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 叛逆男孩的中年高光時刻

2020-09-03 Jo小朵兒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是2020年8月29日,這位男神年滿40歲了。


因為父母是娛樂圈的風雲人物,他從出生就被鎂光燈縈繞,狗仔圍堵。


16歲他正式出道,他的父親對他說:「這一行只要你上了臺,就再也下不來了,你只能往前走。」


今年,是他在娛樂圈打拼的第24年。


年輕時的他,渾身散發著放蕩不羈的氣息,他給所有人的感覺就是「酷」,

中年時的他,沉穩、內斂、睿智,發自內心的笑容常常掛在臉上,渾身散發著陽光的氣息,


他就是,謝霆鋒


01

處女座的「潔癖」


謝霆鋒是處女座,處女座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潔癖!追求完美和極致!


從16歲出道至今,謝霆鋒不斷拓展自己的演藝之路,不斷突破自己,刷新著各個領域中的成績單。


做音樂,他精益求精。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要靠才華。


1999年,謝霆鋒首張國語專輯《謝謝你的愛1999》問世。該專輯獲得臺灣唱片銷量榜冠軍,正版總銷量超100萬張,謝霆鋒一躍成為「少年得志」的代名詞。


出道3年便在香港紅館開了5場演唱會,在3個小時裡,不設伴舞,不換背景,純粹用音樂打動歌迷,贏得掌聲。


千禧年的春晚舞臺上,你一定記得,他西裝革履,面帶羞澀的笑容,牽著身穿婚紗的董潔走了出來,深情款款地唱了一曲《今生共相伴》。


圖片來源於網絡


媒體們對他的評價是:


「他的流行引發了新世紀的偶像熱潮,結束了壟斷華語樂壇近十年的『四大天王』時代,成為當今亞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標誌性偶像人物。」


拍電影,他是認真的。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要靠實力。


1998年,謝霆鋒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首部電影作品《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年以鄭伊健、陳小春領銜主演的電影《古惑仔》大獲好評,引得眾多影迷追捧。而《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一出,一股清澈的氣息襲來。他更是憑藉這部電影中少年陳浩南一角以19歲的年紀拿下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後他拍攝電影,我們看到的是「拼命三郎」的演員謝霆鋒。


拍《特警新人類》,從二層樓高的鐵架上摔下,弄傷了脊椎神經,至今仍有後遺症。


拍《新警察故事》,不用替身,危險重重。從樓頂往下跳,發生了意外。被繩子勒住脖子直至缺氧、拍完戲當場休克。和成龍一樣從香港會展中心上跳下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此事,他曾說,他很驕傲,他會告訴兒子,敢從會展中心跳下來的,一個是成龍,另一個就是你爸謝霆鋒。


拍《十月圍城》,主動扮醜飾演車夫,被打得最慘,連陳可辛都說是「自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拍《男兒本色》。冒著殘廢的代價,拍攝被巴士撞飛的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切的付出,都迎來了福報。謝霆鋒成為香港金像獎演員獎項的大滿貫得主,囊括了最佳新人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男主角獎。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接受影帝獎項的那一刻,他站在領獎臺上,先說了一個故事:18歲那年拿下新人獎的他,回到家,面對謝賢,「你整天對我說你拍過幾百部電影、幾百小時電視劇,你有沒有拿過金像獎?」說完便把獎盃擺在了桌上。


而那晚,他摘奪影帝殊榮,面對鏡頭,跟在家裡看直播的父親說:「我希望你原諒當天一個不知天高地厚、沒禮貌的小朋友。可以養大這麼麻煩的小朋友,依然對著大家笑臉迎人,你才是最佳男主角,老豆,對不起……」


帶著父母的光環走進娛樂圈,多年來謝霆鋒背負了太多的壓力,嘗試過在舞臺上被「噓」,體會過在沒有觀眾的舞臺上賣力演唱。如今,他不僅用鮮花和掌聲證明了自己,更用有分量的獎項證明了自己。


做美食,他是用心的。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要靠手藝。


在謝霆鋒最輝煌的時候,有人稱他是香港最後一個巨星,也是他結束了曾經稱霸一時的四大天王的時代,但謝霆鋒卻謙虛的評價自己:「80後認識我的是歌手身份,90後認識我的是演員身份,而00後大概以為我是個廚子吧。」


2016年9月10日,一檔以謝霆鋒為主的美食真人秀節目《十二道鋒味》應運而生,每期都會有一位明星嘉賓與謝霆鋒一起,為觀眾們奉上「美食盛宴」。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這檔節目已於2019年2月16日收官,但是《鋒味》品牌已經打響。節目不僅帶觀眾領略了各地的風味美食,更重要的是,觀眾們看到了大熒幕下,拿著鍋鏟刀叉,烹製大餐的「精神小夥兒」。


人們都說,會做飯的男人最有魅力。這句話用在Chef Nic身上絕對完美。


謝霆鋒坦言:學做美食後,人平和了,更拉近了與家人的距離。


02

兜兜轉轉,有情人終成眷屬


40歲的謝霆鋒,神採奕奕,退去了青澀、放蕩不羈,身上多了幾分煙火氣,多了一些成熟男人的風度與魅力,更多了一些淡然與平和。


事業上,穩步發展,他於2003年創辦的PO朝霆影視後期製作公司,已經成為香港最出名的特效公司,劉德華、古巨基、李宇春等許多歌手的MV製作,還有《一九四二》《逆戰》等電影,據說,香港廣告市場60%的後期製作都出自PO朝霆的公司。2016年最轟動的演唱會,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謝霆鋒更是以數字王國大中華區主席的身份親自指導演唱會VR直播團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情上,2000年他20歲,王菲31歲,他們牽手走出梁朝偉問鼎坎城影帝的慶功宴,高調示愛。


2002年,兩人分手。

2005年,王菲嫁給了李亞鵬;

2007年,謝霆鋒娶了張栢芝。

2012年,謝霆鋒、張栢芝離婚;

2013年,王菲、李亞鵬離婚。


圖片來源於網絡


經歷了分分合合,兜兜轉轉,2014年,謝霆鋒與王菲世紀複合,目前兩人的感情似老夫老妻般低調的甜蜜著。


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勢均力敵,是兩個人在一起很舒服。

是沒有話題,也不會覺得尷尬。是我可以毫無顧及形象的,去做任何我感覺舒服的事情。

在我身邊,你可以盡情的做你自己,也可以隨心所欲的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我也有能力,默默的在背後支持你。

最好的愛情,是你愛我,我也愛你。

最好的愛情,是有你真好,我也不差。




寫在最後:


豆瓣上有一個話題:「是什麼原因讓你堅持喜歡他這麼多年?」


有一個答案是:「當你見證了一個人從跌倒到爬起、從軟弱變堅強的過程,你就再也放不下對他的喜歡。」


1998年,我在電視上看到了謝霆鋒,從此他就住進了我的心裡。直至今日,已22年之久。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也一路看著他在娛樂圈裡跌跌撞撞,從被否定到被肯定,再到被追捧,被崇拜。看到他音樂、影視上的成功,也看到他因頂包案而沉寂。看到他年少輕狂,演唱會砸吉他,也看到他靜下心經營自己的品牌,研究美食。


22年,我們一同經歷了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


如今,看到自己的男神,從青澀、叛逆的少年,成長成為具有「中國音樂人、歌手、詞曲創作人、演員、特效製作人、青年企業家、PO朝霆創始人」等多重身份的成功人士,真的發自內心的開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他的喜愛,已經不是簡簡單單Idol和粉絲那種單純的喜愛,而是仿佛看著遠方一個認識多年,特別好的朋友一樣,即使從未相見,也衷心希望他一切都好!


相關焦點

  • 姚晨:四十不惑是不是扯?人到中年,我的困惑越來越多
    1979年10月出生的姚晨,已經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紀,可人到中年,她越成熟,她的人生困惑卻越來越多。 對於中年女演員的尷尬,《看電影》雜誌主編阿郎的分析很到位:銀幕永遠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女孩,一種是老人。在兩種角色之間,很少有中年女演員的生存空間。 演員如此,其他職業也一樣。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指的是什麼?
    不知不覺三十而立,後知後覺四十不惑!四十不惑,可以有多種解釋,但有一種解釋是必然的,那就是人經過了少年的輕狂幻想,青年的瘋狂夢想後,到了四十歲方開始醒悟,原來自己是多麼的無知,多麼的太把自己當回事。四十不惑,不再迷信任何人、任何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浮華褪盡,塵慮盡滌。沒有了童年的懵懵懂懂,沒有了少年的意氣風發,沒有了青年的年輕氣盛,不知不覺中,步入了中年。四十不惑,說得是判斷力,特別是對自己的判讀:你是誰?你有什麼?你要放棄什麼?人生需要找到正確的方向才能把人生過正確,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稟賦和領域。
  • 男人四十惑不惑
    直白寫實的歌詞刻畫出了人到中年的幸福和滄桑。歲月催人老,中年大叔滿臉的油膩和胡茬分明的寫著無奈——四十歲,怎麼還沒長大就老了!  古人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其實這是孔子學習《周禮》從「立」到「不惑」到「隨心所欲」融會貫通的過程。從狹義和通俗的意義來理解「三十而立」就是成家立業。「四十不惑」則是沒有疑惑。問題是,這個「惑」到底是什麼?如何才能「不惑」?
  • 四十不惑的意思真的是沒有困惑了嗎?
    原文是這樣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句話翻譯起來的意思是: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夠按照禮儀的要求立足於世,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還差部《女人,四十》湊齊「女子圖鑑」
    《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沒有人說過「二十不惑」和「四十不惑而四十不惑,是主觀主動的「不會迷惑,不會感到迷惑」人到中年,與所有進入四十歲的平凡女人一樣,左邊是家庭,右邊是事業,父母垂垂老矣,子女青春叛逆,女人開始為生活精打細算,在公婆與丈夫之間周旋。
  • 四十不惑,惑什麼
    四十不惑,惑什麼人生到了四十這個階段,經過了十多年的打拼,人生不再迷茫疑惑。人生基本上進入中年時期。此時我們對外明白了社會,對內明白了自身。到了不惑之年,首先明白的是這個社會。其次不惑之年更應該明白自己。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中堅力量,上要孝順父母,下要教育子女。到了不惑之年,要明白自己擔負的責任,在責任中修煉自己,修煉內心,在不斷地修煉中成長起來,強大起來。只有明白自己,才能更好的明白社會,明白人生。只有真正明白了社會,明白了自己,明白了人生才能真正做到四十不惑。
  • 「四十不惑」徐娘不老 中年女星繼續掌控好萊塢
    「四十不惑」徐娘不老 中年女星繼續掌控好萊塢 時間:2013.07.0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靖宇 分享到:
  • 四十不惑?《二十不惑》!追最新電視劇!品新的人生
    四十不惑?二十不惑! 我們常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其實這話是孔子對自己治學生涯的概括,這句話的前後還有別的話。聖人尚且四十不惑,凡夫俗子又怎在20就能達到這樣的水準呢?最近一部名為《二十不惑》的電視劇,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呢
    ---------------    怎麼也不會想到,跟風追過《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熱播劇後,身處二者之間的我反而對一部講述40歲女人的電影更有觸動。最近許鞍華導演獲頒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豆瓣上也有人專門開設豆列,邀請大家分享自己最愛的許導影片。幾十個回答之中,十之八九會提到這部《女人,四十》。
  • 四十不惑?
    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按理來說四十歲本應是人生中的巔峰時期,這個時期你可以收穫著令人嫉妒的輝煌事業,讓你能呼風喚雨、隨心所欲,同時還擁有著讓人羨慕的家庭,左有嬌妻相伴,右有愛子相陪。可在這個壓力山大,而又充滿誘惑的花花世界中,四十餘歲的自己卻是充滿著茫然和不知所措,一點也沒有體會到,這個所謂的不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感覺。
  • 男人女人四十,惑不惑?
    @行驛:十五年前看許鞍華導演的電影《男人四十》時,還是單身汪,轉眼主角中除了張學友還在唱歌,梅姑已故十餘載、林嘉欣已經退出娛樂圈多年,而我在那年底洗禮成了基督徒。 電影講述了中年教師林耀國在妻子與學生胡彩藍之間的情感遊移,表現了男性面對社會現實的種種困擾與無奈。
  • 齊炳權:四十而不惑
    四十而不惑                               文/
  • 四十而不惑,明白了什麼?
    四十而不惑,明白了什麼?「一日一善,日日行善,眾人向善,幸福永遠」。大家早上好!新的一天開始了,這裡是紹興市爐峰慈善聯合會與紹興朗誦群聯合舉辦的《慈善文化平臺》。我是今天的主播依凡。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由和暢供稿的《四十而不惑,明白了什麼?》
  • 謝震東新單曲《四十不惑》MV熱播:悟得人生不年少
    四十不惑,卻依然笑迎生活,四十不惑,悟得人生不年少。這個取源於孔子《論語·為政》中的歌名,「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謝震東對40歲人生狀態的徹悟,對每一個身處四十的人的銘心總結,歌詞既有樸實的心路感悟,也充滿了辯證的思考。是謝震東音樂表達最具共鳴的心靈之書,他用他的四十不惑,總結和展望自己人生的新發展方向,也通過音樂靈魂深處的表達,探尋屬於他的人生責任。
  • 四十惑不惑,真正的意思是這樣的
    四十不惑出自孔子的《論語》。《論語》裡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一般對四十不惑的理解是:直到四十歲才不猶豫三十歲想好要幹的事,才不感到疑惑,才堅定要去做。「不惑」,是指對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認定的事業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我今天重讀《論語》,忽然明白了四十不惑的另一層意思。人到四十,並不是什麼事都明白,什麼理都懂,更不是40歲了事業有成。當今社會,40歲正值盛年,好多事情甚至才開頭,當然也就有更多的艱難和困惑。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正好》即將開拍,網友吐槽太歡樂
    》,水花不是很大,基本上等同於撲街,近日,檸萌影業傳出消息稱,即將開拍《四十正好》。《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正好》都是女性群像劇,《三十而已》展現了3位30歲以上女性的生活狀態,當然還可以被稱為「中年男性出軌圖鑑」,到了後期劇情落於俗套,這也是《三十而已》口碑反轉的癥結所在,希望《四十正好》能吸取經驗教訓,真正展現女性風貌。
  • 人生,活到四十歲之後,要不惑不慌
    孔夫子這樣形容過自己的人生各個階段,他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後來,人們說年齡階段,也沿用了聖人的說法。三十歲就叫做而立,四十就是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多歲就是耳順。
  • 已過四十,惑不惑
    如今已過四十,仍然處在惑與不惑之間。或許,這樣的感覺很不錯。過了四十,如果經歷一段安靜的歲月,很多疑惑,一想再想,就想通了。很多疑惑,扔掉不想,也就順心了。什麼時候才能安靜呢?現實是無處不在嘈雜。嘈雜屬於環境,而真正的安靜只在於人的內心。捧著手機的手,盯著手機的眼,惦記著手機的心,那幾乎等同於把安靜拒之心門之外了。
  • 中年叛逆劉敏濤
    有人評價她是「中年叛逆」,她用一首《紅色高跟鞋》回應,並自嘲「我真的沒有喝醉」。重新回歸演員後的劉敏濤,面對的是一個中年女演員「只能接配角戲」的尷尬局面。但她並不服輸,也不接受中年人的底色只能是疲憊和麻木。
  • 紀錄片《四十不惑》
    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你我有幸成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