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中國的麻慄壩變成了緬甸的果敢
緬甸人只講緬甸語嗎?或許很多人沒有確切的答案。
實際上在緬甸一些和中國關係密切的地區,講的也是漢語。
最近一個緬甸播報漢語新聞的視頻走紅了網絡,引起了很多國內的朋友的關注。
用漢語播報新聞的果敢
有雲南的網友留了言,給外省的人們進行了科普,稱這個地方說的方言口音就是雲南臨滄話,在那個地方給人的感覺,完全與國內無異!
視頻裡的這個地方叫果敢,全稱是「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是屬於緬甸的一個獨立自治區。
今天的文章,我們一起走進果敢,這個曾屬於中國,如今卻屬於緬甸的地方。
果敢在哪裡?
果敢位於緬甸北部,在地圖上呈條狀,外形與朝鮮頗為相似。
向東中國,向西緬甸
果敢西鄰怒江,東南邊是緬甸的清水河,北邊和東邊就是中緬邊境線,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三個鎮子接壤。果敢地區的地形多為山區和丘陵,佔比達到98%,整體地勢呈現北高南低。
果敢的面積有2700平方公裡,但是人口少的可憐,只有25萬人居住在這裡。而且這其中有16萬多人都集中在老街。
果敢首府老街
而果敢的老街也並不是一條街,而是果敢的首府,也是果敢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老街原名麻慄壩,傣族語意為「最野蠻的地方」,也曾是金三角最著名的毒品產地。
果敢從哪裡來?
果敢名稱的由來存在兩種爭論。
一種說法認為果敢一詞出自於科幹山的諧音。科幹山也就是現在果敢的一座山,曾經殖民此地的英國人稱呼為「KoKang」,音譯過來正好就是果敢。
果敢大廟——果敢華人的信仰中心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果敢一詞出於緬甸撣族講的禪語。"果"是撣語裡的"九","敢"是撣語裡的"戶",連起來就代表著曾經居住於此的九戶人家了。
那麼這九戶人家又是什麼來頭?
這就涉及到了果敢此地真正開始有存在感的源頭。
如果要了解果敢,我們首先得了解緬甸與中國悠久深遠的關係。
在元朝時期,好戰驍勇的忽必烈幾乎打下歐亞大陸的大部分版圖,緬甸也在其中。
由於緬甸蒲甘王朝在戰爭中失利,所以緬甸淪落為元朝的附庸國,並且設置了緬中行省,管理緬甸東北部的地區。後來又撤銷該省,將其併入雲南的管轄範圍。
清代傣族鎮康州土司地(黃色區域)
時間來到清朝早期,南明的勢力尚未被徹底消滅。南明的永曆帝朱由榔發動「反清」失敗後,部分明軍逃亡至緬甸地界,最終在果敢安頓了下來。
這行人的領頭人名叫楊高學,是朱由榔最得力的手下之一,他也正是最後定居果敢並管理果敢的楊氏土司的先祖。
然後這九戶人家不斷壯大,楊氏家族的後人便命名此地為果敢。
果敢末代土司楊振材
無論改名的由來是哪一個爭論流派,但是果敢的歷史卻是沒有爭議的。
因為該地一直到清朝都明明白白地屬於清朝管轄,清朝各類史書也一直對該地和楊氏土司的存在有著明確記錄。
那麼果敢怎麼又變成了緬甸領土呢?
緬甸難以解決的心病
隨著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西方列強帶著武器和利炮強行侵略亞洲,果敢的命運也在這一進程中被改寫。
英屬印度全圖(東部為英屬緬甸)
1886年,清廷與英國籤訂了《中英緬甸條約》。當時明確規定果敢屬於中國。但是1897年,清廷又被迫重新籤訂了不平等合約,將果敢割讓給了英屬緬甸。
這一割讓後,果敢再也沒有重回中國懷抱。
1948年緬甸正式獨立後,果敢地區也被明確歸入了緬甸的國家版圖,我國對此也沒有異議。
果敢的位置圖
但是,果敢地區的人們卻不這麼想。
雖然成為了緬甸的一部分,但果敢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果敢的局勢一直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此地也成為了緬甸的一塊心病。
果敢的反抗勢力相當多,並且一直在爆發內亂,數十年來動亂情況都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緬甸官方的影響力也沒有完全覆蓋到這裡。
緬甸複雜的國內形勢
距今為止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發生於2015年的果敢軍事衝突,衝突本質是緬甸政府軍與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同盟軍)之間發生數場爭鬥。
彭家聲作為前果敢政府主席,同時也有個響噹噹的名號——果敢王。對彭家聲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推崇的人稱其為果敢王,但有些人叫他毒梟。
他以華人自居,操著一口雲南口音的普通話,一生致力於和緬甸政府對抗。在2015年的衝突之時,他還曾發表致全球華人書,希望得到援助。
果敢王彭家聲
但是在他管理下的果敢也被各種詬病,當地的販毒活動十分猖獗,甚至影響到與其接壤的中國雲南省臨滄。
這導致我國雲南省在90年代毒品泛濫,約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而彭家聲率領下的果敢同盟軍實際上也是其販毒團夥的保護傘。
這一系列的動蕩間接影響到我國,使我國深受其害。後來面對各方壓力,在2002年,彭家聲才許諾讓果敢全面禁毒。
果敢最為繁華的老街,號稱「小澳門」,賭博行業在這裡非常發達。
目前來說,果敢地區雖然毒品得到了控制,但色情和賭博行業仍然是不加限制,如果想要到果敢旅行,安全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果敢老街對面的雲南鎮康縣
是中國還是緬甸?果敢人複雜的身份認同
近幾年,果敢局勢還算穩定,仍由緬甸政府控制著。不過由於果敢位於邊境的特殊性,緬甸政府也不敢輕舉妄動。因此將果敢設為了特區,並且在15年的戰亂後強制推行緬甸語和進行緬甸國家認同的教育。
緬甸字母
雖然緬甸政府致力於推行緬甸國家認同教育和去中國化,但在當地的中國元素仍是難以消除。
果敢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以及風俗日常仍是和雲南類似,大家都講漢語,寫漢字,用人民幣。在通信方面也是使用的我國電信網絡,電力由國企南方電網輸送。
充滿了中國元素
因此果敢人的身份認同很是複雜,內心深處不認同自己是緬甸人,但是也無法自稱是中國人,只有自稱果敢人才能最好詮釋他們的身份。
不過也有當地的華人也表示,如今在果敢漢字越來越少見了,官方基本都是緬甸文。雖然很大多數當地人不習慣,但是也無可奈何。
果敢一所學校
錯綜複雜的歷史和政治原因,造就了果敢與眾不同的文化。無論後續發展如何,我們都希望果敢無戰事,作為近鄰的我們也祝願果敢能有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作者提供
文中圖片來自Wikipedia、Google map、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