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女人》:性與生活,請給她們說「不」的權利

2020-08-28 果汁兒帶你飛

故事的背景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裡約,在妹妹吉達為愛私奔後,尤麗狄茜與妹妹終身未見,在同一座城市裡各自經歷著生活的苦難,活在最親近的男人們隱瞞的真相裡。影片充滿了對父權社會之下女性所受壓迫的控訴。


敘事、色彩、構圖


敘事 以古典主義通信和日記為主體的敘事形式清晰地呈現人物的時空對比,兩位女性獨白式的敘述冷靜而又克制,呼應當下「女性書寫」的主題,無形中牽動人心。



色彩 電影具有明顯的南美風情,色調總體偏暗、偏藍綠、偏暗黃色調。畫面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特點,暗示人物命運,與巴西獨特的文化氛圍契合,使得影片具有一種詭異又神秘的美。



構圖 精心設計的油畫式構圖,融合了古典與現代的美感,影片通過構圖來揭示女性的處境,在雙人構圖中,通過前後景的錯落安排來表達女性之間悲喜相通的情感。



看不見


  • 看不見的對方


影片開頭夢境般的處理,是對後面整個情節的隱喻。



因為她們父親和姐姐丈夫的阻撓,姐妹倆至死都沒有相見的機會,即使生活在身邊,也如迷霧遮擋一般看不見對方,在同一座城市裡經歷著各自的苦難。


把兩姐妹分開的,不僅是父權的壓迫,還有社會貧富階級之間的差異


  • 看不見的自我


尤麗狄茜對父親安排的順從,對丈夫欲望的妥協,對婚姻生活的無力。


受婚姻束縛、思想被囚禁的母親認為尤麗狄茜的音樂夢想,對女人來說是多餘的、次要的。



「因為在彈琴時我消失了」


尤麗狄茜只有沉浸在鋼琴的音樂世界裡她才擁有完整的意識,她不再是依賴於男性的妻子、母親、家庭主婦。在彈琴時,她才能看得見自己,她在自己的世界裡感受到了自由,這是她日日重複日子裡的救贖。


  • 看不見的女性


男權社會體系下,從人到社會,對女性要麼給予要麼剝奪,設定女人世界的邊界與法則。對服從的女人給予受限的世界,對抗拒的女人剝奪她的生存,女人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半構成的存在被視而不見。



影片中,男性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吉達被趕出家門時,媽媽甚至連阻止的權利都沒有,似乎每一個男人都想囚禁女性,就像母親和尤麗狄茜被禁錮在家庭的雜務和索愛的床上,無視她的夢想,也正像父親和尤麗狄茜的丈夫一起將吉達這個汙點摒棄,變得隱形看不見一樣。



  • 原生家庭的痛

父親是權威的象徵,也是扼殺親情的利器。


在父親眼中,追逐愛情並私奔的行為是恥辱,給吉達塞錢的行為更是一個父親對女兒尊嚴的踐踏。



父親刮魚鱗的狠厲也凌遲著妹妹對家庭溫暖的渴望。母親只是父親的附屬品,在驅逐女兒的過程中她沒有抗爭的權利。


極具諷刺的是家庭製造了生活騙局,而不是溫暖。



父權社會的壓迫體現在失衡的家庭倫理關係中,姐姐和妹妹在家庭的話語權被父權所壓制,妹妹逐漸對親情產生了深深的抽離感。


原生家庭的創傷間隔了血緣上最本質的情感。所謂的家庭是生活的同謀者。


  • 兩性之間的痛


吉達遭到摯愛的背叛,而尤麗狄茜猶如困獸在婚姻的囚籠裡掙扎,雙方的「看不見」都給對方製造了美好的人生。


女性意識被男性主導的話語權所壓制、蔑視,生理、心理皆被男性主導。



尤麗狄茜逐漸在丈夫強制的壓迫下逐漸妥協,丈夫支配著她的身心,在尤麗狄茜對性產生懵懂時便粗暴強勢地佔有了她,情慾的發洩成為傷人的利器,女性的生育權成為了男性的附屬品,而吉達在男性的世界中塑造自己。


所謂的夢想只屬於兩個人,她們隱形於社會。


  • 社會的痛


影片中的性別歧視不僅來自於人,也來自社會。對於男性的權力,社會制度給予下意識的擁護,男性的尊嚴與地位被絕對彰顯。女性的妥協不僅來自於施壓的人,也來自社會的歧視與排斥。



社會階級也無形中拉遠了雙方的距離,一座城市,隔絕雙方的是城市的建築還是身份等級的差距?強烈的對比中「看不見」尤為沉痛。


女性「單身母親」的身份成為社會規範化的標籤,電影的控訴壓抑而沉痛,而現實更為殘酷。


性,與權力


影片中的男權思想和性緊密相連。影片中關於性的描寫,都充斥著壓抑暴力,女性作為一種洩慾工具,忍受著男性極端的雄性行為。



吉達用自己的身體換取嗎啡,無形中物化自己。說明在她的潛意識裡認為性可以作為一種補償,一種工具,甚至是一種能實實在在看見的東西。


男權思想的控制,不僅僅有身體的控制,也包括精神上的「洗腦」。


男性社會中認為女人具有與生俱來的負面意義,被認為是骯髒的,下流的。是男性社會裡誘惑一般的存在,扮演著被徵服、被馴化的角色。


女性長期處於一種「被操控」的狀態下,長期的精神控制使得女性開始自我審查、自我閹割。



「我本應該把那條可怕的綠裙子剪成碎片」


女性的外表為男性的行為賦予所謂的「合理性」,外貌、衣著都被看作是取悅男性的工具,認為女性是男人的附屬品和戰利品,層層的性別枷鎖,導致男權控制下的女性越來越「看不見」。



性之下還有生育:女性被淪為生育工具。性被看作是男性的權力,妥協與讓步的通常是女性。


吉達在懷孕的狀態下被男友拋棄,姐姐尤麗狄茜因為因為「母親」的角色,放棄了自己多年的夢想。


女性被家庭倫理與道德綁架,被婚姻囚禁,自主意識逐漸喪失。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bout sex expect sex itself,sex is about power.


「生活中的一切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性關乎權力。」這一權力賦予了男性話語權和社會地位,可以不受女性的抗拒的影響,向對方貫徹並且實施自身的意志。



世界上所有的競爭,都是為了擁有更優越的繁衍的條件,這是出於動物的本能,是寫在基因裡的東西,人類也不例外。


男權社會下這一點更加明顯:男性擁有更多更大的主導權,不管是在性上,還是在社會力量上。而女性往往只能被動接受,接受這種「看不見的自己,看得見的人生」。


我是果汁兒,想被你捧在手心裡,用聲音和文字溫暖你的心,喜歡就關注我吧,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姚晨說「我想和你做愛」: 性,貫穿女人一生的故事
    女性的性愉悅在中國從來是一個不可伸張的權利,於是許多女人以性慾低下為榮,以喜歡性為恥。」女性自身的性慾望和性體驗卻很少得到關心。一個生了幾個孩子的婦女,可能從不曾在夫妻性生活中體驗過高潮。主動談性、要性的女人會被汙為「蕩婦」,女人自己也便認同了文化的訓誡。長期不見光的地方就會滋生細菌,不如打開天窗聊聊亮話:性,是貫穿女人一生的故事。
  • 藍盈瑩:男人看不見,女人不待見,卻不妨礙她的乘風破浪
    走出甄嬛傳的 「藍盈瑩」似乎沒有擺脫「浣碧」的影子,仍是那個認定目標,狼性努力,卻活成了男人看不見,女人不待見的尷尬「藍盈瑩」。就是這樣的一個敢想,敢拼,敢幹,將野心放在檯面上給大家看的女孩,生生讓一張人們眼中的丫鬟臉,出現在了女一的位置。
  • 看不見的女人要為世間所見
    一些女性甚至只寫了兩三句就寫不下去了。她們說,除了妻子、母親、家庭主婦,實在想不出自己還能有什麼別的身份。將近50年後,在中國,女性似乎早已習慣了更多樣化的身份以及由於不同身份立場引發的關於女性和女權的爭議。2020年秋天,「華坪中學校長張桂梅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話題引發熱議。
  • 珍妮弗勞倫斯裸照背後:觸犯隱私權比女人享受性還道德?
    珍妮弗勞倫斯裸照背後:觸犯隱私權比女人享受性還道德?你能想像沒有隱私的名人生活嗎?
  • 「這是性犯罪」 她說了當年身陷「豔照門」的阿嬌想說不敢說的話
    阿嬌和獸獸的道歉當然都是不情不願,迫於壓力。關鍵不在於她們自己怎麼想,而在於有許多人理志氣壯地認為她們就是有錯,為了繼續吃明星這碗飯,她們就不得不違心承認。但還是那個問題:她們錯在哪?至於「對社會造成影響」、「汙染了大家的眼睛」云云,是以「性是骯髒的」的觀念為前提反對性信息的擴散,那就應該通過自己不看和追究傳播者責任來抵制,而不是譴責最不願看到擴散的當事人。
  • 我也會饑渴:女人最想說又說不出口的3句
    你與伴侶之間真的無話不談嗎,首先我們來做一個測試:  在夫妻生活中,女人似乎一直扮演的都是被動的角色
  • 宋丹丹:女人這樣做,就是為了有說「不」的權利
    正如最近很火的《三十而已》裡的三個獨立女性,說明了一點女人要有事業。宋丹丹和英達舊觀念和新觀念的問題所謂「全職太太」的舊觀念對現在女性來說已經不存在了,她們獨立自主也想幹出一番事業一個男人無論在外多忙,也要懂得去關心老婆,因為女性天生就有不安全感。所以靠得住的、能陪伴的男人是她們的依靠,不要讓她長期處在一個喪偶式的婚姻裡。女人的安全感需要自己給予,不一定要在男人的關心下掙扎。
  • 訪談 | 巴西影展開幕片《看不見的女人》主演卡羅爾·杜阿特
    11-12月,由巴西駐華大使館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共同主辦的2019巴西電影展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拉開帷幕,
  • 電影《看不見的女人》百度雲資源
    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巴西語言: 葡萄牙語上映日期: 2019-05-20(坎城電影節)片長: 145分鐘又名: 失散兩生花(港) / 她們的隱藏人生(臺) / 愛在姊妹失散時(澳) / 隱形的女人 / The Invisible Life of Euridice Gusmão / Vida Invisivel / Invisible Life
  • 專訪|《看不見的女人》主演卡羅爾·杜阿特,為邊緣群體發聲
    在嚴重不平等、階層固化、男權主義根深蒂固的拉丁美洲,女性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高。巴西選美、模特行業發達,性交易行業合法,而全球謀殺女性比例最高的28個國家裡,有一半在拉美地區。女性題材,在拉美電影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 看不見的女人要為世間所見-中青在線
    一些女性甚至只寫了兩三句就寫不下去了。她們說,除了妻子、母親、家庭主婦,實在想不出自己還能有什麼別的身份。    將近50年後,在中國,女性似乎早已習慣了更多樣化的身份以及由於不同身份立場引發的關於女性和女權的爭議。2020年秋天,「華坪中學校長張桂梅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話題引發熱議。
  • 真心愛你的女人,會不自覺地發出這些「信號」,別看不見
    一個真心愛你的女人,總是會以各種方式來關心你、呵護你,照顧你。人們常說,女人是最會隱藏自己感情的生物。但是不然,女人如果發自真心的喜歡一個男生,她們不會刻意表現的冷漠,也不會故作高冷,而是會主動地顯露出一些細節,以真實的行動來告訴你。
  • 《看不見的女人》真正的女性電影史詩來了!
    電影《看不見的女人》是去年☞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一種關注」獲獎作品。《看不見的女人》(2019年)A vida invisível de Eurídice Gusmão《看不見的女人》預告片▼一直很期待,看過之後依然覺得回味無窮。
  • 【創業雞湯】【奧斯卡2020】《她們》的動人金句,「我們有權利決定自己所愛」
    想必因為疫情,許久沒看電影了吧?從電影中我們總能感到溫暖與安慰,是創客們閒暇時不錯的心靈寄託。
  • 把性和愛分開的女人,都活成了什麼樣子?
    十年前我看美劇《欲望都市》,除了羨慕曼哈頓的幾位單身女郎,可以把30+人生活得瀟灑又自由,更shock到我的是,她們對於性的態度:是一種單純的身體愉悅。她們可以坦然尊重自己的欲望,享受每一場奇妙的邂逅,沒有羞愧和不潔感。 她們把性和愛分得很清楚,不會因為和一個男人上了床就愛上他,或者要他負責任。
  • 女權導師馬伊琍:大膽談性說愛,但不喜歡過分宣揚女性話題
    「女人在這個社會的價值,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而是為了成為她自己!」馬伊琍近期接受《女人30+》節目組的訪問,輸出力爆表,作為一個有產業視角高度的女演員,在談到女性話題時,金句不斷。馬伊琍並不是個女權主義者,她柔軟不堅硬,不搞對立,她更倡導女人成為自己的自由,站在了更高的角度,甚至可以說更樸實的角度看待女人。
  • 女人們聊起性,居然比男人還露骨!
    2000年拍攝的《女人那話兒》不管是題材還是角度都很新穎,大膽又有趣。關於兩性、愛情、婚姻、家庭、個人權利,還有對性愛的心得體會,談話尺度相當開放。也因為影片中有不少真實情境,例如性工作者提供性服務的全過程,所以《女人那話兒》也被香港定為三級片。
  • 一個女人說不要的時候,是真的不願意
    許多女人嘴裡說的「不要」,經常會被理解成其他意思,例如欲拒還迎、故作矜持。如果在不要後面再加一個停字,就更具暗示意味。先從一部印度電影說起。《紅粉驚魂》Pink看了不少印度電影,但依舊無法真正了解這個國家的面貌。
  • 精神戀愛與性
    他看某些女生(比如很興奮地跟他聊著)的眼神是我未曾見到的另一種柔情,女人的第六感讓我有點小吃醋,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眼神透露了他內心的什麼想法?甚至看她都不再那麼自然時,更加深了我的疑慮,因為她是舉止不會那麼得體的人,很隨意地跟男生較「親密」接觸而不自知。
  • 【馬伊琍】捍衛追求愛的權利
    我們在任何年齡都有權利追求愛情都有權利談自己的欲望、談性馬伊琍:1976年6月29日出生於上海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近幾年,再次關注到她是因為《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