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是誰?
你沒聽過的他的名字,但可能讀過他寫的《鄧小平時代》。
今天,一則引述日媒的消息傳來,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於12月20日,因術後併發症,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
傅高義在中國的知名度很高,作為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他能說一口流量的漢語,還精通日文,並曾在1973-1975年和1995-1999年兩度擔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在他一生的研究生涯中,著有多部與中國、日本和亞洲有關作品,作為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和漢學研究者,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傅高義曾表示,他願意用他流利的中文「讓西方了解中國」。
作為一位著作等身的學者,傅高義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產階級》《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國實例分析》等著作,至今,在西方作家中,他關於日本的著作是史上最暢銷的。
傅高義與中國的結緣也非常巧合,在他30歲那年,當時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傅高義到哈佛大學會見朋友,該校東亞研究中心的裴澤教授向他透露,哈佛最近獲得一筆基金,想培養研究中國的年輕學者,可以留在哈佛教書,從此,傅高義開始了中國問題研究。
歷經十年潛心研究,靠著在香港翻閱1949年到1968年這段時間的《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資料,以及訪問中國朋友,傅高義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中國問題研究著作《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與政治(1949-1968年)》,介紹了關於社會主義改造、土改的過程。
1973年,中美建交後,傅高義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訪問。1987年,受廣東政府邀請,傅高義開始了為期7個月的廣東之行。兩年後,他這次在廣東長期考察行程的研究成果《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出版。
不過,真正讓傅高義在中國變得享有盛譽,還是他於2011年在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耗費十年時間完成的力作《鄧小平改變中國》。
2013年 1月18日,鄧小平南方談話21周年紀念日之際,傅高義的《鄧小平改變中國》中文版《鄧小平時代》在國內正式發售,並颳起強勁旋風——首印50萬冊被徵訂一空。
《鄧小平改變中國》在美國出版後,被讚譽為「了解當代中國的必備著作」,曾位列亞馬遜政治類圖書銷量第一,開卷排行榜學術類圖書銷量第一,2012年3月,這本書擊敗了基辛格的《論中國》,獲得2012年萊昂內爾·蓋爾伯獎。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等人為該書寫書評,並有書評稱這是「研究鄧小平'逐步式'的作品」。
對於自己的這部巨著,傅高義曾表示,「我寫這本書不是為中國人,而是為美國人寫的。美國人對中國人不夠了解。在21世紀,美國人應該了解中國。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在10年、20年之內一定會超過美國,這毫無疑問。」
《鄧小平時代》一書,也讓外界看到了傅高義近50年研究生涯中,累積的豐富人脈資源分量,據統計,在他的訪談對象包括黨史專家、高幹子女和在鄧小平身邊工作過的高級幹部和深度參與時代進程的各界人物,還有與鄧小平有過接觸、對鄧小平有特別認知的國外政界、學界人士。這本書讓傅高義在中國享有盛名。
由於傅高義擁有「前中情局官員」身份,當時,他在新書自序中特別強調,他在研究本書過程中,從未接觸過任何美方保密資料,書中的任何評論及意見,皆不反映中情局或其他美國官方機構的立場。
說起傅高義「前中情局官員」身份,外界最深刻的一次是1999年北約炸毀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時,他以「前輩」姿態,公開表示,中情局對外宣布因地圖定位錯誤而「誤炸」中國使館的並非事實,引起美方高度緊張。
去年,89歲高齡的傅高義在接受中文媒體《南方人物周刊》採訪時,感慨當前的國際局勢時曾說,「現在全世界關係太複雜了,不能分開。要相互理解,相互合作,避免正面衝突。」
在這篇報導的開篇,作者張明萌曾提到一個細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甘琦向89歲的傅高義伸手攙扶時,傅高義沒有推開她。甘琦感嘆:傅先生研究中國、日本這麼多年,終於接受了中國的「敬老」文化。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