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下南洋

2021-02-16 AI財經社

1927年,寧波邵氏兄弟草創兩年不到的天一影片公司,遭遇了一場「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式的商業圍剿,逼得19歲的六弟邵逸夫不得不跟著三哥,被指派從上海南下新加坡開拓南洋市場,以流動放映車形式去偏僻的星馬(註:新加坡當時未獨立,星馬指如今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下同)村落給鄉民推銷電影。三年後,這種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收穫奇效,「邵氏兄弟公司」成功掛牌在南洋站穩腳跟,最大規模時擁有139家電影院和9家遊樂場,遍及星馬、印尼、泰國和越南。

晚年功成名就已被親切稱作「六叔」的邵逸夫感慨,如果沒有當年那一次被迫下南洋,後來邵氏電影帝國的發展未必會如此順利。所謂世事難料,大抵如此——估計六叔也沒想到,幾十年前走投無路被迫離鄉背井賭的那條活路,如今卻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商業巨頭們覬覦的一塊肥肉。

他們爭先恐後打出的旗號完全一致:趕緊買買買,買到南洋去!

2016年聖誕節前一周左右,騰訊的泰國「分舵」開業:泰國最大的門戶網站Sanook Online 宣布公司名變更為Tencent Thailand LTD(騰訊泰國)。更準確點說,騰訊以全資收購的方式,替Sanook Online換了塊在自身看起來更體面的招牌。這個想法如果要追溯其萌芽,恐怕在2010年騰訊收購Sanook Online近半股份的時候就產生了。

這應該是馬化騰經歷3Q大戰強調「把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話音未落後,騰訊在南下「出海」落下深謀遠慮的一子。8年前控股Sanook Online後雙方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讓泰國人民都用上微信,於是泰國版Wechat成為了需要大動作推廣和運營的產品。

由於泰國沒有長城,來自日本的Line、美國的Whatsapp和Facebook早已入局,並深度沉澱了當地用戶的社交關係,晚了半步的騰訊並沒有輕易就從美日兩家虎口奪食。

抄襲別人會被罵「狗日的」,抄襲自己總說得過去吧。當泰國版Wechat不溫不火在推廣上受阻後,騰訊馬上聯合Sanook Online推出了其他兩款產品:「泰國版QQ音樂」JOOX、「泰國版大眾點評」iPick。當然,以遊戲立身的騰訊,自然不會放過利用自身優勢製造印鈔機的機會,Sanook 遊戲也應聲而出。

這幾款產品雖然幫助騰訊在泰國站穩了腳跟,但諸如騰訊之類的亞洲網際網路龐然大物,在整個東南亞的知名度仍然遠遜於Google、Facebook和Amazon。控股Sanook Online 6年後再全資拿下更名為騰訊泰國,也能體現著騰訊「出海戰略」自身品牌推廣和區域布局的規劃。

泰國清邁慶祝水燈節 遊客共賞「萬人天燈」。@視覺中國

騰訊盯上的肥肉的確不僅僅是泰國,它更大的野心是染指整個東南亞市場。就在Sanook Online全面更名為騰訊泰國之前的8個月,騰訊參與了新加坡遊戲業務新貴Garena(現已更名為SEA. LTD)的D輪1.7億美金融資,讓後者的估值達到37.5億美元。

畢竟,除了遊戲,Garena所掌控的業務還包括,覆蓋東南亞核心六國的社交電商Shopee和支付服務應用 AirPay ,這同樣是騰訊感興趣想伸手觸及的領域。

騰訊在東南亞的最近一次出手,應該是2017年5月宣布以1~1.5億美金的價格,領投倚賴摩的出行起家的印尼獨角獸Go-Jek,生生把這家在東南亞抗擊Uber的公司估值推至30億美元。大哥的姿勢,就是指點給一眾小弟的方向。此後不久,跟騰訊關係密切的京東和美團點評,也紛紛宣布入局成為Go-Jek的投資方。

Go-Jek也從最初的B2B出行業務,按照騰訊系公司全版圖的四面出擊形式,衍生出外賣速遞Go-Food,以及包裹速遞服務Go-Box,甚至擁有了自己的行動支付系統Go-Pay,儼然一個印尼版滴滴+美團外賣+京東+微信支付的全場景包圍的態勢。

從泰國到新加坡再到印尼,騰訊的「爸爸版圖」,正在以瘋狂撒幣的姿態蔓延東南亞。

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Google聯合淡馬錫發布了一份2017年度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報告給出的預判結論——東南亞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網際網路地區——足以勾出巨頭們肚子裡的饞蟲: 在2017年網際網路經濟規模達到500億美元的基礎上,2025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000億美元,其中主要的推動力量電子商務在佔到880億美元,32%的平均複合年增長率遠超線下零售,整個201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是41%。

一句話,電商將是未來東南亞市場最賺錢的生意。

這份報告的結論,應該也符合阿里巴巴當初的想像,否則也不會儘早在東南亞選擇遍地開花。為人所熟知的大手筆,是2016年4月12日阿里巴巴10億美元拿下Lazada 51%股份掌握控股權,這也是迄今為止阿里的最大國際收購標的。儘管整個東南亞電商品種眾多並參差不齊,但孵化於德國創業孵化器Rocket Internet的Lazada ,是為數不多全面覆蓋東南亞核心六國的B2C電商——另一家則是帶有騰訊標籤的C2C電商Shopee 。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與馬雲共同鳴鑼馬來西亞數字自由貿易區在吉隆坡全面啟用運營。@視覺中國

兩情相悅的故事到此並沒有完全結束,時隔一年之後,阿里巴巴再砸出10億美元,把手中Lazada的股份從51%直接上升到81%,實際上,早在控股Lazada後,阿里就迫不及待地將對方打上統一的印記:Lazada的旗下支付公司HelloPay雖在公開官宣中是與螞蟻金服合併,但卻直接更名為Alipay……

在國內跟微信線下支付戰役打得不可開交的經驗告訴阿里,搶佔一個海外本土化的近場支付入口,是多麼重要的事情。這也是阿里在東南亞戰略部署頻頻伸出的關鍵觸手:

2016年11月1日,螞蟻金服認購泰國支付企業Ascend Money的增發股份,佔到增發後對方總股權的20%——後者旗下擁有電子錢包True Money和網絡借貸服務平臺Ascend Nano。雙方的戰略合作也定下基調:目標是把支付寶模式複製到泰國;

2017年2月17日,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宣布引入螞蟻金服的注資,把重大非控股股權拱手交出。阿里看上Mynt的價值,與投資Ascend Money的邏輯完全一樣,無非是後者手握菲律賓最大的電子錢包GCash和小微借貸平臺Fuse Lending。

做電商,支付、平臺和物流配送中心缺一不可,這是十幾年徵戰下來的經驗之談。

騰訊跟阿里通過當地網際網路企業支付口逐步滲透金融行業的一系列動作,讓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感受到了「中年危機」,也像是似曾相識的劇情:後者不得不在這幾年投入35億美元來發展數位技術,數字銀行業務除了捍衛已有城池之外,也是為了拓展東南亞新業務。

地頭蛇們已感到兵臨城下的驚慌。

眼見阿里在東南亞密集布局,向來喜歡跟在後面懟上的京東自然不會紋絲不動,何況當中國大陸的線上流量紅利已經瓜分完畢,而整個東南亞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線上流量的爆炸式噴發,讓這一波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跟大航海時代的歐美航海家發現新大陸似的。

但是,京東的東南亞圈地之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它盯上的同樣是電商市場增長量最快的印尼。2015年11月京東成立印尼站,並在包含雅加達在內三個城市設立倉庫——重視物流建設是京東一以貫之的戰略風格。一年後,京東印尼站並未掀起任何風浪,三個鋪設在印尼的城市倉也雷聲大雨點小。

當阿里兩輪10億美金絕對掌控Lazada後不久,又有江湖傳聞京東將正面與阿里在東南亞戰場槓上——有「印尼版淘寶」之稱的C2C電商Tokopedia正在與京東談判,後者欲砸數億美元讓Tokopedia 改口叫爸爸。最終的結局頗有戲劇性,Tokopedia 在11億美金的誘惑下真開口叫了爸爸,對象變成了阿里,京東悻悻出局。

阿里手握Lazada和Tokopedia兩家控制權基本宣告印尼戰場告捷,圈地不得不西移。

3個月後,劉強東現身東南亞電商市場第二大國Thailand。2017年11月2日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京東宣布與泰尚集團要聯合花出175億泰銖打造一個新型電商平臺,2018年就上線運行。當著泰國總理巴育的面,劉允諾京東將在未來的3-5年內推動價值1000億泰銖的泰國商品出口。

劉強東的驕傲笑容只定格了不到24小時。一天後,馬雲跟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吉隆坡機場握了個手,菜鳥網絡的首個東南亞智慧機器人倉庫落戶此地,第一抔奠基土由政商大佬共同填上。

貓狗大戰燒到南洋,不光要把錢花對地方,還得帶頭大哥親自上陣搶地盤。

主營遊戲業務的Garena(SEA)、用出行服務為切口開枝散葉的Go-Jek,以及覆蓋在B2C電商領域基本成壟斷態勢的Lazada ,雖然在CB Insights的亞洲科技創投調查報告中被列入東南亞僅有的4枚獨角獸公司,但與真正在前文尚未露臉的東南亞創業公司一哥相比,估值上還是有不少差距。

它也是東南亞第一家發育成獨角獸的初創公司——Grabtaxi,從馬來西亞出發,一路披襟斬棘,佔領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和越南市場,直到成立3年後的2015年,才進入印尼市場與競爭對手Go-Jek正面碰撞。不久以後,同樣對東南亞出行市場垂涎欲滴的Uber,已經被輿論形容成,可以在Grabtaxi的攻勢下舉白旗投降了。

完全不出人意料的是,這家如今估值早已高過60億美元的打車應用,背後站著還不止一位中國金主:滴滴、中投、去哪兒……Grabtaxi最新一輪20億美元的融資裡,已經是連續3年出現了滴滴的身影。

看得出來,將Uber趕出中國市場後,滴滴的下一步要讓Uber繼續遠離東南亞。因為在這個以旅行為重點產業的區域,未來10年內的出行市場有著超過200億美元的想像空間。地頭蛇Grabtaxi是一個優質的購買標的,也是試圖伸手探一探東南亞市場深淺的入場券,畢竟對「盟友」的親密度,就是對競爭對手的殘忍嘛。

從2015年8月起,每到一個新的夏天,滴滴都會關切地問候一下這位東南亞的小兄弟,並拉來一票投資機構晃一晃叮噹作響的錢袋子。從2015年的3.5億、到2016年的7.5億,再到最近的這筆20億,全是doller 。雖然這裡頭並非滴滴一家的銀子,但滴滴扶正Grabtaxi東南亞出行一哥位置、形成對Uber進可攻退可守護城河勢在必得的出海心跡,顯而易見。

滴滴這般擴張和阻擊,也是諸多具有完備商業模式閉環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如今選擇再下南洋最簡單直接的目的和縮影。之所以通過買買買的方式,對於這些不差錢的巨頭而言,能夠更低成本地與地頭蛇們一起培育和深耕本地化市場。

「印尼版滴滴」Go-Jek的司機們。@視覺中國

過去5年間,這塊有著11個國家6.5億人口的新興崛起市場,成了中國資本陸續南下的角鬥場。如今在這裡,你能輕而易舉用概括性總結髮現印尼版「滴滴」和「今日頭條」(BABE,今日頭條理所當然在其中摻了一腳)、泰國版「淘寶」、以及諸多嵌入相應工具應用的東南亞「支付寶」和「Wachat Pay」,甚至東南亞「共享單車」Our Bike……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中國資本爭先恐後入場佔坑的痕跡,本土創業者們倒是也樂於照搬這些已被中國市場證明的商業模式,當然,巨頭們以布局姿態一擲千金換來的決策話語權,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十多年前眼望矽谷走出的C2C(Copy to China)模式,現在在東南亞重蹈覆轍,只不過,這一次變成了Copy from China。對多數揣著大把鈔票下南洋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而言,東南亞是下一個十年的橋頭堡,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說來也巧,大航海時代對接兩種文明的馬六甲海峽,儼然又被賦予了新的象徵意義。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在這個沒有網際網路長城作為防禦工事的地方,面對同樣對此垂涎欲滴的Google 、Facebook和Amazon三座大山,偶爾起內訌的中國網際網路之隊,終於有了可以完全正面交鋒的機會。

那個足以讓民族主義者們打雞血的讖言,也算是得到了一個側面驗證:中美之間,必有一戰。

相關焦點

  • 《下南洋》:南洋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SOUTHOF    THEOCEAN    下南洋    12月,十集紀錄片《下南洋》將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2 0 13廣州紀錄片節上也會提前放映部分內容。歷時近三年,周兵、祝捷的這部作品即將與公眾見面。
  • 「下南洋」|血淚 新生 文化記憶
    如果不是因為人類學的緣分,我可能也不會走進這樣的全球族群景觀中去,「下南洋」所裹挾著的血淚、信仰與新生,是華夏民族特殊的歷史文化記憶。這是一部由無數個平凡人的故事組成的傳奇移民史。整個紀錄片分為十集,層層遞進、邏輯清晰,比較完整的展現了「下南洋」的線性脈絡,講史的同時把很是觸動人的真實故事貫穿其中,加上壯觀的視聽體驗,真的會把你拉入到彼時彼地的場景中去。
  • 媽祖下南洋 重走海絲路
    魯網青島7月8日訊(實習記者 楊慧 通訊員 玄子)2017年6月30日,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應馬來西亞雪隆會館之邀,由趙起良會長帶隊一行八人前往馬來西亞參加由湄洲媽祖祖廟「媽祖下南洋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在儀式現場將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媽祖文化書法家李西超親筆題寫的 「媽祖流芳福佑南洋」,「大愛媽祖恩施四海」書法捲軸贈予吉隆坡天后宮和湄州祖廟。當地各大媒體爭相拍下這歷史性的時刻。   在吉隆坡天后宮,「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 暨中馬媽祖文化交流會吉隆坡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 紀錄片《下南洋》:文化認同不等於身份混淆
    在《下南洋》聯合導演祝捷看來,「下南洋」是這麼一段歷史。12月20日,10集高清紀錄片《下南洋》將在央視九套播出。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套展現華人在東南亞開拓發展歷程的紀錄片,走的是牆外飄香的路子:率先在美國歷史頻道(覆蓋南洋地區)播出後,東南亞好評如潮。在剛剛落幕的2013年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獎」頒獎典禮上,《下南洋》亦收穫「最佳紀錄片系列節目獎」。
  • 中國公司下南洋
    儘管對中國商人來說下南洋已經不再陌生,但如何在下南洋的浪潮裡站上潮頭,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 幾百年前,中國人就邁出了走向南洋的第一步。時光荏苒裡,主角不斷變遷。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大中華區副司長彭鈱荃觀察,「中國企業國際化早已不是一個新現象。從早期把新加坡作為貿易中心和基建項目開發及管理中心,到近期科技網際網路企業把新加坡作為其東南亞的區域總部。新加坡一直在扮演著不同角色幫助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的發展。」
  • 5分鐘看懂明朝商人如何下南洋
    其實仔細回想一下,中國歷史上的「下南洋」其實不正是一種中國式的殖民時代嗎?海外華僑是中國經濟史上重要的一支力量,他們遠渡重洋,到東南亞與印度洋去尋找財富,有的作為商人前往,有的作為勞工前往。要是沒有鄭和這樣官方的航海探索,就不會有日後閩粵移民的大量跟進,可以說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大量的移居南洋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殖民與人口流動事件,對今天的世界還擁有深遠的影響。
  • 潮州市博物館關於徵集 「潮人下南洋專題展」展品的公告
    徵集公告 潮州市博物館關於徵集 「潮人下南洋專題展」展品的公告 我館擬策劃舉辦「潮人下南洋」專題展覽。
  • 【尋蹤·下南洋】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下南洋」三個字背後真實的分量.
    9月11日一早,「尋蹤·下南洋」泰國報導組記者就從曼谷登上了飛往泰南的飛機,到了中午時分,馬來西亞報導組的記者也驅車抵達位於吉隆坡以北的勞勿
  • 華人下南洋不忘初心 《小娘惹》現文化追遠內涵
    華人下南洋不忘初心 《小娘惹》現文化追遠內涵 2020年07月08日 13:23   來源:北青網   參與互動
  • 不忘初心下南洋 《小娘惹》現文化追遠內涵
    戰火的錘鍊,時代的更迭讓南洋華人經歷了離散。隨著劇情的發展,戰後陳黃兩家的回歸,以及月娘等新一代主角人物上線,也使得南洋三個華人家族的糾葛也更加複雜深刻。南洋華人「闖」「守」兼得文化傳承篆刻於心娘惹是明朝「下南洋」大遷徙下衍生的結晶。
  • 循跡奇聞:神秘的南洋降頭術(下)
    循跡奇聞:1960年盤錦龍三太子(上)循跡奇聞:1960年盤錦龍三太子(下)循跡奇聞:全國八大兇宅之首,廣州荔灣廣場循跡奇聞:北京朝內81號循跡奇聞:神秘的南洋降頭術(上)神秘的南陽降頭術(下)18:27
  • 粵劇《紅頭巾》首演 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歷史
    粵劇《紅頭巾》首演 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歷史 2020年08月26日 10:35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
  • 《廣西故事——廣西人下南洋》第三集:《去國》
    自7月8日起至7月22日,廣西衛視《廣西故事》欄目播出《廣西人下南洋》系列紀錄片,通過這部紀錄片,
  • 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清朝末期的人口流動你知道哪些
    不過有時候也有大規模的,比如戰爭、政治因素的影響下。不過也有特殊,比如清朝末期的人口流動。這並不是政治因素,都是民間自願的。當時的人口流動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等。我們看一下大致狀況。先看一下走西口。走西口和一個地方有關,這個地方就是殺胡口。這個地方是長城的要塞之一,主要是明朝和遊牧民族的貿易口之一。
  • 原標題:省政協委員李桂英:捐百萬元編瓊劇《下南洋》
    一幕幕「下南洋」的場景,咿咿呀呀的吟唱中,離鄉者「下南洋」和留守者「望南洋」的雙向歷史得以呈現,繪唱出一幅可歌可泣感人的心靈畫卷。瓊劇之外的現實是,200多萬瓊籍華僑在東南亞長期居住,這份「姻緣」,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將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搭起一根血脈相牽的橋梁。李桂英出生於海南文昌市一個幹部家庭。憑著良好的天賦,1991年,李桂英考進瓊劇名團——海口市瓊劇團。
  • 第五屆南洋文化節開幕 在家門口就能購買南洋商品
    歷史上華人下南洋,把中國文化傳播到南洋;今天,這種文化的交流更加密切­  據了解,本屆南洋文化節包括開幕式、南洋論壇、商品展、產業對接會、專場文藝演出、美食節和電影展映,同期還舉辦嘉庚論壇和同安竹壩南洋風情旅遊嘉年華活動。­  南洋文化節在家門口舉辦,廈門市民能得到什麼實惠呢?
  • 魔都吃貨過冬,全靠這波「下南洋」熱潮!
    別急,TO君這就為大家奉上,💌 時下最新的南洋美食搜索地圖 💌各位饕客只需按圖索驥就好!說到南洋美食,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一碗散發著濃鬱鮮香的肉骨茶。店內環境延續了新加坡的老店風格,還原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南洋風情。店內標誌性的黑漆金字牌匾、牆上鑲嵌著的品牌歷史海報、櫥柜上擺放著的公雞碗、煤油燈、暖水瓶等,無不令人置身於那個充滿懷舊感的獅城。大塊熬得酥軟勁道的肋排肉,在加入秘制湯底後,變得更加的香濃與入味。
  • 下南洋,是我國唯一對外人口大遷徙,主要是福建人,廣東人
    下南洋,是我國唯一對外人口大遷徙,主要是福建人,廣東人。俗話說外面有金山銀山,都不如家裡狗窩。所以下南洋背後是一個個血淚史,不是萬不得已,誰也不想遠赴他鄉。下南洋分為三個階段;始源於明朝鄭和下西洋,已在福建播下去海外的種子。第一次是明清朝更迭時期,閩人為躲避戰亂,成群往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
  • 一個下南洋的莆田人,開啟「輪胎大王」的三代人故事!
    人 文 一個下南洋的莆田人 早期莆田人下南洋港口——涵江三江口,圖:榕城青果
  • 粵劇《紅頭巾》成功首演 詩意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
    粵劇《紅頭巾》成功首演 詩意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 2020-08-26 16:31:50責任編輯:白嘉懿 2020年08月26日 16:31 來源:廣州日報參與互動   籌備3年,易稿10多次,三水女人「下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