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十六國中的前涼,雖偏安西北一隅,卻是歷史上唯一的張姓王朝

2020-12-24 三豐手札

張姓,是中華多源流的姓氏之一,主要源自於姬姓和改姓等,張也是星宿之一,其形狀似弓,起初是擅長製造弓箭的原始氏族圖騰,後來慢慢演化為姓氏。

說起中華民族的姓氏,我們首先會想到《百家姓》和其中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但事實上「王李張劉」才是當今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有句俗話說得好「張王李趙遍地劉」。根據最近一次的人口數據顯示,張姓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9540萬,在我國姓氏人數排行中居第3位。

但是,張姓作為中國一個大姓氏,除了傳說中的玉皇大帝姓張,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由張姓建立的王朝卻是寥寥無幾,而在其中,按照嚴格來說,東晉十六國中的前涼,雖然偏安東南一隅,卻是歷史上唯一的張姓王朝。

前涼,也被稱為前涼帝國,是東晉十六國之一,都城姑臧(在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是東晉時期割據於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漢族政權。共傳涼武王、涼昭王、涼成王、涼文王、涼桓王、涼哀王、涼威王、涼衝王、涼悼公九朝,歷經76年。

這樣一個唯一的張姓王朝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亂政,逼迫了晉惠帝退位,自己稱帝,之後河間王司馬顒、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以清君側為名討伐司馬倫,導致西晉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內亂,史稱為「八王之亂」。

公元301年,涼州的名門望族張軌被晉惠帝封為涼州刺史,張軌到姑臧就任後,舉賢任能,涼州大治。同時他又組織軍士多次擊敗了入侵涼州的鮮卑部落,保證了當時西北方的安定。

公元314年,張軌病逝,終年六十歲,他的長子張寔[shí]接任涼州,後張軌被追諡為涼武王,廟號為太祖。

公元320年,張寔被部下殺死,本來按照父死子繼的傳統,他的位子應該由長子張駿接任,但因為當時的張駿尚且年幼,於是兄終弟及,張寔的弟弟張茂接任了涼州。張寔後被追諡為涼昭王,廟號為高祖。

公元324年,張茂病逝,沒有子嗣,於是涼州就又交回了侄子張駿手裡。張茂後被追諡為涼成王,廟號為太宗。

公元346年,張駿去世,共在位22年,終年四十歲,他的兒子張祚篡位,被追諡為涼文王,廟號為世祖。

張祚繼位後,先自稱為涼公,後自稱涼王,之後又稱帝,而且給高祖張軌以及眾位祖宗都追加了諡號和廟號。從此,前涼政權正式獨立於東晉朝廷,成為獨霸西北方的政權組織。

公元376年,前涼末代君王張天錫向前秦投降,前涼政權滅亡。從公元301年張軌開始,共歷經76年。

公元386年,張天錫次子張大豫重建了前涼政權,後來也被殺,復闢的前涼也因此再次滅亡。

編者說

即使在整個東晉十六國中,前涼都是中國西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也促進了漢族文化和西域各族文化的傳播與融合,對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相關焦點

  • 古代西晉末年,西北地區民族,政權與關係(上)
    大家好,我是小編沈藝華,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國古代西北地區氐、羌、匈奴、盧水胡等族政權的建立及其相互關係,氐族在西北地區建立的政權及其與周鄰的關係。西晉末年,各兄弟民族和漢族一樣,奮起反抗西晉王朝的黑暗統治。
  • 不能改變時代的偏安:亂世前涼如何得以割據西北?
    扯得有點遠,我們回來接著說,然而當有史學愛好者真正深入這段歷史去閱讀時,會發現實際上在這個時間段的北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胡人天下」,在今天的甘肅,青海一代,存在著一個完全由漢人所建立的地方割據政權,這就是十六國中的前涼王朝。
  • 張軌前涼稱王,慕容氏立國前燕
    01、西北漢文化的中心——張軌建立前涼十六國時代的北方,大多數是各少數族建立的民族政權,但也有一個漢人建立的政權,即前涼。這個政權存在76年(301- 376),是十六國中歷時最長的政權。它以姑臧(今甘肅武威)為中心,全盛時佔有今甘肅、新疆大部分,青海、寧夏一部分。
  • 張姓遷徙史——張氏文化
    張姓向西北的大遷徙,開始於東漢末年。其時天下大亂,中原、關中等地很多張姓人家西進到張理建立的漢中地方政權的轄地避難。這批人中,有一些又追隨降歸曹魏政權的張魯。更大一次遷徙是「五胡亂華」的十六國時期,十六國政權,多數是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而且政權更替頻繁,徵戰仇殺不斷,因此,中原、關中等地的張姓先民和其他人一樣,除了南下之外,就是西向到張軌建立的前涼政權避難。
  • 張姓從來沒出過皇帝,為何能繁衍9500萬人口?原因無非這三點
    張姓是中國大姓,根據2019年數據,張姓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了9500萬,從古至今,《百家姓》大姓「張王李趙劉」裡,張姓是最特別的,漢朝劉姓、唐朝李姓、宋朝趙姓,還有什麼後漢、南漢、後唐、南唐等等,皇族在古代擁有更多的資源,人口多並不奇怪。
  • 從地圖看十六國的演變:中國最混亂的時代,是如何走向統一的?
    十六國是西晉滅亡後,在北方和四川盆地出現的一系列割據政權,統稱為「十六國」。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分裂時期,其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糾纏一起,使得北方遭遇了繼東漢末年以來最大的災難。十六國雖然混亂,但是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經過了十六國和後來的南北朝,進入北方的少數民族基本融入了漢族。第一幅圖地圖是西晉統一之後的地圖。西晉的版圖是對曹魏、孫吳、蜀漢三國的統一,和東漢的版圖差不多。但是西晉並未完全控制西域,只是控制了西域的東部地區,設置了西域長史府,這是需要注意的。
  • 五胡十六國,華夏歷史上最血腥最反覆的黑暗亂戰
    他們佔據一席之地,互相火拼;他們都想當大哥大,最終卻也只淪為歷史的鏡子。今天,三忘就來和大家系統的理一下五胡十六國!說是五胡十六國,其實三忘數了數,從西晉末期到東晉末期,其實不止有十六國哦!因為灶這段歷史時期裡,政治實在是太亂了,基本上可以說你搶了個屁大點的地盤就可以建國啦!
  • 東晉和南宋都是曾偏安江南,它倆相比誰的翻盤機率更大?
    東晉朝廷如果孤注一擲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極大,但南宋就不一定了東晉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南逃的王朝,面對中原的淪陷,東晉統治階級都深以為恥。終東晉王朝一世,上層統治者都在試圖北伐中原。東晉權臣桓溫在北伐時,過淮泗,踐北境,與隨行同僚眺望江北,見到滿目瘡痍的中原,桓溫慨然道:「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不過東晉雖一直都想北伐中原,但當時東晉的權力主要掌握在大世族門閥手中,各大世族傾軋使得東晉朝廷遲遲不能同心協力。
  • 中國朝代時間線集:西晉大一統-東晉十六國(公元280年-420年)
    西晉一朝是從它建立,設立國號為晉起點是266年,但我們更多認為西晉是中國又一個大一統的朝代,故按照滅東吳,徹底結束三國鼎立的時期,應該要從公元280年開始算起,那麼如果是從280年開始算起到316年,僅僅也是36年的短命大一統王朝。
  • 一口氣讀懂中國歷史朝代,來龍去脈先後順序,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南北朝、五代十國、五胡十六國,都是什麼意思?為了讓大家對中國歷史朝代及其先後順序有個大致了解,筆者不妨以九大王朝為基本框架,先簡要介紹一番,再給出極簡概括。
  • 腥風血雨十六國1:五胡亂華——最悲慘的民族融合
    在跰趾「患者」的血緣上,唐太宗似乎找到了答案,他們跟自己一樣,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鮮卑血統,換句話講,都不是「純正」的漢人。當然,傳說也只是傳說,畢竟靠跰趾來判斷血統的純正與否是不科學的,但這並不重要,因為我感興趣的是,唐太宗產生這種想法的依據。唐太宗擁有鮮卑血統這不奇怪,因為大唐李家原本就是左右西魏、北周、大隋三代朝局的關隴軍事貴族,與鮮卑貴族世代聯姻。
  • 張姓為什麼不說免貴姓張?還不知道的抓緊看看!
    其實準確地說,我國歷史上沒有張姓皇帝,但有36個張姓稱帝王: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前涼(314年-376年)張軌建立共10帝王。楚 1127年 金國擁立張邦昌的傀儡政權 .
  • 在偏安江南的政權中,東晉和南宋相比,誰的翻盤機率更大呢?
    在我國歷史上,偏安江南的政權以東晉和南宋為典型的代表,東晉是西晉的延續,南宋是北宋的繼承。東晉的國祚,從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共103年。南宋的國祚,從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共152年。
  • 張姓在歷史上出現過四位皇帝,但都名不正言不順,並且結局都很慘
    文/格瓦拉同志在常人的印象中,作為「中國三大姓」(李王張)之一的張姓,雖然人數極多、名人輩出,但似乎缺少帝王運,沒有一個人當過皇帝,其實這是大錯特錯。根據現有的史料,張姓在歷史上至少出過4位皇帝,只是他們的帝位均非正統,而且結局都比較慘,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 2020福建中學教資面試:高中歷史《十六國與北朝》教案
    一、教學目標1利用地圖分析十六國與北朝的空間位置,了解該時期政權的更替,理解統一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趨勢。2.通過利用史料,分析概括民族交融的史實,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體內容及影響,形成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意識,提高史料歸納總結能力。3.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了貢獻,形成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自信心。
  • 《慶餘年》中的北齊,歷史上真有這個王朝,但它不是一般渣……
    ,劇裡有個叫「北齊」的國家,雖然關於它的故事都是虛構的,但在歷史上,還真有個「北齊」。今天萌萌就給大夥說說真實歷史上的北齊到底啥樣。說實話,這個王朝,不是一般地渣,簡直渣出天際了! (一)北齊屬於南北朝時代的北朝,說起這段歷史,實在太複雜了,要想搞清楚,還得從三國歸晉說起…… 三國魏蜀吳,大夥都熟悉,它們最後都統一於司馬家的晉朝。
  • 東晉流亡貴族居然從新亭對泣到曲水流觴,照此來看臺灣危矣!
    在這過程中,國民黨本身也逐漸臺灣本地化了。此處埋藏著中華民族歷史深處的憂慮:歷史上東晉流亡政權偏安一隅,逐漸忘卻了自己的根本!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宣布敗選 東漢之末,有如從西周步入東周,又開始一個長期混亂的時代。
  • 曾是中國第三大城市,西北地區中心,如今五線城市少有人知
    談到現在好的城市發展,大家都覺得深圳是北上廣深,政策等等很多原因,這些城市也發展起來了,但幾年前,深圳也是,上海也只是地方小,中原也只是個小城市,比如開封,歷史上第一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今天我們再來談另一個,中國第三大城市也是武威市,談到武威市
  • 十六國前涼興亡三部曲之滅亡│745
    只是,此時晉愍帝墳墓上的松柏,早就亭亭如蓋了。此時,張玄靚只有6歲,是個什麼事也不懂的小孩子而已,前涼的大權掌握在了張瓘手中。這時的東晉皇帝是晉穆帝司馬聃,年號為「昇平」。對於前涼的恭順,東晉朝廷當然喜聞樂見,於是派使者,加封張玄靚為大都督、都督隴右諸軍事、涼州刺史、護羌校尉、西平公。前涼這算是在名義上又納入了東晉的體系。363年八月,張玄靚的祖母馬氏去世,張玄靚立自己的庶母郭氏為太妃。郭氏恨怨張天錫專權,於是暗中聯繫朝中大臣,準備除掉他。可惜,事情洩露,參與的大臣都被張天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