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立夏吃什麼?立夏節氣各地有不同的習俗,但是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飯的習俗。立夏為什麼要吃立夏飯?立夏飯有哪些材料哪幾種做法?立夏飯由來及做法大全:
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立夏日將兜得的米與食材在露天煮飯,飯上放青梅、櫻桃等,分送日前給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民間認為兒童吃後,可防中暑。
立夏飯裡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穀豐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飯,還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
舊時立夏節,寧波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現在寧波城鄉部分家庭依舊保留這種古風,只是立夏飯的料改成了另外五種食物:蠶豆、大豆、竹筍、芥菜,外加醬肉或鹹肉,叫五樣米飯。
目前寧波大部分地區五色飯的古風已逐漸演變成了用倭豆肉煮糯米飯,稱為「倭豆米飯」。
古人眼疾普遍,倭豆顏色烏,人們為消除眼疾,以吃倭豆米飯來保佑一年到頭眼睛像新鮮倭豆那般烏亮,無病無災。
立夏也是鮮蠶豆上市的時候,民間不是有「清明見莢,立夏好吃」的說法嗎?特別是明代戚繼光將軍平定倭患之後,人們在立夏吃「倭豆」,也有慶祝抗倭勝利的意思。
民間傳說立夏吃倭豆米飯和戚家軍抗倭戰爭有關,當時戚家軍在鎮海甬江口戚家山抗擊倭寇,將士們每殺一個倭寇,就會在附近摘一粒蠶豆,用線串在自己的胸前,蠶豆越多,說明殺敵多,格外榮耀。後來寧波人索性把蠶豆改稱「倭豆」,用來紀念戚家軍將士在甬抗倭。
立夏的各種習俗:煮鼎邊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裡」的傳統美德。
立夏馬上就到了,浙江一帶有吃立夏飯的習俗,立夏飯分有兩種,豌豆糯米飯和烏米飯,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下做法吧!
立夏飯的做法——豌豆糯米飯
【材料】糯米、鮮肉、新鮮豌豆粒、新鮮香菇、春筍、料酒、食用油
【做法】
1、糯米淘洗乾淨後瀝乾水分,鹹肉、香菇、春筍分別洗淨切小丁,豌豆粒洗乾淨
2、起油鍋,下鹹肉丁煸炒出香味,倒入香菇丁、筍丁,加入一點點料酒翻炒1分鐘
3、倒入豌豆、糯米,炒至糯米發乾
4、加入清水,以沒過材料為準,煮開
5、倒入電飯鍋,煮飯~~煮好後悶10分鐘即可
小貼士:鹹肉建議選擇帶點肥肉的,這樣有點油飯才潤、好吃;鹹肉是鹹的,所以不需要加鹽了
立夏飯的做法——烏米飯
【材料】糯米、烏樹葉、豌豆、筍、鹹肉、食用油
【做法】
1、烏樹葉揀去枝條和老葉,清洗乾淨後放入攪拌機內,加清水攪碎
2、倒入一個大盆中,放置30分鐘,期間不時用手揉搓幾次,然後用篩子濾出烏葉汁水
3、把糯米淘洗乾淨後,泡入烏葉汁水中入冰箱冷藏過夜
4、將浸泡好的糯米倒出多餘的汁水(水剛剛蓋過糯米即可),入鍋隔水蒸30分鐘左右至全熟
5、豌豆洗乾淨,竹筍洗乾淨切丁,鹹肉洗淨切丁,豌豆、筍丁用開水焯熟
6、鍋中放油燒熱,倒入鹹肉炒到變色,倒入筍丁、豌豆一起翻炒片刻
7、倒入蒸好的烏米飯,炒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