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消滅你,與你無關」: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生存?

2020-12-25 微瘋鈴鈴

看《三體》,裡面有句話,「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聽起來囂張跋扈,但一部廣受好評的科幻小說帶給你的觀感遠不止語言上的震動。這句話背後的智慧,說明了一個大趨勢,揭示了整個人類世界前進和發展的基本規律。

比方說,康師傅、統一方便麵銷量急劇下跌,不過,打敗它們的並不是同行白象、今麥郎,而是美團、餓了麼等外賣。

再比方說,打敗口香糖的也不是益達,而是手機。以前等收銀,無聊就往購物籃裡拿兩盒口香糖,現在要麼低頭看微信、刷朋友圈,要麼打王者,誰會幹等著?

又拿今年來說,很多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工作,加班加點,但還是失業了,打敗我們的不是裁員,而是疫情直接把整個公司弄沒了。

正如最近看的一本書《創新化生存》裡說的:「當今時代最大的焦慮來源於不確定性。我們每個人堅信不疑並全身投入的事業,都有可能被瞬間顛覆。」

大趨勢襲來,往往殺人不眨眼,即便是看到9999隻白天鵝,也無法排除下一隻黑天鵝的存在。就像今年,誰能料到平時幾毛錢一個的口罩竟然貴過了豬肉?給我們的生活又雪上加霜。

面對如此高度不確定的世界,隨時都有可能被淘汰,說不焦慮,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光焦慮是沒用的。

孔子已經告訴我們,思而不學則殆。真的很有道理,一個人思慮過多,只會迷茫,甚至變成行動的矮子,白白浪費許多光陰。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呢?

中國傳媒大學王可越教授的新書《創新化生存》,從創新的角度,告訴們該如何將不安的焦慮轉化為創造的動力。

王可越教授在書中明確指出了創新化生存的5個方面:反思、感受、洞察、創意、行動。這5個方面各具內涵,又彼此連接。

反思:質疑理所當然,揭示並討論真問題,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提問「為什麼」。不斷自我審視、提問,調整生活與工作目標。

感受:帶著問題進入真實的世界,真聽、真看、真感覺,開始發現之旅,感受到更豐富的內容,看到被廣泛忽略的信息。與外部世界持續互動,讓我們真正活著。

洞察:穿越現象,看到實質。理解人和情境的複雜性,揭示關鍵矛盾,聚焦問題的突破點。鎖定關鍵點進行簡化思考,把握機會。

創意:打開想像力,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提防掉入俗套的陷阱,探索新的可能性。相信每個人都有想像力,讓腦子不偷懶。

行動:從一個小目標開始,用行動思考。嘗試、失敗、再嘗試,不斷的行動是創造力確認的過程。邊做邊學,敏捷行動,快速改進,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在這5個方面中,反思和洞察是富有理性色彩的,感受與創意則充分體現了感性,實現創新化生存,需要感性和理性的相互配合。

具體如何實現創新化生存,在我看來,這3條很關鍵:

1、不斷打破定勢思維

西方有個諺語是這麼說的:「如果你手裡有一把錘子,所有東西看上去都像釘子。」什麼意思呢?

這把「錘子」就像我們平時使用的特定社交工具,我們對錘子使用越多,就越依賴它。利用這點,現在很多平臺用大數據,推算出你瀏覽的數據,然後推送給你喜歡的信息。

久而久之,單一的工具限定的人們的視野和思維,形成思維定勢。比方經常刷知乎,就覺得全國人民的收入水平都是月入幾萬的那種,根本看不見現實裡更多工薪階層年入才幾萬的生活。

其實,現在看似開放的網際網路已經變得越來越「部落化」——信息在部落內部越來越合理,而我們越來越看不到外邊發生的事情和觀點。

如果我們的工具箱裡只有錘子,我們就成了錘子的延伸,我們只看到了釘子,甚至將螺絲也看成釘子。人越長大,就越偏執,通過錘子,我們只是看到了世界的一種可能,卻宣布自己看到了全部真相。

所以,不要老用習慣的APP,走習慣的路,見習慣的人,遭遇的結果都是預期的,看似構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其實很脆弱。刷完了知乎「月入幾萬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也可以去豆瓣參加一下「喪心病狂攢錢小組」,你發現人生千姿百態,有趣得很。

2、學會充分收集信息

有個很有趣的故事。

當年哥倫布首次登陸華特林島,島上的印第安人看不見近在眼前的巨大帆船。這些印第安人驚奇歐洲人是如何來到這裡的,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哥倫布一行人是從「雲端上下來的」。

在沒有「帆船」概念的情況下,印第安人看不見「帆船」,因為人們通常只「看見」已經知道的東西。

所以說,以偏概全的事經常發生,連聖人孔子也一樣會犯這樣的錯。

有一次,孔子七天沒有吃飯,餓壞了。弟子顏回弄來一些米,煮飯時被孔子看見他「偷吃」。而實際情況呢?炭灰飄進鍋裡,弄髒了米飯,顏回覺得扔掉可惜,才吃掉了。

孔子反省自己的「心機」,感嘆:「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要相信自己看見的,但並不一定可信;該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信)

在沒有掌握充分的信息,不清楚真相之前,我們得到很可能是謬誤,做出更加錯誤的行動。在生活學習中也一樣,只是掌握片面就誇誇其談,阻礙的是自己進步。

想起前兩天聽心理諮詢直播課,老師怕大家聽不懂,舉了一個很通俗的例子,解釋的比較詳細,有人遲到了進來,啥情況不知道,就評論「這也叫專業?」、「跟個婦人一樣,對不起,不要耽誤我時間」。

又想起前幾天寫了一本書的書評,有人在下面評論「垃圾書」,我點開她的主頁,發現她就看了這本書開頭幾頁,給的筆記都是「全是湊字數」、「垃圾營銷書,不要玷汙了寫作」。

有人自己是錘子,就滿世界找釘子。那些遲到聽課的人沒有聽完老師最後講解的心理學專業知識,用在人際溝通中是多麼有用,那個評論的人,也不知道那本書就是線上寫作課訓練營的集合,線上課要一千塊,但是看書卻只要幾十。作者就是為了方便更多人看,根本不用再營銷。因為固有的偏見,這些人註定錯過了。

至於如何充分收集信息,可以是自己身體力行,得來的直接經驗,如果做不到,懶得做,也可以多問身邊人,或者請教專家,總之,不能只有百度這麼一個渠道吧?

3、完成永遠大於完美

這句話簡直太精闢了,可以直接治癒大部分「完美主義」拖延症患者。

「完美」是很好的追求,但「完美主義」就很容易成為一件事不開始的藉口。

我之前一直不敢寫東西,很多想法一直在腦袋裡醞釀,總覺得不夠好,要推敲、沉澱,一遍遍打腹稿,就是不在電腦上敲一個字,到最後,千言萬語全在一覺中沉沒了。

後面某天在公眾號上看見人家寫的文字,蒼天吶,這不就是我想說的話嗎?然而,跟我有什麼關係?再好的想法沒有寫下來,一段文字就永遠不存在。

王可越教授說:「人生的意義是人的行為創造的,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就沒有意義。」深以為然。扎克伯格也說:「產品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演化出來的。」哪裡有什麼完美,不都是在一次次行動中迭代、更新,慢慢變好嗎?

在懂得這個道理之前,我一直在構思一次完美行動,一篇完美文章,之後我明白,從來不存在完美行動,也不存在完美文章,只存在嘗試而已。

生命,就是在無數嘗試中出現的一個小概率事件。

你覺得不會寫,但寫著寫著就不一樣了。你覺得世界無聊,但走著走著就不一樣了。你覺得無法發生的,一旦開始,就不受控制了。

俗話說得好:種樹的最佳時機是20年前,其次是現在。如果現在不行動,過幾年仍然會重複著類似的感嘆。

人的尊嚴,始終來自行動的反饋。不管世界充滿了多大的不確定性,總有一些是「確定」的,那就是我們的目的地。

想清楚了我們去哪裡,找到我們的定位,深入思考:什麼是我們的優勢?這個優勢能否保持和拓展?它是盲目的定位,還是靈活、動態的定位?

很多人問:如何改變自己?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你再問他:「你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嗎?」要麼不知道,或者是這樣一種答案:要賺錢,想出名。然而,不依託具體的事情,錢和名的目標是相當空洞的。

就像地心引力,如果沒有自己的定位,那麼,跳起來的行動(嘗試)既沒有意義,也是無聊的。

讓自己變得更好,要從明確自己的喜好和特長開始。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說:「多數人都以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其實不然,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只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即便在這一點上,人們也往往認識不清。」

然而,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只能靠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如果從事自己不擅長的工作,是無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說那些自己根本幹不了的事了。

但發現自己的長處,最佳途徑是回饋分析法,從認識自己開始,打開認知,尋找目標,積極行動。在做的過程中感受自己,驗證特長與弱點,獲得對自己的洞察,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總之,重要的是去行動,而不是只有想法。

相關焦點

  • 36氪領讀 | 俞敏洪: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做確定的自己
    編者按:本文整理自《俞敏洪:我的成長觀》,作者:俞敏洪。 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不確定性,不光在中國,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祖國變得更好,都希望自己能發揮更大的力量,能夠成為中流砥柱,為這個時代添磚加瓦,這就是我想說的: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做確定的自己。
  • 你創造的一切與你無關,與我無關
    我在努力創造一切,後來才發現創造的一切都與我無關,被別人佔據了主導地位。自己拱手相讓的不是所謂的物質,而是相讓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把自己一部分的經歷義無反顧、毫不保留的相讓出去,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是一個理想化的狀態,還是一個子虛烏有的的人生態度,不得而知。
  • 在不確定時代,個人如何發展?
    如果你在上海,歡迎周六下午一起約約約哦!周六下午2:00-4:00小編在上海徐匯區衡山路525號的非我書吧有一個關於「不確定時代,個人如何發展」的講座,感興趣的童鞋歡迎報名參加哦。講座結束之後,我們可以一起聊一聊如何開展「筆耕不輟」的線下活動哦!
  • 殘酷的「我幹掉你,與你無關」,學會保持「居安思危才能走得遠」
    老闆回答,年前就搬了,看那樣的形勢,感覺逃不掉拆遷的事實,所以早早找好店鋪。「未雨綢繆,老闆真厲害!」店老闆笑,這回不是房東趕我走的,是拆遷辦,不早做準備的話真的沒飯吃嘍。那笑容裡藏不住的得意,讓我想到了「居安思危,讓你走得更遠。」
  • 我的世界:屠龍者最終成為了龍,如果你是末影龍,你該如何生存?
    屠龍者終成了龍,是指當你在和惡龍纏鬥的時候,你必須掌握它的一切特性,久而久之,就會迷失自我。而在《我的世界》中也有末影龍的存在,於是有玩家腦洞大開,提出一種假設:如果終日屠龍的你,卻變成了末影龍,面對來勢洶洶的玩家,你能生存下去嗎?
  • 空想的網絡烏託邦,如何在網絡化時代生存?
    網絡化時代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度網絡化、信息化的社會,人們通過社交媒體與無數人瞬時聯繫。網絡化時代將對地緣政治和國際形勢產生何種影響?人們在這個時代應如何生存?報紙原文:《如何在網絡化時代生存》熊一舟/編譯極度互聯的世界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連接得更加緊密,這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人們曾認為,地球上每個人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就能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論。
  • 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前段時間讀到康德的一首詩:我愛你,與你無關。忽然明白即使妹子不是來自天國,仍然可以做到這樣。19世紀詩人康德的這首詩部分是這樣的「渴望藏不住眼光,於是我躲開,不要你看見我心慌,我愛你,與你無關。真的啊!它只屬於我的心,只要你能幸福,我的悲傷,你不需要管。」這首詩並沒有了脫悲傷,但了脫了嫉妒和內心的不安。「只要你能幸福」我悲不悲傷,那是我的事,與你沒關係。
  • 對話「雪球」創始人方三文:不確定時代該如何投資
    「我的世界觀大致分為兩面,一方面世界很難認知,我們的認知能力非常有限。就個體而言,經歷和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就公司而言,資源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對自己能做的事情要有所約束,儘可能專注,在能力範圍內做事情;另一方面,做一件事,又要儘可能把它做好,這兩點並不矛盾。」方三文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所以,對預期和結果要降低,但動機和過程要足夠積極。」
  • 後疫情時代,窮人應該如何應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
    對於大多數人,首當其衝應該感受到的是當前時代的不確定性,以往我們可以靠一份工作能夠持續去生活,持續去賺錢,但是現在好像已經不行了,這個不確定的時代,這個不確定的疫情,他在倒逼著我們不得不去為自己找到更多能夠創造收益的渠道,以及能夠讓自己應對未來不確定的風險。
  • 如何消滅老鼠,廚房老鼠怎麼消滅?
    如何消滅老鼠,廚房老鼠怎麼消滅?東方漢諾殺蟲|廚房食物豐富,是老鼠非常喜歡的生存棲息場所,為保食品安全,那麼家裡(廚房)有老鼠怎麼辦呢,廚房滅老鼠,這4個問題你了解幾個?廚房,是烹飪美味佳餚和儲存食物的房間。在這裡食物豐富,滿屋美味佳餚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
  • 六爻例題一則,與自己無關的事如何確定「用神」
    學六爻的朋友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但頻率最高的可能是確定「用神」,古書講得最多的是「自測」和「測六親」,對於與自己無關的事,古人不提倡預測,原因大概有兩個,其一,古人講究「不動不佔」,認為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可能不太靈驗,其二,古人認為:掌握特殊技藝的人,不宜過多的窺視天地及鬼神。
  • 我們為什麼不徹底消滅蚊子?
    這麼煩人的蚊子,為什麼一直沒有被消滅呢?蚊子已經在地球生活了上億年,全世界共有3600多種,光中國就有370多種。可是,為什麼我們不去徹底消滅他們呢?因為,消滅蚊子也就意味著消滅了地球上許多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例如:青蛙、鳥、魚。而且,有些植物居然還是依靠蚊子來完成主要授粉的。
  • 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我問她,你放棄出國讀書的機會,只為和他留在同一個城市,值得嗎?她回答說,沒有值得不值得,這都是我自己選擇的。你知道嗎?愛其實是一個人的事。只要我知道他還在這裡,空氣裡有他的呼吸,這個城市對我來說就是有溫度的。原來愛可以是:我愛你,但是與你無關。
  • 活動招募 | 《生存家族》觀影會——我們如何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走向客廳開關,「啪」一聲後我知道不是燈泡壞了,是全屋沒電。反正也沒有太要緊的事,沒電就沒電吧,靜坐1小時後打開手機微信,才看到物業緊急通知:西區大面積停電,9點後有望恢復。原來如此。不由想到頭頂上的鄰居和這個區域的其他人,我住10樓以下,真需要下樓還可能,那些住10樓以上的人們呢?比如30層或更高層,這個早上他們怎樣上班?孩子怎樣上學?
  • 這是一場要命的考試,不及格就會被消滅,學渣們該如何生存
    嘟嘟聊電影,分享好電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嘟嘟。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部讓學渣們聞風喪膽的驚悚軟科幻片——《人類消減計劃》。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由於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陸地面積大幅減小,而人口卻突破了500億,為此各大國達成了一項削減人類的計劃。
  • 靈氣復甦之後該如何生存?這4本靈氣復甦類網文,讓你了解真相!
    但是這並不代表。靈氣復甦類小說不吃香。我是刀刀,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4本靈氣復甦類小說,讓你了解靈氣復甦之後該如何生存的真相!全球妖變(赤地瓜)這本小說說是靈氣復甦類網文,但是實際上小說開頭就已經進入了靈氣復甦的時代。小說選擇的主角重生的方式也很新穎,不是什麼被殺,奇遇,而是被時間的力量推回過去。
  • 你的風華絕代,其實早已與我無關
    在這之前其實我對他一無所知,如果這件事情從未發生,或許他會漸漸的隨著時間,湮沒無蹤。而在這個抑鬱與孤獨肆意綻放的時代,喬任梁好像被貼上悲劇的標籤,讓人無法忘卻。 而到了《我的前半生》涓生、子君成了一對都市夫妻。涓生出軌,給子君留下了一個破碎家庭。幸而子君最終重獲真愛而獲得重生。 亦舒如此的借鑑魯迅的作品難免有些反諷的意味。相同的名字,就好像前世姻緣在新的世代,原本相愛的人可以反目。亦舒藉以告訴你,愛情並不是什麼堅不可摧的事。真正讓人終究修成正果的,是自我的覺醒:「過去的已與我無關,我要振作!」
  • 超級灑脫的星座,我愛你與你無關,你不愛我也與我無關
    灑脫的人,總是在這個世界上容易不被傷害,每個人其實都想很瀟灑,可是現實中每個人都是扭扭捏捏的,無處瀟灑。十二星座中,我認識很多獅子座,雙魚座,摩羯座的朋友,當然了其他星座也有所了解,但是我最最喜歡的就是摩羯座,因為我覺得摩羯座最瀟灑,看事情最通透。最喜歡摩羯座的沉穩和善良了,可是也不是很喜歡摩羯座的現實和冷漠,可是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沒那麼完美,所以在這個層面我就有點更喜歡摩羯座的人了。
  • 《我的少女時代》:不一樣的青春,不一樣的戀愛,你真的看懂了嗎
    我的少女時代 再來講講劇情吧,《我的少女時代》講述的是普通少女林真心在某一天收到一封充滿威脅的「幸運信」,聲稱不傳給其他人或者毀壞該信就會不得善終。我的少女時代 徐太宇本性並不壞,他幹的壞事都不是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的。相反,他本性善良且充滿潛力。
  • 《海吉拉》——我愛你,無關性別
    宛婷突如期然的不告而別讓棠生和希真措手不及,多年後,希真跟棠生身邊出現了一位長相清純的男孩--劉廷。我愛你,與性別無關。沒錯,劉廷就是婉婷。婉婷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再次面對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主持人蔡康永曾說過,「我喜歡你,剛好你是個男生」漸漸接受婉婷的汶萊生發現無論婉婷變成了什麼樣子,他都依舊愛著他/她。也許有人會覺得劇情很荒謬,但是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海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