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到底強不強?(上篇)

2021-02-18 飛信網

隨著2021年央視春晚中熱捧的鄭州東站,河南這個古老而又傳統的省份,不斷的上熱搜,河南明星也在的舞臺大放光彩,有央視主持人海霞、李瑞英、張澤群、任魯豫、陳魯豫等;還有影視明星王一博、嶽雲鵬、劉昊然、張檬、李亞鵬、釋小龍、蔣欣、張豐毅等,然後今天我們不聊明星,而聊聊明星背後的教育問題,就是河南高校到底強不強?

河南是人口大省,截止2019年底,全省總人口10952萬人,在校生2677.10萬人,其中高校在校生2319653人。

2015-2019年 河南高校在校學生數總數及增速

目前,河南全省研究生培養機構27處;普通高等學校141所(含5所獨立學院),其中,本科院校57所(其中公辦38所),高職高專院校84所(其中,公辦63所,中外合作辦學1所)。獨立設置成人高等學校10所。博士學位授權普通高等學校9所,碩士學位授權普通高等學校19所。

下面小編就整理一下河南省高校實力比較強的十所高校(以武書連版2020年河南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為例)。

2020河南省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武書連最新版)

一、鄭州大學(一)學院簡介

鄭州大學(簡稱鄭大,英文簡稱: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興辦,法定住所地為河南省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學校總佔地面積5700餘畝,現有四個校區:主校區(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南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75號)、北校區(鄭州市文化路97號)和東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40號)。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萬餘人、各類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萬餘人,以及來自85個國家的留學生2500餘人。

鄭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確立了綜合性研究型的辦學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學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於1928年的國立第五中山大學,1952年河南醫學院獨立建院,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鄭州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96年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鄭州工業大學成立於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屬的重點院校。2000年7月,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併組建新鄭州大學。

1.悠久歷史鑄就鄭大特色文化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穩厚重,形成鄭大人包容寬厚、奮發進取的優良品質;匯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學生來自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世界85個國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圍;文、理、工、醫、農等12個學科門類均衡發展,形成多學科交叉、相融互補的育人氛圍;傳承和弘揚源遠流長的特色文化,三個老校區的特色文化長期積澱與升華,孕育了「求是 擔當」的鄭大使命與精神,形成「篤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鄭大校風。

2.融合發展完成綜合性大學布局

學校設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大學科門類,各學科門類均衡發展;有臨床醫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3個一流建設學科;有凝聚態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國古代史、有機化學、化學工藝、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8個學科(領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臨床醫學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學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學術機構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國高校第39位。學校有3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教職工58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學部委員17人,海外院士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1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學術大師為引領,以「傑青」「長江」等為學術帶頭人,青年博士為骨幹的人才隊伍。

3.立德樹人形成完備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校本部有51個院系,117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通過國家級認證專業1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3項,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4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7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0項。學校先後被列入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卓越法律人才、卓越醫生教育培養高校。

4.科技創新助推創新驅動發展

擁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綠色選冶與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網際網路醫療國家工程實驗室、重大基礎設施檢測修復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鈣鎂磷複合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國家藥物安全性評價研究中心、資源材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協同單位);擁有1個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1個國家智慧財產權培訓基地。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獲批籌建。擁有1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擁有水利與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等7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組建河南省資源與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鄭州大學藥物研究院、鄭州大學現代分析與基因測序中心等校級直屬科研機構。

五年來,學校先後承擔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課題154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計1628項。學校在神舟系列太空人出艙面窗關鍵防護裝置研究、磁約束熱核聚變基礎理論研究、車用燃料乙醇生產的關鍵技術及開發應用研究、非開挖工程技術和裝備、「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的高效製備技術、苯選擇加氫制環己烯催化劑和催化工藝、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治理與毒性減排關鍵技術及裝備、鋼纖維混凝土特定結構計算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生物遺傳與表觀遺傳研究、植物油菜素內酯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含科普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

(二)歷史沿革1.創設之初

1952年,中國效法前蘇聯進行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擬將一批沿海及東部地區高校遷往中西部,計劃將山東大學遷到鄭州組建新的河南大學,由於種種原因,山東大學未能落戶鄭州,而是搬回到濟南。

考慮到河南高等教育的現狀,1954年教育部決定由山東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等院校負責並提供師資,於河南省會鄭州市設立一所新的大學,此即鄭州大學的開端。

2.院校調整

(1)鄭州大學

1954年9月15日,鄭州大學第一屆新生及教職員工、省市黨政軍領導、高教部代表及兄弟院校領導共千餘人,共慶鄭州大學誕生。

1956年2月,中央高等學校規劃會議上正式確定,在鄭州新建的大學命名為「鄭州大學」,設數學、物理、化學3系,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嵇文甫任主任,龔依群、王嶽為副主任等成員組成籌建委員會。

1956年8月,報教育部批准,鄭州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大學,數理化三系向全國招生,並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題寫了校名。

1958年,經省政府要求,由教育部直屬的鄭州大學劃歸河南省,劃歸河南省管理後,開始不斷進行院系調整。

1958年,增設了政治、歷史、中文3個系。

1959年,在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學院、武漢大學等兄弟院校的支援下,鄭州大學增設了土建、機械、水利和電機4個系。

1960年,增設了外語系。

1961年,原鄭州師範學院併入,鄭州師範學院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在開封前營門原遊擊衙署成立的河南大學堂中等教育部分以及河南優級師範學堂(後改名開封師範學校)。

1962年,河南省應用物理研究所併入鄭州大學,鄭州大學地理系併入開封師範學院。

1963年,以鄭州大學土建、水利、機械、電機四係為基礎,組建鄭州工學院。

1991年,黃河大學併入。

1992年,河南體育專科學校併入。

1996年,鄭州大學通過國家「211工程」部門預審,同年6月正式列入國家「211工程」項目院校進行重點建設。

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鄭州工業大學

1963年,以鄭州大學土建、水利、機械、電機四係為基礎,與河南化工學院合併組建國家化工部直屬的重點院校鄭州工學院,文革期間曾停辦6年。

1973年,河南農業大學糧油工業系(原鄭州糧食學院)併入鄭州工學院。

1978年,鄭州工學院糧油工業系析出,復校為鄭州糧食學院,現發展為河南工業大學。

1996年4月,更名為鄭州工業大學。

(3)河南醫科大學

河南醫科大學可以追溯到1928年,創建時為國立第五中山大學醫科。

1952年10月,全國院系調整,從河南大學分出,更名為河南醫學院,隸屬於中央衛生部,是中國27所首批醫學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之一。

1958年秋,河南大學醫學院及其第一附屬醫院遷至鄭州新址,其間曾接收鄭州康復五院,改稱第二附屬醫院,後又在其舊址成立兒童醫院。

1962年撤銷。1962年7月,洛陽醫學院撤銷,一部分師生併入。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遭受嚴重損失和破壞,停止招生達6年之久。

1978年,增設預防醫學系。

1981年,成為首批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

1983年,增設兒科系。

1984年,定名為河南醫科大學。

1985年,增設口腔系。

1988年,增設醫學檢驗系和衛生管理專業。

1990年,增設藥學系。

3.合併重組

2000年7月10日,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鄭州大學,時任河南省省長李克強出席大會並宣布新的鄭州大學成立。

2004年2月27日,教育部部長周濟與河南省省長李成玉在省部共建鄭州大學協議書上簽字,鄭州大學正式成為國家教育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重點大學,也由此成為全國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學。

2007年5月30日,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評估工作,成為教育部本科評估「優秀」高校。

2010年4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鄭州大學成為24所中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擴大高校之一,並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翌年本科生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比例達到15%。

4.繼往開來

2012年11月,鄭州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同月,學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2013年5月,入選國家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7月,鄭州大學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生示範基地。

2015年2月,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2016年10月10日,在鄭州大學創建60周年和嵇文甫先生逝世53周年之際,鄭州大學舉行鄭州大學首任校長嵇文甫先生塑像揭幕儀式。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11月,學校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2018年2月,鄭州大學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並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序列。3月,學校獲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8年7月,鄭州大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籤約合作共建鄭州大學農學院;同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8年8月,鄭州大學首次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11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9年7月13日,河南省人民醫院正式掛牌鄭州大學人民醫院,納入鄭州大學直屬附屬醫院體系。

2020年7月,鄭州大學成為Belle II高能物理國際合作組正式成員(全國第十個)。8月,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舉行共建「分子催化與合成研究所」揭牌儀式。9月27日,加入健康扶貧聯盟。

2020年9月28日,人民星雲—鄭州大學生態環境研究院成立。

2020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批覆同意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通過驗收並納入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序列管理。由鄭州大學主要負責的「國家超算鄭州中心」正式成為全國第7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也是河南省首個國家級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2021年2月10日,鄭州大學與洛陽市人民政府聯合籤署框架協議,合作共建以研究生培養為主的鄭州大學洛陽校區。鄭大洛陽校區將圍繞洛陽在先進位造、材料、文博等領域的發展需求,設置特色學科與學科方向,形成支撐區域發展的基礎與戰略科技力量。

二、河南大學(一)學校簡介

河南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創立於1912年,始名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始建於中國科舉考試終結地——河南貢院舊址,1903、1904年最後兩場全國會試在這裡舉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裡劃上句號。1912年,以林伯襄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歐風美雨和辛亥革命勝利的曙光中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後歷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等階段,1942年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設置為河南農學院、河南醫學院、河南行政學院,水利、財經等院系也先後調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後又經開封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2008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籤訂共建協議,河南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111計劃」。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目前,河南大學主要有開封明倫校區、金明校區和鄭州龍子湖校區等三個校區,總佔地面積5500餘畝。其中明倫校區近代建築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大學是一所擁有文、史、哲、經、管、法、理、工、醫、農、教育、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學校現有37個學院(教研部),98個本科專業,4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6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學校現有教職工4400多人,其中專兼職院士21人,長江學者、國家傑青、「萬人計劃」等領軍人才42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萬人,其中研究生近1.1萬人,留學生800餘人。

學校擁有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納米雜化材料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效顯示與照明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等6個國家重點科研平臺,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發展中心、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等2個國家重點社科研究平臺,特種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教育部重點科研平臺4個。

還建有國家教育部體育藝術師資培訓培養基地、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等國家級教育、研究、培訓基地。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520萬冊、電子圖書700多萬件。學校先後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餘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是世界大學聯合會和亞太大學聯合會成員。

(二)歷史沿革1.追根溯源

1902年,河南大學堂在河南開封的開營門創建。

1903至1904年,中國最後兩次會試在河南貢院舉行,延續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制度在此劃上句號。

1905年,河南師範學堂(後改為開封師專)在開封前營門成立。

1907年,河南法政學堂(後改為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在開封三聖廟街成立。

開封貢院

2.創立初期

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古城開封清代貢院舊址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馮玉祥將軍撥出專款,作為河南大學的籌備基金,經省議會討論,決定將學校定名為「中州大學」,委派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校長張鴻烈為籌辦專員。隨後,省議會正式任命張鴻烈為中州大學校長,以預校為基礎創辦大學。

1915年,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教學樓——河南大學近代建築群六號樓動工。

1922年8月,河南省政府批准,以契稅為教育專款,河南教育經費獨立實現。

1923年3月3日,在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基礎成立上,改建中州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設文、理兩科。

1927年6月,馮玉祥將軍決定將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河南省立農業專門學校併入中州大學,改建國立開封中山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增加了農科和法科。

1928年9月,學校增設醫科。

1930年8月,學校更名為省立河南大學,並改文、理、法、農、醫五科為五院,張仲魯任校長,正式命名為河南大學。

1934年8月,河南大學土木工程系併入天津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

3.抗戰時期

1938年,河南大學畜牧系與西北農專、西北聯大農學院組建國立西北農學院。

1942年,省立河南大學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教育家于右任題寫校名。

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評估中, 河大獲得全國國立大學第三名;5月,日寇進犯河南大學,潭頭慘案發生,十多名師生遇難。

國立河南大學師生合影(1942年)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河南大學在12月底遷回開封。1946年8月,河南大學成立工學院,後黃河水利工程專科學校併入。

194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將河南大學全體師生從開封遷到蘇州吳縣;中共中央中原局決定以河南大學一批進步師生為基礎在寶豐籌建中原大學;11月,將中原大學遷往開封河南大學校址辦學。

4.院系調整

1949年,河大的左翼去了武漢、右翼去了臺灣,中原大學遷往武漢辦學。同時,河南省人民政府以中原大學醫學院、教育系師訓班500餘人和河南行政學院400多人為基礎,接回遷徙到蘇州的河南大學1200餘名師生,重組河南大學,下設文教學院、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4個學院。

1951年8月16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正式決定將原開封中原大學教育學院與武漢私立華中大學合併,改為公立華中大學,並成立「華中大學改制委員會」,即為今華中師範大學重要基礎。

1952年院系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獨立為河南農學院(今河南農業大學),醫學院獨立為河南醫學院(後改為河南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鄭州大學),行政學院獨立發展為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2010年併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水利系調入武漢水利學院(今武漢大學),財經系調入中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植物病蟲害併入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畜牧獸醫併入江西農學院(今江西農業大學),土木系和數理係數學專業併入湖南大學。同時,湖南大學地理系一部分併入河南大學。

1953年8月6日,教育部和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決定河南大學與平原師範學院合併,統稱為河南師範學院,在開封、新鄉兩地辦學,分稱一院、二院。

1955年8月16日,中共河南省委對河南師範學院進行調整,決定將文科集中在開封辦學,理科集中在新鄉辦學。

1956年11月,河南師範學院一院改稱開封師範學院,二院改稱新鄉師範學院(今河南師範大學)。開封師範學院設中文、歷史、地理、外語4系和教育教研室。

1959年,開封師範專科學校併入開封師範學院,新增物理、化學、數學、生物4系,後又增設政教系和體育系。

1962年7月,河南藝術學院併入,建立藝術系,河南體育學院併入體育系;鄭州大學地理系併入地理系。至此,學校有中文、歷史、政教、地理、外語、數學、物理、化學、體育、藝術10個系。

1975年,開封師院創辦信陽分院,1978年獨立為信陽師範學院。

1979年,學校更名為河南師範大學,增設教育系。

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

2000年7月,開封醫專、開封師專併入成立新的河南大學,重建醫科。同年,河南大學成為教育部確定建立「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的12所高校之一。

2001年10月,位於開封市龍亭區的河南大學新校區奠基。

2002年,入選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

2004年7月,江澤民同志視察學校時親筆書寫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河南大學辦成全國一流高校」的題詞。

2005年,河南大學分別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籤訂了「聯合建設河南大學研究生院合作的協議」。

2006年,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7年5月14日,河南大學委託河南先風商標事務所向國家商標局遞交了「河南大學」等98件商標註冊申請。將「河南大學」按照《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中的類別劃分,進行了1-45類全面覆蓋註冊保護。此外,學校還將「河大+拼音」、「河大+校徽」、「河南大學+校徽」進行了商標防禦性註冊保護。

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在河南人民會堂籤訂省部共建河南大學協議,河南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大學行列。

2010年,河南大學鄭州龍子湖校區啟動建設。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2年9月25日,河南大學迎來百年誕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河南大學建校100周年題詞「辦好河南大學振興中原教育」。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把河南大學作為河南省重點建設高校。

2016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河南大學與美國邁阿密大學合作設立河南大學邁阿密學院(Miami College ofHenan University)。9月,河南大學獲批國家「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0月20日,入選國家支持高校創建的首批16個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之一。

2017年9月,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9月28日,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大學共建新聞與傳播學院籤約儀式暨院務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河南大學舉行。經省委宣傳部多方論證,並報中宣部、省政府同意,將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確定為全省第二個部校共建新聞學院。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布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河南大學入選。

2019年4月,河南大學深圳研究院在深圳南山區大學園正式設立。

2020年6月11日,河南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導的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共建鯤鵬產業創新學院籤約揭牌儀式舉行。9月,學校與國家稅務總局河南省稅務局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11月3日,「河南大學中醫院」與「河南大學中醫藥研究院」掛牌儀式在開封市中醫院舉行。

2020年12月26日,河南大學農學院恢復重建。

三、河南師範大學(一)學校簡介

河南師範大學位於豫北名城新鄉市,北依巍巍太行,南瀕滔滔黃河,坐落在廣袤的牧野大地、美麗的衛水之濱。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國家「111計劃」實施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和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三度蟬聯全國文明單位。

1.學校歷史底蘊深厚,辦學資源豐富

學校前身是始建於1923年的中州大學(原國立河南大學前身)理科和創建於1951年的平原師範學院,歷經河南師範學院二院、河南第二師範學院、新鄉師範學院等階段,1985年始稱河南師範大學。學校佔地面積106.4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7.65萬平方米,中、外文及電子藏書530餘萬冊。建有全球唯一一家帕瓦羅蒂音樂藝術中心和河南省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的生物標本館,辦有附屬中學、附屬小學和幼兒園。

2.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培養體系完備

現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25個學院(部),86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13個,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8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各類學生5萬餘人。擁有國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2個、河南省一期優勢特色A類學科2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28個;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等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校ESI綜合排名居全省高校第3位;化學、環境科學、物理學等3個學科進入本領域自然指數內地高校百強學科榜單,其中化學學科位列第43位,學校全球自然指數綜合排名居全省高校第2位、內地高校第55位、亞太地區高校第90位、全球高校第275位。

3.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拔尖人才輩出

學校現有在崗教職工2700餘人,其中,雙聘院士8人,國家傑青、國家優青、國家萬人計劃、中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近百人,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2個,國家教學團隊2個,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1人。根據近幾年的中國大學評價,我校教師學術水平、教師績效和辦學性價比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學校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在河南省前三名。

4.學校堅持科技創新,服務社會成效顯著

建有省部共建細胞分化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48個。近年來,學校主持承擔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及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星火計劃、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高級別科研項目2300項,獲得中國專利金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60餘項,授權專利1660多件,出版學術著作、教材620餘部。在Nature、Science、PNAS、JACS、ANGEW、哲學研究、政治學研究、經濟研究、歷史研究、教育研究和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國內外頂尖期刊上發表一批高水平學術論文。在基礎數學、理論物理、綠色化學、生物工程、藥物研發、環境科學、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等領域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部分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5.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白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地區)的70多所高水平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國內其他7所高校共同發起成立「中俄文化藝術大學聯盟」並獲得兩國政府批准,與法國佩皮尼昂大學共建「中法聯合學院」,與巴基斯坦薩戈達大學共建孔子學院等,標誌著我校教育國際化戰略邁上新臺階。

(二)歷史沿革1.河南師範學院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應建設之急需,1950年10月,平原省人民政府決定建立一所大學,校名暫定為「平原大學」。

1951年3月,經中央教育部批准,學校定名為「平原師範學院」。

1953年8月,平原師範學院與設在開封的河南大學合併成立河南師範學院,設一院、二院兩個分院。一院在開封辦學,由原河南大學的文科與平原師範學院的文科合併而成;二院在新鄉辦學,由原河南大學的理科與平原師範學院的理科合併而成。調整後,二院設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4個系,成了單純的理科師範學院,一直持續多年。

1956年,河南師範學院(新鄉二院)升格為新鄉師範學院。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學校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和破壞。

1975年開始,學校恢復文科專業,進入文理共同建設和發展時期,在專業設置上仍以理科為主。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通過撥亂反正和一系列的建設改革工作,學校走上了振興發展的道路。

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2.河南師範大學

1985年6月,新鄉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師範大學。

2007年,被教育部確定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2012年11月,河南師範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

2013年5月,被確定為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2014年,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首批「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2015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正式籤署意見,雙方將合作共建河南師範大學。

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111計劃」。

2018年11月,河南師範大學等國內8所高校在蘭州大學共同啟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建設協同創新平臺」,實現跨區域教育資源整合。12月,河南師範大學與河南省胸科醫院共建的「生物醫學研究院」揭牌成立。

2019年4月,河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揭牌儀式舉行。

2020年6月,學校被確定為9所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建設高校之一。11月,入選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四、河南科技大學(一)學校簡介

河南科技大學(簡稱河科大,英文簡稱:HAUST)坐落於「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陽,是國家國防科工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學校1952年創建於北京。上世紀50年代中期,應國家工業基地建設布局的需要遷至洛陽,後更名為洛陽工學院,隸屬於國家機械工業部。1998年,劃轉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為優化全省高等教育結構布局,報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洛陽工學院、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河南科技大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時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同志親自為學校頒授校牌,並指出「組建河南科技大學是省委、省政府實施『科教興豫』戰略的重大舉措……河南科技大學要以創建高水平大學為目標,辦成國內先進、居於省內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學校佔地面積4600餘畝,有開元、西苑、景華和周山4個校區。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4.1萬人,非全日製成人教育生2.4萬人。學校涵蓋理、工、農、醫、經、管、文、法、史、教和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31個學院,97個本科專業,其中20個專業入選國家、地方「一流本科」專業,14個本科專業獲批「卓越工程師、卓越醫生、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擁有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國家「十三五」國防特色學科,28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流動站;有3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類別。

學校擁有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5個,專業綜合改 革試點項目13個,國家級、省級各類精品示範課程57門,11個專業通過專業評估和工程教育認證現場考察。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3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00人;雙聘院士7人、國家級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帶頭人等17人,中原學者科學家工作室首席科學家、中原學者、中原名師、省特聘教授、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等80人。

學校擁有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和院士工作站78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河南省特聘教授設崗學科12個。近五年來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7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450多項;獲國家級科學技術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社科成果獎等167項。

學校是教育部首批認定有條件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與美、英、俄、加、澳等國家200餘所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招收來自21個國家的學曆本科留學生、研究生留學生和語言進修生。有10所附屬醫院,其中直屬第一附屬醫院是首批全國「百佳醫院」,床位量達3600張。

(二)歷史沿革1.前身溯源

(1)洛陽工學院

1952年8月,國家機械工業部創辦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設置機械加工、鑄造、鍛壓、汽車拖拉機工程4個專業,學制3年。

1953年11月,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與籌建的天津汽車工業學校合併為天津汽車拖拉機工業學校。

1953年12月末,天津汽車拖拉機學校更名為天津拖拉機製造學校。

1955年9月,天津拖拉機製造學院增設農業機器製造專業(四年制),並首次招生。

1955年,第一機械工業部確定在河南省洛陽市籌建洛陽拖拉機製造學校。

1956年4月,天津拖拉機製造學校部分專業遷入洛陽,成立洛陽拖拉機製造學校。

1956年8月,洛陽拖拉機學校在河南省首次招生713名,9月14日舉行了開學典禮。

1958年8月30日,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在洛陽拖拉機製造學校基礎上創建洛陽工學院,隸屬於國家機械工業部。建議設置機械、化工、冶金、動力系(專業)。

1958年9月中旬,冶金系、化工系、機械系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70名。

1960年6月28日,洛陽工學院改建為洛陽農業機械學院。

1960年6月30日,被確定河南省人民委員會為河南省重點高等院校。

1982年8月25日,洛陽農業機械學院恢復原洛陽工學院校名。

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學校由機械工業部劃轉到河南省。

(2)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958年,洛陽醫學院創建;

1962年,洛陽醫學院(部分)分建河南省洛陽衛生學校;

1970年,河南省洛陽衛生學校更名為洛陽地區衛生學校;

1978年,洛陽地區衛生學校升格為洛陽醫學專科學校;

1992年,洛陽醫學專科學校更名為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996年,河南省顯微外科研究所併入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3)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1975年,嶽灘農學院(籌)創建;

1978年,嶽灘農學院(籌)改建豫西農業專科學校;

1992年,豫西農業專科學校更名為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2.合併重組

2002年,洛陽工學院、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河南科技大學。

2011年,被教育部列入「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2013年,獲得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

2015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2016年,入選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院校。

2016年,入選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2020年10月,被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11月,入選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五、河南理工大學(一)學校簡介

1909年,河南理工大學(簡稱「河南理工」;英文: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簡稱「HPU」)的前身——焦作路礦學堂,在黃河之濱、太行之陽的焦作誕生,成為我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學校歷經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焦作工學院、焦作礦業學院(簡稱「焦作礦院」;英文:Jiaozuo Mining Institute,英文簡稱「JMI」)和焦作工學院(簡稱「焦工」;英文: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簡稱「JIT」)等重要歷史時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學校現有南校區(焦作市世紀路2001號)、北校區(焦作市解放中路142號)、西校區(焦作市建設西路55號)三個校區,佔地面積4100餘畝,建築面積140餘萬平方米。設有22個教學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安全技術培訓中心);79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理、管、經、法、文、教、藝、醫九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43000餘人。

學校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8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與國外知名大學合作舉辦4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開展本科生校際2+2/4+2聯合培養項目,入選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學學生交流計劃」;建有電工電子、工程訓練中心等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含項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94億元,固定資產總值達23.5億元,紙質圖書339萬餘冊,實現教學科研條件現代化。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人才隊伍。現有教職工3113人,其中高級職稱1076人,具有博士學位1078人。兩院院士14人(含雙聘),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2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優秀專家、省教學名師、省部級學術帶頭人和省骨幹教師等200餘人,建有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創新團隊46個。

學校工科優勢突出,安全、地礦學科特色鮮明,理學、經管、人文、醫學等學科協調發展。工程學、材料學、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進入5‰;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全國排名第三,為全省普通高校唯一A類學科;礦業工程學科為「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河南省高校唯一世界50強學科;建有4個省特色骨幹學科群、22個省一級重點學科。建成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具有碩士學位推免權和開展本碩、碩博連讀資格,入選「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領域」,獲批全國工程專業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建有2個省級優秀研究生校外創新實踐基地。

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建有國家級高校本科教學工程項目64項,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6個、特色專業10個,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10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一流課程、精品課程等17門;獲得101項國家、省級教學成果獎,被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譽稱「小城辦大學的典範」。

學校著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為國家安全生產、能源工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與智力支撐。「十二五」以來,學校先後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650餘項,其中重大、重點項目1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45項,國家社科基金40項,累計獲得科研經費18.5億元;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46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SCI收錄論文3000餘篇,「三報一刊」、CSSCI來源期刊及SSCI收錄論文650篇;發明專利授權1455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連續二年位列河南省智慧財產權綜合能力「十強」高校第二位,有效專利持有量2070項,居全國高校第89位。

(二)歷史沿革

1909年2月25日,清政府河南交涉局與英國福公司籤訂《河南交涉洋務局與福公司見煤後辦事專條》,其中第八條規定:「路礦學堂,議定本年春季開辦。」 

1909年3月1日,英國福公司按上述條款規定,創辦焦作路礦學堂。田程為首任監督(校長),設礦務學門,首批招收學生20人。

1915年5月7日,英國福公司與華商中原公司合組福中公司,學校更名為河南福中礦務學校,歸外交部河南交涉署直轄。 

1919年,學院易名福中礦務專門學校。 

1921年,學校易名福中礦務大學。 

1931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易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學校成立校董會,河南省主席劉峙任主席。 

1933年,焦作工學院根據教育部規定,改科為系,設置採礦冶金系和土木工程系。 

1936年5月,焦作工學院調整系科,採礦冶金系分為採礦系、冶金系,土木工程系分為路工系、水利系。

建於1937年工程館

1937年10月,抗日戰爭爆發,學院西遷陝西。 

1938年7月,教育部決定將焦作工學院與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合組成立國立西北工學院。 

1946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焦作工學院在河南洛陽關林暫行復校。 

1949年9月,焦作工學院遷回焦作,更名為國立焦作工學院。 

1950年1月,焦作工學院劃歸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領導。 

1950年3月,華北煤礦專科學校併入焦作工學院。 

1950年9月,焦作工學院根據燃料工業部的通知,改名為中國礦業學院。 

1951年2月,中國礦業學院主體遷往天津,原校址繼續辦學。 

195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建立焦作礦業學院,中共焦作市委第一書記、市長張超兼焦作礦業學院院長。 

1959年3月,焦作煤礦學校併入焦作礦業學院。 

1959年9月,焦作礦業學院歸屬煤炭工業部領導。 

1961年10月,鄭州煤炭工業學院併入焦作礦業學院。

1995年4月5日,經國家教委批准,焦作礦業學院恢復焦作工學院校名。 

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學院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

相關焦點

  • 花兒長沙今晚誕生20強 高校上海鄭州上演決賽
    最後一輪將進行兩兩PK,淘汰五人晉級五人,二十強由此誕生。音樂人丁薇、資深媒體人吳孌、葉雲甫將權威坐鎮,挑選出長沙唱區20強。  作為馬上就要衝鋒陷陣的花兒來說,如此扣人心弦的賽制也令她們倍感挑戰,連長沙唱區最受關注的張佑方、熊麗莎在採訪時也稍顯「忐忑」,表示正在為比賽做各種嘗試。
  • 這4所211高校常被吐槽:實力不強、人氣卻旺,錄取分數線虛高
    依照當前形勢上看,鄭大的發展勢頭非常不錯,在校友會高校排名中,表現十分搶眼,能夠進入50強的位次。學校的名氣之所以這麼大,主要還是得益於河南政府的厚愛,為培養這所大學政府耗費不少資金宣傳、建設,就是為了防止本地優質的生源流失。該校雖說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但是學科實力並不突出,專業多而不精,至今還未出一個A類學科力排眾議。
  • 遼寧56所高校排名!前10強高校有哪些?哪些高校更值得選擇
    第7:大連醫科大學,簡稱「大醫」,是一所以醫學為主,理、工、管、藝、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醫科大學,學校創建於1947年,現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27所附屬醫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均入選「中國頂級醫院100強」。臨床醫學、醫學檢驗、藥學等都是學校王牌專業。
  • 安徽教育PK河南教育,哪家教育更強?聽聽行家怎麼說
    安徽與河南都是著名的農業大省,按行政區劃分,河南有17市,安徽有16市,2020兩省市GDP分析如下:鄭州11590億,合肥9622億,從省會GDP來看,鄭州稍微勝出一籌,那麼安徽與河南的教育比較,誰更強,更勝一籌呢?
  • 河南大學和安徽大學誰更強?網友:安大是211,河大是啥?
    河南和安徽是鄰省,兩省各有一所以省命名的高校,即河南大學和安徽大學。兩校都是各自省份高教界的頂梁柱,那麼,這兩所高校誰更強一點呢?考生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河大有網友認為,安大是國家211重點建設高校,對標的是河南省的鄭州大學,河大作為雙非院校,何來勇氣與安大一較高下?的確,211這組數字有著很高的含金量,但河大在2017年同安大一起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工程。
  • 畢業季高校的花式驚喜 畢業禮物哪家強
    畢業季高校的花式驚喜 畢業禮物哪家強 2020-06-19 15:11:15  來源:@人民日報
  • FGO:天草四郎到底強不強?
    (嘻嘻,狗託了一把)那麼天草到底強不強?可不可取呢?小七在剛抽到的時候也很迷茫,於是仔細研究了下。請看以下分析。嘻嘻嘻~~在不裝備NP禮裝的情況下,配合孔明和天草自身的藍卡攻擊,也能很快攢滿NP,釋放出寶具。三技能,滿級情況下100%暈眩敵方單體一回合,提升自身30%紅魔放三個回合
  • 清華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綜合能力測試準考證開始列印!24所強基高校...
    圖1:為清華強基免機考準考證自主選拔在線溫馨提示:清華2020年強基計劃初審結果分為優秀、良好、通過3個等級,其中初審優秀的考生免筆試。初審通過的考生筆試通過後進行面試。特別提醒,如果高一高二的考生有機會參加清華的各種體驗營,建議抓住機會,儘量參加。
  • 「強基計劃」高校專家齊聚廣東,聊了些什麼?
    12月17日至18日,由廣東省教育考試院主辦,星海音樂學院、廣東省教育考試服務中心承辦的廣東新高考和強基計劃政策研討活動在廣州大學城舉行。來自全國「強基計劃」36所試點高校的專家學者、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廣東部分高中相關負責人等110多人參加了研討。
  • 中華腹地,河南農林類高校之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位於河南省會鄭州市,於2013年由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和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而成。現有龍子湖(鄭東新區龍子湖北路6號)、英才(惠濟區英才街146號)、北林(金水區北林路16號)3個校區,並管控著河南牧經海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 「強基計劃」熱點問題快問快答(下)
    Q11:強基計劃綜合成績如何計算?A11:強基計劃改變原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做法,高校將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折合成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綜合地評價。
  • 中紀委公布14所高校巡視反饋情況 四個意識普遍不強
    經中央批准,十八屆中央第十二輪巡視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9所中管高校黨委開展專項巡視。昨天,中紀委官網公布了14所高校的巡視反饋情況。14所高校巡視組均收到涉及一些領導幹部的問題反映,已按有關規定轉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等有關方面處理。
  • 天刀手遊移花到底強不強
    我丐幫32強就滅門了,是不是該加強了?」「我們區唐門16強就滅門了呀,倒是八強有3個神威。」在不同的區,名列前茅的職業佔比不同、強度不同,但移花這個職業,卻是玩家一致認同,爭議最大的職業。近期大多數玩家表示,最討厭遇到移花了,位移帶霸體,無限遛真的太噁心了。
  • 氣象專家解讀 今年河南淮河流域暴雨咋恁強
    高嵩攝  □河南日報記者 李若凡 河南日報通訊員 周愛春  入汛以來,淮河流域主雨帶南北擺動,降雨過程多、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累計雨量大,局地暴雨洪澇災害較為嚴重,出現了多年罕見的淮河流域洪水。今年我省淮河流域暴雨為什麼這麼強?有哪些特徵?7月25日,我們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
  • 第五人格:祭祀國王到底強不強?看了以後,不削才怪
    第五人格最近有一個很熱的話題,就是祭祀到底強不強?有的人說,開局根本沒法打,碰到屠夫就會死,不強。但也有人說第五角色千千萬,祭祀國王說了算。那麼祭祀到底強度如何呢?大家聽聯盟君理性的分析一波,就是到為什麼官方要對祭祀動手了。
  • 強基計劃|一句話讀懂36所強基高校特色!建議收藏!
    強基計劃對於部分學霸來說,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逆襲」機遇。 2020年被稱為強基計劃的「元年」,很多家長和考生,對強基計劃還很陌生。今天高考君為大家帶來的是強基計劃36所高校及招生專業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36所強基院校層次
  • 河南10家上榜!2020中國企業500強剛剛出爐(全榜單)
    本次河南共有10家企業上榜2020中國企業500強,18家企業上榜製造業企業500強,7家企業上榜服務業企業500強,上榜企業數較上年均有所增加。  延伸閱讀:  河南18家企業入圍製造業500強7家企業入圍服務業500強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徐兵 吳春波 唐朝金 王磊彬 陳玉堯 劉贇 賈永標 攝影 朱哲  同日出爐的還有2020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服務業企業500強、100大跨國公司
  • 被稱為「電氣4虎」的4所高校,畢業生500強企業搶著要,實至名歸
    為什麼他們的畢業生會被世界500強企業搶著要,當看大這4所大學的名字,網友直呼:真的是實至名歸!500強企業搶著要,所以想要學電氣專業的考生以一定要知道,「電氣4虎」是最權威的高校。每個大學都會有王牌的專業和辦學理念,以及特色和優勢的學科,所以這四所大學也不例外,首先從辦學上面來看,他們都是國家985、211建設高校,其次這4所大學也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並且都是A類,還都擁有很多個雙一流建設學科,最多的當屬清華大學,有34個,雙一流建設學科,4所高校的地域優勢也非常的明顯,不是首都就是重點城市,畢業生想不發展好都難。
  • 花兒朵朵高校上海站周五決賽 晉級賽15強誕生
    ,而上海站晉級賽的15強也已經誕生,分別為:原以婧、吳巧靈、張黛琳、範納、劉月影、顏小染、王格格、萬文丹、潘婷婷、楊雯、田雪晴、樸美威、張夢圓、王嫣贇、李宜笑。網易娛樂4月26日報導 經過三天緊張激烈的報名和預選,「2012花兒朵朵」高校唱區選拔賽上海站落下帷幕,而上海站晉級賽的15強也已經誕生,分別為:原以婧、吳巧靈、張黛琳、範納、劉月影、顏小染、王格格、萬文丹、潘婷婷、楊雯、田雪晴、樸美威、張夢圓、王嫣贇、李宜笑。
  • 取代自主招生的強基計劃到底是什麼意思
    強基計劃上線有一年的時間了,各位熟悉這種招生方式了嘛?今天我就來跟各位說說強基計劃的由來、目的和意義。強基計劃全稱叫「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一句話解釋它的意思:選拔綜合素質優秀或者基礎學科拔尖的同學讓基礎學科發展的更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