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迂迴穿插戰術如此呆板,為什么娘子關還是守不住?

2021-01-10 圖解戰爭史

「娘子關告急,請求增援!請求增援!」1937年10月22日,擔任娘子關正面防禦的26路軍總司令孫連仲向南京最高統帥部發去的求援電報。

此時的娘子關戰役已經打響了近半個月,26路軍鏖戰多日,全路人馬僅剩不到6000人。

經過此前的三次舊關反擊戰,娘子關守軍主力全部投入到舊關到長生口一線,但是依舊沒能奪回舊關,而且各部隊傷亡都很大,只能放棄進攻,各部隊轉入防禦陣地。而此時川岸文三郎指揮的日軍第20師團主力正通過正太鐵路源源不斷地向娘子關增兵,109師團也正準備增援娘子關。

增援娘子關

蔣介石在接到孫連仲的求援電報後,命令在山西南部待命的川軍鄧錫侯第22集團軍派遣部隊增援娘子關。鄧錫侯接到命令後,指揮麾下第122師王銘章部、124師孫震部、127師陳離部火速馳援娘子關。

同時第二戰區在接到娘子關告急的情報後,閻錫山決定讓朱德第18集團軍(八路軍)抽調兵力馳援娘子關。此時閻錫山的重心還是放在忻口方向,所以晉綏軍主力以及中央軍主力都在忻口,而且此時忻口會戰也是打得正焦灼,閻錫山對娘子關戰場是有點難以顧及。

八路軍接到娘子關告急的情報後,決定派遣林彪115師陳光343旅、劉伯承129師王宏坤385旅、陳賡386旅馳援娘子關,由18集團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

日軍的迂迴穿插戰術

10月23日,日軍在舊關率先發起新一輪攻勢。此時川岸文三郎將20師團主力分為左、右兩個縱隊。右縱隊是由高木第39旅團組成,任務是沿井陘-舊關-固關進攻娘子關正面防禦陣地;左縱隊由山下奉文第40旅團組成,任務是進佔測魚鎮,之後經過石門,從側翼迂迴包抄娘子關守軍退路,配合右縱隊,側擊娘子關。

日軍的戰術是正面牽制,側面迂迴穿插的經典戰術,這樣的戰術也確實好用。但是日軍運用的太過死板了,基本上是萬古不變,基本上就是套公式一樣,太過於僵化與墨守成規,以至於在整個抗戰期間,日軍與國軍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因為日軍的進攻套路就只有那一套,就是正面壓制或者牽制,側翼迂迴包抄,然後國軍也非常懂日軍的這一套,每次都能在日軍完成合圍之前,順利撤出包圍圈,所以整個抗戰期間都沒有國軍主力部隊被日軍穿插圍殲的例子。

是迂迴穿插的戰術不行嗎,不!只是日軍運用的太呆板而已。

(在解放戰爭中,同樣是迂迴穿插戰術,解放軍可運用的靈活多變,打了不少漂亮的圍殲戰。在後來的抗美援朝戰場,特別是第二次戰役,志願軍38軍完美的穿插,配合13兵團主力打了一場漂亮的「清川江圍殲戰,」給聯合國軍展現了一場教科書式的迂迴穿插分割圍殲戰術,一舉打垮美軍第二步兵師。)

黃紹竑部署失誤

10月23日,川軍先頭部隊王銘章第122師已經到達娘子關戰場,劉伯承129師主力也已完成集結。娘子關前敵總指揮黃紹竑命令川軍122師主力布防在綿山一帶。同樣,因為測魚鎮方向兵力單薄,所以劉伯承129師也被調至七亙村、石門關一帶布防。

此時黃紹竑把主力都放置在了娘子關正面,孫連仲26路軍池峰城31師、馮安邦27師、左為張金照30師,張華堂獨立44旅依次展開;曾萬鍾第三軍主力則在固關一帶,麾下第7師一部在梁家堖作為預備機動部隊

通過黃紹竑的部署,我們可以發現,他基本把主力都放置在了娘子關正面,這有一個致命失誤,那就是在測魚鎮的石門關,經過石門關還有一條重要的道路,從這可以直插娘子關側後方。原本石門就是天險,依仗石門關國軍只要抽調幾個團就能擋住測魚鎮的日軍側翼迂迴部隊。但就是這麼重要的地方之前居然沒有重點防守。

石門關河谷

而且被緊急調到石門關一帶駐防的129師陳賡386旅771團也是沒能守住石門關(待129師力趕到時,日軍40旅團主力已經突破石門,繼續向前推進),這麼重要的關隘就這樣拱手相讓了,連日軍都沒想到會這麼輕鬆奪取石門關。

石門關丟失,這一下讓黃紹竑、孫連仲等指揮官清楚了日軍的意圖,日軍是在舊關發動攻勢,牽制我方在正面的大部隊,之後再次石門關側翼迂迴,包抄圍殲娘子關守軍。於是黃紹竑急令川軍122師增援石門關。

混亂的指揮系統

122師麾下364旅倉促出發,對石門前線戰況毫不知情,戰場地形更是一無所知。在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就直接開赴戰場,而且還是與日軍展開遭遇戰。

果不其然,雖然川軍鬥志高昂,但是這樣的仗根本無法打,川軍在與日軍遭遇後,損失慘重,根本擋不住日軍攻勢。雖然王銘章率領122師主力趕赴柏井鎮支援,但是我方的整個右翼防線已經失去了防守的意義,日軍迂迴部隊已經可以隨時夾擊娘子關守軍。

由於此次在娘子關的部隊派系複雜,雖然前後投入了十萬軍隊,但是依舊沒能擋住一萬多日軍的進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指揮系統太混亂了,各部隊根本不能協調作戰,上述川軍122師的例子並不是個例,在整個娘子關戰役期間,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我們來看娘子關戰役的各個部隊,26路軍是西北軍馮玉祥舊部,後投靠蔣介石;第3軍是滇軍,後投靠蔣介石,27路軍是楊虎城舊部;129師是八路軍;122師是川軍;還有幾個比如獨立44旅是晉綏軍;而指揮官又是黃紹竑,他是桂系的人,手上沒有一支自己桂系的部隊,他初到娘子關那就是光杆司令。(17師師長趙壽山在事後回憶娘子關戰役時他說,舊關的丟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部隊的協調指揮太亂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側翼有無友軍?友軍是誰?)

娘子關淪陷

10月25日,日軍的左側迂迴部隊陸續佔領了柏木井、固城浦村,直逼固關。此時的天險固關以及失去了防守意義,因為後方已經被突破了,日軍可以前後夾擊固關,更可怕的是日軍可以直插娘子關後方,圍殲我方在娘子關的主力,所以此時位於磨河灘的指揮部非常危險。

10月26日,擔任娘子關正面防禦的孫連仲26路軍、第3軍主力撤離娘子關,主力撤退至巨城鎮附近,組織布防下一道防線。此時在娘子關鏖戰十餘日的26路軍收攏的部隊只有三千多人,曾萬鍾部收攏時,戰鬥人員也只有一千多人。

結語:娘子關戰役我方付出了巨大傷亡,鏖戰二十餘天,傷亡2.7萬餘人,斃傷日軍數千人,娘子關戰役我方戰敗,日軍的戰術雖然呆板,但是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日軍確實比我們強太多,在兵員素質以及武器裝備的壓制面前,戰術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娘子關戰役期間,全國各地不同派系的部隊共同馳援娘子關,西北軍、陝軍、滇軍、川軍、晉綏軍還有八路軍、中央軍等等。雖然在戰前,這些部隊見面可能都要打一仗,但是,如今國難當頭,無論你我是什麼派系,都是中華男兒。日寇侵我國土,中國人都有守土之責。

參加娘子關戰役的抗日先烈們,把他們的鮮血灑滿了一個個山頭,一座座關隘,將士們的忠骨埋葬在這一片片高山之上,他們永遠的守護著曾經誓死捍衛過的土地,永遠!永遠!

相關焦點

  • 穿插迂迴戰術的經典 01 (朝鮮半島—— 鷹與龍的搏擊之98)
    第五章 第二次戰役——清長大捷第七節 穿插迂迴戰術的經典 01土耳其軍官們脫下自己的帽子,高聲大叫:「這是真的中國軍隊!以此為界,誰敢後退一步者殺!」彭德懷急電梁興初,命令38軍以主力向院裡、軍隅裡方向進攻,以一部向軍隅裡以南的三所裡進攻,以穿插迂迴堵住軍隅裡、价川南逃的敵人。彭德懷強調,38軍一定要插到三所裡,插斷价川與平壤之間的聯繫,插到了、插斷了就是勝利!穿插迂迴,是解放軍的經典戰術。裝備劣勢的解放軍在作戰中習慣以巧取勝,極力避免硬碰硬的消耗戰,穿插迂迴戰術的大量運用,就是在這種思路下產生的。
  • 亮劍中李雲龍用穿插戰術抓住常乃超,為什麼國民黨不用這招呢?
    其實就是李雲龍指揮部隊進行了快速的穿插迂迴。這種戰術並非解放軍首創,但解放軍對這種戰術的深刻理解和神級運用,則達到了史上罕見的層次。在《新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穿插戰術是這樣解釋的:「利用敵人部署的間隙或薄弱部位插入其縱深或後方的戰鬥行動,是進攻作戰的一種重要手段。目的是奪佔敵縱深內的要點,分割和打亂敵人部署,為各個殲敵創造有利條件。」穿插,切斷敵後,迂迴,形成側擊,兩相結合,往往會讓對手難以招架——穿插為什麼能有如此威力?
  • 娘子關保衛戰:西北軍力敵日寇精銳十四日,楊虎城衛隊團傷亡殆盡
    日軍攻向娘子關從河北出擊的日軍,主要由川岸文三郎的第20師團組成,他們佔領井陘後,繼續沿著正太鐵路向西進攻晉東地區要隘娘子關,試圖從此打開通向太原的大門。此時,倘若娘子關有失,忻口守軍作出的努力將會付諸東流。
  • 為什么娘子關只派了幾支雜牌軍駐守?閻錫山手中真的無兵可用嗎?
    正當忻口前線的所有人都在準備一場反攻時,11月2日,衛立煌卻突然下達了忻口前線各部隊全部後撤的命令,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打得好好的為什麼突然就放棄陣地了呢?原來是太原東邊的娘子關出事了。就在幾天前,太原東邊的重鎮娘子關丟了,而且後續組織的幾道防線接連被突破,日軍第20師團已經沿正太鐵路直逼太原,閻錫山不得不放棄忻口,繼而抽調部隊保衛太原,否則太原一丟,日軍再從南北兩面夾擊忻口的中國軍隊,那就真的完了。那娘子關這麼重要,為什麼就這樣丟了呢?第二戰區在娘子關戰場究竟是怎樣部署的呢?
  • 西山口邦迪拉之戰:解放軍迂迴穿插貝利小道,打得印軍魂飛魄散
    據此,西藏邊防部隊以2個多團從正面攻擊西山口,打敵之「頭」;以3個多團從敵兩翼夾擊申隔宗、略馬東、擊敵之「背」,剖敵之「腹」;以2個團實施迂迴穿插,直插德讓宗、邦迪拉之間,切敵之「尾」,形成對西山口、德讓宗地區之敵的多路分進合擊,將其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 美媒稱美軍再次練習跳島戰術,曾大敗日軍?
    跳島戰術為什麼能在二戰時期大放異彩?因為這種戰術充分利用了美軍的優勢,避過了日軍堅強的據點,將日軍防守力量強大島嶼周邊的小島全部攻佔,再利用美軍充沛的工程能力和物資供應,快速向前建立港口和機場,繼續繞過前面的日軍強硬據點進行海空封鎖。
  • 淞滬會戰初期的十日圍攻,5萬國軍對6千日軍為何還是功敗垂成?
    這樣就等於給日軍爭取到了寶貴的一天時間,軍事行動受到政治和外交的掣肘,更沒開戰就已經如此,無疑是給淞滬會戰蒙上一層陰影。在「一二八事變」中,日軍陸戰隊的表現顯然不如預期。但日軍還是注意到了這支部隊的價值——如果沒有這支陸戰隊,日本在上海的租界很可能在陸軍到達之前就被中國軍隊攻佔。 日軍認為上海陸戰隊表現不佳的原因是沒有裝備足夠的重武器。
  • 有人說清軍在娘子關成功阻擊八國聯軍並殲敵1800人,這真的嗎
    娘子關南城樓而在娘子關一役,德法軍隊就被清軍擊斃1800人。其他那些戰鬥的殲敵總數加起來,連它的零頭都不夠。為什麼"娘子關大捷"殲敵如此之眾、戰果如此輝煌,卻不見載於史冊、廣為人們傳誦呢?下面,咱們從頭說起。八國聯軍為什麼要進犯娘子關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侵佔了北京城,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至山西。
  • 抗日老照片:八路軍佔領娘子關,最後一張抗戰中的女孩最驚豔!
    抗日老照片:八路軍佔領娘子關,最後一張抗戰中的女孩最驚豔! 抗日老照片:八路軍佔領娘子關,最後一張抗戰中的女孩最驚豔! 抗日老照片:八路軍佔領娘子關,最後一張抗戰中的女孩最驚豔!
  • 日軍進攻2小時反被包圍
    首先,他認為,蘇軍的正面攻防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協作能力差。換句話說,從正面突破會遇到很大困難,而一旦從側後對蘇軍採取包抄或包圍之勢,其戰鬥意志會瞬間垮塌,陷入混亂。 其次,從歷次的作戰經驗看,蘇軍的單兵素質很差,而日軍之所以慘敗,關鍵在於缺乏重火力支援,往往部隊還沒有短兵相接,就在對手炮火的覆蓋下損失大半。
  • 人民解放軍為何對運動戰如此偏愛?
    如今的解放軍在戰術和裝備均十分強悍運動戰,總結一下就是避敵主力,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分割殲滅(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那麼,人民解放軍為何對運動戰如此偏愛?如果深入研究這段歷史,我們會驚奇地發現:與解放軍交過手的日軍、國民黨軍和「聯合國軍」,是解放軍偏愛運動戰和戰術使用日臻成熟的重要「推手」。
  • 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打擊日寇的戰術有哪些?
    在抗日戰爭中,我國兩黨精明的戰術體系,把日寇打得團團轉。而當時結合我我國地方性的地理,發明了前所未有的戰術來抵抗日軍的侵越,那麼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打擊日寇的戰術有哪些?正面防禦戰,遊擊戰、運動戰、伏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圍城打援、破擊戰、攻城戰、包圍戰。
  • 轟炸機反航母戰術的新生,如此飽和攻擊美軍完全沒有遇見過
    這種反航母戰術的主角就是轟-6J,它是國產大名鼎鼎轟-6K「戰神」遠程轟炸機的海軍型,目前還不知道其綽號叫什麼,其實應該給它取名「龍王」比較合適。 什麼時候空軍也變得如此的土豪了,這麼燒錢的轟炸估計現在的美軍是玩不起了,而曾經每花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的空軍卻開始玩起這種土豪戰術,這樣的打法在以前一窮二白時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 戰術動作解析:獨特兇猛、攻守兼備的解放軍三三制戰術
    解放軍建軍時,武器簡陋,單兵作戰能力不足,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解放軍從抗戰時期開始,結合東北解放戰爭中的經驗,開創性的建立了三三制戰術。三三制戰術其實來源於日軍步兵戰術,在實戰中改進提升。該戰術要求士兵三人為單位,成一個戰鬥小組,三個小組為一個班。
  • 日軍「牛刀專家」偷襲我120師後方,賀龍怒火中燒全殲這股日軍
    當日日晚,日軍佔領靈壽慈峪鎮。26日拂曉,日偽軍繼續向北進犯,遭第719團阻擊後,於當日午後退回慈峪。日軍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佯裝向靈壽撤退,用小部兵力向陳莊發動正面佯攻,迷惑八路軍。水原採取所謂「牛刀子」戰術,奔襲晉察冀邊區南部重鎮陳莊,以「掏心」方式摧毀抗日根據地的後方指揮機關。
  • 此戰,孫立人單挑日軍4個師團,兩次使用「孫子兵法」,全殲不可一世...
    上回王老溼講到孫立人採用親老祖宗的「圍魏救趙」戰術讓不可一世的日軍第18師團首嘗敗果,但這一仗只是讓18師團敗了,沒有效殺傷日軍。按照駐印軍總指揮部和史迪威的作戰計劃,必須要擴大戰果,將日軍主力消滅。此戰,就出現效果了。
  • 國軍抗戰恥辱:日軍踏屍輕取長沙的真相
    留守長沙的8師176團團長屈化平知道長沙守不住,不守又責任攸關,竟隻身一走了之。副團長李春鵬率少數部隊出城南逃,路上被日軍俘虜,長沙失陷。 留守長沙的8師176團團長屈化平知道長沙守不住,不守又責任攸關,竟隻身一走了之。副團長李春鵬率少數部隊出城南逃,路上被日軍俘虜,長沙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