掌能解決的問題。二十多年前的國產電視劇《來來往往》裡,呂麗萍飾演的妻子找到許晴飾演小三家裡,要求對方消失。

但在看到對方為孩子落淚的時候,同為女人的正妻也不免心軟,給她遞了手帕。以及我又要說《致命女人》了。賢惠主婦Beth Ann費盡心機接近小三April,本想迂迴勸退,最終卻出手阻止她打胎、鼓勵她發展事業,甚至在借他人之手狙了老公之後,一起把孩子養大。

而這一切的發生不是因為她聖母,而是她在受鄰居Sheila啟發,並目睹April的戀愛全過程之後,發現她們的痛苦竟屬同根同源。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不是她和老公,而是全體女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摩天大樓》做得出色。插句題外話,楊穎的存在讓很多人的觀劇心理成本陡然提升,包括我。

編劇殳俏忙不迭下場勸,她也就演得不多,這才讓一部分人重拾好奇心。就這份上,演的已算不錯。說起來,我還蠻喜歡殳俏。她多年前寫的小說《雙食記》,講的就是&34;小三的女人聯手反殺渣男的故事。而《摩天大樓》的故事也處處證明,女性的能量遠超世人的想像。

張雨綺在接受《定義》採訪,就指出近期的影視趨勢:&34;

第2導師論文輔導,精選高校名師進行一對一授課,每一次的教學都是根據學生需求專門定製,誠意十足,讓你享受到在今後學習生活中都適用的超高寫作課程。拒絕平庸,只做精品輔導,就在第2導師。

相關焦點

  • 今年最好看的女性題材電視劇—《摩天大樓》
    #影視劇推薦#這次我想強烈安利大家一部懸疑劇——《摩天大樓》今年為止最好看的懸疑劇,一部是《隱秘的角落》,另一部我推薦《摩天大樓》故事簡介故事講的是,摩天大樓裡,美女店長(鍾美寶)離奇死亡,八個嫌疑人浮出了水面,他們的證詞似真似假,被害人(
  • 《摩天大樓》,國產女性題材劇終於不只是小三出軌了
    《摩天大樓》劇照不是說從前沒有女性懸疑或者女性犯罪題材的國產劇,只是「女性」從未像現在這樣標籤清晰,指向明確,因此可以被視作一個趨勢,一個現象。《殺死伊芙》裡的Villanelle,也不能是酣暢淋漓復仇的《親切的金子》,但今年的女性題材劇開始在讓女人有缺點,壞一點點的邊緣小心翼翼試探了。
  • 《摩天大樓》,國產女性題材劇終於不只是小三出軌了
    相比之下,「女性+懸疑」是相對新的劇種。年初的小成本網劇《危險的她》,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最近同檔期競爭的《白色月光》和《摩天大樓》都屬於這款新物種。不是說從前沒有女性懸疑或者女性犯罪題材的國產劇,只是「女性」從未像現在這樣標籤清晰,指向明確,因此可以被視作一個趨勢,一個現象。
  • 「她懸疑」成新女性劇風口,「懸疑+」仍是2021年重頭戲
    2020年,愛奇藝迷霧劇場接連推出了五部懸疑作品,現象級作品《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以「懸疑+社會」領銜,將「短劇集」效應充分釋放,讓行業關注到了除了「長劇」和「電影」以外的新形式的可能;愛奇藝的《十日遊戲》和優酷的《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主打「懸疑+愛情」,尤其是後者開篇採用雙視角來倒敘講述、復盤揭秘,也是對國產懸疑題材的新探索;騰訊的《摩天大樓》和優酷的
  • 「她懸疑」成新女性劇風口,「懸疑+」仍是2021年重頭戲
    2020,國產懸疑劇的「存在感」成為最被熱議的行業現象,不僅數量空前、質量大幅提升,而且「懸疑+」的各種拓展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全新的啟示。2020年,愛奇藝迷霧劇場接連推出了五部懸疑作品,現象級作品《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以「懸疑+社會」領銜,將「短劇集」效應充分釋放,讓行業關注到了除了「長劇」和「電影」以外的新形式的可能;愛奇藝的《十日遊戲》和優酷的《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主打「懸疑+愛情」,尤其是後者開篇採用雙視角來倒敘講述、復盤揭秘,也是對國產懸疑題材的新探索;騰訊的《摩天大樓》和優酷的《白色月光》則是將「
  • 「她懸疑」短劇《摩天大樓》:講述女性故事必須「議題化」嗎?
    從類型上看,這部劇屬於女性情感懸疑短劇。性別議題、懸疑反轉與短劇模式,無不貼合近年國產影視劇的潮流趨勢,因此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達到8.1分(超過16萬人參與評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過,如果只從順應潮流的視角解釋此劇的良好傳播效果,還是很不夠的。
  • 2015年網劇數量井噴 有「反哺」影視劇趨勢(圖)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題:2015娛樂年終策劃之二:2015年網劇數量井噴 有「反哺」影視劇趨勢記者 李萌網劇雖然發展至今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但經過一番「掙扎」與「摸索」,在2015年期間發展勢頭取得佳績,不僅《盜墓筆記》、《他來了請閉眼》等熱播,還出現了網劇反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的「反哺」現象,在影視行業漸獲「主動權」。
  • 穿越、甜寵加「女尊」,女性題材影視劇如何成爆款?
    《傳聞中的陳芊芊》完結之後,騰訊視頻上線《酋長的男人》,同樣也是一部女尊題材的影視劇,講述珠寶獵人被原始部落女首領搭救的故事。可以預見,打著「女尊」旗號的影視作品可能成為今後熱門的創作類型。女尊文一度是網絡文學創作平臺上風靡的類型,如今勢頭衰微。正如女尊文盛極而衰的命運。
  • 女性群像劇劇情引爭議,女性群像劇破局之路該怎麼走?
    一:女性群像劇是大勢所趨今年夏天,女性群像劇井噴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女性群像劇之所以能夠井噴式增長,得益於背後日漸龐大的女性市場。社會發展,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有了自己的追求,世面上常見的婆媳倫理大戲已經無法滿足她們的需求。女性需要更貼近她們的現實生活、更能夠引起她們共鳴的題材,女性群像劇應運而生。
  • 數讀2020年女性題材劇發展
    一部講述20歲年輕女子的青春、朝氣與困惑,另一部講述30歲女子的成熟、穩定與困境,分別以青春與熟女的兩條故事線展現了不同年齡段女性對情感事業和人生未來的認知和追求,引起觀眾熱議,獲得了不俗的收視表現。尤其是《三十而已》,一度成為今夏的現象級「她題材」劇目,話題度、熱度居高不下。
  • 明年劇綜女性題材、「乘風破浪」成趨勢
    C「她文化」題材成熱潮從《甄嬛傳》、《楚喬傳》到《那年花開月正圓》,大女主劇始終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而明年女性題材更是全面開花,《三十而已》《怪你過分美麗》《摩天大樓》《他可能沒有那麼愛你》等涉獵懸疑、職場、青春等題材的作品,均成功融入獨立女性視角,一方面給予女性觀眾在愛情、生活上的美好寄託,也幫助她們尋求現實問題的解決之道。
  • 女性群像劇井噴,《他愛》至少為「她們「=」做到了這些……
    事實上,隨著前兩年《歡樂頌》、《我的前半生》等接二連三的成為爆款劇,各視頻平臺就已開始關注到女性劇的社會意義和受眾潛力,並由此開始大力布局相關內容。而女性題材劇也並不是突然的爆發,它向來都是影視劇創作的熱門選題。
  • 女性群像劇井噴,《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如何破局?
    事實上,隨著前兩年《歡樂頌》、《我的前半生》等接二連三的成為爆款劇,各視頻平臺就已開始關注到女性劇的社會意義和受眾潛力,並由此開始大力布局相關內容。而女性題材劇也並不是突然的爆發,它向來都是影視劇創作的熱門選題。
  • 女性群像劇井噴,《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如何破局?
    事實上,隨著前兩年《歡樂頌》、《我的前半生》等接二連三的成為爆款劇,各視頻平臺就已開始關注到女性劇的社會意義和受眾潛力,並由此開始大力布局相關內容。而女性題材劇也並不是突然的爆發,它向來都是影視劇創作的熱門選題。
  • 2020年女性劇迎來井噴,女性角色何時走出「臉譜時代」?
    雲合數據顯示,2019年上新連續劇女性佔比為58.5%,平均年齡為26.8歲;其中,網絡劇用戶呈現更加女性化、年輕化特點,網絡劇女性佔比63.3%,平均年齡25.3歲。因此,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等相關內容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也十分符合當下的女性觀眾喜好特性。
  • 【鷹眼頭條】精品化成共識、女性題材霸屏,復盤2020年國劇市場
    今年,豆瓣評分超過7分的國產劇共69部,比去年增加16部,其中,評分最高的為9.3分的獻禮劇《大江大河2》。此外,豆瓣7分+的網劇數量也同比提升了41%,《穿越火線》《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龍嶺迷窟》等劇憑藉創新題材、精良製作獲得不俗的市場評價。
  • 女性題材成風,馬伊琍投出反對票
    2020年是女性題材電視劇井噴的一年。 僅僅上半年就有《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誰說我結不了婚》等強調女性獨立的劇集播出。 近日,馬伊琍在採訪中表示自己不太贊同這類電視劇。 「男性女性應該是彼此合作、彼此依靠、彼此協助的,我不太喜歡強調「女性」兩個字,不要去孤立男性,也不要過分抬高女性,如果你內心持的是一個平等的態度,就不會過分強調所謂「女性」題材。」
  • 從《三十而已》到《摩天大樓》,劇集中的女性視角與覺醒
    該劇出品方企鵝影視副總裁、《摩天大樓》總製片人方芳表示,作為騰訊視頻劇集創新賽道的產物,《摩天大樓》最吸引人的點,就是懸疑和推理外殼下,關於「女性覺醒」的表達。「女性表達」成為了這個夏天多部熱門劇集的亮眼之處。
  • 《乘風破浪的姐姐》:現象級年度綜藝為何爛尾?
    這檔節目抓住了「她題材」這根近年來觀眾極為敏感的神經,並用後選秀時代慣用的明星選秀模式來操盤,今年6月甫一播出,便在娛樂圈掀起巨浪。但到節目收官之時,與早期一路高開相比,明顯落寞了不少,甚至不少評論說節目「爛尾」。為何這樣現象級、高規格的年度綜藝也難逃爛尾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