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外媒報導,隨著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今秋辭職,繼任人競爭戰啟動。英政府官員預測,下一任首相將會來自「脫歐」派支持者,因為此人將需要與歐盟商討英國脫歐事宜。儘管如此,也有幾位「留歐」陣營人士被視作熱門競選人。
卡梅倫藏淚「有尊嚴地離開」
知情人士爆料,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之所以辭職,不是因為「脫歐」派在公投中獲勝,而是他不願意處理英國退出歐盟涉及的「一堆爛事」。
英國《太陽報》報導稱,公投過後,卡梅倫雙眼藏淚、語含忿恨地向身邊的親信控訴:「我為什麼要幫別人收拾爛攤子,讓他們坐享其成?」卡梅倫說出這席話時,他的妻子薩曼莎也在場,而後他發表聲明宣布辭職。
報導指出,當時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是跟隨卡梅倫十餘年的舊部,他們為「老闆」的離去感到悲傷但同時暗含一絲喜悅,因為至少卡梅倫是「有尊嚴地離開」。「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那時真的感覺沉沒了、一切都結束了。所幸他有尊嚴地離開了,這一點最重要。」
新首相需整合分裂的國家 挑戰巨大
作為卡梅倫可能的繼任,其首要任務是整合分裂的國家和保守黨,表現出一名能勝任與歐盟談判退出事宜的候選人形象。對任何一位新首相而言,這都將是一個巨大挑戰。
在有了此次痛苦、導致極端化的公投之後,更是如此。圍繞公投爭議,黨內同仁和朋友之間早已發生激烈的個人衝突。2013年,卡梅倫在黨內歐洲懷疑派的壓力下宣布3年後的6月23日就英國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全民公投,意圖平息內部爭議。結果卻是慘敗,"損了夫人又折兵"——歐盟淪入迄今最大危機,他自己的政治生涯也被葬送。
即使新首相不來自黨內右翼,日子也絕不會輕鬆,因為受到勝利的鼓舞的歐洲懷疑派們會要求在同歐盟的談判中採取強硬立場,絕不輕易妥協。
數十年來,英國保守黨內一直存在歐盟反對派和支持派之間的路線之爭。而這一衝突還會因此次全民公投十分接近的最終結果而繼續,畢竟,48%的公民選擇留在歐盟內。
那麼,可能的候選人都有哪些呢?在倫敦權力走廊內層出不窮的猜測中,「脫歐」陣營領導人物、前倫敦市長鮑裡斯·詹森已經開始行動起來,準備把首相寶座收入囊中。
前倫敦市長詹森
同卡梅倫一樣,這位頗具個人魅力的前倫敦市長是精英寄宿學校-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畢業生。他被公認為是卡梅倫的熱門繼承者候選人。作為"退出"運動的智力型頭腦,目前,他手上握有全部「王牌」。持續了4個月的公投宣傳戰為他提供了公開表現自己的充分機會。
"鮑裡斯"出口成章、精力充沛、幹練、風趣,也吸引了那些本來不看好保守黨政治家的眾多選民。喜歡他的英國人所在多有。不過,關於他的弱點,現在也有公開討論。這些弱點中包括:某種膚淺、不擅深究複雜事物的細節。即使是很多粉絲也懷疑,他們的這位喜歡以不拘小節的丑角形象出現的"鮑裡斯"是否具備擔任首相所需的那份尊嚴。
司法大臣米夏埃爾·戈夫
司法大臣米夏埃爾·戈夫是另一位潛在的候選人。雖然他過去曾表示,對最高的政府職位本無興趣,但同時也說過,若詹森無心於此,他會出馬。
戈夫曾擔任過教育部長,被公認為精明能幹,不過,因公開場合下慣常表現出偏執態度而得罪不少人。就像不原諒詹森一樣,黨內溫和派人士不會原諒他,因為,兩人在"退盟"爭論中與卡梅倫作對,從而成為卡梅倫辭職的原因之一。
內政大臣特雷西亞·梅
現任內政大臣特雷西亞·梅也可能成為候選人。數月來,這位女政治家明智地選擇了謹慎態度,避免尷尬:公開場合,表現出忠誠;在非正式場合則發出對歐洲懷疑派有高度同情的信號。
梅執掌內政部以來,政績顯著,自她任職以來,英國未再發生大的恐怖襲擊事件。她被認為能力超強,不過,同時也被視為冷漠、精於算計。
外交大臣哈蒙德
此外,迄今被認為相當蒼白的現任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也有可能獲得某種機會,替代在很長時間裡被視為卡梅倫最大熱門後繼者的財政大臣奧斯本,進入候選人名單。
哈蒙德早有歐洲懷疑者色彩,但數星期來,他相當克制,沒有對留歐派發出尖銳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