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擺渡人」:他們在護送英雄上「戰場」

2020-12-23 人民網

楊俊提及其接送的醫護人員發布的朋友圈

「擺渡人是城市裡的超級英雄,擺渡就是把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用快樂和溫暖,抵抗這個世界的悲傷。」

在2016年底上映的《擺渡人》電影劇情簡介中第一句是這樣寫的。電影中,酒吧老闆陳末和合伙人管春就是這座城市的「金牌擺渡人」,他們平時看起來吊兒郎當,卻從不對每位需要幫助的人說拒絕,只要你「預約擺渡」,刀山火海都會「使命必達」。

藝術來源於生活,「擺渡人」並非只是文藝作品中的角色。在武漢這座城市因突遭疫情,城市公共運輸全部停擺時,武漢的「擺渡人」便出現了,他們為武漢各醫院醫務工作者提供24小時免費出行服務,一路護送一線醫務人員安全上「戰場」,他們就是滴滴在武漢組建的「醫護保障車隊」中的隊員。

「當初參加這個車隊,並沒有想太多,就是想為這個城市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回答緣何參加滴滴的「醫護保障車隊」時,幾個隊員的答案幾乎一樣。因為滴滴徵集醫護專車司機比較緊急,很多隊員甚至都沒來得及跟家人商量,就毅然決然報名參加。

做點自己能夠做的事

「專業的事情我不會,但開車送人本來就是我每天的工作,我只是想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負責接送武漢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的滴滴武漢醫護保障車隊隊員楊俊向記者表示。

楊俊本來計劃在武漢過春節,初四左右回老家走親戚。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再加上武漢「封城」,本著不給國家、家鄉添亂的想法,楊俊放棄了回老家的計劃。

本以為會一直待在家不外出的楊俊在除夕夜(1月24日)突然接到消息,滴滴正在徵集醫護專車司機,組建「醫護保障車隊」,該車隊為武漢各醫院醫務工作者提供免費出行服務,春節無休隨時待命,司機師傅可以自願報名。

「除夕晚上,當大家都在吃年夜飯時,我是一直守著手機,搶在第一時間報名接受任務。」楊俊毫不猶豫地參加了滴滴的醫護保障車隊。

楊俊並不是搶任務的唯一一人,保障車隊中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大家都放棄了跟春節跟家人團聚的時間,很多人在報名時甚至都沒有告訴家裡人。主要負責接送武漢南京路中心醫院醫護人員的邵曦鋒直言,一方面是怕家裡人擔心,另一方面也怕他們不支持,但後來每次出完任務回來跟他們說這一天的經歷和感受後,他們就反倒變得理解和支持了。

從大年初一開始,楊俊正式被分派至接送武漢市中心醫院,負責該院醫護人員的接送工作。這近一個月的時間內,楊俊每天的生活雖然辛勞但很充實。

天還沒亮、早上6點多,楊俊就出發去接送醫務人員,一直忙到凌晨時分,中間幾乎沒有停歇。每頓飯也只能簡單對付一下,餓了吃泡麵,渴了喝礦泉水,但因為穿了防護服,連簡單的吃喝也變得非常艱難。這便是楊俊以及其他「擺渡人」一天生活的真實寫照。

「雖然(我們)很累,但是醫護人員更累,所以(我們)也就不累了。」負責接送武漢協和醫院醫護人員的劉邱斌表示。劉邱斌的妹妹正是一線醫護人員,他的感觸似乎更深。

一想到是護送英雄就不怕了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楊俊坦承心中不可能不害怕。

楊俊指出,他在防護方面特別小心。在防疫物資上面,滴滴會給醫護保障車隊隊員專門配發防護服、口罩、護目鏡和消毒液等,「我們車隊的所有司機都是在做好充足的防護工作後上崗,並且回家前按照要求處理使用過的防護服和口罩,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消毒。」

邵曦鋒也表示,滴滴方面在防護物資上配備比較齊全,他們的防護服是一天一換。

除了車隊司機會做防護外,醫護人員自己也會攜帶消毒物品,下車前都會對自己接觸到的車上所有地方噴灑消毒。

在防護措施做得比較充分的基礎上,為楊俊抹去恐慌心理的還有為上前線的醫護人員出一份力的驕傲感。

在楊俊眼中,他護送的是英雄,他們不顧生死,衝在抗疫的最前線。據楊俊說,這些英雄般的人物,在去奮戰的路上表現出來的是鬥志昂揚,回來的時候是疲憊不堪,他為護送了他們這一程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

「此前只在電視裡看到過類似的人物和劇情,如今自己真正做了跟影視劇中人物相似的事情,這種感覺很奇妙。」楊俊感嘆道,「這麼多年來,我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現在做了點不一樣的事兒,哪怕跟電視中的人物比起來還少之又少,但多少有些價值,希望今後能夠有機會繼續做更多服務社會的事情。」

與普通乘客相比,這些醫護人員給楊俊的感覺更加親和。「在執行接送任務的時候,真的感到很暖心,」楊俊提及,自己的第一個醫護乘客就問及了他的姓名,「我沒多想隨口就說,免貴姓楊,木易楊。」令楊俊沒有想到的是,最後這位醫護人員在微信朋友圈中對他進行了感謝。

不僅楊俊有此感受,滴滴武漢醫護保障車隊的多位隊員都表示,在接送醫護人員的過程中經常會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有的還會給他們贈送藥品,這點點滴滴積累的關懷正是他們一直堅持做「擺渡人」的理由。

《SeeYouTomorrow》是電影《擺渡人》的外文名,這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外文翻譯,卻真實地體現了這群武漢「擺渡人」的心聲。「明天見!」這也是他們每天晚上搭載醫護人員下班後必說的一句話。

相關焦點

  • 抗疫微電影《擺渡英雄》首映 臺鈴致敬逆行英雄
    9月29日,以「在一起 跑得更遠」為主題的臺鈴致敬逆行英雄暨抗疫報告微電影《擺渡英雄》首映盛典圓滿落幕。臺鈴集團董事長孫木鉗、臺鈴集團總裁姚立、臺鈴集團副總裁孫木釵、武漢市漢陽醫院醫生顏菁、臺鈴武漢經銷商代噶、武漢外賣騎手黃凱等嘉賓出席了本次盛典。
  • 致敬逆行英雄!抗疫報告微電影《擺渡英雄》在東莞首映
    致敬英雄,聆聽逆行英雄分享抗疫故事;歌頌英雄,臺鈴抗疫報告微電影《擺渡英雄》全球首映;表彰英雄,向抗疫進程中做出貢獻的個人及團隊頒發獎盃。9月29日,以「在一起 ﻪ跑得更遠」為主題的臺鈴致敬逆行英雄暨抗疫報告微電影《擺渡英雄》首映盛典圓滿落幕。
  • 他們是「擺渡人」
    但稍稍拉近鏡頭,就會發現,每個城市裡都有無數個小點在穿梭,從日出到日落,從黑夜到天明,在空蕩蕩的馬路上,如此醒目,動人心魄。鏡頭再拉近,就看到疾行的車。再近一些,就看到了乘客,看到了貨物。有的乘客剛脫下防護服,看上去有些疲憊;有的乘客精神抖擻,準備投入新的戰鬥;有的車載著滿滿的口罩、防護服、糧食、蔬菜,奔向最需要的地方。
  • 身著白衣的 生命「擺渡人」
    「擺渡人」,敬畏生命的逆風英雄。衝鋒在抗疫一線的生命「擺渡人」,發出了不破疫情誓不還的錚錚誓言,守望著生命,擺渡著希望。 救護轉運隊2月8日到達武漢,作為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王海濤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 抗疫微電影《在一起》真實紀錄疫情擺渡人 無私大愛鑄就平凡英雄
    外賣小哥也一度成了媒體爭相報導的「平凡英雄」:「騎行的勇者,春天的暖流」。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他們身上具有中華民族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核。武漢封城整整76天,無數像微電影中外賣小哥小傑一樣的「擺渡人」奔波了76天,就為了城市的黑夜能亮一點,再亮一點。
  • 雷佳音《擺渡人》接力聚焦小人物的大事記
    講述了外面小哥辜勇(雷佳音 飾)在武漢封城、整個城市按下暫停鍵後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決然投身抗疫事業,白天為居民跑腿送外賣,夜晚擔任愛心車隊志願者,護送醫護人員平安通勤的故事,謳歌了抗擊疫情中,無數像辜勇一樣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普通人的「英雄事跡」。
  • 滴滴醫護保障車隊:武漢「擺渡人」
    來源標題:武漢「擺渡人」凌晨6點起床,臨近午夜抵家,出門前帶上的一大茶杯水,幾乎沒動過。「穿著防護服不方便,能不喝水儘量不喝,實在渴了抿兩口。」大年初一至今的20多天裡,陳浩亮每天都是這樣的節奏。春節前夕,武漢城市公共運輸按下「暫停鍵」,醫生、病人、社區工作人員、居民的必要出行面臨不便。
  • 英雄執甲上戰場 集團守護送關懷
    疫情肆掠,人間有愛武漢求助,八方支援你身披戰袍,衝鋒在前我服務在後,傾情守護英雄執甲上戰場>集團守護送關懷                                                    為了做好馳援武漢醫務人員及家屬的後勤保障工作,解決「逆行英雄」的後顧之憂。
  • 社區「擺渡人」:武漢是我的家 我必須站出來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李由 陳杰)在武漢,有很多「擺渡人」在默默付出,靠自己的努力維持著這座城市的正常運轉,今天,記者連線的滴滴司機程科意就是其中一員。 1月25日,曾經當過空降兵的程科意自告奮勇上了「前線」,加入社區保障車隊近一個月來,在家鄉武漢,穿上簡易的防護服和雨衣,送醫、送菜、送藥、卸物資、掛橫幅,以武昌區糧道街東龍社區為中心,到處都是程科意的「戰場」。 作為武漢人,只要能做的都搭把手
  • 《在一起》:英雄未必就是全知全能的,但他們一定是竭盡所能的
    面對未知的、可怕的、烈性傳染的新冠病毒,醫護人員成為戰場上的主力軍,時時衝鋒在前。難道他們不會害怕嗎?其實脫下那身白衣,他們又何嘗不是普通人呢!醫護人員的英雄之處在於即使他們心有恐懼,但仍恪盡職守,堅持不懈地救死扶傷。
  • 致敬時代英雄!《在一起》開播特別節目在武漢錄製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分為《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等十個單元故事,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從普通人的視角、以單元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抗擊新冠疫情中一個又一個平實而感人的故事。
  • 他們相約來年花開再相聚:「感謝你們,武漢的恩人!」
    眼看著抗擊疫情戰場上朝夕相處的人馬上就要離開,江城民警輔警難掩不舍,淚水盈盈。他們紛紛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激。「這個時候我才看到了你的樣子」「明天他們就要凱旋,這也可能是我們能為他們做的最後一件事了,我們必須辦好!」 3月18日下午5時,青山方艙警務室支部書記餘軍激動地對警務室民警說道。
  • 「生命擺渡人」汪勇出自傳,想做「愛心擺渡人」
    順豐快遞小哥汪勇,因疫情防控期間的突出表現,被《人民日報》評價為「生命擺渡人」。昨日,長江網記者收到汪勇剛剛出版的自傳《生命擺渡人》。這本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新書,是國內首部以一位快遞員和抗疫志願者雙重身份、展示武漢戰疫故事的口述自傳。汪勇向記者透露,他目前正在聚合志願者團隊的力量,從事公益事業,要做一個「愛心擺渡人」。
  • 劉強東破格提拔:可歌可泣的快遞突擊隊,是時代獎勵擺渡人的縮影
    團中央嘉獎、京東破格提拔擺渡人這個時代,永遠在獎勵大江大河裡的擺渡人。在抗疫前線連續奮鬥3個月後,4月20日京東一支「火線突擊隊」被共青團中央篩選出來,成為今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熱門候選團隊。我們看到,他們逆行於火神山、雷神山等各大醫院之間,將數以億計的口罩、防護服、消毒液、制氧機……送到了抗疫戰場。很多人都看過鍾南山的感謝信:「感謝京東心系醫療援助一線,以最快的速度將急需醫療物資送達武漢!」事實上,負責鍾老醫療物資配送的就是這支隊伍。
  • 奔忙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擺渡人」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樓門口,在急救車裡等候病人的李華接到雷神山醫院醫生的工作電話(3月7日攝)。44歲的李華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車隊司機,一個月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李華擔負起轉運新冠肺炎病人的新任務,成為雷神山醫院的一名「擺渡人」。
  • 生命的意義—《擺渡人》讀後感
    全書先是記敘了主人公——一個16歲的小女孩迪倫在去尋找他的父親時所發生的車禍,她也因此車禍而死去,引出了她的靈魂擺渡人——男主人公崔斯坦,然後他們的命運發生了許多無法預料的轉變。書的名字是「擺渡人」,指的是崔斯坦這一類為靈魂擺渡的人,他們不斷重複著自己的工作,把一個個靈魂從荒原護送到另外一個世界。
  • 穿上防護服後,三上戰場,他就是英雄
    他第一次誤入武漢,在武漢第一醫院呆了30多天,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別人問他叫什麼,他回復「大連」。大連小夥這個名字就這麼叫開了。也許有的人會說,武漢這次他不算英雄,是被迫當的英雄,好吧,我不做評論。在大連「7.22」疫情中,他第二次穿上防護服,主動去隔離酒店做志願者,夏天很熱,他皮膚過敏,但他堅持了很長時間。他第三次在大連「12.15」疫情中,第一時間去大連海軍廣場街道做了志願者,看著他第三次穿上防護服,真的覺得這個大男孩穿上防護服就是一個超級英雄!
  • 快遞小哥汪勇出自傳:「生命擺渡人」轉型「愛心擺渡人」
    順豐快遞小哥汪勇,因疫情期間的突出表現,被《人民日報》評價為「生命擺渡人」。昨日,長江日報記者收到汪勇剛剛出版的自傳《生命擺渡人》。這本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新書,是國內首部以一個快遞員和抗疫志願者雙重身份、展示武漢戰疫故事的口述自傳。  汪勇向記者透露,他目前正在聚合志願者團隊的力量,從事公益事業,要做一個「愛心擺渡人」。
  • 《在一起》開播特別節目在武漢錄製 主創集結致敬平民英雄
    《擺渡人》雷佳音、倪妮、張靜初、蔣欣致敬平凡英雄《擺渡人》單元的推介人是導演沈嚴和編劇高璇、任寶茹。該單元由雷佳音、倪妮、張靜初和蔣欣主演,通過一名外賣員的足跡,記錄了疫情爆發初期,武漢城裡的老百姓和普通人的抱團取暖。正如任寶茹所說,「這個故事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平凡人。但在非常時期,當城市停止運轉,這些平凡人做的平凡事,就有了不一般的價值。
  • 《擺渡人》雷佳音飾演的辜勇,逆流而上的你,在危難時刻盡顯柔情
    在危難時刻,有人逆流而上,有人駐足觀望,有人不近人情,有人瑟瑟發抖,有人……盡顯大智若愚,人性的弱點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淋盡致。《擺渡人》中雷佳音飾演的辜勇,在面對潛在的危險時,用微笑去面對,用底層小人物的視角,刻畫了那些逆流而上默默付出的人們,不求回報,只為把危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