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老人們工作了幾十年,大都購置了房產,也積攢了一些存款。當老人去世之後,就會產生遺產繼承問題。那麼,什麼是法定繼承,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是什麼?
網友諮詢:
什麼是法定繼承,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是什麼?
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範虹霞律師解答:
法定繼承是指在被繼承人沒有對其遺產的處理立有遺囑的情況下,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範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的原則的一種繼承形式。
根據《繼承法》的規定,法定繼承的繼承人範圍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人的範圍是圍繞著與被繼承人之間的血緣、婚姻、撫養關係展開的,都是法定繼承人,只是繼承的順序不同。
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 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係的繼兄弟姐妹。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範虹霞律師解析:
繼承因私有財產的出現而得以萌芽,維繫財產私有化是繼承制度得以延續的動力。法定繼承又稱為無遺囑繼承,是指在沒有遺贈扶養協議,遺贈,遺囑繼承的情況下,繼承人根據法律規定的繼承人的範圍及繼承順序,實行遺產分配的原則,從而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方式。
繼承權是自然人基於一定的身份關係享有的權利,強調的是自然人享有。如配偶、子女、父母等。法定繼承則就是指在被繼承人死亡後,如果其生前未留遺囑,即可由繼承人按照法律規定的辦法和程序分割被繼承人的財產。
所以,當被繼承人死亡繼承開始後,先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