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二十四節氣」入選「非遺」名錄 落下閎不僅僅是閬中的驕傲

2020-12-24 騰訊網

被世界氣象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的主要發明人落下閎不僅僅是閬中人的驕傲,更是巴蜀兒女和國人的驕傲。

落下閎是閬中著名的民間天文學家。他的主要成就是闡明「渾天說」,將「四分法」的《顓頊曆》改造為《太初曆》的「八十一分法」。

一年分四季,二十四節氣,正月初一為始,臘月三十為終。這種紀年方法最早始於西漢《太初曆》,從此,中國人才得享「只看日曆不看天」不誤農時五穀豐登的便宜。修訂這部曆法的就是落下閎。

自落下閎之後,閬中還陸續誕生了很多天文學家,終究因為歷史上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文化中心的遷移,再加上年代的久遠,以山水秀麗、地理獨特而蜚聲國內外的閬中這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悠久而豐厚的天文學成就,卻沒能在古城文化中得到應有的價值呈現和深度開發。除了古城南面隔嘉陵江挺拔的錦屏山一個觀星樓,以及「春節發源地」「春節老人」節慶式的粗淺開發外,閬中歷史上影響人類的天文學成就展現非常稀少。

來源:分分鐘

編輯:鄧顯強

編審:蒲茂雪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相關焦點

  • 四川閬中市委書記張斌:落下閎更應是中國的落下閎、世界的落下閎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我們深刻認識到落下閎不僅應該是四川的落下閎,更應該是中國的落下閎、世界的落下閎,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推動落下閎及春節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1月4日,四川南充閬中市委書記張斌在談及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時說到。
  • 春節放大假你該感謝他 落下閎將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
    二十四節氣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太初曆》演化而來的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 落下閎「春博會」走進人民大會堂 來南充閬中「年爺爺」帶你過春節
    天上有顆燦爛的小行星「落下閎星」公元前110年,閬中民間天文學家落下閎受漢武帝徵召,主持制定《太初曆》,首次將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恆定春節為正月初一,將原來以冬季十月一日為歲首恢復為以春季一月一日為歲首。截至今天,我們已經過了2130個落下閎版春節。
  • 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在古城閬中開幕
    1月17日,農曆小年,以「拜春節之源·到閬中過年」為主題的「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在此開幕,19項活動將持續至正月十六,向海內外遊客全面展示傳承兩千多年的春節民俗,讓海內外遊客切身體驗到最具中國特色的「年文化」。  目前,「閬中春節習俗」已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在申報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走進「年爺爺」落下閎故鄉,講講春節的來歷和過年的安逸!
    請跟隨四川在線記者「新春走基層」的腳步,先到春節發源地——南充閬中看一看。聽一聽,四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年爺爺」落下閎,講講春節的來歷和過年的安逸!AV8D,小寒過了,大寒要來啦,感覺很冷,有木有?不怕不怕,二十四節氣裡,小寒大寒結束,就要過年啦!我是誰?
  • 落下閎春博會精彩紛呈,「年爺爺」邀您到閬中過「最中國」年!
    「拜春節之源 到閬中過年」。隨著春節的臨近,閬中古城的年味也越來越濃。1月13日,小編從2020落下閎春博會籌委會辦公室獲悉: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面就緒,正在等待國內外遊客前來體驗原滋原味的中國年味。
  • 「落下閎」為媒 央視聚焦「閬中故事」
    南充新聞網訊(記者 李奎)3月25日,記者從閬中市委宣傳部獲悉,《閬中古城——閬苑仙境 曆法之源》上、下集分別於3月25日、26日晚8時,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記住鄉愁》第六季閬中篇播出,節目以閬中古城為拍攝主體,通過一段段難忘的故鄉往事,向觀眾生動呈現閬中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
  • 川劇《落下閎》7月19日首演,聽主創人員解析全劇
    川劇《落下閎》7月19日首演,聽主創人員解析全劇舞美融入閬中皮影 兩大「非遺」閃耀舞臺日前,第二屆四川藝術節優秀舞臺劇目展演暨第四屆四川文華獎劇目初評入圍名單公布,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創排的川劇《落下閎》成功入圍。
  • 奉獻在「疫」線 落下閎酒店人的堅守溫暖「特殊客人」!
    閬中古城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在閬中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小東為組長的聯防聯控機制工作領導小組帶領下,全體員工,萬眾一心、上下聯動、眾志成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這場戰「疫」中,幹部職工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為抗擊疫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二十四節氣豐富世界 非遺文化寶庫(圖)
    中國二十四節氣是人類非遺的精彩個案,它豐富充實了世界非遺文化寶庫的內容,同時也表明中華傳統文化地位的提升。新報記者 梁爽  蕭放:是否「中國第五大發明」不重要 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認知價值更重要  新報: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巨型燈籠、千龍千獅、網紅浮橋……落下閎春博會17日見!
    「拜春節之源 到閬中過年」。隨著春節的臨近,閬中古城的年味也越來越濃。1月13日,小編從2020落下閎春博會籌委會辦公室獲悉: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面就緒,正在等待國內外遊客前來體驗原滋原味的中國年味。 全球最大燈籠亮相 近段時間,位於閬水中路春博會主會場的巨型燈籠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的興趣,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前往拍照圍觀。
  • 世界級非遺二十四節氣:世界氣象界的「中國第五大發明」
    這首僅28個字的24節氣歌蘊含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智慧濃縮。201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已有千年歷史的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
  • 各大官媒點讚,讓非遺「活」起來,布丁酒店裡舉辦了非遺傳承人的...
    2020年12月22日,暖意洋洋的杭州迎來了住友百家館計劃首個非遺項目——布丁嚴選酒店河坊街景區十竹齋藝術館的雲發布。此次活動獲得了人民網、新華社、中新社、天目新聞等多家媒體的報導。各大官媒點讚,這就是酒店裡的非遺,讓非遺「活」起來!
  • 珍藏版丨中國二十四節氣手機壁紙,絕美!
    四年前的11月30日,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國人驕傲,是先民智慧,是時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一期一會,好日常在。
  • 閬中的朋友,《清平樂》中石洞學堂,是宰相陳堯佐讀書的狀元洞?
    小編一看學生們讀書的山洞學堂,脫口而出:這好像閬中的狀元洞啊!閬中的狀元洞,可也是與《清平樂》劇中的一位宰相陳堯佐親身相關呢。大家知道,四川閬中市在古時候,閬中天文學家落下閎創立二十四節氣,並納入《太初曆》指導全國的農耕作業。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淮南王劉安於此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二十四節氣,而淮南正位於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的中點線上,四季分明,恰好體現了二十四節氣兩『分』兩『至』的特點,具有相當普遍的代表意義」。  200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冬至與他的二十四節氣朋友們
    2020年12月21日 冬至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中的重要節氣之一 ,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當太陽到達其一年中離赤道的最北點或最南點時,將發生二至,也就是夏至和冬至。這是由於地軸的傾斜以及地球繞太陽軌道的運動引起的。到至日的時候,太陽似乎「停止」在天空中移動,「停」在其最北赤緯點或最南赤緯點。
  • 展示春節文化 央視除夕連線閬中古城
    2月7日,記者在閬中古城看到,銷聲匿跡多年的踩高蹺回歸古城,一幫愛好者正在加緊練習,為央視連線做準備。據表演者王永銀介紹,閬中高蹺隊入選央視直播中的文化活動展示,表演的節目為《八仙過海》。據悉,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
  • 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淮南召開
    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淮南壽縣成功舉辦。研討會圍繞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及相關知識體系進行了理論研討。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館員肖克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新風、北京大學教授陳連山和安徽大學教授陳廣忠做了重點發言。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質疑,提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  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日是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