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為虎作倀」由來唐穆宗時期,為什麼古人認為有倀鬼作怪?

2021-01-08 盤古說今

相傳唐穆宗時期有個叫馬拯的處士,某日山間遊玩天色漸晚迷了路,差點踩上獵人的陷阱。被獵人拉上樹,獵人說山間有虎,不如先在樹上住一宿。半夜時,馬拯被一陣嘈雜之聲驚醒,一看樹下竟有十幾個人男女老幼,但聽到樹下有人說:「快來看,這裡有個陷阱,這是誰想謀害咱們大王啊,趕快把他拆了吧!」於是他們七手八腳地把獵人的陷阱拆了繼續趕路去了。馬拯感到匪夷所思,便叫醒獵人把剛才的情況說了一遍。獵人說:「那些都是倀鬼,就是被老虎吃了的人。專門為老虎探路的,他們說的大王就是老虎,看來老虎要來了。」邊說邊趕緊下樹把陷阱重新布置好。上樹不久果然有虎至,並觸動了陷阱的機關,被一支利弩射殺,死前難免一陣咆哮。咆哮聲傳出很遠,那幫倀鬼聽到回來一看,虎已死絕。頓時痛苦失聲,馬拯罵道:「爾等倀鬼,自己是怎麼做的鬼啊?都是被這隻惡虎吃了,還『為虎作倀』,虎死狐悲什麼?!」

以上便是為虎作倀的來歷。我們知道,為虎作倀這個成語形容沒有主見的人,幫壞人做事,幹壞事,成為壞人的打手和幫兇。他們甚至明明自己先受了傷害,還要幫助惡人去害更多的人。現實案例中就有不少被引誘吸毒的人,反過來也參與引誘別人吸毒。還有個別被強姦的女性也輪為強姦犯的幫兇,幫他們拉皮條,殘害自己的小姐妹。還有那些傳銷者,明明知道自己上當受騙,還要騙自己的親戚朋友。所以,現實中為虎作倀的例子太多了。

其實,本文第一段的傳說只是傳說之一,唐朝戴孚的《廣異記》、唐·裴鉶《太平廣記》、明《趼廛筆記》等著作中都有類似傳說。其實意思都是說的倀鬼被虎俘獲,心甘情願地為虎效命,並幫助老虎開道,破壞獵人的陷阱,尋找更多的無辜者讓老虎享用。一但碰到單行的人,他們便引誘到老虎身邊,甚至還會扒光被害者的衣服,以方便老虎進餐。那麼為什麼古人會認為有倀鬼助虎呢?

原來,古時候虎患嚴重,虎難也不斷,死於虎口之人不勝枚舉。人們往往談虎色變!畏虎之情溢於言表。也難怪武松打虎後那麼受人愛戴了。我們知道虎死如雞,人死如虎。意思就是說人不害怕死虎,而害怕死人。死的人多了,越發讓人害怕,尤其死者的親戚朋友鄉鄰們,他們之中的膽小者就難免會做各種各樣的噩夢,其中不乏有夢到被虎吃的死者,去引誘自己上山入林也遭虎險的噩夢。古人都信夢,做了噩夢也會跟家人說。因虎患嚴重,說夢的人也有可能有朝一日會慘遭虎口,所以一但有說夢的人也被虎吃,倀鬼一說就等於應驗了!

好在當今盛世沒有虎患了,而且老虎越來越稀有了,都成保護動物了。其實世上哪裡有什麼鬼啊?只不過人的心裡、夢裡確實是有鬼的,各種鬼都有。

相關焦點

  • 有多少人知道,為虎作倀的「倀」是什麼,為何如此招人恨
    中國的成語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數不清的典故和傳說。有一些成語大家用起來都非常熟練,卻不見得人人都完全了解它。例如,「助紂為虐」和「為虎作倀」經常被連用,指代為壞人做事的幫兇。前者簡單,後一個「為虎作倀」的倀到底是什麼,大概有些人不太清楚。
  • 成語「為虎作倀」中的「倀」是啥意思?有什麼典故?你可能想不到
    「為虎作倀」這個成語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比較常見、常用的成語,貶義詞,比喻幫助壞人作惡、幹壞事的幫兇,比如古裝劇中,某某富家紈絝強搶民女,其僕人幫著主子搶人、打人,這樣的群體就是幫兇。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見到為虎作倀之事。
  • 為虎作倀,倀是個什麼鬼?
    在討論劇中貪官和姦商黑惡勢力勾結的情節時,很多人會說出一個成語:為虎作倀。但是這個「倀」,到底是個什麼鬼?學了這麼多年成語的同學,知道嗎?它們生前為虎所噬,是死於非命的可憐之人,然而死後卻甘願為虎驅役,助虎害人,也無怪乎「為虎作倀」成為千年來一應叛逆奸佞、蟊賊狗腿最具代表性的罵名之一。繪畫中的倀鬼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東方意識中的鬼怪形式區別於西方化單純的獵奇恐怖,往往都有其更為深層的延伸含義。
  • 為虎作倀 倀是個什麼鬼
    在形形色色的充滿人文魅力與哲學思想的寓言化志怪小說主角中,有一個分類的鬼怪是值得我們著重提及的,那便是本章的主角——倀鬼。倀的廣為人知,得益於成語「為虎作倀」的廣泛應用。有關「倀」的最早記錄,應源於唐五代筆記體小說《北夢瑣言》中的記錄:「凡死於虎,溺於水之鬼號為倀,須得一人代之。」《太平廣記》中亦有收錄:「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
  • 成語故事:為虎作倀
    【成語】: 為虎作倀【拼音】: wèi hǔ zuò chāng【解釋】: 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成語故事】: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峰人住著一個伏虎長老。他帶了一個童僕,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  他登上祝融峰,見到一座佛寺裡,果然有個鬚髮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熱情,一定要留馬拯吃飯,可是廚房裡的油和鹽正巧用完了。馬拯就叫童僕下山去買油鹽。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門。馬拯獨自一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這時,從山下又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
  • 成語故事品鑑《為虎作倀》
    當老虎到四處去尋找吃的東西的時候,「倀鬼」一定與老虎一道,替老虎在前面引路。遇見路途上有人捕殺野獸的暗藏機關或者埋伏的陷阱時,倀鬼就帶著老虎繞道過去。倀鬼稱呼老虎叫「將軍」老虎死後他還痛哭流涕。《天雨記談》這部書上有這樣的記載:「人遇見老虎,衣服的帶子便自動解開,都另外放在地上。
  • 聶小倩為何為虎作倀?她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還是心甘情願?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非常可惡的犯罪組織叫做「傳銷」。被騙的人們一般都是被親戚朋友拉下水的,明明都是受害者,偏要一葉障目,變成騙子的幫兇!害人害己!其實,這種行為模式,特別像一個古老的傳說故事——為虎作倀。
  • 為虎作倀
    【成語】         為虎作倀【拼音】
  • 您知道「為虎作倀、橫行霸道」的正確讀音嗎?
    成語,言簡意豐,在口語和書面語當中被廣泛地運用。由於成語本身的特殊性,成語的讀音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人。請閱讀下面4個句子,看您能否把黑體字成語的音讀準確吧。下面,要公布黑體字成語的正確讀音了,一起來看看。1、鮮為人知正確讀音:xiǎn wéi rén zhī易錯讀:鮮釋義:很少被人知道。例句:蔣子龍《創作筆記》:「人們知道的道理太多了,所謂能『看透』的人也太多了,文學還能說出新鮮的有味道的話嗎?寫鮮為人知的生活就自在多了。」
  • 誰在為虎作倀?
    我的兄弟雖然與我有觀點分歧,還不至於這樣罵我的。血濃於水,兄弟情深,不會為了沈志華傷了兄弟和氣。於是我說:「還有禍害國家的學術?沈志華才是為虎作倀!」兄弟說:「還原歷史真相,怎麼就禍害國家了呢?」「是你倀還是我倀呢?」我問。「以民族和國家的名義,禍國殃民,不顧民生民權為極權搖旗吶喊者為倀。檢驗的標準是人民利益是否至上,而不是黨國至上」。
  • 為虎作倀 誰才是真正受害者?你是虎還是倀 還是是非外的人?
    為虎作倀(示意圖片:pixnio) 機巧害人,最終害己 在我家做飯的王婆婆說,有個打柴的人到山岡上打柴,禍福輾轉生變相倚互變,機巧智鬥又怎會有窮盡呢?又有人說老虎強悍殘暴但也最愚蠢,心計萬萬達不到這般高度。 聽說倀鬼為老虎所役使,必須找到替身才能投生。這樣看來,大概是倀鬼誘使別人被老虎吃掉從而代替自己,又引獵人來捕殺老虎報仇。倀鬼是人變成的,細察世態人情,人間世事,這種事情一直存在。可惜老虎只以為倀鬼是幫助自己,卻不知也是倀鬼害了自己啊!
  • 虎和倀,很有意思的幾個小故事……
    筆者也喜歡看關於打老虎的新聞,不過,打老虎與我等百姓的關係究竟有多大,始終有點糊塗。有時候打個村長、鎮長這類低配置老虎,可能印象更深些。於是想起了「為虎作倀」這個詞,意思大家都知道。比如周永康是大老虎,那麼他周圍那些省部級的貪腐官員就是倀鬼了。倀,按照《康熙字典》的解釋是:「倀鬼,虎齧人,人死,魂不敢他適,輒隸事虎,名曰倀。
  • 有人為虎作倀,有人為銀作倀
    大家都知道有個說法叫為虎作倀。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有個說法叫為銀作倀。 福建有個人叫朱元芳。 他曾經從身上裡找到一處寶藏,挖出了很多銀兩回來。
  • 民間故事:為虎作倀的倀
    大概是建國前後的事情,那時候國家基本穩定了,但天災人禍還是不斷發生,尤其是戰爭之後,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個亂葬崗,故事就從這裡開始……王建民,王建軍兩兄弟生活在大山腳下。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兩兄弟雖然過得清貧,但是生活質量確實很高的。畢竟東北的大山啥都有啊,只要敢進去,就不會空手出來,當然也可能出不來。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
    大家都知道成語一般都是四個字,其蘊涵的意義非常深厚。據統計,中國古人曾發明了5萬個成語,其中有96%是四字成語,可現代卻很少發明新成語,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大概有3點。而這些人非常集中,在古代社會非常少,所以,成語在這些人中的使用率非常高。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人普遍都會讀書識字,文化也趨向平民化,自然成語發明就少很多。第二,在古代,起初人們進行文字記錄用的都是竹簡或布帛,這些東西不是攜帶起來不方便,就是價格昂貴。古代人為了節省材料以及開支,便將口語化的語句經過加工,去除多餘的修辭,並儘量言簡意賅,這樣文言文應運而生。
  • 古人的愛情,浪漫且讓人羨慕,有的愛情甚至改成了成語
    與古人相比,我們可能弱爆了。他們的愛情超越了物質,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人的愛情故事可以改成成語。下面和大家分享六個與愛情有關的成語故事,這些成語,都是由古人的愛情故事改編的。共挽鹿車西漢末年,有一個叫鮑宣的人,曾做過諫議大夫,但家裡還是十分貧困。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助紂為虐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為虎作倀、為虎添翼,反義詞有:助人為樂、除暴安良,助紂為虐是貶義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助紂為虐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助紂為虐(zhù zhòu wéi nüè)成語釋義:幫助壞人幹壞事(紂: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紂王;虐:暴行)。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