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長江武漢段水位上漲速度加快,位於長江江心的天興洲民垸被洪水包圍,垸內457名村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7月11日17時,天興洲18年來首次主動行洪。從洲尾口門處扒口行洪,在漫堤前引江水緩慢進洲。
(橫屏觀看,行洪前後的天興洲)
(行洪前)
- 7月6日 -
7月6日,夕陽照耀下的天興洲(無人機航拍)。與平時相比,天興洲周邊的沙灘已淹入江水中。 記者史偉 攝
(行洪後)
- 7月12日 -
7月12日,位於長江武漢段的天興洲被江水淹沒(無人機拍攝)。
- 7月16日 -
7月16日,被江水漫過的天興洲。記者苗劍 攝
武漢水資源豐富,江河湖庫邊民垸眾多,這些民垸如何形成?抵禦洪水能力如何?什麼情況下會行洪?
18日,長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市水務局水旱災害防禦處負責人。
民垸多為土堤
抵禦洪水能力較弱
通俗地說,民垸就是在湖泊、溼地和河道上圍堤造地後,供人居住和耕作的場所。
武漢,水系發達,不僅江河,在一些湖泊周邊,都有民垸。由於點位眾多,武漢的總體民垸數量並不好統計,但在湖北、湖南等地,民垸是比較常見的。
相對於堤防所保護的區域,民垸在洪水面前是相對脆弱的。圍住民垸的大多是人工建造的土堤,防洪標準參差不齊且普遍不高。
例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最驚心動魄的堤防保衛戰,並不是發生在長江幹堤上,而是在民垸裡。當時湖北、湖南受災的200多萬群眾幾乎全部來自各個民垸。整個長江中遊地區被洪水衝垮的民垸有100多處。
7月12日,位於長江武漢段的天興洲被江水淹沒(無人機拍攝)。記者史偉 攝
主動扒口行洪是讓開水道
給洪水出路
1998年後,「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納入長江綜合防禦體系。
「與水相爭,不完全是一個對抗的過程,還要給洪水以出路。」1998年後,湘、鄂、皖、贛四省開始對長江幹堤之間嚴重阻礙行洪的洲灘民垸、洞庭湖及鄱陽湖區部分防洪標準低的民垸進行平垸行湖、退田還湖。
其中,對影響長江行洪的洲灘民垸實行「雙退」,又退人又退耕,堅決平毀;對其他民垸採取退人不退耕的「單退」方式,即一般洪水年份仍可進行農業生產,較大洪水年份滯蓄洪水。
從這個角度來說,較大洪水發生時,民垸就變成了行洪通道。
「這次天興洲扒口行洪就是如此。」該負責人介紹,位於長江武漢河段下段、長江二橋與陽邏之間的天興洲是長江較大的江心洲之一,洲長約8.5公裡,平均寬2.1公裡。洲上建有垸堤,是一道土堤,總長約17.7公裡,堤頂平均高度28.50米。今年長江水位不斷上漲,不斷逼近堤頂28.50米的高程,洲內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受到威脅。如一味死守,可能發生潰口或漫溢等更大險情,「主動扒口,讓開水道,實際是將損失減小至最低的方式」。
7月6日晚,準備轉移的居民將自家門窗關好。 記者史偉 通訊員羅維舟 攝
7月6日晚,天興派出所民警組織居民轉移。 記者史偉 通訊員羅維舟 攝
7月6日晚,鄉防汛工作人員和派出所民警在核對待轉移居民人數。記者史偉 通訊員羅維舟 攝
何時行洪看水位
扒口前所有人員轉移安置到位
民垸地理位置不同,其垸堤抵禦洪水的能力也大不相同。達到什麼條件可以行洪,需要結合相鄰長江、漢江或中小河流、湖泊的水位,以及自身垸堤高程、垸內地面高程而定。
按照《武漢市城市防洪應急預案總體預案》,已列入移民建鎮、平垸行洪的民垸中的單退民垸,應按已設計實施的口門方案進洪,對雙退民垸應嚴格清除行洪障礙。目前,這項防洪工作由所在區政府按國家和省、市有關要求負責組織實施。其他洲灘民垸,未實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鎮的民垸,則由所在區防指組織防汛,按限定水位扒口過洪。
7月14日,武漢市洪山區公安分局天興派出所所長餘詠喜(右)和民警王思順(左)乘船在洲內巡邏,守護天興洲居民的財產安全。記者史偉 通訊員羅維舟 攝
7月14日,值守人員在轉移。記者史偉 通訊員羅維舟 攝
7月16日,江水漫過的天興洲上,人員出入只能行船。 記者苗劍 攝
7月16日,門衛胡愛民在被江水圍困的大樓裡值守。 記者苗劍 攝
在武漢,除了洪山區天興洲民垸,重點洲灘民垸還有東西湖區東風垸。
東風垸蓄洪面積12平方公裡,堤防總長11公裡,蓄洪水位29.0米。按照《預案》要求,當府澴河發生50年一遇洪水,遭遇長江武漢關水位在25.0至27.0米之間時,適時啟用東西湖區東風垸。東風垸防汛工作和安全轉移措施由東西湖區防指負責組織。
「這些重點洲灘民垸的及時行洪,有助於緩解中下遊的防洪壓力。」該負責人稱,按照「不漏一人」的要求,行洪前,垸內所有人員的疏散轉移和集中安置都必須到位。
主辦 | 中共洪山區委宣傳部、洪山區融媒體中心
來源丨長江日報
美編丨張操 責編丨夏旻鳴
統籌 | 張賓 審稿 | 王娟
洪山大學之城
建設國內一流的大學之城
微信公眾號ID :hsdx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