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起傣家古老的筆
在潔白的紙上寫下這首歌
天上的彩霞和湖裡的波光
都在歌裡翻騰蕩漾 注1
年前,花老師在孔夫子上淘了兩本三、四十年前的老書,一本叫《蘭噶西賀》,一本叫《十二頭魔王》,是同一個傣族史詩蘭噶故事的不同版本。
蘭噶故事是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的傣族版。關注了我一段時間的朋友應該知道,我除了喜歡自然、動物園,還特別喜歡神話和神廟。這《羅摩衍那》啊,我以前也說過,不光是在印度影響力巨大,在東南亞也是,尤其是在泰國。泰版的《羅摩衍那》叫《拉瑪堅》,他們國王的王號都是拉瑪XX世,其實就是把羅摩故事和王權綁定了起來。泰國人和中國的傣族其實是同源的。我本以為傣族的蘭噶故事會和泰國差不多。沒想到三個版本的故事脈絡雖然大致類似,但氣質完全不一樣。
十首魔王搶走悉多,注意10個腦袋的擺放
這種氣質上的差異,在兩個關鍵角色身上彰顯。和原版相比,傣族的蘭噶故事有更可愛的猴神哈奴曼,更渣的羅摩。
猴神哈奴曼是任何一版《羅摩衍那》中最亮眼的角色,他就好比《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在印度版的《羅摩衍那》中,哈奴曼是溼婆的化身,風神之子,本質上是一個神。所以,他做很多事兒都會有宗教上的寓意。在泰國版的《拉瑪堅》中,哈奴曼變成了一個有愛恨情仇的英雄,他就像希臘神話裡的半神一樣,法力無邊,但亦有人格上的弱點,會憤怒,會驕傲,甚至還有一點點好色,先後有過6個老婆。而傣版的神猴有點不一樣,他就是個猴砸。
峇里島版的哈奴曼火燒魔城
印度的哈奴曼,和傣族的哈奴曼,在小時候都做了一件特別淘氣的事情:吃太陽。小時候的猴子嘛,不懂事嘛,看到天上初升的太陽,以為是一顆大紅果。小哈奴曼饞得口水都下來了,一躍而起,就去追吃太陽,還好被天帝給攔住胖揍了一頓。
但隨後的故事就完全不一樣了。在印度,太陽神同樣也是知識之神,陽光遍照四方,於是懂得世間一切知識。哈奴曼吞太陽被賦予了追尋知識的宗教意味,最後,他拜太陽為師,學盡了世界一切道理。
暹粒的哈奴曼把妹旅遊紀念品,情節和造型和泰國版幾乎是一樣的
傣族的呢?天帝揍完哈奴曼,猴神的生身父親風神出來求情,結果討得了天帝的歡心。天帝一想,嗨,這小猴子也是自己人,居然這麼淘氣還真能追到太陽,於是馬上就樂了,反而賜給猴子更多超能力。你看,這不是拉偏架嗎!這讓太陽怎麼想!
所以,傣族的太陽害怕猴神,後面的故事還專門編排了這一段。在故事後半段的大戰中,正義一方的一員大將受了重傷,猴神臨危受命,要在天亮前找到仙藥。於是就出現了這麼一段:
仍不知仙藥在哪裡
眼看黎明就要到來
火紅的太陽就要升起
急性子的阿努曼
一個筋鬥翻到太陽的身邊
把太陽嚇得往後退了三步
阿努曼一點也不客氣的抓住太陽
你聽著,計算時刻的陽光
要是臘嘎納的生命有危險
我就找你是問
臘嘎納可不是普通的人
他拉著太陽的尾巴
又大喝一聲
「往後再退一退
等我回去你再出山」
他又回到金山
一座山都在歡迎他
就是不知道仙藥在哪裡
他索性抱起一整座金山
金山有一萬尺高
金山有一萬隻大象重
阿努曼把它扛在肩上
飛過寬廣的海洋
這時太陽還躲在山後偷看
阿努曼究竟是不是飛過了海面
聽見了百鳥剛剛啼叫
膽小的太陽才帶著發白的臉露出山頂 注2
這簡直就太可愛了!這猴子帶著三分蠻橫,七分救人的急切,就這樣把太陽欺負了一頓。最後太陽竟然還偷看哈奴曼走沒走,一幅受氣包的臉孔躍然紙上。
我在暹粒買的哈奴曼吞日沙畫
哈奴曼把金山搬回去之後自然是把人給救了。然後呢?御醫要求他再把金山給送回去,畢竟是從聖地搬過來的,這應該算是借。在幾乎所有版本中,哈奴曼還山的途中都犯了懶,把金山扔在了半路中,《蘭噶西賀》也不例外。但《十二頭魔王》中卻有一個更騷的操作:
阿努曼眨眨猴眼
他有些不耐煩
召朗瑪也要他搬回去
他才無可奈何又抱起金山
剛飛出蘭噶海面
又轉回頭看看勐蘭噶
心想再送回到原地
實在太麻煩
把它丟進大海吧
誰也不會看見
他便把金山往大海一扔
茫茫的海洋中間便出現一座孤島 注3
哈奴曼你個毛猴砸!
但無論是哪個版本,哈奴曼再怎麼淘氣,他都是個集正義、聰慧、強大、忠誠為一身的角色。只要神猴一出現,故事就鮮活起來,讓人喜歡。但是,各版本羅摩故事中的主角羅摩,我卻常常喜歡不起來。
羅摩故事的主線,都是十首魔王羅波那劫持聖君羅摩的妻子悉多,後在猴國的幫助下,羅摩攻殺十首王,搶回了悉多。但在故事的最後,羅摩對妻子的貞潔起了疑,故事情節急轉直下。傣版的羅摩和悉多命運如何?我手上的兩本書的說法不一樣。
傣族的蘭噶故事的載體是歌手的傳唱,唱本分為大、小兩個版本。大蘭噶又分為《蘭噶西賀》和《蘭噶西雙賀》兩個異本。「蘭噶西賀」的意思,是「蘭噶國的十頭王」,而「西雙賀」的意思則是「十二頭魔王」,加了兩腦袋。我手上的《蘭嘎西賀》就是大蘭噶中的《蘭嘎西賀》,而《十二頭魔王》就是《蘭噶西雙賀》,後者應該是基於前者的再創作。
正邪大戰
兩個版本的羅摩,都顯得更渣男。原版羅摩對悉多的起疑好歹發生在救回悉多之後,而傣族的羅摩,則發生在進攻魔王之前:他派哈奴曼飛過大海,去看一看悉多有沒有失去貞潔,如果已經和魔王鬼混在一起了,那就乾脆不打仗回家去吧~
在原版乃至於東南亞版的常見版本中,哈奴曼飛過大海,純粹是為了尋找蘭卡城在哪裡。而且妻子失去貞潔就不打仗了這個想法,那可真是LOW穿地心。
救回悉多之後,故事還是進入了猜疑的線條當中。傣族的兩個版本中,都有悉多捏泥人的情節:十首(或十二首)的妖王實在太怪異,宮女們好奇腦袋究竟是怎麼排列的,於是苦苦央求悉多用泥捏出一個人像來。結果好死不死,魔王一個親戚的冤魂出現了,附在了泥人身上,張嘴侮辱了羅摩。羅摩一怒之下,要求弟弟處死悉多。
在悉多被處死之前,她最後作了一番道別:
含冤的西拉
象風雨摧殘後的玫瑰
從悲哀變為屈強
不乞求憐憫,不低頭流淚
她換了一套素雅的新衣
把定情的金簪裝在懷裡
用她那飽含溫情的聲音
向跟她相處過的親人宮女告別
「永別了,勐塔打臘達的國君
苦命的西拉曾接受過你崇高的愛情
而今天她又要維尼的愛含冤而死
這就是她一片痴情的命運
「我們成婚雖已十四年
十四年中有十二年是苦難的年月
我知道在一起的日子沒有幾天
所以要更加珍惜夫妻的團圓
「想不到你親自栽培的花
又被你親手將它砍倒
想不到你用心紡織的情絲
又被你親手將它剪斷
「我不會為你的殘忍而傷心
我只是忘不了我們純潔的愛情
星星能把最後一線光獻給黎明
為了愛去死我會感到高興
「永別了,慈祥的母親
您像大地撫育著嫩苗的生命
兒媳含冤死去了
在陽間也不忘母親的恩情
「願母親您像白象一樣高壽
幸福愉快地度過晚年
將來若能在天堂見到母親
那是兒媳最大的幸運
「永別了,各位大臣和將領
祝你們治理的地方風調雨順
讓幸福與歡樂開遍花朵
不幸與痛苦永遠除根
「永別了,勤勞美麗的宮女
請不要為西拉悲哀哭泣
你們對待我象親姐姐
西拉到九泉也不會忘記你們
「永別了,所有的家具和洗澡盆
別因為你們的主人的死而傷心
當朗瑪國王來洗澡的時候
請你們替我向他表述衷情
「永別了,臘嘎納弟弟
你是天空的晨星,金光閃閃
為了尋找嫂嫂你受盡了折磨
今天啊,讓嫂嫂最後看你一眼
「在英麻板修行的時候
儘管吃的是野菜野果
只因哥嫂弟三顆心溶在一起
我們的日子是那麼愉快和歡樂
「如今呀,歡樂已變成痛苦
嫂嫂的冤屈沒法訴說
嫂嫂死後呀,善良的弟弟
你要多照顧你的朗瑪哥哥」 注4
隨後,弟弟帶著嫂嫂前往森林中的法場。他不相信自己的嫂嫂有任何不忠,於是禱告上天,如果嫂嫂說的一切屬實,那麼自己的刀就無法傷害她。於是,森林中突然生出漫天花樹,將他的刀牢牢纏住。於是,弟弟違命放走了嫂嫂,殺了一隻狗取出心臟,向哥哥復命。
逃出生天的悉多已經懷孕。在上天的幫助下,她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隱修和尚,老大爺把她當成自己的女兒,幫她養大了一雙兒子。《蘭嘎西賀》和《十二頭魔王》的故事,在這裡出現了分歧。
苦命的悉多
《蘭噶西賀》裡說,長大的兩位王子,最終和羅摩相認。羅摩幡然醒悟,苦苦哀求悉多的原諒。王公大臣們捧著裝著花朵的金盤跪在地上,如果悉多不會去誓不起身。於是,悉多同意了回宮。這是一個大團圓的喜劇結局,我卻從中感覺到了許多無奈。
但《十二頭魔王》不一樣。兩位王子回到故國做買賣,但卻和收稅官哈奴曼發生了衝突,隨後引來了叔叔和父親的討伐,最後竟然射出兩支箭,導致了骨肉相殘。當消息傳到悉多的耳朵中時:
這訊息象一聲驚雷
把西拉的心碾碎
她急急忙忙跑到山地旁
臘嘎納和召朗瑪還躺在地上
西拉俯下身子
呆望著正直善良的弟弟
不覺又想起含冤遇難的日子
對臘嘎納更加感激
世上最香的是糯佔花
人間最好的是臘嘎納
丈夫狠心要殺妻子
他卻機智勇敢地救了西拉
看吧,好心的人
有轉過來看狠心的人
權勢使朗瑪變得殘忍
命運讓兒子射死了父親
人間為何處處有怨恨
骨肉為何不能恩愛相親
人類創造了輝煌的宮殿
為何不能創造和睦的家庭
婻西拉昂首問天
蒼天茫茫布滿了烏雲
婻西拉低頭問地
大地腥腥布滿血印
她想放聲痛哭
但卻哭不出聲
她想拼命呼喊
經歷卻已經耗盡
好在兒子已經長大
她對人間已經無牽無掛
既然愛已被恨毀滅了
何惜風雨吹落了一朵殘花
走就走吧
何必在人生路上繞道盤旋
這世界上給與她的只有恥辱和痛苦
她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留戀
……
婻西拉的話剛說完
森林裡便突然降下傾盆大雨
一道閃電劈倒兩棵大樹
隆隆的雷聲震得大地開裂
開裂的大地
本想只吞沒朗瑪的屍體
誰知婻西拉閉起雙目
縱身跳了下去
猛然間天地一片漆黑
森林裡到處都是淚風血雨
人們在悲憤中驚呆了
然後,全文結束。
很少有民歌或者史詩,會有這樣毅然決然的強健結尾。在印度和泰國的羅摩故事中,最後大地開裂,悉多縱身躍下。地母為誓,最終證明了悉多的貞潔。但這一版《十二頭魔王》卻絲毫沒有給羅摩留任何面子,把他的猜忌、雞賊、武斷、殘忍表現得淋漓盡致,最終竟然安排他的兒子將他殺死。悉多的告別和她最後的心跡,都是對羅摩的控訴,眾人的悲憤,告訴了我們作者的好惡。
聖君羅摩的神像轟然碎裂,王座上坐著的是作為一個人的召朗瑪,他最終像一個人一樣隕落了。目睹這一切的人們都會回想起少年時的朗瑪和西拉,那是剛成婚的二人遭遇了十頭王的初次打劫:
十頭王更加氣煞
施展出最後一招來招架
他站在雲端舉起弓賽宰
一邊挽弓搭箭一邊大罵
「愚蠢的召朗瑪呀
你還敢跟我作對嗎
你若怕死要求饒命
你就給我乖乖跪下
「你若不聽從我的話
你的命就要喪在我的箭下
我手裡拿的是生命之弓
它的威力有你的神弓十倍大」
召朗瑪聽了感到不妙
連忙向天神祈禱
「請天神助我一臂之力
讓神箭都變成香蕉」
惱羞成怒的十頭王發射武器
神箭像流星般向召朗瑪飛來
連射四箭都圍著召朗瑪旋轉落地
變成金黃的香蕉給他解渴充飢 注6
兩本書中,我更喜歡《十二頭魔王》的文字和故事,但《蘭嘎西賀》有極精良的版畫風格配圖,本文的版畫配圖就都來自這本書。但無論哪一本,都是上個世紀出版的書,現在早已絕版。如果你看完我的介紹想看看,可去孔夫子或者淘寶上找舊書,或者去圖書館裡找一找。
羅摩和悉多的結合
注釋:
1 引自《十二頭魔王》P1序歌。
2 引自《十二頭魔王》P422-424,阿努曼是傣版蘭噶故事中哈奴曼的名字,臘嘎納則是原版中的羅什曼那。
3 引自《十二頭魔王》P425-426。召朗瑪就是羅摩,「召」是傣語中對國王、王子等男性貴人的尊稱。
4 引自《十二頭魔王》P561-563。婻西拉就是悉多,「婻」是傣語中對王后、公主等女性貴人的尊稱。
5 引自《十二頭魔王》P595-599。
6 引自《蘭嘎西賀》P66-67。
註:本文經過作者花落成蝕授權發布 ,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平臺如有轉載需求,請先和我們聯繫。所有未經本平臺直接授權的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並且公示。
推薦精彩歷史文章
...
追尋《羅摩衍那》的足跡
印度將耗資2千多萬元 找尋神話中救命神奇草藥
印度戰車節背後的神話故事 它最完整的由來就在這裡了
----
立即訂閱:微信搜「不可思議的印度」或 indiasee
新浪微博:@不可思議的印度 (每日更新)
每日原創更新,告訴你印度的點點滴滴,旅行經歷、奇聞怪事。
投稿:zhuant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