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上科大饒子和等團隊解析植物和真菌的乙醯羥基酸合成...

2021-01-18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上科大饒子和等團隊解析植物和真菌的乙醯羥基酸合成酶結構

2020-07-1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7月8日,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饒子和院士與昆士蘭大學教授兼免化所訪問教授Luke Guddat的聯合科研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發表題為「Structures of fungal and plant 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s」的研究論文。

該項工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解析了植物和真菌的乙醯羥基酸合成酶的完整三維結構。乙醯羥基酸合成酶(AHAS)是目前世界範圍廣泛用於水稻、小麥和大麥作物的50多種商用除草劑的靶標,也是針對人類結核病致病菌(結核分枝桿菌)和侵襲性真菌病原體(白色念珠菌等)的新靶標。與抗生素一樣,除草劑(包括那些作用方式是AHAS的除草劑)的抗藥性問題逐漸產生並引發廣泛關注。因此,闡明這一重要催化酶的作用機制迫在眉睫。

乙醯羥基酸合成酶(AHAS;E.C.2.2.1.6)是支鏈胺基酸(BCAAs)生物合成通路中的第一個酶,催化生成L-纈氨酸、L-亮氨酸和L-異亮氨酸。乙醯羥基酸合成酶由兩個亞基組成:(i)一個含有FAD和ThDP的催化亞基,(ii)一個可以增強或降低催化亞基活性的調節亞基。調節亞基包含酶的反饋抑制劑——支鏈胺基酸的結合位點。調節亞基詳細作用機制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但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在本研究中,研究團隊解析的釀酒酵母和擬南芥的乙醯羥基酸合成酶複合物結構顯示,調節亞基形成一個核心,催化亞基二聚體附著於其上,形成一個「馬爾他十字」的形狀(圖1)。這些結構揭示了催化亞基和調節亞基是如何通過相互作用為支鏈胺基酸的激活和反饋抑制提供一條通路,以及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如何增強活性。本研究還發現,結核分枝桿菌的乙醯羥基酸合成酶也存在類似的高度複雜的結構,從而證明了乙醯羥基酸合成酶的整體結構在生物的不同界中都是保守的。

這項成果是研究團隊超過15年研究工作的結晶。研究團隊在這個過程中克服了許多困難,包括靶蛋白的表達,複合物的純化和穩定,以及X射線晶體學和低溫電子顯微鏡樣品製備的優化等。

本研究成果是乙醯羥基酸合成酶研究領域的重要裡程碑。目前,研究團隊正充分利用這一結構和功能研究的成果,積極開發新一代的除草劑和抗菌劑。

昆士蘭大學的Thierry Lonhienne博士和Yu Shang Low是文章的第一作者,上科大免化所的訪問學生高巖和王權教授是本文的共同作者。本研究還得到了上海科技大學生物電鏡平臺、南方科技大學(深圳)低溫電鏡設備中心,以及昆士蘭大學顯微鏡和顯微分析中心的技術支持。

這是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今年繼1月15日的Nature文章、4月9日的Nature文章、4月10日的Science文章、4月22日的Science文章、4月23日的Science文章和5月22日的Cell文章後,發表的第7篇高水平文章。

圖1:ScAHAS和AtAHAS複合物的結構

圖2:結合位點的相互作用,以及AtRSU中L-纈氨酸以及L-纈氨酸結合後的冷凍電鏡圖。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14-3

本文轉載自「上海科技大學」網站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上科大饒子和等團隊解析植物和真菌的乙醯羥基酸合成酶結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真菌和植物乙醯羥酸合酶結構獲解析
    真菌和植物乙醯羥酸合酶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0 13:48:10 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Luke W.
  • Science重磅:上科大免疫化學所饒子和團隊攻克結核病半世紀難題
    其中,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科研團隊六年攻堅,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複合體的「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了一線抗結核藥物乙胺丁醇作用於該靶點的精確分子機制,這也是乙胺丁醇問世半世紀以來,科學家首次從分子水平上破解這一抗結核「傳統老藥」的抑菌機制,為解決結核病耐藥問題
  • 斬獲國際語音合成大賽亞軍、與科大訊飛同臺競豔,深聲科技到底是家...
    面對這一「史上最難」賽程以及以科大訊飛等老牌廠商為首的 24支隊伍,深聲科技能夠以稍低於科大訊飛的成績拿下亞軍完成在 Blizzard Challenge 上的精彩首秀,具體表現又是怎樣的呢?最終,深聲科技的合成效果平均 MOS 分為4.3分,稍低於科大訊飛的 4.5分,與真人原聲的4.7分更是僅差0.4分。比較遺憾的是,深聲科技在第四項指標Sim上的表現較為一般,得分為 3.3 分。不過據深聲科技透露,這主要是因為其在5月初提交比賽數據時,使用了表現不穩定的多說話人聲碼器技術,導致了合成聲音稍稍偏離了真人原聲。目前,該問題已徹底解決。
  • 【科技前沿】饒子和等院士點評:盧敏等實質性獲得靶向藥物的聖杯...
    總之,這兩項底層的科學挑戰阻礙了科學家和藥企難以獲得該聖杯:過去幾十年來,國際上至少有45個團隊報導獲得了以p53突變為治療靶點的靶向化合物,其中有17個團隊報導獲得p53功能恢復化合物,但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的話)這些化合物的活性都難以被檢測到(Sabapathy,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2017)。
  • 科大訊飛發布訊飛AI雲!認知中臺「花開」AI科技樹,1024計劃進階4.0
    自2017年起,1024開發者節作為科大訊飛首個面向AI開發者的AI盛會,一直為全球各地的開發者們提供了交流、探索前沿科技成果的科技平臺。而今年的1024開發者節除了發布一系列新技術和產品外,還打造了一個線上AI生態展廳,以及面積達2000平米的線下互動展廳,包括華為、京東、順豐速運和愛奇藝等各領域公司的主題展區,分享自身前沿科技及最新產品。
  • 南方科技大學國家領軍專家團隊招收多名2021級推免生
    中國教育在線訊  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國家「WAN REN」領軍專家李闖創教授團隊,竭誠歡迎全國各高校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通過推薦免試方式,來攻讀有機化學方向研究生(含直博生)。博士生每年補貼高達10萬人民幣,碩士生每年補貼高達5萬人民幣。
  • 從智能語音、圖文識別到認知智能 科大訊飛:用AI技術啃最難啃的...
    這個由科大訊飛(002230)研發的診療AI系統,已覆蓋全國150個區縣的1.5萬餘家基層醫療機構應用,日均提供超40萬條輔助診斷建議,有效提高了基層的診療服務水平。  作為人工智慧的「國家隊」,科大訊飛憑著「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姿態和堅守,從智能語音向圖文識別、認知智能持續探索延伸,將AI技術創新應用在最難啃的「硬骨頭」上。
  • 【解析】韓國電影《下女的誘惑The Handmaiden(아가씨)2016》合成解析
    小姐2016 年 ‧ 劇情片/驚悚 ‧ 2 小時 47 分鐘《下女的誘惑》是一部2016年韓國情色心理驚悚片,為樸贊鬱執導和監製。電影改編自莎拉·華特絲的2002年小說《荊棘之城》,並將原本的維多利亞時代變更至朝鮮日治時期。由金敏喜、河正宇、金泰梨和趙震雄主演。 電影於2016年5月14日在第69屆坎城電影節上首映併入選競爭金棕櫚獎。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的野外調查發現,居住在雲南的少數民族「藍靛瑤」對靛藍的利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他們崇尚藍色服飾,以藍色為民族文化的主色調(圖1a,b),板藍的利用對維持藍靛瑤傳統文化具有意義。此外,靛藍indigo(一種吲哚生物鹼)具有多種藥物活性,是傳統中藥中的重要方劑,在當今我國傳統中藥的現代化利用中具有前景。
  •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解析的新冠病毒3CL水解酶晶體結構...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解析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被PDB蛋白質結構資料庫(Protein Data Bank, PDB)選為2020年2月的本月明星分子(February Molecule of the Month)。
  • 科大訊飛智能演示器,顛覆傳統 一「器」合成
    當今社會生活,科技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節約時間、提升效率的渠道。只要善於利用它們,就能大大提升工作的效率。講PPT,對於部分上班族而言是工作中的常態,如何更好的記錄,則是一個提高效率的基本技能。
  • 黑科技 | 助推現象級紀錄片《創新中國》,用人工智慧「喚活」經典聲音
    這不止是因為《創新中國》是一部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的紀錄片,關注的都是前沿的科學突破、新潮的科技熱點,更是因為該片在製作中創新性地使用了語音合成技術,是世界首部採用人工智慧配音的大型紀錄片。想要讓聲音「復活」,必須要藉助語音合成技術。作為智能語音與人工智慧上市公司,科大訊飛在領域內深耕多年,擁有核心技術水平;在國際語音合成大賽上更是連續十二年獲得第一的佳績。在與央視紀錄頻道、專業配音團隊通過多次討論後,科大訊飛的技術團隊確認了這項工作的可行性;並且在已故著名配音演員李易家人的授權和支持下,通過選取搜集以往配音紀錄片的可用聲音素材、處理和調優,完成了李易老師的音庫。
  • 科大訊飛又一黑科技引爆電子閱讀器行業
    此外,為了使用戶擁有更完美的多彩閱讀體驗,科大訊飛還憑藉自身雄厚技術實力對這塊彩色墨水屏進行了針對性的精細調校:首先針對色彩飽和度不足的問題,實現了圖片色彩加強機制、提升其在漫畫與繪本中的顯示銳度;然後對色彩顯示和文字顯示進行了精細的技術優化和改良,通過增強色彩飽和度、優化色彩顯示,讓顯示更加清晰自然。
  • 第十屆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圓滿落幕,思坦科技奪得年度總冠軍...
    ,還有洪泰基金、君聯資本等十大知名投資機構的合伙人,分別從技術、產業和投資人角度與參賽團隊進行探討與交流。Micro-LED半導體科技的思坦科技團隊,獲得了全場最高票,成為冠軍。越秀集團代表李鋒先生也在現場表示:「未來越秀集團將繼續深化與南沙區和香港科大的合作,為百創大賽的優質項目、準獨角獸和南沙區的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服務,實現創新鏈、資金鍊、服務鏈三鏈合一,以此支持成果的轉化。」
  • 熱點|虛擬主播打開直播新玩法 科大訊飛、影譜科技各有方案
    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上,科大訊飛旗下的AI虛擬主播「小晴」亮相,它不僅擁有高顏值的外表,聲音動聽,熟知各國語言,可以實現實時翻譯、實時播報、虛擬主持等多個場景。除此之外,科大訊飛與相芯科技合作推出了虛擬主持人「康輝」,前者通過A語音合成技術對康輝的聲音進行合成模擬,後者則通過FaceUnity的P2A和虛擬形象驅動技術設計康輝的形象和互動。
  • 科大訊飛造假?真相來了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張弘編輯 | 徐曇近日,一篇關於「科大訊飛AI同傳造假」的爆料帖將科大訊飛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9月20日,一位自稱在現場的同聲傳譯員爆料稱,科大訊飛在近日舉辦的一次會議上採用的「智能翻譯」並非採用AI翻譯,而是機器識別同傳說出的譯文後,再將譯文投放到屏幕和直播中,直播中播出語音合成的人聲。
  • 九大領域一百八十四項全球工程前沿發布
    工程科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腸道微生態、植保無人飛機、航空物探、熱島效應、智能納米藥物、仿生軟體機器人等,這一系列公眾或熟知或陌生的名詞,都是工程科技的前沿研究。而且,工程科技更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瞄準世界工程科技前沿,有效應對全球性重大挑戰,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戰略選擇。
  • 【解析】《奇異博士 Doctor Strange(2016)》特效合成解析 第二彈
    奇異博士使用Eldritch魔法來戰鬥, 魔法是基於光的,產生火花和能量,並使用火熱的黃色/橙色調色板。
  • 譯見 | 中國語音產業江湖與科大訊飛的前半生
    當時劉慶峰擔任福建中銀集團與中科大建立的聯合實驗室、中文語音合成第一個產業化的實體中銀天鷹智能多媒體實驗室的總工程師,和師兄弟一起開始為中銀集團提供技術支持。在摸著石頭過河,將語音合成產業化的過程中,劉慶峰發現做產品與做技術有很大不同,做產品是需要迎合市場需求,但當時市場上並不確定需要語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