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這一場對峙,簡直就是靖王智商在線的「名場面」呀

2020-12-25 騰訊網

昨天,小兮寫了《琅琊榜》的狠毒後宮婦人越貴妃,作為「最佳辯手」,這劇中能和越貴妃比肩的,大概就只有這個一直不受待見,性格直來直往,寧折不彎的靖王蕭景琰了。

咱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這位比肩越貴妃的辯手,蕭景琰的狡辯口才。

緣由

整部劇看下來,靖王的狡辯口才,還真是在夏江回來設局衛崢案之後才看出來的,看到最後,其實蠻心疼這位聰明一世的夏首尊的,才出場給咱們靖王和蘇哥哥設局,便被將計就計套入了自己原本設的陷阱裡,一步步喪失梁帝對他的信任。

衛崢本是林殊的部下,赤焰逆案一直是橫亙在靖王和梁帝之間的一根刺,誰都放不下,正因為這樣,當衛崢還活著被抓了,靖王是震驚,甚至帶著希望的,他迫切想知道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更迫切地想知道,既然梅嶺有人活了下來,那麼林殊是不是也可能還活著。

譽王和夏江設局,除了挑撥靖王和梅長蘇的關係,第二步便是將劫囚案的後果放大。

夏江不怕靖王不劫囚,只要劫了,靖王的嫌疑就是最大的,哪怕不劫,只要靖王有行動,這場局就開始了,依照譽王所說,放眼全京城,就只有靖王有心有力做這件事。

這場局,是他們為靖王設置的,但順著他們的局將計就計,卻是梅長蘇為夏江設置的。

為此,梅長蘇做了幾件大事:

1、謀劃了抓捕太行巨盜的事,讓靖王順理成章地在京城中布兵;

2、聯絡夏冬和言闕、豫津,獲得他們幾個的支持,無形中將紀王爺帶入了局中做見證,甚至揭發他在街巷中看見的「事實」;

3、以身犯險,掩蓋了西境藥王谷的行蹤,讓夏江將矛頭對準自己,親身入險境,和夏江周旋;

4、讓夏冬「假意維護」夏江,又不停地「露出破綻」,堅定梁帝心裡對夏江聯合譽王構陷靖王的判斷。

梅長蘇回京後,他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是一環套一環的,這場局也不例外,夏江是梅長蘇自認的京城中最聰明的人之一,要想扳倒他,就只能在夏江的局中找到切入點。

而靖王府和藥王谷配合的很好,他們沒有露出一絲破綻,沒有讓夏江拿到任何證據,那麼他在梁帝面前的指控,就只能全是「空口無憑」。

第一回合,扭轉梁帝對靖王作為最大嫌疑犯的先入為主設定

劫囚這事一過,即便沒有證據,夏江和靖王的朝堂對弈就開始了,而這一切也都在梅長蘇的預料之中,他沒有要求靖王什麼,僅僅是給了一個忠告,那便是讓他咬死自己是無辜的這個立場。

而在他進入皇宮,抵達「戰場」之前,夏江和譽王就已經先行給梁帝灌輸了劫囚案是靖王所為的觀念,因為靖王確實有心有力,因此梁帝對他確實是先入為主地定了罪。

可以說在這場對弈的開局中,靖王就已經處於下風,但看看他都說了什麼?

他先是裝聾作啞,你不提我幹啥了,我絕口不提,你無緣無故讓我認罪,那我也得知道我到底幹啥了。

一句「兒臣奉命來見,禮尚未必,不知罪由何起,不敢擅領,還請明訓降罪。」

簡單的一句話,不卑不亢,讓夏江完全不知道他接下來會怎麼做,基於這陣子他在梁帝面前的表現和靜妃的逐漸受寵,梁帝也不願意一下子給他定罪。

到了這裡,他們的博弈才算真正的開局,而夏江上來就讓靖王解釋劫囚案,他還是裝糊塗,「為何懸鏡司出了事情,要讓兒臣解釋……誰是首告,兒臣請求對質」。

他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你自己掌管的機構,你得自己負責啊,別隨便就想把髒水潑到別人身上,誰告的黑狀,我要對質。

接下來,夏江明面上算是陳述案情和他懷疑的事實,但卻正好落入靖王的話裡,太行巨盜這件事的設置,也正是為夏江的這場指控服務的。

根據夏江對巡防營的指控,靖王瞬間就將自己的被動局面扭轉了一些,明明他才是被告狀的人,卻順著夏江的話由,讓夏江給自己一個解釋。

話裡話外的意思也是明明白白的,那就是我在抓巨盜,你們懸鏡司不幫忙就算了,我好不容易有巨盜的行蹤了,你們卻出來搗亂是什麼意思,他姿態放的很低,指控卻一點不含糊,承認自己的巡防營是和懸鏡司起了衝突,但你們懸鏡司為何出現在大街上,那就不關我的事了。

話語權,似乎一下子就落入了靖王的手裡了,而夏江和譽王顯然低估了靖王的能耐,他們看不清靖王的每一步,但他們自己的部署卻被梅長蘇一一看透了。

而太行巨盜只是為這裡做鋪墊的第一步,事實上,太行巨盜的存在,還堅定了梁帝對靖王的信任。

原因很簡單,因為抓捕太行巨盜的行動只在懸鏡司門口的防控中跟懸鏡司的人有了衝突,卻沒在大理寺有任何動作,這恰恰說明,劫囚的幕後謀劃著若是同一批人,那麼這批人應該在大理寺也有動作才對。

第二回合,讓梁帝從一個旁觀者轉換到當局者上來,開始思考靖王想讓他思考的東西

經過了第一回合的對峙,其實梁帝的立場已經動搖了,如果說對峙前,他是全身心相信夏江和譽王的指控的,那麼到了這裡,他的天平就徹底不平衡了。

他原本是命令他們對峙的旁觀者,審判者,而在這一回合中,靖王最高明的,就是將話題引入到梁帝的思考中,將梁帝從一個旁觀者切換到當局者的立場上來。

靖王先是順著他們的話往下說,表露出自己沒有能力,沒法培植勢力參與這個案子,「請問父皇,兒臣要培植多少人手,才有這個能力衝出懸鏡司的重圍,劫奪出囚犯?」

一句話,讓夏江不得不自圓其說,引戰了譽王,也讓梁帝深思起來,畢竟懸鏡司的武力值如何,懸鏡司的防護能力如何,他是一清二楚的,甚至他自己都說了,少說得幾百號人,這樣的勢力,靖王不可能悄悄地就培植好了,就連做了這麼多年七珠親王的譽王都做不到,加上譽王跟夏江的一唱一和,怎能讓梁帝不懷疑這件案子的背後有什麼?

到了這裡,夏江向全部人透露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了,原本他對於暴匪只是一句帶過,如今則不得不解釋,這群暴匪只有三十多人。

但這麼說,無疑是又給自己挖了一個陷阱,僅僅三十多人就能把懸鏡司攻破了,是有意放縱,還是真的匪徒兇悍?懸鏡司的地牢,到底是怎麼被攻破的?這些事,在梁帝心裡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問號,同時,也為後面夏冬的指控埋下了伏筆。

畢竟,僅憑三十多人就能攻破懸鏡司,懸鏡司有意而為的成分更大一些,梁帝在後面審問夏冬的時候稍微想想,就完全明白了。

可是夏江這時候卻還沒意識到問題,他只能順驢下坡往下解釋說衛崢不是在懸鏡司被劫走的,而是在大理寺。

這時候,靖王的那一句話,才是真正地誅心「這麼重要的犯人,為何不關在懸鏡司,卻關在守衛鬆懈的大理寺,夏首尊,你到底是想讓人來搶,還是不想讓人來搶?」他說出的這句話,已經讓夏江和譽王完全亂了方寸,沒法自圓其說了。

不管怎麼都是說不通的,靖王先是讓梁帝懷疑懸鏡司的防衛是否有詐,接著讓梁帝思考夏江轉移犯人的動機,而大理寺卿是譽王的小舅子朱樾,加上譽王在朝堂上對靖王的指控中,兩人的一唱一和,這些都讓梁帝對夏江的信任不斷崩盤瓦解。

到了這裡,梁帝的心思轉換已經變了,雖說還是對靖王有懷疑,但查清之前,他就不會這麼輕易地給靖王下定義了。

插曲

皇后對靜妃下手的這個插曲,讓夏江和靖王的對峙有了思考的空間,但同時這件事也徹底給了梁帝不一樣的思考。

這件事並不在靖王的預料之中,雖說靜妃曾經向靖王表態,道出自己的堅持和堅定,但到了這裡,想必他也害怕自己的母親受到牽連的。

尤其是譽王成竹在胸,暗示靖王「靜妃娘娘有沒有你那麼好的口才,能把她自己做下的那些事情統統都給推脫掉。」

這要換在以前,也許靖王早就暴走了,可跟靜妃通過水,又有了臨走前梅長蘇的耳提面命,靖王在這裡表現的顯然淡定許多。

和靖王一樣淡定的,還有去到了芷蘿宮現場的梁帝。

須知,偷偷祭拜林樂瑤,那是梁帝的委託,靜妃如今是被皇后和譽王設計替自己受過了,皇后的做法,相當於打的是梁帝自己的臉。

何況,梁帝讓靜妃幫他做這件事,原本就是求心安,讓自己不再受困於有宸妃在的夢境所擾,如今皇后這麼做,也是無意中讓梁帝有可能再次受困於那些夢境,這麼的無力感,讓梁帝心裡極為不滿。

尤其是皇后看不出梁帝不想計較的心思,揪著靜妃不放,要求梁帝懲處靜妃,甚至嫌棄處罰太輕了,梁帝那句「直接找根白綾,勒死嗎?」將他對皇后的怨懟表現的明明白白了,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宸妃的死也是一根白綾自殺的,也許梁帝對於皇后逼死宸妃,也一直耿耿於懷吧。

「高湛,你覺不覺得今天的事,真是有些太巧了……武英殿上審問靖王,後宮裡皇后就向靜妃出手了。」

加上武英殿上譽王和夏江對靖王的種種指控,再一聯想起來,那就不得了了。

終局:讓夏江先引出大理寺,落於下風

靜妃的這段插曲之後,梁帝的態度簡直有了180度的轉變,回到武英殿上,不僅讓靖王起來說話,語氣和緩不說,甚至還有些漫不經心,到了這裡,他對夏江和譽王的勾結,已經是瞭然於心了。

只是,他生性多疑,真相到底為何,終究還是要看證據的,所以他允諾夏江繼續往下查,可就在靖王引導夏江說出大理寺之後,這背後的各種牽連和梁帝前面的那些懷疑和思考,已經讓梁帝傾向於更相信靖王,要還靖王一個清白,而不是盲目相信夏江。

沒有證據,梅長蘇還有一環又一環的局在等著,夏江先是沒有任何證據地指控靖王,接著又無憑無據地要羈押梅長蘇問話,這些「無憑無據」的做法,都是在梁帝對懸鏡司的信任邊緣瘋狂試探著。

這場對弈,顯而易見的,夏江就沒贏過,他一直就在靖王和梅長蘇的套裡,而靖王的這一場戲,也確實精彩至極了。

相關焦點

  • 琅琊榜:誰說靖王不聰明拖後腿,他保護霓凰的時候,簡直智商開掛
    但是一根筋的靖王卻老是惹他生氣,做了好多讓梅長蘇扎心的事情。也因為這樣子,靖王也被人歸結到不聰明的那一類人了,甚至把他說成復仇大軍裡拖後腿的。可是誰說靖王只會不聰明拖後腿啊,他保護霓凰郡主的時候,簡直就是智商開掛啊。 《琅琊榜》靖王梅長蘇《琅琊榜》裡,霓凰郡主被越貴妃下了情絲繞,差點被司馬雷欺負了。
  • 國慶特輯丨《琅琊榜》番外篇:《靖王虐梅長蘇的N種手段》——經過這麼一出「瑪麗蘇蘇蘇」的戲碼,我們全體跪了!
    靖王,在琅琊榜裡就是個大寫的「懵逼」,到最後,地球人都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只有靖王「一直被劇透、從來猜不透」。前晚兩集,梅長蘇給靖王下跪,小豆子簡直要給靖王的「沒腦子」下跪了!直到昨晚,靖王的智商才開始上線……如此耿直的靖王boy,分分鐘把梅長蘇虐吐血啊!!!
  • 琅琊榜:真正一眼認出梅長蘇,是靖王養的狼,因這點不得不刪減
    琅琊榜:真正一眼認出梅長蘇,是靖王養的狼,因這點不得不刪減相信很多人看琅琊榜的時候,對靖王遲遲認不出梅長蘇的真實身份感到十分的著急
  • 《琅琊榜》為何要改靖王長蘇相認劇情
    靖王痛苦的錘擊著地面,趴在地上哭得像個孩子一樣,往昔的一切浮上心頭,難過、悔恨、心痛,也都和眼淚一起湧了出來。靜妃眼中飽含著淚水,俯下身,安撫著自己的兒子,這麼多年,他從沒有像這樣難過過。電視劇《琅琊榜》相較於原著,做過一些調整,其中最大的調整莫過于靖王和梅長蘇相認的那一刻。但是相較於原著在這個位置的深沉壓抑,電視劇版克制後的爆發更讓人淚目。
  • 《琅琊榜》角色智商排名
    這兩天小編重溫了《琅琊榜1》,第一部的重點是在朝堂之上的奪嫡之爭,特別是17集以後,真是劇情大爆炸,一環接一環,有人布局,有人被算計,劇中每個人角色都很聰明,甚至一些配角也是很出彩的,下面簡單的給角色們的智商排名。Top1:梅長蘇、藺晨、璇璣公主梅長蘇,琅琊榜首。絕頂謀士,神機妙算,巧舌如簧,多智而近乎妖。
  • 琅琊榜:靖王和靖王妃間有個秘密,梅長蘇雖不知,卻也任由發展!
    「病骨一身,未雨綢繆,心中算謀幾人看透,縱年壽難永,無愧一生所求,此去踏關山千重,將前塵揮袖……」,王凱演唱的《琅琊榜》插曲《赤血長殷》實在是太好哭了,每一句歌詞都在講述梅長蘇和林殊,明知結果如何可還是要做,明知前路艱難,可還是要去,這樣的心志,便是那言侯爺也要敬佩萬分,最後梅長蘇魂歸梅嶺
  • 琅琊榜:靖王和靖王妃間有個秘密,梅長蘇雖不知,卻也任由發展
    「病骨一身,未雨綢繆,心中算謀幾人看透,縱年壽難永,無愧一生所求,此去踏關山千重,將前塵揮袖……」,王凱演唱的《琅琊榜》插曲《赤血長殷》實在是太好哭了,每一句歌詞都在講述梅長蘇和林殊,明知結果如何可還是要做,明知前路艱難,可還是要去,這樣的心志,便是那言侯爺也要敬佩萬分,最後梅長蘇魂歸梅嶺,做回了林殊,而蕭景琰也囿於深宮
  • 這部主角智商一直在線的劇有多過癮?| 且看欲罷不能《琅琊榜》
    如果要問有個智商一直在線的主角是什麼感覺?那麼看看梅長蘇便足矣(要知道福爾摩斯還會偶爾忌憚莫裡亞蒂呢)。但一個故事的主角過於強大,鮮有對手,會不會顯得沒有戲劇張力?所以大凡主角不是走小白升級路線,就是大拿逆境之後見陽光。而梅長蘇在這裡便是後者,不過他見的何止是陽光,簡直是宇宙,此後便像開了掛一般智商不倒!
  • 電視劇《琅琊榜》中的人物智商排名——梅長蘇排第三都勉強
    琅琊榜看過很多網友總結出來的電視劇《琅琊榜》裡的人物智商排名,幾乎無一例外的把梅長蘇列在首位,這是一種典型的以成敗論英雄的思維定式,假如能夠潛心研究劇情的話,進行相對客觀公正評價的話,便會發現,其實梅長絲的智商最多最多只能排在第三位
  • 琅琊榜:譽王為了奪嫡算計皇后,為何比太子和靖王更加心狠手辣?
    在電視劇《琅琊榜》裡面,譽王蕭景桓為了禁軍大統領蒙摯,向梁帝蕭選求情,這件事情對蒙摯造成了一定的被動。蒙摯雖然深得梁帝蕭選信任,但譽王蕭景桓的求情事件發生之後,梁帝蕭選還是對他產生了懷疑,在電視劇《琅琊榜》裡梁帝蕭選的試探至少有以下兩處:第一次,太子蕭景宣因私炮坊事件被禁足圭甲宮反省,禁止參與朝政,朝中以譽王蕭景桓為尊,有傳言太子馬上要被廢除,另立譽王蕭景桓。
  • 靖王眼中的《琅琊榜》: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但我賭對了!
    電視劇《琅琊榜》是以梅長蘇的第一視角講述一段復仇與權謀的故事,但從梅長蘇的角度,主角光環太強對手太弱,如果從靖王的角度看《琅琊榜》,除了梁帝之外,只是靖王一個傻子。靖王是鐵桿祁王黨,十二年裡對祁王與林燮的忠誠堅信不疑,但又毫無作為智商堪憂,一個常年領兵在外的人,手下就居然沒有幾個機敏聰慧一點的偵察兵?既然認定祁王與林燮都是被冤枉的,十二年裡竟然毫無想法,都不打算去找一找蛛絲馬跡,知道是夏江與謝玉屠殺的赤焰軍,打死不去調查。這好比一個信佛的人天天在廟裡求佛:佛祖,讓我一次五百萬吧!
  • 《琅琊榜》裡的高公公,是早就知道靖王參與奪嫡了嗎?
    《琅琊榜》中要說智商高,又深藏不露,那就不得不提到高公公。高湛,是梁帝身邊最為知近的人,他性格圓滑,做事謹慎又穩當,梁帝對他非常信任。看似不顯眼的高公公,卻絕非簡單人物,伴君如伴虎,這句話不論放在哪個皇上身上都非常貼切。梁帝好大喜功,又多疑,高公公卻相伴他多年,可見高公公的情商和手段。那麼高公公是否早就知道靖王參與奪嫡了呢?
  • 林殊靖王就是一對,靜妃愛林燮……《琅琊榜》你確定你看懂了嗎?
    要說這《琅琊榜》的小說,最初是發表在晉江的耽美區,至於啥叫耽美就不用解釋了吧,放在這本書裡的意思就是,林殊和靖王就是一對兒!但是隨著連載,小說逐漸被大家知道,作者就把文章挪到了傳奇區,為此最初的那批讀者,到現在都是詬病作者的這個行為。
  • 《琅琊榜》:譽王造反,為靖王做了嫁衣
    《琅琊榜》這部劇之所以這麼好看,除了人物的主角配角都塑造得精彩有趣之外,劇情也非常好看,幾乎每一集都有亮點。比如麒麟擇主,梅長蘇和靖王的密談,比如梅長蘇第一次拜訪言侯爺的對話,比如梅長蘇和霓凰長亭相認,比如梅長蘇被關在懸鏡司,和夏江的巔峰對話,比如梅長蘇身份被夏江當面揭曉,靖王所表現出來的震驚……還有譽王造反九安山,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好看之中也是驚險無比。
  • 再刷《琅琊榜》:靖王的成才之路,離不開靜妃的「抱持性環境」
    靜妃,絕對是《琅琊榜》出場人物裡智商妥妥在前三的角色,可以說是"機智擔當",靖王能夠成功登基絕對少不了靜妃的助攻。今天我就想從育兒角度來談一談《琅琊榜》裡靜妃與靖王的母子關係,看看作為一個母親,靜妃是如何展現出她的智慧。
  • 琅琊榜中,其他人都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卻為何要瞞著靖王
    #在《琅琊榜》中,我們都知道,梅長蘇本是林燮的兒子林殊,而林燮則是統領三軍的大元帥,除此之外,梁帝還是林殊的舅舅,而林殊從小跟祁王和靖王一起長大,三人的關係非常好。好在,林燮在臨死之際,拼盡了自己的最後一點點力氣,保住了自己的兒子,將他推下了梅嶺,梅嶺附近的火疥蟲吞噬了林殊的身體,這才保住了林殊的一條命。再後來,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林殊為了幫七萬赤焰軍翻案,用自己的壽命,換來了一個正常的身份,也就是胡歌飾演的梅長蘇。
  • 《琅琊榜》同樣是大智若愚的人,紀王和蒙摯誰才是智商墊底?
    《琅琊榜》中,有智商超高的主角,自然也有憨憨傻傻的配角。紀王和蒙摯雖然不是傻子,但卻屬於同一種類型,都是大智若愚的人。那麼,這兩人誰才是智商墊底的那位呢? 先來看看蒙摯。蒙摯曾是赤焰軍中的一員,後來受梁帝重用,當上了禁軍大統領的位置,掌管京都五萬禁軍。
  • 祁王、獻王、譽王、靖王:找尋《琅琊榜》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
    梁帝、祁王、獻王、譽王、靖王、霓凰郡主,以及一體三面的林殊、梅長蘇、蘇哲,能否尋出人物原型?赤焰軍號、琅琊榜單、麒麟才子、《翔地記》,蘊藏著何等玄機?林燮蒙難、太子被廢、譽王逼宮,昭示了怎樣的教訓?大梁懸鏡司等同於明朝錦衣衛嗎?究竟如何理解火寒毒與烏金丸的生克原理?且看文史地三棲學者胡阿祥教授的精彩解說!讀罷此書,您必折服於大眾史學之魅力,產生回看《琅琊榜》的衝動……
  • 琅琊榜梅長蘇千裡赴京,智博太子和譽王,終輔靖王上位
    《琅琊榜》是我唯一看了很多遍的一部大型古裝劇,也曾看過它的原型小說。我傾佩作者思維邏輯的縝密,故事總是跌宕起伏卻恰到好處,然後在適當的時候釜底抽薪。每一個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演技也拿捏的恰到好處,是一部回味無窮的經典之作。這梅長蘇到底是什麼人了?
  •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靖王可真會選兒媳婦 就那智商竟然還能當皇后
    在《琅琊榜》中,靖王英姿颯爽,剛正不阿,一身正義,所以對兒子以及義子蕭庭生的教育非常的成功,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皇帝和長林王蕭庭生都表現出來仁厚和寬廣的胸襟,豁達的人生格局等優秀的品格。他們的兄弟之情和家國萬民情懷都表現得非常的大氣和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