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西南聯大精神,書寫中國夢雲南篇章

2020-11-23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林文勳(雲南大學黨委書記)

  雲南大學是我國西南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在近百年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紮根西部邊疆,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進入新時代,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抓住「雙一流」建設機遇,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提出的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三個定位」,著力打好雲南民族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地處邊疆與毗鄰南亞東南亞這「三張牌」,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通過引進和培育人才,學校初步形成民族學、生態學、生物學、政治學與邊疆問題研究幾大人才高地;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天文學研究中心和古生物研究中心三個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9,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立項數實現歷史性突破;獲批科技部「國家光電子能源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雲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環境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西南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建成國內最完整的「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國別研究體系,承擔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緬甸、寮國、尼泊爾、孟加拉國和印度五國語言版本的翻譯出版和推廣工作;跨境生態安全和國際河流研究、陽宗海砷汙染治理、滇池流域面源汙染等成果直接服務於解決重大現實問題。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為學校建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學校將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內涵建設、特色發展,以一流人才推進一流大學建設。

  一是大力實施精準引人。深刻把握人才全球流動的新趨勢,堅持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根據優勢特色學科發展的需要,聚焦區域重點產業發展和重大需求,立足國際國內兩個人才市場,搶抓機遇,精準引人,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步伐。

  二是大力培養優秀中青年後備人才。充分利用高校「對口支援」等幫扶機制,選派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到東部地區和海外高校進修、訪學、培訓,厚植人才發展優勢,為學校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三是充分激發人才活力。圍繞留得住、用得好,進一步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以更加靈活的機制選拔人才、更加科學的體系評價人才、更加靈活的政策使用人才,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環境和氛圍。

  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弘揚教育報國的西南聯大精神,全面融入西部大開發,繼續為書寫中國夢雲南篇章作出貢獻。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王斯敏、宋喜群、張國聖)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8日 07版)

[ 責編:叢芳瑤 ]

相關焦點

  • 這,就是西南聯大
    近日,國家文物局向社會推介100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其中,雲南師範大學「一二·一」運動紀念館(西南聯大博物館)剛毅堅卓——西南聯大歷史展獲得了重點推介。需弘揚,西南聯大精神不朽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西南聯大博物館參觀,詳細了解西南聯大在抗戰艱苦條件下賡續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歷史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聚焦】這,就是西南聯大
    近日國家文物局向社會推介100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其中雲南師範大學「一二·一」運動紀念館(西南聯大博物館),書寫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 重溫民盟先賢精神 追憶西南聯大往事
    讓人感到西南聯大的精神豐碑,彌足珍貴;民盟先賢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感人肺腑。民盟雲南省委會特約理論研究員劉志:我從事《西南聯大與雲南民盟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專題研究。在雲南的現代革命史上,可以說,雲南民盟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是同西南聯大密切相關的,相伴相生的。這是雲南民盟組織發展的光榮歷程,是民盟同共產黨親密合作、並肩戰鬥的歷史見證。
  • 雲南師範大學舉行「西南聯大愛國精神」宣講團第一場宣講
    7月2日晚,為進一步學習傳承和弘揚西南聯大愛國主義精神,講好西南聯大故事,激勵廣大師生做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雲南師範大學舉辦了第一場「西南聯大愛國精神」主題宣講會。講述了聞一多先生為民主運動、民族興亡而獻出生命的故事,在《七子之歌》的音樂聲中,全場聽眾仿佛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毛肖瓊同學分享了聯大學子穆旦「救國不忘讀書」參加遠徵軍,克服惡劣環境、奔赴前線的故事,鼓舞當代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傳承西南聯大精神。
  • 向雲南「西南聯大」敬禮!
    向雲南「西南聯大」敬禮!到昆明 不能不瞻仰西南聯大!來到昆明,我不能不去瞻仰西南聯大。我去瞻仰西南聯大舊址,是在2018年11月11日,下午五點,我由學生張宇陪同,走進而今的雲南師範大學,感覺到身上有一股湧動的熱血。
  • 從影視到文旅讓西南聯大精神與年輕人深度連接
    ,讓西南聯大精神IP與年輕人深度連接,使之成為時代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白庚勝委員介紹,現在依託西南聯大舊址和一些歷史遺蹟進行文旅開發已有一定成績,但仍缺乏系統、科學的開發思路,迫切需要從發展紅色文化旅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戰略高度,對合力構建西南聯大文化、打造西南聯大精神IP進行產業事業規劃和頂層設計。
  • 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後期製作中,傳承「剛毅艱卓」精神
    該劇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騰訊影業和潤禾傳媒出品,講述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群鐵骨錚錚的熱血青年探索救亡圖存、最終學成報國的故事,旨在弘揚和傳承西南聯大精神,激發年輕一代的家國情懷和遠大抱負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表示:「在清華大學近110年的辦學歷程中,西南聯大是非常特殊的一段歷史。西南聯大精神根植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共同信念,而愛國主義一直都是清華精神和清華文化的核心,已經深深地融入到清華人的血脈之中。
  • 兩岸媒體人重溫歷史感受「西南聯大」精神
    兩岸新媒體人來到西南聯合大學。參觀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教室、紀念碑、西南聯大歷史博物館等。  兩岸新媒體人來到西南聯合大學。參觀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教室、紀念碑、西南聯大歷史博物館等。9日下午,參與2020「感受七彩雲南· 探秘南國星都」的20多名兩岸網絡達人、自媒體人及臺灣青年拍客來到西南聯合大學,共同感受這所貫穿於抗戰時期的歷史文化遺產刻印出的「剛毅堅卓」精神。  「聽完這段歷史內心好感觸哦!」臺灣歌手魏暉倪感嘆道,「和平彌足珍貴」。追溯其歷史及兩岸淵源,西南聯大誕生於炮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歲月。
  • 《我們的西南聯大》:讓剛毅堅卓精神薪火相傳
    原標題:探班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以剛毅堅卓精神激勵藝術創作  西南聯大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梅貽琦、張伯苓、聞一多、朱光潛、華羅庚等上百位在各個領域卓有成就的大家都曾在這所大學任教。、王羽錚領銜主演,再現了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保存中國高等教育火種,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所大學決定合併南遷,在雲南昆明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傳承文化血脈,為國家培養報國之才的史實。
  • 委員周昌新:重建西南聯大 打造中國大學航母
    2020雲南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周昌新認為,西南聯大是中國大學的魂,中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首先要復興的就是教育,因此周昌新在提案中建議:重建西南聯大,打造中國大學航母。
  • 西南聯大的「國家記憶」
    當時我們把周公館當成了「北大的俱樂部」,教授們在治學之餘,經常在周公館裡組織聚會,在那裡聊天,娛樂,生活的相當愉快,暫時忘卻了因淪陷而從北京南遷至雲南的流離失所的煩惱。吳大猷被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是李政道、楊振寧的老師,著作《多原子分子的結構及振動光譜》就是在西南聯大時期寫成的。
  • 為西南聯大文化遺產轉化插上「數字翅膀」
    抗日戰爭爆發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被迫南遷,從長沙輾轉至雲南昆明,組建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8年多的時間裡,西南聯大秉承「剛毅堅卓」的校訓,創造了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蹟,產生過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名「兩彈一星」功勳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70多位兩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領域的名人。
  • 成為「我們的西南聯大」
    疫情期間,河南教育廳廳長以西南聯大為例,談到在極端環境下,要加強孩子們的人生教育,也同樣凸顯了西南聯大精神價值的泛用性。政府層面之外,企業和民間的關注也在升溫。1月,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騰訊影業、潤禾傳媒、優酷聯手打造的劇集《我們的西南聯大》在騰衝殺青,收穫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 尋訪西南聯大
    位於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內的西南聯大舊址。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新華社昆明1月21日電(記者韓松 李自良)在雲南旅遊攻略中,西南聯大舊址已經與麗江、大理、香格裡拉位列一起,成了一個新的受歡迎目的地。著名的西南聯大,是1938年在昆明建立和命名的。
  • 「一個人」的西南聯大,如何變成「我們的西南聯大」
    而這一切,都與「西南聯大」這座被忽視的歷史「金礦」有關。 「西南聯大要怎麼報考?」作為雲南師範大學的西南聯大研究學者,龍美光記得,在2004年左右他創辦了有關西南聯大的第一個網站之後,會不時收到這樣的提問。 「西南聯大已經是一所歷史上的學校了,我們只能追尋它的精神。」面對這樣的疑問,龍美光都會這樣回答。
  • 紀錄片《西南聯大》,帶你讀懂中國風骨
    ,在中國西南邊城昆明,誕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學,她由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併而成,這就是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珍貴影像史為紀念西南聯大建校80周年,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與中央新影集團聯合出品的紀錄片《西南聯大》,呈現了大師雲集、群星閃耀的聯大歷史,展示出中華文化精英的家國情懷、治學精神和人文修養,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 觀《西南聯大》有感
    《八音合奏》的敘事順序是時間順序,從幾個與西南聯大創辦有很大關係的名師大家的身世開始說起,到北大清華的建立,南開的興盛,歷史的浪潮不斷推動著故事的發展:隨後盧溝橋事變和北平、天津淪陷,到北大、清華、私立南開大學三校聯合遷往西南,至此西南聯大正式創辦。該紀錄片的主體主要是西南聯大這個學校,但是其在敘述時常常是圍繞與之相關的重要人物進行敘事。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後因戰火逼近長沙,1938年4月,再遷至昆明,組建西南聯合大學。 在滇8年,西南聯大在極度簡陋和艱苦的環境中鼎立治學,為國育才: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一百多位兩院院士和人文大師……創造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蹟。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後因戰火逼近長沙,1938年4月,再遷至昆明,組建西南聯合大學。在滇8年,西南聯大在極度簡陋和艱苦的環境中鼎立治學,為國育才: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一百多位兩院院士和人文大師……創造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蹟。與此同時,抗戰中大批學子投筆從戎、效命疆場,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讚歌。
  • 新聞背後|西南聯大:教書救國 讀書報國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資料照片)《精神的雕像——西南聯大紀實》提到:「校舍坐落在城北的一片荒坡下面,教室和宿舍,都是土坯牆、茅草頂,宿舍很擠,40多人住一間。女同學更慘,住在一個關帝廟裡,四面透風,燕子在屋子裡面做了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