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庚子年 四月 十三日
宜 聽雨品茗
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
孟夏之日,萬物並秀
《蓮生八戕》一書中寫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立夏這一天,萬物在太陽的光輝中,茁然生長。古時的人們會著朱紅色衣衫,迎接這盛大絢爛的季節。
立夏時節,萬物生長,在陽光下深深吸一口氣,好像能聞到新葉成長的味道。繁花凋零在雨中,溫潤的春天漸漸遠去,綠樹繁茂在陽光下,心心念念的夏天,終於來了!
立夏三候,暑漸雨增
螻蟈鳴:立夏之日「螻蟈鳴」。按東漢鄭玄的解釋,「螻蟈」為蛙類,非螻蛄。立夏鳴的據說是一種色褐黑的蛙。
蚯蚓出:立夏後五日,「蚯蚓生」。蚯蚓又名曲蟮,蟮長吟於地下,感陰氣而曲,乘陽氣而伸見。
王瓜生: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則色赤,鴉喜食之,故稱『老鴉瓜』」,非黃瓜。
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文人筆墨,歡快清新
立夏之後,夏季來臨,鬱鬱蔥蔥,景色十分美妙,而此時氣候溫熱不炎熱,文人雅士頗有遊玩的心情,其詩詞作品的風格也因此歡快清新。
飲湖上初睛後雨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詩人在詩中對西湖美景作了由衷的讚美和全面評價,為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小 池這首詩描寫了立夏時節小池塘美麗的風光。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蔭、幾枝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蜒,構成一幅生動有趣的小池風物圖。本詩用筆清新活潑,語言平易、通俗易懂,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立夏這首詩意境清新,構思精巧。描寫了初夏天漸轉熱,大自然與人所發生變化的景象。立夏日南風大作
《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立夏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食俗知夏,平安為願
福建閩東:光餅丨福建閩東人立夏日吃光餅。光餅是麵粉加少許食鹽煉製而成。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福建閩南:蝦麵丨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麵,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的祝願。
漸東:七家粥丨七家粥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裡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寧波:腳骨筍丨腳骨筍是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文案丨wong整理自網絡
———使 用 就 是 最 好 的 傳 承———
長按掃碼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