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州石牌村:鋼鐵森林裡的「灌木叢」

2021-02-07 網易房產

從百腦匯科技大廈(資料、團購、論壇)30樓往下看,凌亂的建築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高樓林立的城市森林裡,有一片低矮的灌木叢,畸形地生存著,成長著。這就是廣州最大,也是歷史最長的城中村——石牌村。

一道2米來高的圍牆,把石牌村與附近高大宏偉的現代建築隔開。牆外,是天河電影城、電腦商城、地中海國際大酒店;牆內,是狹窄陰暗的巷道,摩肩接踵的「握手樓」。

石牌村變遷史

石牌村原本周圍都是田野。在改革開放後至1996年,村裡的農田基本被徵用完,到2000年,石牌村的面積只剩下約1平方千米。

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加,村民們拆除了原來的祖屋,建起了四五層的小樓。原居民追求穩定的生活,靠出租房屋為生,小富即安,走出村子謀求發展的並不多。

到了2007年,原來的農村股份合作社改組,成立了三駿集團公司。該公司運營石牌村的資產,負責村裡的監控,治安,衛生,其收入主要依靠物業收租。

石牌村的外來人口接近10萬,絕大部分來自江西、廣西、湖南、湖北。在過去,村裡的偷竊現象十分嚴重。一個40多歲的服裝店老闆娘告訴記者:「剛來的時候治安很亂啊,在家裡睡覺都要把錢藏在身上,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巡邏的保安多了好多,到處都有攝像頭。」

據了解,廣州138條城中村改制完成時間,推遲至2020年,而138條城中村中有52條施行全面改造,另外86條村則依據村民意願實施整治或改造。石牌村在52條全面改造的名單中。

對於石牌村的改造,三駿公司潘總經理稱:「大部分村民是想改造的,但政府出臺的政策損害到村民的利益,村民不同意,所以遲遲不能改造。」

而對於居住在石牌村的白領,以及外來務工人員來說,石牌村的改造則意味著,房租、店租會升高,他們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有一個士多店老闆,幾年前住在冼村,後來冼村拆遷了,不得不搬到石牌村,他擔心房租會增加,很難再找到房子。

而一位文具店老闆娘則表示,這裡只是暫住的地方,不是長期生活的地方,「我們外地的又沒有什麼社保福利,又沒有權利去選舉,拆遷石牌好處又不是我們的,或許最後還是得回老家。」

缺少陽光的角落

一輛自行車擋住了麵包車的去路,麵包車司機搖下車窗,費勁地把自行車移了移,無奈地笑著,搖上車窗,緩緩開了過去。

這是石牌村村道上常見的一幕。只有在靠近街邊的地方,才能找到間距相對寬一點的樓房。越往裡走,巷道越窄,光線越暗,有些地方甚至只能容許一個人通過。

走在石牌村深處,只要抬頭,就可以看到「一線天」。狹窄的空間裡,投射進來的陽光少得可憐,即便是午後,也感覺像是黃昏,甚至深夜。晾在窗外的衣服,要過好幾天才能幹。

有村中居民抱怨:「都不想呆在家裡,空氣很不好。最怕的是消防車進不來,那些路根本就進不來啊!」

「像門前的這麼窄的一條路,居然也叫大街,你說可笑不可笑?」一個來自汕頭的外來工,一年多前經人介紹到石牌村租了一處月租為4000元的店面,並租了一處月租600元的房子,他對在石牌村的生活不太滿意,「得不到充足的陽光,搞得整個人的精神也很糟。」

散發著惡臭的生活汙水,從破損的排汙管道流出來;坑坑窪窪的路面上,汙水遍地;下水道坦露在空氣中,時有老鼠出沒。

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的人,對垃圾早已司空見慣了。

住在石牌村的一個年輕人,踩著人字拖,左手夾著煙,微笑著打電話。不到兩米的地方有一個垃圾堆,散落著塑膠袋、飲料瓶、水果皮……

白領和民工共存

一位白領走過,她右肩挎著包,脖子上佩戴著首飾,耳機裡聽著音樂。而她身後,有一個清潔工正在整理工作之餘撿到的廢品。這是一個民工和白領共存的地方。

在石牌村裡,租房小廣告隨處可見。低廉的房租吸引了來廣州掘金的年輕人,對於很多來廣州打工的年輕人,或剛畢業大學生來說,石牌村很可能就是他們在廣州的第一個安身之所。除了較為低廉的房租,不算太高的物價也是在廣州打拼的「蟻族」選擇城中村的原因。

鞋店、服裝店、臨街菜市場、小餐廳、士多店……不到兩米的過道兩旁,檔口比比皆是。在村裡開了一年多士多店的小老闆稱:「這裡比其他地方容易賺錢,石牌村的夜生活還是挺豐富的,我這個小店是24小時營業的,一般都是我和我老婆輪著看店。」

忙了一天的民工和白領,在晚上找到了一個發洩的出口。三五成群來喝酒的,打牌的,侃大山的。城中村的夜裡,比白天還熱鬧,還光亮。但再亮也還是有陰暗的角落。

石牌村住著大量的男性青壯年民工,他們遠離家鄉,到廣州打工,基本一年回一兩次家。在石牌村裡,看到「沐足推拿」之類的廣告牌,總能讓人產生一些聯想。一位四十多歲的老闆娘稱:「最不好的就是那叫洗腳女,她們都在二樓住著,晚上出來拉生意。老是群發一些色情簡訊,這裡的人都收到,這影響多不好啊!」

在村中,特別是人流量比較大的村口,總能見到一群踩著三輪車的民工,他們的車上掛著一個牌子——「搬家拉貨」。石牌村人口流動性很大,住進來和搬出去的頻率很高。或許是找到了一個位置更佳的檔口,又或許是找到了一個租金更便宜的房子。搬家的活兒很多,而除了幫忙搬家賺錢,他們也收各種舊貨及廢品。

來自湖南的一個小店主,孩子上了六年級。在暑假他會帶孩子過來,但即使一家人在一起,也很少出去。「真的沒得休息,說實話,我連越秀公園都沒有去過。」

打金店的老闆娘,經熟人介紹,在村裡租了一個月租650元的房間,並經營著月租800元的小檔口。總面積不過2平方米的店面,就是她一天工作的地方。問到她去了哪些地方玩,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哪有去過哪些地方,整天只是看店,從早看到晚,回去都累趴了。」

到廣州來淘金的民工,在石牌村落腳,他們不需要離開石牌村,就可以獲得自己的生活所需。他們來廣州尋夢,沒料到卻只能蝸居在石牌村。

在不到一米寬的門前,一位中年大叔靜靜地坐著,略顯疲憊。在他上方,是還沒有幹的衣服。累了將近一天,想休息一下,面前人來人往,卻沒有可以聊天的人。這只是石牌村裡最普通不過的一張面孔。

他們最初的廣州夢想,成了一個不需要離開,也離不開石牌村的夢。

石牌村裡的那些小孩子

在石牌村裡,除了來來往往的民工和衣著光鮮的白領,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就是小孩子了。

居住在城中村的父母,大多忙於上班,沒有太多的時間留給孩子,所以孩子和同伴玩耍的時間會比較多。兩個小女孩正在骯髒的地面上追逐嬉戲,她們天真無邪,旁若無人。而她們的爺爺奶奶在不遠處看著。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能有玩伴。

記者被一陣《金剛葫蘆娃》的配音吸引,走進了一家舊書店。小女孩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捨不得離開。她獨自一人,旁邊是雜亂的電線和網線,以及堆積如山的泛黃舊書。她的媽媽正忙於經營書店,沒有時間理睬小孩子。

石牌村的公共配套設施不完善,沒有足夠的休閒娛樂設施,孩子們沒有可以玩的地方。記者看到有一個小男孩,在祖母的陪伴下,站在圍欄外,久久地看著圍欄裡的亭子。

氣溫漸漸低了,太陽快下山了。黃昏時分的石牌村,和中午差別不大,只是光線看起來有點昏黃。

到了臨近吃晚飯的時間,放學或下班回家的人多了起來。穿著校服的小學生走在狹窄昏暗的巷道上,有說有笑的。她們回到的,或許會是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家,桌上或許會有比較豐盛的飯菜。又或許,她們的爸媽忙於工作,還沒有時間回家做晚餐呢……

記者後記:

正午,陽光刺眼。記者走進石牌村深處,感覺仿佛由白天進入了黑夜。記者一度懷疑,如果是一位年輕的少女,抑或是一個小學生,是否還敢獨自走入昏暗狹窄的巷道。

發著惡臭的下水道,鬼鬼祟祟亂爬的老鼠。只是待了幾個小時,原先的陌生感和新奇感,逐漸被些許的噁心感所代替。IT工作者等白領只在晚上回來休息,而民工一整年或許都呆在村裡面。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記者接觸了在村裡生活的人,他們普遍覺得雖有不如意的地方,村裡這幾年變得比以前好多了。對於石牌村的改造,他們擔心的是自己可能被迫離開,失去了這樣一個安身之所。

希望城中村的改造,帶給住在村裡的人的,不是災難,而是福音。

相關焦點

  • 五條人:「石牌村」給了他們故事,他們將「石牌村」唱到世界
    今天在《曹操你別怕》裡的村頭看人打架,明天騎摩託兜風從《石牌橋》到天河北。石牌村是廣州138個城中村裡最大、歷史最長的。它位於繁華的天河區中部,周圍是CBD的高樓大廈和商業街。在石牌村裡,樓與樓之間距離不足一米,開窗便能貼面,當地人稱石牌村的樓為「接吻樓」。一平方公裡的石牌村內住著五萬多人,人均居住面積1.3平方米。居民絕大部分是外來戶,他們之中有學生、IT從業者、「走鬼(擺地攤)」的小販、作家、酒鬼……當然,還有音樂人。
  • 家住石牌,左手商圈,右手村屋,心裡有夢,眼裡有淚!
    相比之下,石牌的地理位置、交通優勢和低房價顯然對於許多在廣州打拼的廣漂一族都非常友善。不僅如此,石牌村的租金更是親民,在村口的小巷裡總坐著一群招租的叔叔阿姨,公告欄上也分布著各種各樣的招租信息。只是,由於石牌村本身建築密集的原因,導致了這裡的租房環境普遍比較壓抑、光線較差。下雨的時候,潮溼、路窄,生活和出行都不太方便。儘管環境一般,但對於許多外來人口而言,石牌村就是他們在廣州夢開始的第一站。
  • 石牌之戰與胡璉將軍的五封遺書
    1925年9月,胡璉來到廣州,並成為黃埔四期的一名學員。因為四期以後的黃埔軍校生都未畢業,所以四期實際就成了黃埔的最後一屆。而且胡璉的不少同學如謝晉元、張靈甫、唐天際、袁國平、劉志丹、伍中豪等日後都成了國共兩黨的棟梁之材。胡璉軍校畢業就直接參加北伐上了戰場。北伐之後,胡璉所在的部隊被遣散,胡璉無處安身,當聽說他的陝西老鄉兼校友關麟徵當了團長,便趕往蚌埠投奔。關麟徵非常賞識胡璉,任其為連長。
  • 華師石牌校區新宿舍神仙配置曝光,酸了……
    華師石牌校區新宿舍神仙配置曝光,酸了…… 2020-09-14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牌往事
    璩龍傑  石牌是戲曲聖地,京黃故裡。  六十年前,我在懷中讀書,有個星期天的下午,跟著幾個同學稀裡糊塗地鑽到戲院裡,看了一場黃梅戲。戲名叫「劉備招親」。當時,懷寧名角潘根榮演孫尚香,潘銀滿演劉備,至今記憶猶新。  1961年9月1日,我到學校報到,當年十四歲。頭天清晨,我從黃馬河動身步行,當天未到,在黃龍歇了一夜。
  • 石牌文史 | 清代名臣曾國藩書信中的石牌往事
    蓋石牌、潛、太之賊,眈眈上窺,未嘗一日忘武漢。卷九復左季高 鹹豐九年九月十七日昨與詠公籌進兵,大略當分四路;依山而進,一由英山,一由六安,以規復舒、廬;傍江而進,一由太湖,一由石牌,以圖潛桐、安慶。敝軍當往石牌一路,與水師為聲援,碩畫以為何如?成功者退,中丞與閣下皆有履霜之戒。
  • 和平精英迷你灌木叢在哪 迷你灌木叢位置大全
    和平精英迷你灌木叢在哪呢?和平精英迷你灌木叢是玩家最新發現新植物,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和平精英迷你灌木叢位置大全吧。
  • 舞動金秋唱響石牌 公益創投星光熠熠
    通訊員供圖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唐碩 通訊員 伍艾心) 2017年12月28日,由石牌街老年協會主辦、愛心企業暨南大學附屬一院穗華口腔醫院承辦的第二屆「舞動金秋唱響石牌」中老年人才藝比賽穗華口腔杯初賽在石牌文化中心成功舉行。該活動也見證著由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天河區老年協會承辦的廣州首屆為老服務公益創投星星向榮星光之家活力造血計劃圓滿結束。
  • 石牌小學:無牆教育開出美育之花
    廣州市天河區石牌小學創辦於1918年,既具有百年悠久的歷史,又有深厚的嶺南文化基礎。學校一直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成立了石牌小學「文化傳承社團」,在學校「無牆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紮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密室逃脫5》灌木叢在哪裡 灌木叢位置分享
    導 讀 密室逃脫5中有個關卡需要尋找灌木叢生火,那麼灌木叢在哪裡找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密室逃脫5灌木叢位置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 石牌鄉愁——人民的榮耀
    這篇記錄獻給當初走進民間劇團的人們,他們誰曾想過青史留名,誰曾想到讓子孫記住他們曾經也是青春靚麗,就是一普通百姓為新中國成立載歌載舞。今天,我不是很詳實的記錄他們,這是責任,這是義務,這是我的初心,夢圓了!石牌劇團,石牌人民的榮耀。因為關於石牌劇團有太多的話題,無法下筆,寫什麼?怎麼寫?寫哪些呢?
  • 石牌鄉愁——感恩
    四位鄉親將我抬出家門直奔鍾祥城關,經王龍巷子、塘港到了老陳家集划子渡口,來到襄河邊,說有五六十裡路。這正是桃花三月天,太陽也有點烤人了,中午時分風大浪高,木渡船停渡不敢開渡過河去。來過渡的老鄉們看是病人建議往北抬到文集對皇莊廟渡口去過渡,搶時間要緊。父親與四位商量只好請他們再抬起來往北趕,沿河北上經桃林,看桃子未熟就是這個時節。
  • 石牌美女視頻秀(最後一期)
    再美的故事也終有結束,不知不覺《石牌美女視頻秀》已走到第四期。不管是否意猶未盡,最後一期都來了。在發布前還有老鄉問我:做這個有什麼用。對視頻秀持有什麼看法取決於個人心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個人覺得,視頻秀展示了石牌人的風採,致敬每個人的青春。青春是那麼美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消逝得太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拼盡全力,好好生活。
  • 石牌保衛戰
    今天,寫一場在南京大屠殺6年之後,發生在湖北宜昌西部一個叫石牌的小鎮上的戰役。歷史的長河中,總會有一些很不經意,但又至關重要,影響至深的節點。被遺忘的石牌保衛戰便是如此。這是一場被譽為中國的史達林保衛戰的戰役,但卻被遺忘在歷史的深處,布滿塵埃。
  • 石牌文化圖書館
    在前文(石牌前世今生)中說過,在近代石牌、懷寧、安慶三地特有的連枝同脈文化,造成各種社會與經濟活動,都匯集與石牌一帶。解放後,石牌作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來建設,其中石牌的文化圖書館,就是一個例子。早在民國元年(1912年),當時的懷寧縣城所在地安慶,創辦了進化團,分話劇、演說兩個部。
  • 石牌保衛戰:中國抗戰史上慘烈一勝!
    這天早晨,已經預感到大戰即將爆發的第11師師長胡璉起得很早,走出軍營,面向東方,在晨曦中一連寫了5封訣別信,連同遺物託人一起轉交給遠在幾千裡之外的家屬。現在,我們只能看到兩封信件,一封是給父親的,一封是給妻子的。他寫給父親的信是這樣的:父親大人: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
  • ...村:深山桃源處 村淨人更美_靖州縣_縣市新聞_新聞中心_懷化新聞網
    懷化新聞網訊 「這是新開發的世外桃源村嗎?」從靖州縣排牙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源龍村村口一路行至村內部,來此遊玩的遊客們不禁發問。平整的水泥路,修剪整齊的灌木叢,成排的路燈,清澈的河道。空氣中瀰漫著青草的芬芳,再不是嗅覺記憶中肥料、汙水、旱廁混合的味道。
  • 石牌印象 懷寧風情
    我以為那就是個布景,沒有看頭,該好好看看的,實在是老縣城,石牌。與六安蘇埠相似,石牌也是一個古老商埠,潛水在石牌匯合皖河,東流入長江,石牌便成為皖西南一個重要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不少江蘇、江西、福建客商,在此收購皖西南特產,以皖水之便,向東南販運,石牌商業逐漸繁榮,明清兩代直至民國,長盛不衰。至遲到乾隆年間,石牌已成為皖西南舉足輕重的商埠。
  • 特高壓東吳站,「鋼鐵森林」為工業輸送「氧氣」
    【潮湧長三角】特高壓東吳站,「鋼鐵森林」為工業輸送「氧氣」中新網客戶端蘇州10月18日電 (左宇坤)還記得初中物理裡的焦耳定律嗎?新時代的「鋼鐵森林,」一網帶動東西共發展「當我們走進東吳站,會覺得仿佛置身鋼鐵森林。森林產生潔淨氧氣,我們輸送清潔能源,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氧氣』。」張佳偉說。依託豐富的資源背景,我國西部和北部能夠通過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多種綠色環保方式產生大量電能。
  • 手繪全家福丨石牌小學六年級優秀作品欣賞,為你喜歡的作品投票吧!
    「微社區e家通石牌百姓」,推出黨建引領「感悟家國情懷,弘揚優良家風」手繪全家福創意大比拼活動。活動面向石牌小學學子們徵集繪畫作品。本次活動得到石牌小學的大力支持。石牌小學共推薦了119幅優秀作品參加網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