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子忽然出現了這樣一種論調,想穿越到民國,穿著旗袍走在金碧輝煌的別墅裡,穿梭在夜上海的繁華街頭……
這樣想的大多是些小年輕,一說穿越回民國,就開心地幻想著自己會是大小姐、貴公子、軍校高材生,哪怕流落到歌廳當舞女,也會像電視裡演的那樣,被年輕霸道的軍閥一眼看中。
其實吧,大概也能知道他們的幻想從何而來,從某一種角度來看,他們或許也是受害者呢,被那些美化了的影視劇給洗腦了,幻想著自己會是百合般清雅的冷清秋,會是丁香一樣憂愁寂寥的雨巷姑娘。如果現在的電視劇能真實拍出那時候的情景,估計就不會有這麼多美好的幻想了吧?
不過也不能全然將鍋拋給電視劇,要是喜歡這段歷史,起碼也得用心去了解一下那段歷史啊,眼裡總習慣性地選擇美好的一面,真以為就如歌裡唱的:「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那樣嗎?現實中的民國哪有那麼多人間四月天吶。
民國確實也有小姐公子哥,但比例是極少的,拉車夫、小二、學徒、乞討的、賣藝的、上戰場的……這才是現實中最常見的人。
那些小姐公子們在歌舞昇平地浪漫的時候,外面是飢餓的農民,是浴血沙場的戰士,這種浪漫建立在怎樣一個鮮明的對比之上啊,如果真穿越過去了,農民才是大概率的身份,那樣的生活他們可能忍受不了半集吧。
不要被電視劇裡那些穿得乾乾淨淨的女軍官和軍閥美男子給迷惑了,電視劇有很多是拍不出來的,而且為了效果好看,大多還會強行美化。要想從電視劇裡看那時的生活,建議選些以前的老片子。這裡提一部1951年陳西禾導演的電影——《姊姊妹妹站起來》。
這部電影真實再現了解放前北京城娼妓的悲慘生活。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1月,北京市政府一舉封閉了全市妓院。陳西禾導演聽到這個消息後,到北京深入採訪收集素材,並根據這些真實發生過的故事拍成了這部電影。
電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1947年,北京近郊農婦佟李氏因丈夫被地主逼死,帶著女兒大香進城投奔親戚孫大媽。誰知孫大媽看到大香長得漂亮,心懷歹意,暗中串通偽偵緝隊長流氓馬三,合夥哄騙大香在賣身契上簽字,最終將大香賣到老闆崔鬍子、胭脂虎夫婦所開的「同喜院」去當妓女。
「同喜院」裡面還有許多遭遇悲慘的女性,比如寡婦鳳喜,她帶著一個孩子無依無靠,被用討債的手段逼良為娼,與孩子骨肉分離。
大香被騙之後,曾經抗爭過一次。1948年的某晚,偽巡官來查驗捐照,大香趁機求救,哪知偽巡官和崔鬍子、胭脂虎狼狽為奸,接受了好處後,駁回了大香的舉報,大香的母親萬念俱灰,投河而死。
在「同喜院」裡面,大香她們還目睹了染上梅毒的姐妹月仙如何被胭脂虎用殘酷的手段(烙鐵)治病,胭脂虎還在月仙沒有斷氣的時候就將她塞進棺材,聽著月線那微弱的「我還沒死」的呼救聲,大香等人悲憤交集,相對飲泣。
後來,北京解放,北京各界代表決定封閉全市妓院,崔鬍子、胭脂虎被捕,所有妓女被集中起來,國家不僅給她們治病,還教她們學習,最後大香等人重獲新生,各自投入到生產勞動中。
雖然是電影,事卻是真的,當你看到黑白電影裡老鴇、老闆的那副下作嘴臉,簡直要忍不住進去打她。然而更魔幻的是,劇裡飾演老鴇胭脂虎的演員李凌雲自己原本就是有過悲慘遭遇的妓女,她是按照自己當年受過的苦去演的,在拍攝的時候,她幾度因想起自己的經歷而無法繼續演下去。
胭脂虎
所以啊,其實這才是現實,不要看到小鳳仙、賽金花、金陵十三釵這些,就口不遮攔地說覺得回去噹噹也無所謂,她們都無法代表真正的、普遍的現實形象。
在民國時期,妓院分為四等,一等「清吟小班」,二等「茶室」,三等「下處」,末等「窯子」。一等就是所謂的賣藝不賣身,二等開始就可以讓客人留宿了,像小鳳仙、賽金花這種都是一等的,幾乎沒有可比性。也不要覺得這個例子過於極端,你看劇中的大香、鳳喜,哪個之前不是清白人家的,照樣被逼迫,逃不出壓迫者的手掌心,所以要真穿越過去,這命運有時候還真不是你能自己掌控的。
▲ 圖中這裡曾真實發生過一件說出來可能都過不了審的事
再說男性這邊,老舍的《駱駝祥子》大家從學生時代就讀了,這位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至今仍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總說他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這話並不誇張,在那樣的社會環境裡,多的是這樣的底層民眾。
文學作品有時候揭露出的還僅僅只是現實一角,那段所謂「浪漫」的歷史,雖然如今已經遠去,但該留下的資料都留下來了,真看到現實的時候就知道了,單說當時打遊擊後都要做的幾樣大事:剿匪;禁菸;安排娼妓從良;廢「浸豬籠」等殘酷舊家法;把土地還給農民......反推一下,就知道現實有多殘酷。
當然,我也喜歡民國時期湧現出來那些優秀的人物,那些傳奇的才女名媛、文藝男青年,他們的生活也都是那個時代真實的寫照,但不得不說其代表程度很低。就如歷史上能留下名的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中上階級的人一樣,那些真正構成社會主體的普通人總是很難被記錄,被看到。
總之,幻想無錯,都是個人自由,但不要把醜惡的美化了,也不至於將那段時期想得那麼不食人間煙火,尊重歷史,尊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