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素難消除,什麼是緬甸果敢?

2021-01-18 高原觀察君

(^_^)

中國的麻慄壩變成了緬甸的果敢

緬甸人只講緬甸語嗎?或許很多人沒有確切的答案。

實際上在緬甸一些和中國關係密切的地區,講的也是漢語。

最近一個緬甸播報漢語新聞的視頻走紅了網絡,引起了很多國內的朋友的關注。

用漢語播報新聞的果敢

有雲南的網友留了言,給外省的人們進行了科普,稱這個地方說的方言口音就是雲南臨滄話,在那個地方給人的感覺,完全與國內無異!

視頻裡的這個地方叫果敢,全稱是「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是屬於緬甸的一個獨立自治區。

今天的文章,我們一起走進果敢,這個曾屬於中國,如今卻屬於緬甸的地方。

果敢在哪裡?

果敢位於緬甸北部,在地圖上呈條狀,外形與朝鮮頗為相似。

向東中國,向西緬甸

果敢西鄰怒江,東南邊是緬甸的清水河,北邊和東邊就是中緬邊境線,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三個鎮子接壤。果敢地區的地形多為山區和丘陵,佔比達到98%,整體地勢呈現北高南低。

果敢的面積有2700平方公裡,但是人口少的可憐,只有25萬人居住在這裡。而且這其中有16萬多人都集中在老街。

果敢首府老街

而果敢的老街也並不是一條街,而是果敢的首府,也是果敢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老街原名麻慄壩,傣族語意為「最野蠻的地方」,也曾是金三角最著名的毒品產地。

果敢從哪裡來?

果敢名稱的由來存在兩種爭論。

一種說法認為果敢一詞出自於科幹山的諧音。科幹山也就是現在果敢的一座山,曾經殖民此地的英國人稱呼為「KoKang」,音譯過來正好就是果敢。

果敢大廟——果敢華人的信仰中心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果敢一詞出於緬甸撣族講的禪語。"果"是撣語裡的"九","敢"是撣語裡的"戶",連起來就代表著曾經居住於此的九戶人家了。

那麼這九戶人家又是什麼來頭?

這就涉及到了果敢此地真正開始有存在感的源頭。

如果要了解果敢,我們首先得了解緬甸與中國悠久深遠的關係。

在元朝時期,好戰驍勇的忽必烈幾乎打下歐亞大陸的大部分版圖,緬甸也在其中。

由於緬甸蒲甘王朝在戰爭中失利,所以緬甸淪落為元朝的附庸國,並且設置了緬中行省,管理緬甸東北部的地區。後來又撤銷該省,將其併入雲南的管轄範圍。

清代傣族鎮康州土司地(黃色區域)

時間來到清朝早期,南明的勢力尚未被徹底消滅。南明的永曆帝朱由榔發動「反清」失敗後,部分明軍逃亡至緬甸地界,最終在果敢安頓了下來。

這行人的領頭人名叫楊高學,是朱由榔最得力的手下之一,他也正是最後定居果敢並管理果敢的楊氏土司的先祖。

然後這九戶人家不斷壯大,楊氏家族的後人便命名此地為果敢。

果敢末代土司楊振材

無論改名的由來是哪一個爭論流派,但是果敢的歷史卻是沒有爭議的。

因為該地一直到清朝都明明白白地屬於清朝管轄,清朝各類史書也一直對該地和楊氏土司的存在有著明確記錄。

那麼果敢怎麼又變成了緬甸領土呢?

緬甸難以解決的心病

隨著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西方列強帶著武器和利炮強行侵略亞洲,果敢的命運也在這一進程中被改寫。

英屬印度全圖(東部為英屬緬甸)

1886年,清廷與英國籤訂了《中英緬甸條約》。當時明確規定果敢屬於中國。但是1897年,清廷又被迫重新籤訂了不平等合約,將果敢割讓給了英屬緬甸。

這一割讓後,果敢再也沒有重回中國懷抱。

1948年緬甸正式獨立後,果敢地區也被明確歸入了緬甸的國家版圖,我國對此也沒有異議。

果敢的位置圖

但是,果敢地區的人們卻不這麼想。

雖然成為了緬甸的一部分,但果敢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果敢的局勢一直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此地也成為了緬甸的一塊心病。

果敢的反抗勢力相當多,並且一直在爆發內亂,數十年來動亂情況都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緬甸官方的影響力也沒有完全覆蓋到這裡。

緬甸複雜的國內形勢

距今為止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發生於2015年的果敢軍事衝突,衝突本質是緬甸政府軍與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同盟軍)之間發生數場爭鬥。

彭家聲作為前果敢政府主席,同時也有個響噹噹的名號——果敢王。對彭家聲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推崇的人稱其為果敢王,但有些人叫他毒梟。

他以華人自居,操著一口雲南口音的普通話,一生致力於和緬甸政府對抗。在2015年的衝突之時,他還曾發表致全球華人書,希望得到援助。

果敢王彭家聲

但是在他管理下的果敢也被各種詬病,當地的販毒活動十分猖獗,甚至影響到與其接壤的中國雲南省臨滄。

這導致我國雲南省在90年代毒品泛濫,約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而彭家聲率領下的果敢同盟軍實際上也是其販毒團夥的保護傘。

這一系列的動蕩間接影響到我國,使我國深受其害。後來面對各方壓力,在2002年,彭家聲才許諾讓果敢全面禁毒。

果敢最為繁華的老街,號稱「小澳門」,賭博行業在這裡非常發達。

目前來說,果敢地區雖然毒品得到了控制,但色情和賭博行業仍然是不加限制,如果想要到果敢旅行,安全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果敢老街對面的雲南鎮康縣

是中國還是緬甸?果敢人複雜的身份認同

近幾年,果敢局勢還算穩定,仍由緬甸政府控制著。不過由於果敢位於邊境的特殊性,緬甸政府也不敢輕舉妄動。因此將果敢設為了特區,並且在15年的戰亂後強制推行緬甸語和進行緬甸國家認同的教育。

緬甸字母

雖然緬甸政府致力於推行緬甸國家認同教育和去中國化,但在當地的中國元素仍是難以消除。

果敢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以及風俗日常仍是和雲南類似,大家都講漢語,寫漢字,用人民幣。在通信方面也是使用的我國電信網絡,電力由國企南方電網輸送。

充滿了中國元素

因此果敢人的身份認同很是複雜,內心深處不認同自己是緬甸人,但是也無法自稱是中國人,只有自稱果敢人才能最好詮釋他們的身份。

不過也有當地的華人也表示,如今在果敢漢字越來越少見了,官方基本都是緬甸文。雖然很大多數當地人不習慣,但是也無可奈何。

果敢一所學校

錯綜複雜的歷史和政治原因,造就了果敢與眾不同的文化。無論後續發展如何,我們都希望果敢無戰事,作為近鄰的我們也祝願果敢能有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作者提供

文中圖片來自Wikipedia、Google map、bilibili

相關焦點

  • 果敢和中國究竟有何淵源,為何緬甸花了70年時間,都無法收復果敢
    他被吳三桂抓住以後,部下的一些將領就逃到了緬甸與中國交界的地區,在那裡過著半獨立的生活。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數百年,他們自稱為果敢,緬甸政府與其鬥爭了七十年,直到今天緬甸方面都沒能收復果敢。
  • 為何緬甸花了70年,都沒辦法徵服果敢?
    果敢,一個並不算陌生的形容詞,其意「當機立斷,敢作敢為」。 此刻,我們便以果敢的文字內涵,去談論一場近在我們身旁,有關於緬甸中央(下稱緬甸政府)與緬甸屬果敢自治區(下稱果敢)的戰爭。緬甸,其國土面積65000餘平方公裡,人口5200萬。與之相對的,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佔地僅約2700平方公裡,人口總數約25萬人。
  • 果敢已被緬甸拿下,為啥佤邦能屹立不倒,始終保持獨立?
    它與清廷籤訂了《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正是這份喪權辱國的條約,讓原本歸屬於中國雲南的果敢,成了緬甸的領土。 就像當年清廷願意放棄尊嚴割讓果敢,卻死活不願意放棄佤邦,正是因為佤邦大,而果敢小。試想,果敢要以一己之力去對抗整個緬甸政府軍,這是何其的難。而佤邦對付起緬甸政府來,要容易得多。
  • 同樣是刺頭,緬甸10年前敢滅果敢,為何卻不敢動佤邦?
    緬甸作為和我們接壤的一個國家,一直以來都內亂不休、戰亂不止。因為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內部政權混亂,一直都是由一種特別牽強、鬆散的關係維持著。緬甸中央政府看似是風光的老大,其實經常為內部十幾個武裝組織頭疼,其中最大的兩個刺頭便是果敢和佤邦!
  • 緬甸果敢華人,口中的「國內」和「縣」出乎意料,歷史來源有四類
    因為果敢地區的漢族比例並不高,傣族、佤族、納西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佔的比例最大。我們可以把他們統稱為「華人」,但是不能稱之為「漢人」。對中國認同感更高果敢人對中國的認同感是很高的,用漢字、說漢語自不必多說。單從他們對一些詞語的特指上就可以看出來。
  • 明朝和國軍後裔建立的果敢,緬甸為何至今沒收復?
    走投無路的永曆帝只得帶著剩下的人馬逃亡緬甸,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逃亡外國的皇帝。當時的緬甸也是東南亞的強國,隱隱有著統一中南半島之勢,但是南明大軍的到了,卻打破了這樣的局面。隨即,明軍在緬甸境內大肆搶掠,據記載,當時的明軍陳一度殺到距離緬甸首都不遠的位置,幾乎是要滅國了。無奈的緬甸方面只得「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招奏效了,白文選撤軍。隨後的一次營救行動也沒有成功。
  • 看真實的緬甸果敢:曾經國門漢字已被換掉,緬文成主流文字
    對於當下國人們來說,果敢這個地方都會比較陌生,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與我們中國的雲南省緊緊挨著。如今是歸屬緬甸,但實際上在歷史時期,果敢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
  • 緬甸內地與果敢暫停物流貿易!
    撣邦果敢自治區消息,9月16日,為了嚴防第二輪新冠肺炎疫情,果敢自治區加強了防疫舉措。在嚴防疫情期間,自治區民眾出行須攜帶有效證件,協助外來人員進入自治區或逃避檢查者,將被依法嚴懲。果敢自治區加強防疫措施後,臘戌-老街的物流運輸受到了影響,雖然通令中嚴禁民眾疫情期間炒賣物品,但是,部分民眾仍然希望自治區能儘快恢復物流往來,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保證自治區內的物資供應。此前,由於仰光、曼德勒等地的民眾誤信謠言,紛紛前往超市內搶購日用品,一時間造成了恐慌。
  • 中國邊境上的果敢女兵 ,漂亮、勇悍,就是膚色偏黑!
    緬甸,古稱驃國,據史書記載,在中國的魏晉時代就有驃國進貢。唐代宮廷樂中還有驃國樂。可見歷史上緬甸與中國的聯繫密切。
  • 地獄在人間,鏡頭下緬甸果敢吸毒群體的悲慘狀況
    緬甸果敢毗鄰中國雲南省,生活在這裡的人,祖上多數是中國人,因歷史因素成了異鄉人。此地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動蕩之中,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底層民不聊生,唯一的收入就是種植罌粟,製作鴉片、海洛因等毒品。然而事隔10年,她卻出現在緬甸果敢,並與人結婚,還生了一個3歲的女兒。然而讓人氣憤的是,張福娟依然在吸食毒品,找的老公黃為民(上圖左)同樣是一名癮君子,以致於女兒出生就對海洛因有依賴,從小就被父母餵食海洛因和葡萄糖的混合物。母親高小宇(右三)31歲,七個月前同吸毒的丈夫離婚,靠著販賣毒品維生活,並因此被捕。
  • 這是一個曾經的中華屬地——果敢
    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首府老街市,東北方向與中國鎮康縣城南傘鎮僅相距7公裡。果敢地區原本就是中國的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元朝時果敢地區為雲南行省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鎮康路軍民總管府和孟定路軍民總管府的領地。明朝時為鎮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領地,清朝時為雲南省永昌府鎮康土知州的「六戶」領地。
  • 該地區原是中國領土,後被迫分離,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為果敢族
    西方列強通過工業革命,開始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中國成為了他們眼中最大的一塊「肥肉」。清朝末年,我國丟失了大片領土,其中包括江心坡、南坎、庫頁島等地,果敢也是其中之一。果敢全稱為「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為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其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的雲南省。
  • 果敢漢族的族群意識與身份認同
    在某些人的故事裡,果敢民族武裝是反政府武裝,甚至是叛亂武裝,但在另一些人的故事裡,果敢民族武裝則是為了捍衛民族尊嚴、反抗壓迫的人民軍隊和革命武裝、正義之師。可見,同一個故事的主角,在不同的故事講述人口中,形象就會截然相反。果敢華裔族群是什麼人,難道一直都只能由外人來界定嗎?我們自己就不能定義自己是誰嗎?果敢民族是什麼樣的形象,難道就一直任由局外人來刻畫嗎?
  • 「果敢王」彭家聲,是民族英雄還是果敢罪人?功與過該如何評說?
    在清朝初年,明末舊部想反清復明,於是在緬甸地區建立了反清海外基地,彭家聲的家族正是這時候定居於緬甸果敢,後來由於清政府籤訂了《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將果敢割讓給英國當殖民地,1948年緬甸獨立,果敢便成了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到了1960年,中緬雙方籤訂邊界協定,果敢被劃分給了緬甸,再到如今21世紀緬甸新政府宣布成立,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果敢便一直與緬甸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
  • 緬甸果敢老街發生一起槍擊案,打工華人女子受傷
    11月22日,果敢自治區老街發生一起槍擊案件,一名華人女子受傷。老街總務管理局一名負責人稱,據了解,11月22日晚上,老街一個地區發生一起槍擊案件,目前,相關負責人正在調查。受傷的女子是一名在老街打工的工人。她的手臂受傷,已經送往老街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 專訪康姆士永駐,我在2019年差點被緬甸叛軍打死
    談笑風生間,我很難想像去年他剛從戰區走出來,開著車穿過叛軍的包圍網。永駐現在工作生活在臺灣,偶爾往返於福州,祖籍在雲南,出生在緬甸。永駐在《樂隊我做東》中說曾在戰區逃離七天七夜,就是在緬甸的經歷。「聽說你曾經從緬甸戰區逃離,逃了一周才出來。」「你覺得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 緬甸武裝知多少
    獨立後稱為緬甸聯邦共和國,與泰國、寮國、中國、印度、孟加拉國接壤,國土面積676581平方公裡,2018年人口5370萬,也算是人口大國了。緬甸有七個省七個邦以及一個特區。簡單來說,省主要是緬族分布地,邦主要是各少數民族分布。由於一些原因,導致緬甸國內武裝勢力眾多,那麼都有哪些呢?
  • 金三角毒梟教母,果敢第一個「女皇帝」,楊二小姐的傳奇人生
    這兩人之所以能在金三角稱王稱霸,都離不開一個女人的影響,那就是有金三角毒梟教母之稱的楊二小姐,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女性,4歲開始玩槍,16歲代表家族參與中國遠徵軍抗日,32歲主政果敢,成為果敢第一個「女皇帝」。2017年7月13日,英國BBC報導了一則新聞《緬甸果敢「女皇帝」楊二小姐高齡辭世》,而緬甸本土報紙的標題是《曾經叱吒風雲的楊二小姐於木姐去世,享年92歲(虛歲)》。
  • 果敢愛情故事之《多情總被無情惱》大結局 翹首以盼待和平
    在老街,無數商鋪慘遭洗劫,不少無辜百姓橫屍街頭;山寨的果敢百姓很多家園被毀,被迫背井離鄉,甚至弄得家破人亡!在 1 2 5 口岸和芒東壩一帶,上千畝的甘蔗被付之一炬,戰爭的殘酷讓果敢老百姓深受其害。在南傘,我遇到了久違了的魯星兒,她的臉上依然帶著深深的憂鬱。 當我問起丁志強的情況時,她什麼都沒說,眼睛裡是無限的擔心害怕 ,我就沒有多問。丁志強肯定是上戰場去了!
  • 直到這個世界毀滅,緬甸依然存活
    由此可見,緬甸與我們中國很是相似,是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的組合體,不過二者所不同的是,我們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兩部分的統一和整合,但緬甸則是依靠外力,也就是英國人的力量,來完成了表面的整合,所以在英國人跑了之後,緬甸邊緣地區的分裂問題,一直延續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