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領讀 | 俞敏洪: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做確定的自己

2021-01-13 36kr

編者按:本文整理自《俞敏洪:我的成長觀》,作者:俞敏洪。

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不確定性,不光在中國,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祖國變得更好,都希望自己能發揮更大的力量,能夠成為中流砥柱,為這個時代添磚加瓦,這就是我想說的: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做確定的自己。

我們需要關注宏觀經濟,因為中國的宏觀政策、宏觀經濟形勢對經濟發展,以及企業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甚至決定生死存亡的作用。一個政策可能激活一批企業,也可能結束一批企業。就自身感受,我講四個方面。

第一,現在槓桿作用、4 萬億元激發企業活力這樣的作用其實已經過去了,再往後國家光加大投資槓桿,不太可能激發中國企業的整體活力。所以現在政府去槓桿雖然痛苦,但這是一個必經之路。很像一個人病了本來應該好好養病,對症下藥,但是吃的都是猛藥,讓人興奮,讓人感到好像沒病。現在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十字路口,要治病的話就要經歷各種痛苦,要熬過這些痛苦。不光民營經濟要熬,政府也要同舟共濟一起熬。只要我們活著,保證我們的企業不死,未來就會等到更好的機會。

第二,企業利潤越來越少,甚至收入越來越少。現在出口受限制,消費指數也在急劇下降。出口和內需都拉動不了企業發展。前一階段企業家蔣錫培反覆陳述要減稅,主要強調在兩方面減稅,企業的減稅和社保基數的下調,他認為這兩項如果不減企業沒法活下去。我們發現政府的減稅政策是有的,但企業方面反而感覺交了更多的錢。2017 年政府財政收入增加,而財政收入應該大部分來自企業,這意味著企業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向國家繳納的錢更多。政府沒錢,企業艱難。這樣下去的話可能會出現循環危機:政府和企業沒錢,還不起銀行的貸款,銀行的壞帳越來越多,銀行不再給企業放貸,企業也不願意貸款,因為貸完款產品賣不出去,拿了錢不知道怎麼花,最後有可能隨著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企業倒閉,大量人員失業,房地產泡沫破裂,引起社會動蕩。這是大家最擔心的,希望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三,市場經濟缺乏活力。政府通過看得見的手注入幾萬億元投資後,企業和社會都已經沒有了自我蛻變和造血的能力。現在大量企業出了問題,都不會想辦法讓自己更有活力、想辦法創新、自我生存,而是指望著政府出新的支持政策讓企業活起來。這很像我們養孩子,一直給孩子又餵飯又給安排各種各樣的服務,長大了突然發現他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企業指望政府的支持,政府也希望幫助企業,我們看到政府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希望加強民營經濟的活力,解決中國經濟的分配問題。但是中國出了一個怪現象:越有問題政府越管,但是越管企業越缺乏自我造血能力。

在教育領域,政府也出臺了整頓教育培訓機構的文件,恨不得一天之內把教育培訓領域的混亂局面掰回來。政府的用心是好的,但實際執行過程一定要給予企業足夠的時間,讓企業有迴旋和調整的機會。

第四,在外部,中美 貿易問題是中國變成第二大經濟體以後,美國霸主地位受到影響必然產生的結果。這毫無疑問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考驗:放棄了,國家沒有安全感;不放棄,我們的錢就沒法投入到經濟中,而要投入到國防中去。這種感覺就是美國的冷戰思維把中國又帶入了一個旋渦。企業也受到影響,因為貿易摩擦的最後結果是中國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受害。而且有些中國的科技企業,在科技研發中的投入十分不足,中國企業在科技方面超越美國還有待時日。

但是中國經濟依然會繼續發展。我這裡有四個詞來解釋:有人可用、有策可依、有圈可點、有技可發。

第一,中國人是極具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改革開放 40 年,中國人民的創造力只發揮了 30%~40%,企業家在做企業的時候並不是無所顧忌地投入,因為他們投入的同時在害怕,害怕政策的不確定性,害怕投入以後的各種變故。所以政府應該創造一個讓企業家全情投入的環境。中國人才池很大,近十幾年大學擴招以及每年五六十萬留學生,這樣的人才池還沒充分用起來。真把這些人百分之百放心用起來,我覺得中國還有 30%~40% 的經濟增量。人才是最寶貴的東西。

第二,政府手裡還有牌,這個牌不是再刺激幾億元,不是過分監管,而是給出真正保護企業家精神的法規和政策。如何保護企業家?如何保護企業家的創新熱情?如何為企業家開道鋪路創造方便?這些必須變成政府的核心思維,而且這些思維必須直接涉及觀念的改變、思想的改變。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最高層領導支持市場經濟改革的思想往往是對的,結果下面執行的時候卻是反的,或者是走彎路的,這是很奇怪的現象。企業家群裡也討論過休謨的現代文明三原則。休謨是與乾隆同時代的人,這三個原則是:財產的穩定佔有,經同意的轉讓,遵守契約。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企業家感到安全,這種安全是對於財產的安全、對於人身的安全、對於企業發展的安全,這是政府必須要做的事情,民間是做不到的。

各級政府應該勒緊褲腰帶,先過一段時間苦日子,讓企業家先把財富創造出來,就像過去 40 年,再想辦法讓企業家更多地貢獻給社會。企業家手裡沒錢了,政府就拿不到錢。企業家不富有、人民不富有,國家怎麼可能富有呢?真的應該讓政府「小」起來,讓更多的政府工作人員下海創業。我發現中國真正能創業成功的人很多是有政府工作經驗的人。鼓勵政府裡有經營頭腦的人出來創業,同時還能減少政府行政開支,把錢用在老百姓身上。政府的巨大的體制性財政花費,讓老百姓真的有點喘不過氣來。

第三,世界已經形成了互相依存的關係,美國怎麼折騰,世界都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我們要做的是讓中國的產品獲得世界的認可。而要實現這一點,中國有兩大優勢:第一是中國的製造業儘管沒有趕上德國工業 4.0,但現在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第二是中國的市場,不管是外部市場還是內部市場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同時,一定要讓世界更加信任中國。取得世界信任交易成本就會下降,中國企業的活路就會多出無數條。

第四,科技會改變世界,我們的科技整體水平是落後的,包括基礎科技的研發,但我們的科技應用水平並不落後。不過,我們科技應用水平通常做得不太好,在基礎科技方面整體提升投入也不夠。未來科技的應用不僅是對國內。我們的科技應用、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做的都是國內的生意,而且都是做的和人們的物質欲望、交流欲望相關的生意,像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大公司,一定要更多地走向世界,創造出真正影響全世界的科技產品來。對中國的科技公司而言,真正升級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才是重要的。人工智慧等科技的發展極有可能催生出世界級別的產品來。中國有大數據的優勢,人工智慧是基於大數據的,但是到底能不能幹起來就看企業家的高度如何了。如果高度不夠,依然只想著滿足老百姓的簡單需求,那中國科技趕超世界還是遙遙無期。

這四點我認為是中國經濟能夠繼續發展的原因,但是到底能不能做到,要看政府和企業家的共同努力。

關於企業家如何做,我再講一個故事。

明武宗年間,寧王朱宸濠要造反。王陽明在路上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寧王造反了。他手下說:「你等著,等著皇帝下命令,讓你去打寧王的時候你再去。」王陽明說:「我怎麼等得及?如果我等了,寧王造反成功了,我們還活不活了?」他手下告訴他:「你現在去,沒有得到皇帝的詔書,就算你把他打敗了,皇帝也會責罰的。」王陽明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該為國家幹的時候就幹,在沒有得到皇帝命令的情況下王陽明把寧王打敗了,最後果真差一點被皇帝殺掉。後來幸虧有人幫王陽明說了很多好話,他總算活下來了。王陽明的一生就是光明的一生,知行合一,憑著良心來幹事情,絕不幹違心的事情。在各種利益和顧慮面前,我們企業家能做到嗎?

我覺得,政府也要有大格局,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政府千萬不要做得過且過、寅吃卯糧的事情。沒有大格局就一定會出大事。企業家要做有情懷的事情,而不是撈一把是一把。現在之所以大量民營企業陷入困境,一方面是國家的宏觀政策確實有所影響,但是另外一方面是很多做企業的人幹的就是撈一把是一把的事情,哪兒賺錢往哪兒衝,哪兒賺錢快往哪兒衝。大量的人進入房地產行業,賺完錢把房子賣掉,錢放到口袋裡就好。如果政府短視,企業家撈錢,怎麼可能好起來呢?

此外,還要建立互信機制。互信,是政府和民間互相信任,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難,但是這裡面主導權在政府,不在民間。企業家和員工要互相信任,現在企業家和員工也是不互相信任的,各種勞資關係很緊張。合伙人之間也不互相信任,創業公司因為合伙人打架散夥的事情比比皆是。我現在對投資有一個感覺,最好不要投幾個人合夥的,一個創始人的反而容易成功。有三個以上合伙人,搞不清哪天就「打架」了,而且中國合伙人之間「打架」好像是必然現象,不是偶然現象。還有國際社會與中國的互相信任,我覺得中國改革開放有一段時間建立了良好的國際社會和中國的互信機制,但是好像又出現了問題。出現問題我們就要去尋找問題的根源,重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任。從企業做起就是誠信經營;政府方面,要遵守國際規則來布局中國的未來,取得信任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現在,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和防範太厲害,做事情的潛在成本高到了不可估量。教育培訓行業是相對比較簡單的行業,我的時間至少有1/2 用在處理各種各樣的潛在成本上。我相信很多企業家都是這個感覺,法規不清,契約精神缺乏,社會道德下降。比如曾經曝出來的高鐵上霸佔座位的事件(當事人被網友人肉搜索以後我估計他未來的日子也不好過了),當事人就是從小到大沒有人教育他什麼叫契約精神,什麼叫社會道德,什麼叫遵紀守法。大家都不守規矩,就會互相爭搶,就不可能互相信任。互信機制不解決,道德規範、契約精神、法規問題不解決,潛在成本將會永遠存在,我們永遠走不上現代化發展的真正軌道,走不上超越世界發展的軌道。

在再出發的路上,我想說三個詞:與時俱進、洗心革面、高瞻遠矚。與時俱進就是要和世界發展方向同步,不管是商業思想體系,還是商業運營體系,不要逆世界潮流而動。同時還要與人民對於幸福生活的嚮往同步,我們做的事情是真正為人民謀福利的事情,這點非常重要。關於洗心革面,有一句話叫作:任何過去讓你成功的特質都可能變成讓你失敗的原因。我現在深深感覺到過去我把新東方做成功的品質,現在正在成為妨礙新東方發展的原因。為什麼?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現代社會結構的發展,使得你用過去的方法來對付未來的事情是對付不了的,所以企業家「洗心革面」就變成了重要的話題。所謂的高瞻遠矚,我總結了四點。第一,企業家的眼光要遠一點。第二,做事要踩著點,佛教中有一個觀點是急事慢做,不要那麼匆忙。一個政策出來,大家像瘋了一樣,再一個政策出來,大家又像被潑了一盆涼水一樣,這樣是不行的。企業家做事也不要有了一點錢就發瘋似的投入,最後發現自己的企業要倒閉。很多創業公司拿到了投資後亂發展,最後把自己整死了。第三,資源要用到點。有些企業拿到了錢以後就開始亂用,後來發現困難來臨的時候手頭沒錢了,資金鍊斷裂,最後企業不得不倒閉清算。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活得長一點,只要活得長,我們就會有未來。

最後我要說,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筆直的,但是懂得根據地形靈活上升的人一定能夠到達生命的頂峰。大家要有信心,這是最關鍵的,這個信心就是我們一直在向上走。

書名:《俞敏洪:我的成長觀》

作者:俞敏洪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作者簡介

俞敏洪,1962年生,江蘇江陰人,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1985年至1991年任北京大學外語系教師,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2003年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2006年9月7日,帶領新東方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北京大學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

相關焦點

  • 在不確定的時代,做一件確定的事 ——水心老師新年致辭
    充滿魔幻的2020,一次又一次見證歷史的2020,一言難盡的2020……終於要過去了!2021來臨之際,該說點什麼呢?——假如按預定方案,大家就不可能線下相聚了!1月27日,遠川推出第一期在線公益共讀課程,號召大家以「讀「攻毒,在家學習,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可是,那些鄉村學校的孩子,父母不在家或不具備指導能力,孩子又不能外出,怎麼辦呢?根據疫情防控需求,遠川通過全國各地的紅十字會、公益基金會和教育局向鄉村學校捐贈了五萬多份兒童讀寫同步精品課程。
  • 在不確定的世界裡,做好確定的自己.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但總會有一點小歡喜,面對人生種種無常,做好自己,保持歡喜。
  • 清華教授的普通女兒,俞敏洪的普通大學,他們的普通高攀不起
    這句話來源於劉瑜教授最近做的一次《不確定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總結一下劉瑜教授的演講,其核心觀點就是:現在的教育過於狂熱,過度的教育軍備競賽坑害了過多的孩子。我們應該鬆弛下來,要發現孩子的喜愛,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要引領孩子自我發現,而不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
  • 後疫情時代,窮人應該如何應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
    對於大多數人,首當其衝應該感受到的是當前時代的不確定性,以往我們可以靠一份工作能夠持續去生活,持續去賺錢,但是現在好像已經不行了,這個不確定的時代,這個不確定的疫情,他在倒逼著我們不得不去為自己找到更多能夠創造收益的渠道,以及能夠讓自己應對未來不確定的風險。
  • 在不確定時代,個人如何發展?
    周六下午2:00-4:00小編在上海徐匯區衡山路525號的非我書吧有一個關於「不確定時代,個人如何發展」的講座,感興趣的童鞋歡迎報名參加哦。講座結束之後,我們可以一起聊一聊如何開展「筆耕不輟」的線下活動哦!
  • 俞敏洪:每年閱讀量不超過5本,根本不叫讀書
    真正聰明的人永遠在投資自己。而讀書,就是投資自己的利器,是提升自己的有效辦法。大咖都在讀書俞敏洪:1年讀完300本書全北大任何一個學生一年的平均讀書量都不會少於100本。而俞敏洪是300本左右。俞敏洪說:「很多人認為這個時代「賺錢才是王道」,讀書不能直接創造效益,是耽誤時間。
  • 俞敏洪 從未走出鄉野
    在貴州遵義正安縣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僅有的71名學生中,三分之二是留守兒童,三分之一的家庭離異——「他們回家後,爸媽也不在家」,這場景讓俞敏洪心痛,「鄉村已經不完整了。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畫面不再存在,中年人出去打工,慢慢地,整個鄉村的社會結構就被消解掉了。」一代人湧向城市,無人回望故土。他記憶裡向母親討要連環畫看、在母親規定時間裡完成家務、田務再讀書的畫面,很難在這個時代重現了。
  • 36氪領讀 | 陳鴻宇:新民謠詩人的商業未來
    36氪專門為讀書設立了【36氪領讀】欄目,篩選一些值得讀的書,並提供一些書摘。希望你手邊有一本稱心的書,讓讀書這場運動繼續下去。環境就像一個浪潮,在進入浪潮之前沒有理想或進入之後沒有反思便會被捲走,再也記不起曾經因為愛、因為年輕而誕生的種種想像,成名不必趁早,分得清哪裡是浪哪裡是我的時候就剛剛好。
  • 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俞敏洪
    俞敏洪表示他仔細思考過自己的一輩子,沒有像別的同學盯著名次和榮譽,他的眼光跳過了這個境界。 新東方看法難以承受之重:後悔把新東方做得那麼大 回首過去的十幾年創業,俞敏洪表示首先想到的是後悔把新東方做這麼大。
  • 「我消滅你,與你無關」: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生存?
    面對如此高度不確定的世界,隨時都有可能被淘汰,說不焦慮,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光焦慮是沒用的。孔子已經告訴我們,思而不學則殆。真的很有道理,一個人思慮過多,只會迷茫,甚至變成行動的矮子,白白浪費許多光陰。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呢?
  • 俞敏洪錯了嗎?他只是揭開了一個殘酷的真相!
    就是這句話昨天晚上被一度轉發,網友炸了,指責俞敏洪這是「把鍋扔給女性,太不尊重女性了」。「不理解什麼是平等的兩性關係,甚至不明白什麼是平等」。這是一個不敢生病的時代,突如其來的意外,甚至會輕易摧毀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把幸福還給學生,教育需要情感與態度
    我認識的好教師沒有一個不讀書的,而且沒有一個不是下了功夫好好讀書的,所以你倡導教師閱讀我覺得一點沒錯,而且我們新教育團隊還專門為教師的成長做了一個中國教師的專業成長地圖。我們專門研究教師到底應該讀哪一些書,其實教師和孩子僅僅倡導讀書還不夠,讀什麼同樣很重要。俞敏洪:還有怎麼讀?
  • 《我的少女時代2》確定開拍 王大陸回歸女主未定
    據臺灣媒體報導,曾經創下4.1億高票房的《我的少女時代》第二部,確定暑假開拍,成本超過1億臺幣。導演陳玉珊、編劇曾詠婷、男主角王大陸「鐵三角」全部回歸。 目前確定王大陸是男主角不變,女主角仍在選角中,但據了解,競爭激烈,但絕對是「大咖」。
  • 36氪領讀 | 還在渾渾噩噩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嗎?不如有點兒理性決策...
    36氪專門為讀書設立了【36氪領讀】欄目,篩選一些值得讀的書,並提供一些書摘。希望你手邊有一本稱心的書,讓讀書這場運動繼續下去。內容簡介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有限空間和有限時間的限制,因此常常面臨一系列難以抉擇的問題。在一天或者一生的時光裡,哪些事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些是應該放棄的?我們對雜亂無序的容忍底線是什麼?
  • 俞敏洪終於讓你們揪住小辮子了
    「而一個社會中,資本家最大的原罪體現就是:資本家沒有任何的資格,出來講道德。」讀到這裡,我倒抽一口冷氣,恍惚一夜回到「萬惡的舊社會」,身邊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資本家」。不不不,更可怕的是,我自己就是那個「萬惡的資本家」啊!因為我也開公司,我還有僱員,我也做生意。條條都中啊!
  • 彭浩翔:確定的CULT + 不確定的男女情感
    周星馳的電影時代跨越很大,古裝片的數量不在少數,而彭浩翔電影的時代背景卻基本設定在當下的香港,延續到日後的北京。彭浩翔的這一創作特點,首先是由他自身的社會階層決定的。他本人就是一個白領階層的一份子,對白領階層的生活和情感特點可謂相當了解,在處理這方面的題材上顯得得心應手。
  • 俞敏洪談兒子買iPad,論教育的一致性
    有天,俞敏洪的兒子回家跟他說,「爸爸,你也給我買個ipad吧,班裡同學每個人都有ipad。」俞敏洪說:「這個ipad五千多塊錢。俞敏洪反問兒子。兒子說,「那怎麼辦?」最後怎麼解決的呢?俞敏洪想了個辦法說「我可以給你買,但是你把這20本書讀完,並把這20本書的內容複述給我聽了,我確定你都讀完了,我再給你買。」
  • 36氪領讀 | 優衣庫經營之道:質疑常識,不受常識束縛
    內容簡介 「由自己完成的筆記本。」在書中,他回顧了自己作為經營者的成功經驗,他這樣寫道: 「從終點開始吧。因為只要你設定了終點,『為了獲得成功該做哪些事情』就變得一目了然了。」 的確,經營首先要從設定作為終點的目標開始,因為這樣才能讓你明白自己到底該做什麼。目標定得越高,為實現目標而做的事也就越具革新性。 以破釜沉舟的氣勢樹立高遠目標恰如革新之母,其結果便是創造顧客。
  • 對話俞敏洪:多讀書就能教好學生?好天真的俞老師……
    前一陣子,俞敏洪又被罵了:因為他在一次直播中指出「中小學老師一年都讀不了三五本書,所以教不好學生」。這句話一下子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紛紛指責他站著說話不腰疼,不了解真實情況。俞敏洪也滿腹委屈:我是經過實際調查的,並沒有亂說,憑什麼都罵我。
  • 俞敏洪宣布將退休,他的心裡有多苦?
    由於投的學校實在太多,俞敏洪的所有收入全部用來申請,都還不夠。假如能被錄取並拿到全獎的話,哪怕是借錢,也還是一筆合算的投資。但俞敏洪陸續收到一些學校的錄取信,卻連一個全獎都沒有。最好的一家是提供半獎,俞敏洪自己還得湊1萬多美元。按他的工資算,需要不吃不喝幾十年才能湊齊。無奈之下,俞敏洪開始利用北大教師身份,在校外兼職,做英語培訓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