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得今生來世樂,
皆為依靠智慧力,
達瓦王子用智慧,
拯救暫桑今來世。
要想得到今生和來世的安樂,唯有依靠智慧力才能成辦。具有智慧的人,能自利利他,如菩薩化身的達瓦王子以智慧拯救了吃人魔王——暫桑的今生和來世。
一般的人依靠智慧能使自己得到今生和來世的安樂,即便福報欠缺的人,如果依靠世間的智慧,深信因果,取捨善惡,則能圓滿暫時的所願。而究竟的安樂必須依靠出世的智慧也就是空性慧,從修行角度而言,欲求今生成就必須證悟空性慧。
若求究竟的佛果,必須具足兩種因:生起空性慧自我解脫因以及悲智雙運廣利眾生之菩提因。
下面講一個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以智慧力救度眾生的故事。
古印度有位叫暫桑的國王。一次,他到森林中打獵時與一頭貪慾猛烈的母獅邪淫。後來母獅生下一個男孩,他的身體智慧相似於暫桑王,但身毛鬚髮以及暴烈的性情卻有母獅的特點,故取名為獅子暫桑。
暫桑王去世後獅子暫桑繼位,也名暫桑王。一天他對剎帝利種姓和婆羅門種姓的兩個王妃說:「明天你倆誰先到花園,我就和她一起遊玩。」
第二天一早,二位王妃穿著華麗的衣服,騎著駿馬趕往花園。婆羅門王妃因順路禮拜供養了土地神祭壇而耽誤了時間。而剎帝利王妃已提前趕到花園和國王遊玩了。婆羅門王妃因受到冷落而遷怒於土地神,就派人拆毀了土地神祭壇。土地神心中憤恨,觀察禍害源於國王,便伺機報復。
國王有一位特別敬信的婆羅門,一天早上,他有事外出,土地神便變成他的模樣,進入房內吩咐侍者準備肉食。這位婆羅門常用素食,今天突然要改肉食,所以侍者不敢作主,於是去請問國王,得到國王開許後,即獻上肉食,土地神吃完後歡喜離去。中午時分,婆羅門回到家中,見侍者獻上的竟是肉食,勃然大怒,責罵道:「我歷來吃素,你今天膽敢獻肉食?」侍者很害怕,又不敢說是你讓我獻的,無奈只好說是國王命令的。婆羅門惱羞成怒,對國王發了一個惡願:「願這個惡王在十二年中都吃人肉。」
不久,當地來了一位比丘,宣講吃素的功德並勸人戒殺行善。全國人民依教奉行斷絕殺生,從而在全國境內找不到一個賣肉的。
國王因沒有得到比丘教化而仍舊吃肉。一天,他的侍臣跑遍大街小巷都買不到肉,怕空手回去挨罵,只好在屍陀林割了一塊剛死的小孩肉,帶回王宮善加烹調獻給了國王。國王一吃,鮮味可口,就問侍臣是什麼肉?侍臣不敢回答。國王說:「你儘管說,赦你無罪。」侍臣這才如實回答。
暫桑王高興地命令他每天獻上小孩肉,侍臣為難地說:「今天小孩肉是偶然得到的,以後到哪裡去找呢?」國王說:「你可以把鄉村的孩童騙到宮中殺死。」侍臣奉命而行。從此以後,國中的小孩連連失蹤。當侍臣再一次誘拐小孩時,正好被隱藏在暗處的人民捉住送到國王面前,請王治罪。暫桑說:「放了他吧!是我命他捉小孩給我吃的。」臣民知道事情真相後都非常憤慨,追到王宮要殺死暫桑。
當暫桑王逃到王宮頂端無路可走的時候,只好大聲呼叫:「若我相續中有吃人肉的習氣,就變成吃人魔王吧!」因婆羅門的詛咒以及他吃人肉的業緣,話音剛落立刻變成吃人魔王,騰空飛到了另一國家,四處捉人次第殘食。
這時在印度北方國有位達瓦王子(即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從小深信三寶,具足無量大悲。他聽說暫桑國王已變成魔王殘害眾生,於是趕往暫桑王所在的地方欲以悲心調化。途中遇到一位婆羅門,王子在他面前求得四句佛法,正在法喜充滿細細思維之時,魔王飛來將他抓進了魔窟。
王子暗想:「死並不可怕,只可惜剛得了四句佛法還沒來得及供養婆羅門上師。」於是非常內疚而淚流滿面。暫桑見後高興地說:「這次你死定了,哭也沒用。」王子答道:「我並非怕死,只因剛才聞受佛法卻未供養上師而悲傷。」於是王子請求暫時放他回去,等供養上師以後再返回受死。暫桑不相信:「你離開後就不會再來了。」「我的心是端直的,和你完全不同。」暫桑暗想:這裡還有很多人可供我食用,就算他一去不回我也能把他抓住。於是放他走了。
王子回國後用一千兩黃金供養上師。當他返回魔窟時,暫桑正在燒火,見他回來非常驚訝,卻仍然說:「你雖然信守諾言,但今天我還是要把你吃掉。」王子毫無畏懼,坦然地說:「我已供養了傳法上師,現在死也無憾。」
暫桑尋思:佛法倒底有什麼好處,竟然使他樂此不疲,連死也不怕呢?於是說道:「現在趁火還沒有燒旺,你趕快給我講一點佛法。」王子回答:「你品格下劣,不是法器。」暫桑好奇心大起,連著請求了三次。
王子見時機成熟,便教他搭起高座並如理如法地聽聞。王子上坐後,先講佛法基礎知識,然後次第開示甚深緣起性空等竅訣。暫桑以三寶的加持和自己的皈依願心,立即擺脫魔軀恢復了人形。
王子將暫桑送回本國,臣民得知他已皈信佛法,就請他繼續當國王。暫桑復位後,大興佛法,廣做善行,使全國上下都步入了善道。
敬摘錄《格言寶藏論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