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文勳(雲南大學黨委書記)
雲南大學是我國西南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在近百年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紮根西部邊疆,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進入新時代,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抓住「雙一流」建設機遇,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提出的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三個定位」,著力打好雲南民族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地處邊疆與毗鄰南亞東南亞這「三張牌」,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通過引進和培育人才,學校初步形成民族學、生態學、生物學、政治學與邊疆問題研究幾大人才高地;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天文學研究中心和古生物研究中心三個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9,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立項數實現歷史性突破;獲批科技部「國家光電子能源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雲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環境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西南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建成國內最完整的「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國別研究體系,承擔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緬甸、寮國、尼泊爾、孟加拉國和印度五國語言版本的翻譯出版和推廣工作;跨境生態安全和國際河流研究、陽宗海砷汙染治理、滇池流域面源汙染等成果直接服務於解決重大現實問題。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為學校建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學校將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內涵建設、特色發展,以一流人才推進一流大學建設。
一是大力實施精準引人。深刻把握人才全球流動的新趨勢,堅持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根據優勢特色學科發展的需要,聚焦區域重點產業發展和重大需求,立足國際國內兩個人才市場,搶抓機遇,精準引人,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步伐。
二是大力培養優秀中青年後備人才。充分利用高校「對口支援」等幫扶機制,選派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到東部地區和海外高校進修、訪學、培訓,厚植人才發展優勢,為學校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三是充分激發人才活力。圍繞留得住、用得好,進一步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以更加靈活的機制選拔人才、更加科學的體系評價人才、更加靈活的政策使用人才,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環境和氛圍。
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弘揚教育報國的西南聯大精神,全面融入西部大開發,繼續為書寫中國夢雲南篇章作出貢獻。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王斯敏、宋喜群、張國聖)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8日 07版)
[ 責編:叢芳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