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斷腸人在天涯

2020-12-27 唐詩宋詞天地

作者:初釀

日暮時分,落日的餘暉染紅了西邊的雲彩,如血般悽麗,遠處的山巒在夕陽下刻印成一幅灰黑的剪影。剪影中,一條蜿蜒綿長的山村古道,道旁偶爾有一兩棵枝幹蒼勁的老樹,掛著幾縷早已枯乾了的藤蔓,在風中瑟瑟。一聲鴉鳴,讓本就寂寥的山野,更增加了一絲悽寒。

一匹老馬緩緩走來,馬上的身影纖瘦,落寞孤單。遠處小橋流水人家,溫馨的炊煙嫋嫋升起,卻沒有一縷炊煙是在等他......

這就是元代著名的戲曲家馬致遠為我們描繪的經典畫面,如泣如訴,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

登樓意,恨無上天梯

每個人年輕時都信心滿滿,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就像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年輕的馬致遠也幻想著,只要給我一個機遇,我定能建功立業。

他出生於書香世家,多年的翰墨薰陶,他亦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心心念念能夠踏入仕途,一展自己的雄心壯志,可一介布衣,談何容易!

夜來西風裡,九天鵬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

一首小令《金字經》,悲情中透著豪氣,道出了他滿腔青雲之志,卻又懷才不遇的無奈和悲傷。

落日已隱於青山之畔,一彎殘月剛剛升起,西風蕭瑟,展翅高飛的大鵬乘著這凜凜的秋風,飛向九天雲海之上。他羨慕的望著那個騰飛的身影,幻想能像它一樣翱翔藍天。可自己卻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貧民百姓,一心報效國家,卻又投靠無門。悲傷啊,故人你知不知道我的心,一心登樓意,只恨沒有通天的階梯。

後來他用自己的詩打動了當時的太子孛兒只斤.真金,「且念鯫生自年幼,寫詩曾獻上龍樓」,終於憑藉自己的才華為仕途開闢了一條崎嶇小路。

醒時漁笛,醉後漁歌

出仕為官的馬致遠,雖有太子惜其才華,但終歸仕途平平,即未受到朝廷的重視,也未有建立奇功偉業的機遇,加之官場錯綜複雜,內裡勾心鬥角諸多,他越來越對此感到厭倦。

他不恥官場苟且,卻又無力抗爭,他無奈、無力、無望,只能「醒時漁笛,醉後漁歌」。

鹹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幹戈。項廢東吳,劉興西蜀,夢說南柯。韓信功兀的般證果,蒯通言那裡是風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東籬半世蹉跎,竹裡遊亭,小宇婆娑。有個池塘,醒時漁笛,醉後漁歌。嚴子陵他應笑我,孟光臺我待學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風波。

《蟾宮曲.嘆世二首》正是他遭逢貶謫,從一方官員跌落為平民百姓的轉折時刻,世態炎涼給他重重的上了一課,他的心情錯綜糾結。想那曾經功高無二、輔助劉邦平定天下的韓信,卻最終落得被誘殺於長樂宮,三族夷滅;像蒯通那樣辯才無雙的謀士,也不得不假裝風魔求得自保,更何況自己。

人生不過繁華夢一場,不如及時醒來,追尋一份恬靜的生活。尋一方竹籬茅舍,伴一池芙蕖蓮荷,清醒時一支竹笛清越悠長,酒醉後一曲漁歌盪氣迴腸。嚴子陵會嘲笑我,笑我什麼呢?江湖偌大,總要有我遮風避雨的一隅。

這兩首小令,看似語氣豪放瀟灑,實則只是對現實的深深無奈與痛苦掙扎。

菊花開,正歸來

在仕途中飄搖沉浮半生,亦終是風塵小吏一枚,雖苦苦掙扎數十年,終只能放手歸來。回首看,俯仰由人多少年,回憶裡卻只有心酸,倒不如,學做陶淵明歸隱田園,日日菊花相伴。

菊花開,正歸來。伴虎溪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在洞庭柑、東陽酒、西湖蟹。哎,楚三閭休怪!

在那個菊花盛開的時節,他終於歸來了,回歸到那份純淨的田園。「綠水邊,青山側,二頃良田一區宅。閒身跳出紅塵外。紫蟹肥,黃菊開,歸去來。」在青山綠水旁,一間茅屋,二頃良田,自耕自食,再無官場裡戰戰兢兢,遠離宦海中爾虞傾軋,何其逍遙自在。

他還詼諧調笑的說,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啊,你可別怪我!我沒有那經世之才,不想為當權者再去賣命了,更不想為這個黑暗的世道殉情,我要回去追尋屬於自己的生活。「本是個懶散人,又無甚經濟才,歸去來。

是離人幾行清淚

年輕時的追功求名,卻被現實一個當頭棒喝。「悟迷世事飽諳多,二十年漂泊生涯」,半生漂泊,深知天涯漂泊的寂寞,他的小令、散曲中,總飄散著一絲蕭瑟與淡淡清愁。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裡,是離人幾行清淚。

寂寞雨夜,客居他鄉漁舟,舟中一盞漁燈,影影綽綽,單薄的身影,被昏黃的漁燈映照在船舷上,顯得那麼清瘦落寞。窗外夜雨纏綿,滴答滴答的雨聲,像敲在心上,敲的人心微疼,仿佛那不是雨滴,而是離鄉千裡外遊子的清淚。

《壽陽曲.瀟湘夜雨》用那雨夜、孤舟,以及昏黃的漁燈為我們描摹出一幅天涯旅人的雨夜情思,讓人忍不住淚水漣漣。訴不盡的羈旅鄉愁,剪不斷的親情思念,都在這雨夜孤舟中暈染。

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號東籬,元代戲曲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他的散曲、小令語言清新淡雅,人物栩栩如生,風格飄逸、奔放,卻又不失清雋、典雅,就像一幅幅意遠境幽的水墨畫。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家喻戶曉的《天淨沙.秋思》,讓我們一起走進了夕陽西下的古道西風裡,跟隨斷腸人淚灑天涯。

相關焦點

  • 一曲斷腸人在天涯,穿越數百年,馬致遠向你訴說此刻的心境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白描是這首散曲最大的特點,這是國畫中的一個繪畫手法,不用給圖畫加過多的修飾,單用墨色線條勾勒出畫的內容。在文學上的白描也與此相似,比較有名的有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馬致遠名句賞析
    2、撥不斷——馬致遠  嘆寒儒,謾讀書,讀書須索題橋柱。  題柱雖乘駟馬車,乘車誰買《長門賦》?  且看了長安回去!  3、落梅風——馬致遠  薔薇露,荷葉雨,菊花霜冷香庭戶。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時辜負。  4、落梅風——馬致遠  人初靜,月正明。
  • 馬致遠一首小令,全詞二十八字無一「秋」字,卻寫盡悲秋之情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 「瘦馬非馬」馬致遠元曲名作 暗示揚州妓女悽苦生活
    「古道西風瘦馬」一句出自元代雜劇家馬致遠(1255-1321)的一首小令《天淨沙秋思》「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主流說法認為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情調,抒發一種飄零天涯的遊子秋思,倦於漂泊的愁鄉之情。
  • 馬致遠與白樸同吟《天淨沙》,都是詠秋佳品,你更喜歡哪一首?
    比如文藝理論家梁乙真就曾這樣評價馬致遠:「在雜劇裡,他雖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稱『四大家』,但在散曲裡他實足以領袖群倫而為元人第一。」馬致遠留傳下來的小令共117首,套曲26套,其中,就包括那首著名的傳世傑作《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枯藤老樹昏鴉」其實是仿寫,看過楊廣的原句,才知馬致遠有多牛
    而王勃更是模仿的高手,他的「落霞與孤鶩齊飛」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其實都是從前人的詩句中找到靈感,仿寫出來的。本期筆者再和大家分享一個經典模仿例子,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其實是一首散曲,也是元代流傳至今最經典的散曲之一。
  • 經典詠流傳: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今天我們來欣賞馬致遠的千古名作《天淨沙·秋思》。《天淨沙·秋思》元人馬致遠的一首散曲,馬致遠號東籬,作有《漢宮秋》等十五種雜劇,同時他也是創作散曲的行家裡手,《天淨沙·秋思》就是馬致遠散曲最為經典的代表作。這首散曲流露出濃濃的詩意,數百年來深受好評,元人周德清就稱讚這首散曲為「秋思之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傳世佳作的魅力。
  • 元曲大家馬致遠「曲狀元」的美譽是怎麼來的?
    所以馬致遠還被譽為「馬神仙」有過一副對聯,生動形象的說明了這一點:「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  他的散曲在藝術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馬致遠的散曲帶有更多的傳統文人氣息。他擅長把哲理、深沉意境、奔放的情感、礦大的胸懷給溶於一體,語言放逸但卻不失本色。對仗工整妥帖。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深度佳文)
    最是無塵清心,惹了因你而生的柔軟,不禁動之以情,憐之以淚,痴痴地遙望著遠方,心中升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惆悵,模糊的視線裡已分不清你的方向。將那些感動於心扉的情感,用文字的形式記載,生命會與我一起感恩這份最美的相遇;習慣了你的到來,卻不習慣你的離去,有一種天涯的距離,只能在渴望的文字裡縮短。
  • 悟迷世事飽諳多,二十年漂泊生涯——「斷腸人」馬致遠的漂泊人生
    孛兒只斤·真金看過馬致遠的詩作之後,不僅頗為賞識而且還賜予馬致遠官職。這件事情被馬致遠記錄於《女冠子·枉了閒愁》。詩中曾云:「且念鯫生自年幼,寫詩曾獻上龍樓」。實際上這兩兩句詩中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孛兒只斤·真金,念在馬致遠年幼獻詩的情分上,才讓馬致遠入朝為官。「鯫生」的意思為「小人」,在這裡應該是一種自謙的寫法。
  • 馬氏名人——馬致遠
    略論《漢宮秋》是馬致遠早期的作品,也是馬致遠雜劇中最著名的一種,是其供相關歷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虛構改造成的宮廷愛情悲劇。 《薦福碑》也是馬致遠的早期劇作,集中反映了作者懷才不遇的牢騷和宿命的人生觀,也反映出當代許多文人在社會地位極端低落的處境下的苦悶。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這首隻有28個字的小令,是「秋思之祖」
    在國人喜歡以「四大」作總結的歷史文化現象中,馬致遠是和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合稱為元代四大戲劇家的,《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還不在其內。但是因為有了電視和電視劇,馬致遠的名字就只能和《天淨沙·秋思》更多地聯繫在一起了,那是人們偶爾也會念叨起幾首小詩小詞的時候。
  • 寥寥幾字卻意境悠揚,馬致遠筆下的秋思,別有一番風韻
    元代詩人馬致遠曾經寫過這樣一首小令,名為《天淨沙秋思》。全詩總共僅僅58字,但是卻將秋天的美景刻畫得非常生動。整篇小令並沒有出現秋天的任何字眼,但是卻處處和能看到秋天那動人的場景,仿佛給人呈現了一幅秋日的郊區的畫面。
  • 白樸韻味無窮的4首天淨沙,堪比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
    元曲的傳唱度,歷來不如唐詩、宋詞,我們最為熟悉的散曲作品,似乎是馬致遠的那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望盡天涯路,歸期是何期?七首古詩詞,寫盡世間離愁別恨!
    人生總是免不了離別,這一秒我們還歡聚一堂,下一秒說不定已經各安天涯。天涯是許多人放逐內心的處所,也是隔斷親朋好友感情的障礙。今天與大家分享七首詩詞裡的天涯,感受詩詞中的離愁別恨之情。1.《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清·王國維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 「元曲大家」馬致遠的命運三部曲
    關於馬致遠的評贊,最詩意的一段是:「萬花叢裡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四方海內皆談羨。戰文場、曲狀元,姓名香、貫滿梨園。」這是元末雜劇家賈仲明為他作的輓詞,馬致遠的兩大美稱——馬神仙、曲狀元都是出自這首曲。這個神仙之名,不僅因其晚年隱居的閒適生活,更多地源於馬致遠在神仙道化劇上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