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中國式童年」,不能沒有面向世界的眼界

2020-12-22 中國財富網官方

我曾數次深入農家書屋調研,發現孩子們最愛讀的是《魯濱遜漂流記》和《平凡的世界》。《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於18世紀的小說,而《平凡的世界》並不是兒童文學。

這兩部作品緣何能夠跨越時空,打動當下孩子的心靈?原因或許是,兩部作品都蘊含著不屈不撓的鬥志和迎接生活磨礪的勇氣,這與鄉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渴望走向大千世界、憧憬未來的內心是一致的。這說明,經典作品的穿透力、前瞻性和未來性,正來自於對人類共通情感的深刻洞察。

站在新世紀文學走過20年的時間節點上回顧,中國原創兒童文學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面對那些感動孩子們的作品,我們是否還應該追問一句:這些作品能否感動世界讀者、未來讀者和成年讀者?換句話說,能否深入表現具有普遍性的人類情感,既是檢驗兒童文學藝術水準的有效標準,同時也是兒童文學取得更高成就的有效路徑。

書寫「中國式童年」,不能沒有面向世界的眼界

「書寫『中國式童年』」的創作主張,為新世紀中國原創兒童文學提供了豐饒的精神資源,無數寫作者在中國童年經驗的寶庫中勘探,獲得了取之不盡的寫作資源。也許沒有哪個時期能夠像新時代的兒童文學這樣在如此遼闊的疆域裡馳騁:從西部到東部,從高原、沙漠到草原、大海,從鄉村到都市,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環境的孩子們,他們的成長故事幾乎都納入了作家的視野,並被訴諸筆端。

時至今日,我們說「中國式」裡要加入「世界性」視角,一方面是說立足中國經驗的書寫,要有能力去燭照人類共同面對的精神難題;另一方面,作家也要有一種建立於廣博閱讀基礎之上的寬廣眼界,對世界範圍內同類主題的傑作瞭然於心。比如關於「死亡」這個永恆的文學母題,在成人文學中也許不需要有太多禁忌,在兒童文學寫作中就必須有所寫有所不寫。如何取捨?難度係數比較高,但也有像《馬提與祖父》《天藍色的彼岸》等頗為暢銷的外國兒童文學可資借鑑。新近面世的《童心戰疫大眼睛暖心繪本系列》也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這套由張曉玲等年輕作家創作的作品,既勇於直面新冠肺炎給人類帶來的挑戰,又能以兒童的視角切入,運用靈活多變的敘事策略,達到「向光成長」的藝術效果。這套繪本輸出多種外語版本,走向海外小讀者,顯示了中國原創兒童文學與世界兒童文學接軌的巨大潛能和可能路徑。

立足「兒童本位」,不能沒有「整體性」視野

兒童觀的變革,讓新世紀原創兒童文學創作獲得了新的推動力。對「兒童本位」的推崇、對兒童主體性的肯定、對童年遊戲精神的張揚,是新世紀中國原創兒童文學有別於其他時期的特點。尤其是一些發行量巨大的校園兒童小說以及廣受青睞的作家童年回憶,卸掉說教重負,輕裝上陣,頑皮、幽默、風趣、輕鬆、甜美是這些作品的特點。它們得到讀者的熱烈呼應,反過來又強化了這一美學追求的牢固性,吸引更多寫作者追隨。

要讓這類創作走得更深更遠,必然要對「兒童性」進行更為深入透徹的勘探和思考,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整體性」視野。其一,在理解和把握孩子精神世界的特點、刻畫兒童形象時,要避免片面。我們常說,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當我們強調「兒童性」的時候,並不是去簡化兒童精神世界的豐富性,僅僅將其中單純、快樂、無憂無慮的一面展現出來,而忽略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困惑、困境。其二,兒童不是孤立的,他們是在與家庭、社會、成人世界的密切互動中成長起來的。除了孩子間的溝通交流,兒童有沒有能力感知來自社會的更為豐富的信息?答案是肯定的。孩子身上折射著斑斕的時代光影,他們也有能力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感受生活的風雨。這一點在《淘氣包埃米爾》《小淘氣尼古拉》以及《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等經典作品中都可以充分感受到。

強調「整體性」視野並不是說把成人的思考方式強加於兒童,讓兒童文學走向「成人化」。始終以兒童的眼睛看世界,是兒童文學作品最牢靠的立足點。強調「整體性」視野的目的,意在引發兒童文學創作者的思考:如何處理兒童文學與時代重大命題間的關係?

找到重大事件和兒童個體成長之間的契合點,是寫好這類作品的關鍵。裘山山的《雪山上的達娃》以一隻小狗的視角來寫青藏高原雪山哨所士兵們的生活,增強了故事的趣味性,也拉近了孩子們與遙遠軍旅生活的距離。美國作家勞雷爾·布雷特茲-勞格斯蒂的《寄往月球的信》中,小女孩選擇給登月太空人柯林斯而不是萬眾矚目的阿姆斯特朗寫信,因為她感受到了前者的「孤獨」。正是這種人類普遍的情感,把登月這個重大事件和一個小女孩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奇妙地聯繫在一起。除了紀實性的正面強攻,兒童文學介入重大現實題材的角度是多樣的,尋找情感共鳴就是方法之一。

根植當下現實,不能沒有凝視未來的目光

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現實題材數量最為龐大。兒童文學寫作者在現實題材創作上精耕細作,不斷攀登藝術高峰的同時,也應面向未來敞開無限可能。我們既期待著像《小靈通漫遊未來》這樣家喻戶曉的少兒科幻作品的湧現,同時也要看到,一些並非是科幻小說的外國兒童文學,也包含了相當多的科學內容,甚至可以說是成長文學與科普作品的跨界融合。這種兼容多種創作元素的寫作,在本土原創兒童文學中還不多見。

對人類未來生存方式的想像,尤其是對科技、生態等對人類命運產生根本性影響的重大主題的展望,兒童文學都不應該缺席。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已經滲透到人類的日常生活,孩子們當然也不例外。科技和兒童的精神成長是一種什麼關係?尤其是,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興起,又會對孩子們的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都可以成為兒童文學創作關注的對象。把科學溶入文本之中,不但是對文學的知識傳統的繼承,呼應了人類面對未知世界時的普遍的好奇心、求知慾,也緣於人類情感的律動,都不可能離開科技的滲透與投射。

在科技之外,人類與大自然、與野生動物的關係等,也是兒童文學創作無法迴避的命題。可喜的是,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已經在這方面開始默默思考。黑鶴的《馴鹿六季》就是把一個男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置放在鄂溫克人生活的大興安嶺深山密林中,通過顯微鏡般的文字細緻精確地呈現人的情感成長和大自然的關係。這些探索也許因為樣本不夠多,還構不成一種文學現象,卻也為兒童文學如何深入地發掘人類的普遍情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文/李東華 作者為魯迅文學院副院長)

原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眼界決定對世界的認知 在閱讀中開闊眼界了解中國社會
    眼界決定世界,思路決定出路。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品格呈現 眼界,指的是視野的廣度、見識的深度、看問題的角度等面對世界的認知要素。一個人若是連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都不曾見過,何談得到?若是連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能切換,何談全方位掌握表象下的實質、突圍破局?
  • Hello, 扣噠世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扣噠世界」中的「扣噠」二字同英文 CODE(編程)諧音,「扣噠世界」寓意青少年學子學習編程和計算機知識,掌握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技能,在人工智慧時代把握先機。2020年,在中國團隊和美國矽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教學版「扣噠世界」迎來一系列全新升級:扣噠世界(koudashijie.com)增加 C++ 程式語言,這樣在」扣噠世界」競技編程平臺共支持 Python、JavaScript 和 C++ 三門程式語言,為青少年未來參加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美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等國內國際重要信息學賽事打下堅實的編程代碼基礎
  • 故宮書寫者祝勇潛心力作《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出版
    近日,祝勇潛心力作《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由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祝勇作品中第一本具有回想錄性質的作品。 多年來他筆耕不輟,一直致力於推廣故宮文化,憑藉個性化的創作打開六百年紫禁城的更多可能。
  • 專家表示:提高孩子格局和眼界的途徑,就是帶他了解世界
    3.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提高孩子眼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帶孩子出去走走見世面,孩子經常待在在家學習,不出去看看世界,就會像一個井底之蛙一樣,對待事情沒有一個全面的考慮。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這兩項都是提高孩子眼界的最好方法,但是很多家庭受經濟條件的影響,無法給孩子多次旅行的機會。但是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既然不能給孩子更多旅行的機會,那我們就讓孩子的靈魂在路上,讓孩子從閱讀中感受世界的魅力。
  • 你的思維和眼界,決定了你的格局
    你的眼界,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俗話說,眼界決定境界。  一個人能攀登到怎樣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自己的眼界決定的。  2014年,央視主持人董卿離開了自己安身立命13年的崗位,去美國進修。  當時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她的選擇。但她沒有被眼前的得失與光環束縛住,而是一如既往地奔向渴望的天地。  後來,她帶著《中國詩詞大會》歸來。2017年又主持製作新節目《朗讀者》,並收穫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擁有更廣闊的人生。
  • SM的野心太大 NCT一開始就不是面向韓國 而是面向世界
    沒有。條妹從來討厭到處嘲條糊的人,也會拿數據說話,但是條妹從來不會瞎扯我們已經出逼了。nct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火起來,這是事實。因為滿叔野心太大。韓團形式大多在中日韓活動,歐美圈等地一直是kpop的連接薄弱處。除了少量在世界上也打出名號的團體,韓團在外地認知幾乎為0。可是nct不一樣。
  •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她的命運
    駱玉珠與丈夫陳江河互幫扶持,過五關斬六將,在做大自己生意的同時利用國家戰略將生意推向了世界。相夫教子固然重要,但是新時代的女性不該被此約束,擁有自己的眼界,心懷自己的嚮往,何嘗不是一件人生樂事。像駱玉珠一樣做一個眼界開闊的女子,挺好。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變成了彩色,即使在前進的道路上困難很多,但也正是這些困難讓她的眼界更加開闊。
  • 弘揚西南聯大精神,書寫中國夢雲南篇章
    進入新時代,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抓住「雙一流」建設機遇,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提出的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三個定位」,著力打好雲南民族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地處邊疆與毗鄰南亞東南亞這「三張牌」,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 《中國童年》叢書總序
    「黃金時代」表現在童書出版上,我國的童書出版從原來的專業出版演化成大眾出版,年產童書 4 萬多種,出版總量世界第一;擁有由相當於半個歐洲人口 3.67 億未成年人組成的巨大的童書市場;2016 年躍居中國出版份額最大的板塊,成為一支拉動中國出版業發展的「領漲」力量。毫無疑問,當今中國的兒童文學和童書出版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和新的起點上。
  • 中國電影,機會來了!將面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我們正在著力打造精品項目,現在是中國電影出海的時機。」在前段時間結束的第20屆院線國產新片推介會上,有電影公司的負責人這樣表示。中國電影出海是最近幾年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從前幾年通過合拍片的方式「借船出海」,再到最近幾年的「造船出海」,中國電影一直沒有停下走向全球的腳步。
  • 書寫中國福
    12月22日,同學們正在展示書寫的「福」字。當日,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書法藝術魅力,由呼和浩特市百人百組、第十六屆文化進社區承辦的「童心抒寫中國福 攜手共建幸福城」活動在呼和浩特市五塔寺東街小學舉行。
  • 中國美院53位藝術家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未來書寫
    以未來書寫、科幻書寫、數據書寫、聲音書寫、社交書寫、現場書寫、虛擬書寫七個板塊,立體地展示中國美術學院開放媒體系(OML)從對新創作工具的開發與拓展(識字),跨媒介創作《陸揚妄想世界/陸揚地獄》,陸揚,實時渲染動作捕捉表演,2020中國跨領域藝術家陸揚將帶你進入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虛擬世界,潛伏於網絡中的霓虹夢境《陸揚:妄想世界》探索數字窺視與網絡文化,召喚觀眾來到一場中國神話
  • 面向未來的中國闡釋學
    8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闡釋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闡釋學原理的理解與應用」學術研討會在線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就闡釋學原理、闡釋學應用、闡釋學與其他學科形成交叉研究的可能性等議題進行熱烈討論,並形成了兼具基礎性和前沿性的學術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張江指出,中國闡釋學應面向未來,未來是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時代。
  • 奔赴世界之巔 書寫大氣夢想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相比於南北極,青藏高原是一片人類活動豐富的天地,是中國多個民族世代聚居的地方。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到低處的平原峽谷,在近8千米的海拔高低變化中,這裡呈現出了不同的生命景象和地質面貌。  2009年,中國氣象局面對至關重要的青藏高原氣象科學議題,提出了「三上」高原的立項申請。在十多位院士、二百多位國內外專家的多次研討和協調下,在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等相關領導的推動下,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發起「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並於2013年5月正式立項,自2014年1月起正式實施。
  • 新中國兒童電影史的歷史書寫
    除張之路《中國少年兒童電影史論》等少數著作外,國內對兒童電影發展歷史的敘述在電影史研究中顯得成果寥寥。兒童電影的歷史發展與時代進程譚旭東教授的新著《新中國70年兒童電影發展史》一書,在中國電影史專題書寫的角度具有某種開拓性意義。
  • 特稿:四大要「義」——抗疫大考中面向世界的中國「答卷」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特稿:四大要「義」——抗疫大考中面向世界的中國「答卷」新華社記者謝琳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至今累計確診病例已達2800萬例。14億中國人民進行的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充分詮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向世界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小標題)講信義:重信守諾 大國擔當病毒突襲而至。站在抗疫前沿的中國堅守承諾,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展現出大國擔當。
  • 眼界,註定人生的格局
    眼界,註定心的格局;格局,框定人生的命運。眼界有多寬,心就會有多寬。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天空,自然而然無法體會到小鳥口渴的滋味。一個人,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所見識;少見多怪者,常是煩惱的製造者。
  • 專訪陳百祥:香港青年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要主動掌握機會
    專訪陳百祥:香港青年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要主動掌握機會 央視新聞11月5日報導,近日,香港銅紫荊星章獲得者陳百祥接受總臺記者專訪,對「修例風波」以來香港的變化以及內地發展對香港的帶動作用等話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