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望族張姓

2021-02-22 心海遊吟

 

樂清望族張姓

王志成

 

張文君(王建秋畫)

 

張姓為樂清第六大姓。陳坦宗始遷祖張洗耳,原籍福建長溪,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從永嘉張溪轉遷陳坦,後裔分布丁岙、佐溪、嶺下、湖邊、埭頭、瑤岙、孝順橋、上仙垟、虹橋、蒲岐、萬澤、賈岙、陳岙、下山頭、嶺腳、沙角、珠垟、上灘頭、湖橫及白溪、筋竹等地。張岙宗始遷祖張卿,又名卿雲,字子相,原籍河南開封,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任樂清縣令,後擇左原石橋定居,石橋更名張岙。高橋宗始遷祖張錫,字國晉,原籍福建,南宋淳祐元年(1241)從溫州遷居樂成轉遷高橋,後裔分布前程、木山後、橫桐岙、胡家垟、珠垟、石陣等地。樂成西門宗始遷祖張炯,字悅庵,原籍福建莆田,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從溫州華蓋鄉遷居樂成西門,後裔分布楊岙等地。秦垟宗始遷祖張敘虯,元朝從永嘉張溪遷秦垟,後裔分布湖邊、竹嶼、湖橫西岙、白石等地。黃華宗始遷祖張禮鈞,原籍福建,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遷居黃華,後裔分布滬嶼等地。

張廌,生卒年不詳,字子雁,號文君,以號行,東晉樂成人。張文君是樂清和溫州歷史上第一個見之於古籍記載的本土文人高士,是一個隱居於丹霞山麓(今樂成街道金溪村境內)的儒士,一個煉丹羽客。張文君不應徵召,平素修道頤志,以煉丹為事。宅旁栽有苦竹數十叢,常遊娛其間。相傳郡守王羲之慕名前往拜訪,張文君避入竹林不與相見。後張文君舍宅為寺,騎鹿出遊,不知所終。張文君所捐的寺院在白鶴山、簫臺山兩山所夾溪谷之中,在今日樂成一中校址之內,在明朝時修築的西堡城城牆之外,距離雙瀑只有數百米,曾經釋道雜處一寺,後來才獨奉佛教,逐漸發展為燭光香火旺盛的白鶴寺。

張鈇,生卒年不詳,號鐵巖,明朝臨海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武探花,任溫處參將,駐盤石衛。嘉靖三十七(1558)和三十八年倭寇欲犯樂成,張鈇遂赴樂成防禦,數次擊退攻城的倭寇。後倭寇登白沙嶺,張鈇以伏兵擊退,並破敵於海口洋面,樂成賴以保全。民感其德,在東隅鳴陽門內建祠紀念。

張德明(1547—1621),字毅宇,明朝樂成西門人。萬曆十四年(1586)進士,授刑部主事,奉命清理江西刑獄,有李邦華無罪被系,審明釋之。後任員外郎,主禮部考試,董其昌出其門下。繼升寧國(今安徽宣城)知府。後升廣東左參政,因與御史沈一龍政見分歧,解印而歸,優遊林下。寧國、廣東兩地皆以名宦祀之。著《治平錄》,已佚。

張衝(1904—1941),原名張紳,字懷南、淮南,號御虛,北白象鎮琯頭村人。張衝於1919年考入溫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受「五四運動」影響,與同學鄭亦同、蕭錚等組織醒華學會被推舉為理事會主席。1922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年轉學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不久改讀哈爾濱法政大學。1926年,張衝曾赴莫斯科作短期留學。張衝通英、法、德語,尤精於俄語。在哈爾濱法政大學讀書期間,張衝任中國國民黨哈爾濱黨部委員兼青年部長,因反對奉系軍閥張作霖親日活動被捕下獄。1928年東北統一後出獄,任國民黨哈爾濱黨部特派員,兼任《民國日報》社社長並主辦《哈爾濱日報》。1930年調任國民黨天津市黨部委員,辭不赴命,後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總幹事和設計委員。1931年,張衝參與營救第三國際負責人牛蘭夫婦。1933年,張衝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電影科科長。1934年赴歐洲考察,著《蘇德土意訪問錄》,歸國後任中央宣傳部電影事業處處長兼國際新聞攝影社社長。1935年冬在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張衝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這時,中蘇斷交將近十年,張衝奉命與陳立夫參加中蘇復交談判。同年,在南京與孫科、馮玉祥等創辦中蘇文化協會並任常務理事。1937年5月,張衝任軍事委員會第六部主任秘書,8月任中國實業考察團副團長,代表蔣介石赴蘇與史達林會談,爭取到前蘇聯派100架飛機及軍事顧問支援中國抗日。回國後,張衝在漢口創辦俄文專修學校,任校長並親自教學。從這一年起,張衝以國民黨方面聯絡員和談判代表身份,在南京、上海、杭州、廬山等地,分別與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秦邦憲、林伯渠、潘漢年等多次接觸並訪問延安,會晤毛澤東,為國共第二次合作不辭辛勞地斡旋於兩黨之間。1938年秋,張衝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顧問事務處中將處長,負責接待蘇聯軍援事宜以及軍事顧問的翻譯等工作。1939年夏,周恩來從重慶返回延安,國民黨方面故意刁難,張衝得悉後,多方努力,使周恩來安全起程。1941年3月,張衝兼代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8月11日,張衝因患傷寒病逝於重慶。張衝逝世後,毛澤東、董必武等7人聯名致輓聯:「大計賴支持,內聯共,外聯蘇,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斯人獨憔悴,始病寒,繼病瘧,沉痾竟莫起,數聲哭泣已千秋。」周恩來親臨弔唁並致輓聯:「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並在《新華日報》上發表《悼張淮南先生》的代論,稱讚張衝「不愧為國家民族之棟梁」。蔣介石致輓詞:「赴義至勇,秉節有方;斯人不永,幹將沉光。」國民政府明令褒揚,以彰忠藎。

張雲雷(1883—1977),原名烈,號雲雷,以號行,今石帆街道匯頭村人。1905年,張雲雷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期間結識何香凝等革命志士,先後加入同盟會、光復會,積極從事革命活動。1908年,張雲雷至印度尼西亞泗水埠中華學校任教,並與沈鈞業等創辦《漢文新報》。宣統三年(1911)六月,張雲雷回國,在上海加入南社,後與黃群、徐冕到浙江參加革命活動。杭州光復後,張雲雷被聘為浙江都督參議,負責共和黨在浙江的黨務工作。1913年,張雲雷當選為浙江省議員和國會參議員,4月8日參加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1915年,張雲雷參加反袁鬥爭。1917年,張雲雷被代理總統馮國璋特任為總統府諮議。1918年,張雲雷當選為參議員,被段祺瑞執掌的國務院聘為經濟調查會委員,在上海與張東蓀創辦《時事新報》,刊登介紹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1922年,張雲雷被總統黎元洪委任為總統府顧問,特授二等大綬嘉禾章。同年冬,因倦於仕途,張雲雷返回故裡。回鄉後,捐田31畝,在虹橋創辦居士林,內設救濟院、孤兒院、國學講習所等。1929年,全縣遭特大災害,張雲雷除施賑自家存糧外,還從上海濟生會等處募得5萬元款與5萬餘斤麵粉助賑。1939年冬,中共樂清縣委領導人邱清華、鄭梅欣等被捕,張雲雷多方設法,營救他們出獄,張雲雷曾營救共產黨員20餘人脫險。1947年冬,革命根據地澤基村被國民黨軍隊火燒後,張雲雷暗地給予救援,除自已助谷3000斤外,還從救濟院撥出稻穀12000斤、棉胎50條及募集的舊衣等救援。1949年後,張雲雷當選為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政協委員、省文史館館員等職。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張雲雷遭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中備受衝擊。1977年2月7日,張雲雷去世。生平擅長詩詞,與陶成章、蘇曼殊、柳亞子、陳叔通等均有詩書往來,著作均散佚。

張明曹(1911—1978),柳市鎮黃華人。1928年中學畢業後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加入MK木刻研究會、野風畫會、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等進步團體。1931年12月,張明曹加入中國共產黨,秘密領導上海美專和新華藝專的學生運動,並聆聽魯迅講授新興美術和版畫理論,成為新興木刻運動的第一代木刻家。1932年上海美專畢業後,張明曹在上海從事進步美術活動,抗戰爆發時回樂清,日以繼夜創作出版反映日軍罪行的木刻連環畫《仇》,半年內再版4次,發行1萬餘冊,影響遍及戰區前線和內地。張明曹先後創辦並主編半月刊《抗敵漫畫》,創作《五月》《壓平路上的崎嶇》《民眾武裝起來》《團結起來,抗戰到底》《起來,把日本鬼子趕出去》等作品。1939年,張明曹任浙江戰時木刻研究會副主任,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木刻家。1949年後,張明曹任溫州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和市文聯秘書長。1954年,張明曹調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從事連環畫、國畫創作,相繼發表連環畫作品數十冊,其中《瑞典火柴》《威尼斯商人》《追匪者》《偷太陽的百萬富翁》等得到美術界和讀者好評。文化大革命中,張明曹備受折磨,1978年8月29日病逝於上海。

張龍光(1915—1977),筆名張長弓,曾用名張隆光、張王綱、張懷海,出生於今樂清市樂成街道的一個中醫藥家庭。因為家境貧窮,張龍光少年時斷斷續續讀過6年私塾和小學,曾兩度進布店和藥店當學徒,還擺過刻印攤。憑著聰穎的稟賦和鍥而不舍的努力,張龍光在美術、音樂、書法、篆刻等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詣。1937年春,張龍光為避徵兵,先後在樂清縣立高等小學(今樂清市實驗小學)、國民小學、祖素學堂(今樂成第一小學)擔任音樂、圖畫教師。張俊秀曾在紀念張龍光的文章中寫道,張龍光老師在版畫、國畫、書法、金石、音律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張龍光先後在樂清縣立高等小學(今樂清市實驗小學)、國民小學、祖素學校(今樂成第一小學)擔任音樂、圖畫教師。「七·七」事變後,版畫家野夫回到家鄉樂清。1938年,野夫與王良儉等人在樂清創辦春野美術研究會。張龍光參加春野木刻研究會、木刻函授班和樂清青年服務團的抗日救亡活動,擔任歌詠教官,組織學校師生開展抗日歌詠活動。1940年,張龍光創作木刻作品《團結抗日》。張龍光能演奏二胡、京胡、竹笛、洞簫等樂器。二胡曲目以劉天華的二胡獨奏曲為主,如《良宵》《光明行》等;京胡、簫、笛演奏的曲目以京劇、崑劇、甌劇和江南絲竹為主,如《梅花三弄》《春來和萬年花》等。1949年前後,張龍光在城區人民革命工作隊擔任領導,積極配合中共浙南遊擊縱隊開展接管樂清縣城和宣傳工作。張龍光輔導工作隊員和群眾唱革命歌曲,開展扭秧歌打腰鼓活動,主演《赤葉河》《放下你的鞭子》等現代劇。20世紀50年代,張龍光曾主持創作上演了樂清有史以來第一部現代越劇《白石水庫》。張龍光的家族既是教師家族也是文化家族。王思雨回憶張龍光說:「……他亦喜唱歌,在群眾集會上尤愛唱《海岸哨兵》這首歌,唱時和以風琴,高亮偉美,激昂慷慨,莫與倫比。時值抗戰初期,他高亢的歌喉,伴隨愛國的激情,每每引發與會群眾的抗日愛國熱情。」錢雲林回憶張龍光說:「……龍光同志還不辭辛勞地為隊員輔導革命歌曲,當時隊員們歌唱的《解放區的天》《你是燈塔》《團結就是力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革命歌曲,就是在龍光同志的教導之下學會的。宣傳隊還建立了劇團,演出《赤葉河》《大榆林》等劇本,龍光同志親自擔任劇中主要角色,他是導演,又是舞臺美術的設計者。當年的宣傳隊對激發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密切黨群聯繫、造成革命聲勢起了巨大的作用。龍光同志為宣傳隊做出了出色貢獻。」蔡中宣回憶張龍光說:「……張先生能說會道,會唱歌,會吹簫拉琴,多才多藝。他用己之長,積極帶領一批知識青年大唱《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革命歌曲,組織住宅周邊的婦女在天井裡扭秧歌,還親自參與《大榆林》《白毛女》《赤葉河》等大型劇目的演出,還擔任導演。」張炳勳回憶張龍光說:「龍光先生除畫藝畢見功力外,兼能絲竹,琴曲悠揚,或京腔一段,純正朗暢,此亦『以歌當嘯』乎?」張雁洲回憶張龍光說:「……青年時,他就有『樂清才子』之稱。他多才多藝,不但善丹青,也懂絲竹,還有一副好嗓子,能登臺演戲。解放前,他就曾參加話劇《雷雨》的演出;解放初期,縣城知識青年排演新歌劇《赤葉河》,他飾劇中的老貧農。他塑造的老貧農形象和渾厚的男中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倪亞雲回憶張龍光說,先生「偏嗜京劇,能唱坤角(旦角)」。方裕富、陸貞芳、王新花、陳婉玲等樂清越劇團演職員回憶張龍光說:「樂清第一大戲《白石水庫》,表現的是發生在樂清的現實題材……自編自演這樣大型的現代越劇,是我們樂清越劇團組建以來的第一次。……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今天,我們還常常懷念張龍光局長帶領我們進行藝術創作的那些日日夜夜……」

張懷江(1922—1989),原名張隆超,樂成倉橋村人。1933年在上海《兒童世界》上發表鋼筆畫《鵝》。1938年受到版畫家野夫專業輔導,刻作第一幅木刻《保衛祖國》。1943年,張懷江入福建國立東南聯合大學藝術專修科習畫,次年轉入上海美專學習。1945年秋,張懷江任教樂成初級中學,1946年夏返上海美專復學,在校期間參加「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學生運動,參加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創作木刻《苦力》,於年末畢業。1947年夏,張懷江回樂清,10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年末進入浙南遊擊區,參與《浙南周報》的美編和刻字等工作,先後任中共浙南特委宣傳部藝術科、宣傳科副科長。1949年後,張懷江任中共溫州地委宣傳部教育科、文藝科副科長。1950年,張懷江調杭州西湖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任版畫系講師,創作木刻《魯迅與方志敏》《同心合力》等。1957年,張懷江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右派摘帽,1979年平反。1982年,張懷江任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教務處長、教授。晚年作品有《支柱》《戰令》等。張懷江自投身於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之後畢生致力於黑白木刻的創作、教學與研究,先後於武漢、南昌、溫州、杭州、北京、上海、日本、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地舉行「張懷江版畫藏品展」,部分作品為國內外有關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作品有《張懷江畫集》等。

張侯光(1930—1999),樂清人,樂清城區小學、樂清實驗小學、樂清師範學校美術教師,從事藝術剪紙創作40餘年,一生創作的數千幅剪紙精品洋溢著濃厚的鄉土氣息,蘊涵著樂清山海文化、多元文化的積澱,人物造形樸實無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而且具有北方剪紙簡潔、明快、大氣的風格。20世紀50年代,張侯光主要從事剪紙創作,由於長期與小學生接觸,他非常熟悉兒童的興趣愛好與喜怒哀樂,他所刻劃的兒童形象大多是大眼睛、長睫毛、圓臉蛋,充分體現活潑可愛的天真童趣。張侯光早期作品的表現題材和風格受樂清細紋刻紙影響,追求格局的穩定性和寫實性,無論是人物或花鳥魚蟲,線條工整連貫,布局明暗勻穩,細秀到鳥獸羽尾絲絲可鑑。1980年,張侯光從樂清師範學校離休,進入創作上的黃金時代。張侯光突破了民間剪紙技法和內容的局限性,保留傳統剪紙藝術細膩的表現手法,借鑑木刻、版畫的藝術表現手法,揉進了自己的藝術個性,表達來自生活的感受和熱愛,為古老而又單純的藝術形式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傳統剪紙作品僅表現單層次的畫面,張侯光剪紙作品則以簡潔鮮明的線條和塊面創造出含蓄的多層次畫面。1991年12月,浙江美術學院舉辦張侯光剪紙藝術展,展出張侯光創作的近百幅作品。開創了剪紙藝術登上美術高等院校大雅之堂的先河。張侯光在表現手法上打破了剪紙藝術細線繚繞的格局,大膽的塊面,簡潔精獷的線條,細秀與粗獷溶為一體,表現了現代審美情趣。利用攝影作品複製品做為剪紙創作的材料是張侯光作品的又一特色,也是他對創作手法的新探索。攝影作品複製品豐富的色彩和層次很好地彌補了剪紙色彩單一的局限性,原本具像的畫面被再利用之後消除了具像意義而只體現了色彩、層次和肌理的抽象意義,為張侯光的剪紙作品增添了幾分神似的審美效果。張侯光《今宵月更圓》《出海》《山間石徑》等剪紙作品融東西方畫風於一爐,既有山的崇高,又有海的廣闊,開拓剪紙藝術一代新風。1993年,在張侯光等樂清剪紙藝術家的努力下,樂清承辦了「『93』工貿杯全國剪紙學術研討會暨剪紙作品大賽」,專門設立了樂清剪紙展廳。通過這次活動,開創了樂清現代剪紙的嶄新局面。張侯光曾任中國剪紙學會理事、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剪紙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民間剪紙研究會副會長、溫州市美術家協會顧問、樂清市文聯顧問。張侯光的作品頻頻在全國各大刊物上發表。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湖北人民美術出版社、朝花美術出版社、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先後出版了張侯光的剪紙專集10餘冊。出版過張侯光藝術剪紙年畫及單幅畫多幅,發行全國。張侯光創作的藝術剪紙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中國農民報》《商業報》《體育報》《教育報》《浙江日報》及全國各大雜誌。張侯光撰寫發表藝術剪紙研究文章10餘篇,多次在全國性的剪紙大賽中獲大獎。

相關焦點

  • 張姓遷徙史——張氏文化
    清河上遊的濮陽一帶為「顓頊之墟」(上古帝王顓頊建都之地),可能是張姓的起源地。西周后期有個叫「張仲」的人,曾經輔佐周宣王。他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張姓先民。到了春秋時代,晉國(今山西省境內)是張姓人群聚集的重要地區。戰國時期晉國分為韓、趙、魏三國,張姓先民隨之遷徙到黃河南北,在更廣闊的中原地區建立家園。漢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興盛期,也是張姓先民的輝煌時代。
  • 張姓真了不起!張家人轉起來!
    張姓,一個偉大又典型的揮公後裔姓氏!張姓,一個多民族、多源流中華姓氏之一!張姓,一個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偉大姓氏!張姓,一個唯一由發明和製造弓箭而被賜姓張的特別姓氏!那麼接下來我就帶大家一起來感受【張姓】是那麼牛!!震撼全球張氏宗親的緣故!
  • 東晉十六國中的前涼,雖偏安西北一隅,卻是歷史上唯一的張姓王朝
    張姓,是中華多源流的姓氏之一,主要源自於姬姓和改姓等,張也是星宿之一,其形狀似弓,起初是擅長製造弓箭的原始氏族圖騰,後來慢慢演化為姓氏。根據最近一次的人口數據顯示,張姓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9540萬,在我國姓氏人數排行中居第3位。但是,張姓作為中國一個大姓氏,除了傳說中的玉皇大帝姓張,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由張姓建立的王朝卻是寥寥無幾,而在其中,按照嚴格來說,東晉十六國中的前涼,雖然偏安東南一隅,卻是歷史上唯一的張姓王朝。
  • 《錦繡南歌》善惡終有報,謝韞之和沈樂清的結局,會有多不一樣
    劉義康作為彭城王,輔助劉義隆執掌政務,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許多想要擴大自己家族勢力的士族都想要與他政治聯姻,雖然是政治聯姻,但也不乏有真的傾心於劉義康的女子,謝韞之和沈樂清就是這樣的女子謝韞之是名門望族出身,和劉義康的婚姻就是一樁政治聯姻,雖然劉義康對謝韞之並沒有愛,但是劉義康也沒有因此而薄待她,反而很尊重名門出身的謝韞之
  • 為什麼都說張姓是玉皇大帝的後代?張姓的來頭之大,你可能想不到
    為什麼都說張姓是玉皇大帝的後代?張姓的來頭之大,你可能想不到。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看看張姓的歷史淵源,順帶也說一下玉皇大帝的故事。 說完玉皇大帝這回事,我們接著說張姓。既然張姓不是玉皇大帝的子孫,那麼他們是誰的後代呢?因為玉皇大帝是「自然神」,是宇宙的法則和秩序,他當然不能自己創造一個姓氏出來了。當時張姓的祖先的地位在中國人的眼中,其實與玉皇大帝的地位相差也不是很遠‑因為張姓的祖先是軒轅黃帝。 我們都稱中國人為炎黃子孫,所謂「黃」,指的自然就是黃帝了。
  • 《錦繡南歌》:同樣都是大反派,為什麼沈樂清比陸遠更讓人討厭?
    但是,相反,對於沈樂清,卻是一致的討厭。這是為什麼呢?&34;劉禹錫的一首《烏衣巷》,讓我們都把目光放在了當年的高門望族之首: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的身上。但是,此時的朝堂,早已不是王謝的天下。王家家主(王公),在痛失兩個愛子之後,就沉迷於釀酒,似乎對朝堂之事漠不關心;謝家,謝仲退隱在家,他的孫子謝顥任中書令,可惜獨木難支。陸遠,明裡,手握中軍之權。
  • 張姓是黃帝後裔,貴姓之首!
    中國的張姓人口其實不少,僅次於李姓和王姓,排全國第三。張姓人口如此眾多,為什麼還是貴姓?不是物以稀為貴嗎?這是因為玉皇大帝姓張。張揮。張姓的誕生很古老,約有五千年歷史。在人文初祖黃帝時代,黃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陽氏,少昊之子揮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
  • 張姓威武:張姓百歲開國將軍十位,即便王姓加上李姓都不敵!
    張姓威武:張姓百歲開國將軍十位,即便王姓加上李姓都不敵!王姓、李姓和張姓都是我國人口大姓,張姓不僅開國將軍最多,有120位,而且百歲開國將軍也是各個姓氏之首。張姓百歲開國將軍有十位,即便王姓加上李姓都不敵!
  • 2021好聽的張姓女孩名字推薦
    張姓是我國的第三大姓氏,人口比重佔比較大,因此想必會有很多張姓女孩將在2021牛年間誕生。而女孩有一個好聽又合命理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更加有利於女孩的人際交往以及發展。如下便是有關好聽的張姓女孩名字2021的文章內容,供大家參考一二。
  • 張姓女孩名字,彰顯女孩大氣風味
    這裡精心整理了張姓大氣女孩名字,還在為取名發愁的你不妨來看看吧,或許能從中尋找到靈感。01、{張恩茜}恩字是從唐詩「分明復道奉恩時」中選取出來的,有仁義友愛、寬容大度的意思,用在張姓女孩名字裡,顯得非常大氣。此外,恩字屬於偏韓範的字,用來起名,會給人一種時尚新潮的感覺。
  • 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祖先是誰?
    根據2019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張姓人口有9000多萬人,位居全國第三,僅在王姓和李姓之後。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姓,張姓是怎麼得姓的呢?祖先又是誰呢?目前,各地的張姓家譜有以下幾種說法:得姓祖:張揮多數《張世家譜》認為張姓的得姓祖是張揮,但關於張揮與黃帝之間的關係,有黃帝之子和黃帝之孫兩種不同的說法:嘉靖年間的《張氏統宗世譜》中的《得姓郡望》說:「自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曰揮
  • 張姓為什麼不說免貴姓張?你知道嗎?
    標準的回答當然是:免貴,姓X .像這種回答,不會給人盛氣凌人的感覺,有利於交往,是有積極的意義的,但是很多地方,風俗不一樣,也是有差別的,而這種情況以張姓為最.    在很多地方,如果問:你貴姓?如果此人姓張,他很有可能回答:姓張.初一聽,會有人覺得不舒服,或者不懂禮,但事實上,這很可能是風俗不同造成的.
  • 沈樂清乘人之危想殺死驪歌,二人來到懸崖邊,樂清終於領盒飯了
    當她引開沈驪歌身邊的人時,發現了桌子上有很多彭城王寫給沈驪歌的信,這讓沈樂清十分嫉妒,恨。於是氣的直接拿出匕首準備刺進沈驪歌的胸膛。看到這兒時,許多觀眾應該都為沈驪歌捏了一把汗吧。千鈞一髮之際,驪歌醒了。
  • 樂清市委副書記、市長徐建兵蒞臨樂清法院調研營商環境保障工作
    樂清市委副書記、市長徐建兵蒞臨樂清法院調研營商環境保障工作 2020-09-01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姓氏圖騰釋義,一姓一講:張姓
    張姓主要源自:姬姓、聶姓得姓始祖:黃帝之孫張揮始 祖 地:河南濮陽郡望堂號:清河、範陽、太原;百忍堂張姓,是全國第三大姓。黃帝之孫揮 ,夜觀弧 星,共9顆,在天狼星東南,其中8星如滿弓,一星像矢,很像上弦的弓箭,受到啟發創製弓箭,對剛進入父系氏族制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 因此在都城帝丘(今河南濮陽 )被顓頊任命為弓正,並賜為張姓。
  • 張姓的來源,到底是尊誰為始祖?——張氏文化
    張姓是華夏大姓之一,人口近一億,遍布全國及世界各地。張姓祖根在哪裡?有的說河北清河,有的說山西太原,有的說河南濮陽。
  • 天下張氏一家親,信陽市張姓文化研究院迎新春聯誼會順利舉行!
    :張克中7、 河南省張姓文化研究院理事長,河南省太昊易經文化研究院院長,信陽市傳統文化研究會會長,信陽市張姓文化研究會會長:張益君會長8、 河南省電視臺張國旗主任9、 河南省張姓文化研究院執行理事長、信陽市張姓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張廣偉宗親10、 河南省張姓文化研究院常務理事長、信陽市張姓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張明安宗親11
  • 鼠年張姓陽剛一點的男孩名字,盡顯男孩子氣質!
    鼠年張姓陽剛一點的男孩名字 張有大張之義,作為姓氏來說氣勢龐大,對於張姓男孩來說,自然要搭配一個大氣陽剛點的名字。鼠年出生的男寶本身性格就有著生肖鼠的膽怯,讓名字陽剛一點也是希望男孩能夠勇敢點。下面是為大家推薦的鼠年張姓陽剛一點的男孩名字。
  • 有哲理詩意的張姓男孩名字大全
    張姓男孩起一個哲理詩意的名字會讓人讚嘆不已,如果你還不知道該怎麼取名時,可以看看下面五行閣起名關於有哲理詩意的內容。如何起一個哲理詩意的名字成語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蘊含著大大的道理。利用成語來取名也可以取出很多富有哲理詩意的名字。將成語加入到張姓男生名字中可以取出來很多有意思的名字。
  • 百家姓之張姓:忠義無雙,顏值擔當,百忍成金,萬古流芳,謙讓包容六尺巷,全國第三弓長張
    【主播:子音】有這樣一個姓,非常特別,總是被提及,張三李四,其實,按照人口數量普查結果來看,這個目標實現了,張姓現在位居全國人口第三位,超過8500萬人,要知道,這個世界上,超過一億人口的國家不過十個而已,可以說,張姓真是人可敵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