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 | 香港內地生:我和幾千塊磚頭留下一張畢業照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香港是否也同樣地愛我?

文:十月

5月初學校就結課了,11月份才會舉行畢業典禮,這期間我回北京實習。畢業典禮,我在心中期待了無數遍。在那充滿儀式感的一刻,我會莊嚴地從校長手中接過證書,穿著畢業袍和爸媽一起拍照留念。然而,沒有想到,就在6月初,一場上百萬人走上街頭的社會運動,把這一切的軌跡都改變了。

在準備前往香港的前一天,突然收到了學校畢業典禮取消的通知。看到前線同學發來的視頻,校內的星巴克被黑衣人投擲磚頭,而太平洋咖啡的玻璃早已碎得七零八落,只剩下幾個門框。圖書館裡來來往往的人都蒙著面,搬運著棍棒、瓶子,還有說不出名字的液體。為了確保安全,精心安排的畢業禮被迫取消,學校老師和內地生開始全面撤離,警察和學生示威者的對立上升到爆發的邊緣,大家的情緒都有一些失控。

一個朋友調侃到,小時候不想去上學,總是把兒歌胡亂改編,唱著「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校長不知道……」, 現在兒時幼稚的想法居然變成了現實,實在是啞然失笑。

同學群炸了,討論著該不該去香港,以及如何退訂機票、酒店才能最大程度地彌補損失,幾千塊錢只退得到個零頭,錢沒了但保命要緊;朋友圈炸了,一邊是哀嚎著滿心期待的畢業禮的泡湯,一邊有各大高校的「撤僑」新聞,還有學校全面停課無線延期的郵件和公告;微信不斷地跳出爸媽和朋友勸我別回港的消息和語音通話,最後我也炸了。

在退票的界面猶豫了很久,但依然選擇按原計劃出行。很想知道香港到底發生了什麼,很想穿著畢業服在學校門口哪怕拍一張照片,也是給自己的留港學習生涯畫上一個句號了。

11月初。陽光普照,藍天白雲,海風裹挾著溼潤的水汽,一如往常。然而本是旅遊旺季,路上卻沒有什麼行人。茶餐廳的電視滾動播放著TVB的實時新聞,全是關於示威的消息,每個食客都緊盯著屏幕,老闆默默地搖搖頭,嘆了一口氣。我在Facebook上發了一個定位,學校的老師發來私信,告訴我學校並不安全,千萬不要靠近。

自從5月份示威爆發以來,整個社會的氣壓都很低,如同一朵愁雲籠罩在上空,影響著每一個行業和每一個人。原來需要排長隊的九記牛腩和華嫂冰室,如今生意減少了很多,我記憶中忙得不可開交的老闆娘,現在有了時間跟顧客開開玩笑,叫我「不要急,慢慢吃」;酒店直接價格跳水「打骨折」,也並沒有吸引來太多的遊客。最令我感到落差巨大的是旺角,繁華的商業購物中心已經面目全非,霓虹燈倒是永遠明晃晃地亮著,但多店鋪早已關門閉戶,或者直接倒閉。

我回到香港浸會大學,整個校園就如同一場激烈對抗過後硝煙還未散去的戰場。地上的磚頭被全部拗起來,一排一排擺在路中間試圖阻斷交通,教學課桌椅和垃圾桶等雜物四處散落,堵住了主要的進出口通道,各式各樣的雨傘掛在天橋上,作為簡易的盾牌,不論是牆面還是地面都畫滿了塗鴉。

我穿好畢業服,和幾千個磚頭留下一張照片,仿佛是一種行為藝術,顯得悲涼而荒謬。

在學校遇到好幾個黑衣人,他們都很年輕,是本科一二年級的學生。可能他們覺得暴力抗命就是一腔孤勇,揮舞著美國英國旗就是與有榮焉,把自己的家打壞了,留下一片狼藉,而香港社會的割裂和經濟的失速下墜卻無人承擔。

一年前,我懷著渴望與期待到香港讀書生活,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她的多元、包容、開放和國際化令我痴迷。示威爆發後,各種不安的情緒開始蔓延。

同學朋友之間爆發了強烈的立場敏感,判斷一個人的標準變成了「黃藍」兩種顏色,可能僅僅因為意見的不同,就相互刪除拉黑;微博、Facebook、Instagram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大型人肉,揮舞著無形的大棒,不支持自己的聲音就要全部消滅;學校裡也出現了學生和老師的「割席」,對於「不表態」的教授,辱罵、砸爛辦公室就成了表達憤怒的方法。

曾幾何時,理性的討論變得如此稀缺,多元漸漸變成了一元,排斥漸漸取代了包容。大家很難能夠坐在一起,和平地分享看法,反而是用暴力回應不同,用更暴力回應暴力,理性的空間被壓縮的越來越小,幾近於沒有,而恐懼被越放越大,社會的不信任感愈發強烈。

在香港工作的港漂,和選擇赴港讀書的內地生,沒有一個是不熱愛香港的。她的自由開放,她的市井氣息,她的新潮與傳統,或許僅僅是因為她終年潮溼溫潤的氣候,亦或是吃不盡的茶點美食。深情尚在,眷戀依然,好想知道,香港是否也同樣地愛我?

香港人好像集體得了「知識詛咒」

文:劉白

香港是個值得奮鬥的城市,但不宜居。就生活質量而言,內地會舒服很多,這裡的文化,這裡的普通話,這裡的人民……一切都是那麼熟悉。早上起床下樓找個小店吃豆漿油條,白天約上三兩好友相聚某地,閒聊歡度時光,就算是打車出行,相比於香港價格都是那麼可愛。內地生活質量更高,香港生活節奏太快。

在內地待了一周,我很少收到關於香港的消息,碰上忙碌的日子,甚至一整天都不會去關注香港。

2019年11月22日,我乘飛機從昆明抵達深圳,通過「羅湖」關口後坐地鐵回香港。 可能剛好趕上兒童放學,「羅湖」口岸有很多背著書包的少男少女。香港房價極高,很多香港人選擇在深圳買房,全家人居住在深圳但是工作、讀書在香港。因此催生了走讀文化,一到上學放學時間,就有很多背著書包的學生通過口岸。

從昆明回香港的前一天,家人千叮嚀萬囑咐,回香港要小心啊,沒事不要出門……他們滿心以為香港變成了敘利亞,到處都是交通堵塞,火焰紛飛,黑衣人橫行,打砸搶燒無惡不作,市民都不敢出門,工作學習都不敢正常進行。而我在香港待過一長段時間,很清楚香港是什麼情況:遊行都是需要向警方申請的,獲得允許後再進行,而警方也會提前公布遊行的消息,提醒廣大市民不要前往遊行地區,一切注意安全。香港是那麼小的一塊地方,卻居住著700萬人口,遊行往往只在個別地區,其他地區都是正常的,市民正常上下班,接小孩放學,去集市買菜……

回香港路上一切照常,事前向朋友詢問了香港地鐵狀況,朋友表示一切正常運作後,我放心大膽地選擇了坐地鐵回香港。在香港待了一年了,我知道只要公共運輸不受影響,當天就沒有大型的鬧事活動;我也會判斷何種情況可能會存在危險,有意識地避開就行了。

地鐵一路駛過,恰巧趕上晚高峰,車廂內人來人往,馬路上車來車往,大家都有序地生活著,這也是我喜歡香港的一個原因所在。不管人流怎麼多,秩序永遠都在,地鐵先下後上,扶梯靠右站立。問過身邊很多同學,在香港學習、生活久了,回老家會習慣嗎?大家都表示有些不適應,一是生活節奏,二是市民對於秩序的遵守程度。

香港的綠植覆蓋率很高,據說是全球唯一一個有老鷹在寫字樓間盤旋的城市。同時香港也是一個極具包容的城市,在香港,你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奇形怪狀,沒有人會說三道四。

可是在近幾個月的事件中,香港人好像集體得了「知識詛咒」,就是當你掌握了某個知識,就無法站在不知道這個知識的角度去進行思考了。香港一些人好像已經聽不進去反對的聲音,只有自己所堅持的東西最重要,即使它有可能是錯的。

寫下這些總結,時間已經轉到12月27日,剛過完聖誕節;在這個12月,我沒有再聽到遊行的消息,地鐵慢慢恢復正常,受損最嚴重的港中大和港理工也在全力維修當中。B學期開學通知也發到了大家手中,就在一月初。這個香港好像又慢慢恢復過來了,如果不是零散街頭的狼藉,好像什麼也沒有剩下,一切都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融入香港社會變得越來越難

文:念雪

香港反修例遊行一開始,六月份的和平遊行,我是支持的。可是,事情卻向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七月八月開始暴力示威,那時我雖在外地實習,但依然關注香港的一舉一動,畢竟這是我已經生活了兩年的地方。

九月回到香港之後,事態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機場秩序井然,一切都似乎不曾發生。在學校,有些老師的政治觀點,我尊重但無法理解。身邊有三位老師是「深黃」,其中之一來自內地。另外兩位老師是香港本地人,他們一邊叫囂著「光復香港」,與我們勢不兩立,一邊又教著我們全班的內地生,我無法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究竟是如何說服自己的。

我尊重任何政治觀點,但香港示威者的民主素質似乎太低了。我有一些臺灣朋友,也是「深」綠,他們不會因為政治觀點不同而否定生活中遇到的人;而香港的示威者則是針對個人直接開罵。我一直關注連登討論區,看到言論逐漸從政治訴求轉向人身攻擊,攻擊新移民和內地人。我有點生氣,又覺得他們有點可笑。

11月,黑衣人的行動升級了,學校開始停課,學校建議我們內地生回家。可是考慮了多方面因素,比如不確定的補課時間、昂貴的機票等等,我選擇繼續留在香港。也可能我的內心認為並不危險吧。此前在搞事的仍在搞事,該生活的依舊是照常生活著。能明顯感受到的不同,是公共設施被破壞、公共運輸亂了套。最嚴重的那幾天,我有事要往返深圳,從深圳回香港時,地鐵全關,跨境巴士在我家附近的線路也關閉,我被迫坐到香港的其他地方又打車回家,家附近又封路,折騰了很久。

後來的中大事件,又讓交通更加癱瘓,中大站最近才恢復。我家附近的地鐵站,在半個月時間裡,有一半都是關閉的,也是最近才恢復。

最嚴重的那幾天我還去了學校,老師打電話給我的第一句是「你夠膽回學校嗎?」其實,我是不怕的,但聽到這句話覺得真的很可悲。我來到學校,滿地是磚頭,空無一人。被砸的星巴克,被寫滿標語的天橋……當時的心情,與其說是氣憤,不如說更多的是無力。不過當發現其實並不危險之後,我就跑去學校做功課了……

說實話,不去招惹對方的話,是不會有什麼危險的。一天,我去一家公司面試,這家公司樓下就是某一次大遊行的地方。我剛進去還沒什麼人,面試結束出來後,樓下路上已經滿是人了,不得已和他們一起走了一段路。當時心裡確實十分緊張,我買了一個菠蘿包,邊走邊吃,不知不覺走進了隔壁街道,在這條街上,生活如常,看到一家老小在茶餐廳用餐,也看到滿是人的超市,跟與警察對峙的示威者所在的街道雖然只隔了數米,卻恍如隔世。

家人沒有要求我回去,其實我是很驚訝的。我本以為他們一定會覺得香港很危險,但當我跟我爸媽說暫時不回去,等過年才回去的時候,他們也沒覺得有何不妥,只是告訴我注意安全。感謝理解我的爸媽。爸爸並沒來過香港,卻總說知道香港是什麼樣,我曾一臉不屑,此刻卻希望爸爸能夠相信香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堪。

其實我還真蠻想融入香港社會的,可如今發生的越來越多的事情讓我覺得融入會變得越來越難。仇視內地的情緒如果蔓延或是在香港年輕人的下一代中蔓延,「港漂」又將面臨更多的艱難。我們會努力融入香港,但也希望對方能好好對待香港,畢竟不管歡不歡迎我們都好,這就是我們的家。

相關焦點

  • 幼兒園畢業照花了300多塊,拿到手只有3張,寶媽生氣質問:真貴
    但問題是,有時候家長花費頗多卻也無法得到令自己和孩子滿意的畢業照。01300塊的幼兒園畢業照片只有3張,寶媽拿到手很生氣:一張100塊嗎二豆經過三年的學習從幼兒園畢業了,雖然最後一個學期的教學沒有完整地進行
  • 幼兒園畢業照338塊一人,寶媽:有必要?幼兒園的友誼長大早忘了
    每逢畢業季很多孩子就要留下班級回憶,但如果這份「回憶」的代價太貴了,家長反而不高興了。案例:麗麗是一位年輕的寶媽,最近幼兒園老師在家長群諮詢大家要不要拍幼兒園畢業照。便宜的99塊/人,貴的是338塊/人。便宜的相冊裝幀簡單,而貴的相冊從外表看就比較精緻,很多孩子就吵著要貴的,家長也願意為孩子的喜好付錢。
  • 內地攝影師為香港警員拍婚禮照:阿sir的婚禮照,我們包了!
    「很特殊的一張婚禮預告,感謝你們保衛這片熱土,為你們驕傲。」近日,一位內地攝影師曬出了一張特殊的婚禮照,圖片正中新郎新娘的身影相擁親吻,背景是廣角的維多利亞港全景。  婚禮男主角是一位香港警察,因為他警員的身份,他聯繫的婚禮公司竟不敢提供服務。得知這一情況的內地攝影師伸出援手,趕赴香港免費為他拍攝了婚禮紀實的照片。
  • 香港驚魂35小時!讓人心疼的內地留學生,自述撤離港中大的親身經歷…
    2如果公開宣布和廢青不割席的,是僅僅離開大陸幾年的內地學生呢?比如這位三年前剛畢業於上海交大附中的同學:北大的張頤武教授說,「他們一方面要竭盡全力顯得更像個香港人,或者比香港人還要香港人,另一方面,要盡力表達對自己的過去,對生養自己的國度和同胞的輕視。那些曾經真誠地欣賞他,以他為傲的人們,在他看來,不僅一文不值,而且還在拖累他,他要徹底地和他們切割。」
  • 這是我見過最肌情的畢業照,沒有之一!
    每年的這個月份都是很多少男少女告別大學生活的時候,畢業季的淚水和記憶都會濃縮在那一張張會讓我們珍藏一輩子的畢業照裡,或正統、或搞笑、或創意、或唯美
  • 畢業照全攻略!好幾屆學生都被某家租畢業袍店騙了?
    結果:向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投訴,才得以拿回押金$600元。這類黑心商家就是看在港漂拍完畢業照,退還畢業袍後返回內地,只要拖延退押金+踢皮球的招數,料很多同學也不會上門追款,所以乾脆就一賴到底!如果遇上黑心商家不擇手段剋扣押金、或者挑事的情況,可以及時致電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尋求協助。不要生完氣後置之不理,助長黑心商家的氣焰去騙下一屆的同學。最後小編給大家安利幾個避開人流+拍照超美的香港高校畢業照打卡點抓緊收藏+分享!!!
  • 清末已有照相機,為何慈禧留下大量照片,光緒僅一張偷拍照存世?
    都說照片能留住人的一生,自1843年照相機發明,西方上層人士常常擺弄著這個方形盒子,而照相機傳入清朝後,慈禧也成為了它的擁躉,現如今我們還能見到慈禧的大量照片,但光緒卻只有一張偷拍照存世,這又是為何呢?光緒是清王朝倒數第二個皇帝,他的一生傳奇而又悲慘。
  • 香港浸會大學校花畢業照走紅,樣貌漂亮身材迷人~~
    不久前,香港浸會大學漂亮校花林沁園,因一組高顏值畢業照而走紅網絡,引起媒體的爭先報導。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林沁園,電影演員。
  • 化學元素畢業照、自助畢業典禮……今年,他們這樣畢業
    一張畢業照,裝著師友同窗,承載著美好的青春記憶。沒有畢業照,成了一些人的遺憾。6月8日,臨沂大學大四學生迎來畢業,今年畢業季沒有畢業照,也沒有畢業典禮和散夥飯,同學感到遺憾甚至落淚。離校前一天,同學們在宿舍樓下自發圍成圈唱歌離別。畢業生們打點好行囊,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校園。
  • 體驗 | 因為這個1秒鐘的動作,我在香港被罰了1500塊......
    ,我就聽身在香港的表哥說過,有一次出門忘記帶身份證,結果好死不死碰到阿Sir巡查,當即被罰款大幾千元。我當時心裡大為震驚,OMG,香港法制也太嚴格了吧?這一不小心幾千大洋就沒了.住到香港後,我迅速養成了隨身攜帶身份證的好習慣,但是沒想到啊沒想到,我竟然也逃脫不了這種一不小心就被開罰單的慘痛經歷。●  ●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我陪著母后大人去牙醫診所,希望能治好智齒發炎的毛病。
  • 深圳中小學生畢業紀念冊人均688元!深圳家長們對集體照支持嗎?
    七月盛夏,如火如荼的畢業季,深圳中小學生各種畢業照滿天飛:幼兒園畢業照、小學畢業照、初中畢業照、高中畢業照、職業學校等等,攝影工作室忙到飛!很多深圳家長看到這樣的照片都會想起自己當年也拍過類似的畢業照,部分家長很喜歡這樣的形式,覺得就這樣一張集體照片即可記載求學路上的一個歷程,畢竟,人生的路還很長很長,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都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小小中轉站。
  • 我們畢業啦!來和我拍畢業照吧!對不起,我路線太詳細了!
  • 「生而不凡」的「回歸寶寶」——記香港97一代
    對一般人來說,幼時的許多情景和事情或許不會在心中留下太多深刻的記憶,但「生而不凡」的香港嶺南大學社會學系大二生林芝枬卻篤定地表示,自己清晰地記得很多。  對一般人來說,幼時的許多情景和事情或許不會在心中留下太多深刻的記憶,但「生而不凡」的香港嶺南大學社會學系大二生林芝枬卻篤定地表示,自己清晰地記得很多,「因為我的成長伴隨著特區的成長」。
  • Q版畢業照 | 2020我與法大雲合影
    Q版畢業照 | 2020我與法大雲合影 2020-07-06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年能省下幾千塊車費?!在香港懂坐車的人都有這些小動作…
    然後我就問他們住在哪裡,結果他們有的住沙田、有的住荃灣荃灣甚至元朗,還有同事住在港島最東邊兒…除了再次驚訝香港人風雨無阻的返工精神外,我還有個非常大的疑惑:住這麼遠在本地人眼中「住得近」的本王我,每天地鐵上下班,一個月下來車費也都港幣670左右了…那些要跋山涉水上班的同事,車馬費不得衝著一千塊去啊…同事們也只笑笑說沒辦法
  • 「你們留學生一個月工資幾千塊,啥時候能回本啊?」
    大家好,我是道道君。前兩天道道在「留學臭妹妹」群裡採風的時候,看到一位妹妹曬出的一張聊天截圖,瞬間在群裡引起了滔天大浪...而鍾愛「一線吃🍉」的道道,怎麼能錯過這場好戲?撲哧撲哧的跑去要圖片,結果圖片開頭就給爺看笑了。
  • 「內地人在香港會被差別對待嗎?」聊聊香港人給我的感受
    這一年,我回到內地,找到心儀的工作,忙碌之餘會和香港的幾位好友聊聊,了解他們的近況是否還安好。回憶我們一起在香港奮鬥的日子,彼此會覺得無比溫暖並加深想念。離開香港後,它不斷成為世界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修例風波,新冠病毒,留學生被冠上「天選之子」的稱號,讓新一批赴港留學的學弟學妹們不免內心緊張。
  • 新加坡,香港,和內地的Lady M有什麼不同
    ——赫爾曼·黑塞《蓋特露德》- 香港 -第一次吃lady m是好幾年前在香港的海港城。那個時候就大排長龍,就是沒有內地那麼誇張了,也沒有黃牛。大概排了一個小時排到了,不知道是不是餓的緣故,入口真是驚豔,哪怕是60多港幣一塊的價格我都覺得值了。原味千層的餅皮是有少少焦味,有韌性,奶油微微甜,絲滑又不膩。
  • 「香港時刻」的香港一課!
    這裡比鄰理工大學教學樓,還有嘉諾撒聖瑪利書院、香港歷史博物館等歷史建築。從14日開始,上百名暴徒就在這個十字路口肆無忌憚地扔磚頭、縱火。漆鹹道上散布著大量磚塊、鐵柵欄和刺釘,從人行道上被撬下來的磚頭被砌成一個個拱門的形狀,每當有車輛經過都會馬上被扎破起火。16日晚,暴徒與警方首次在漆鹹道南和柯士甸道路口形成對峙。
  • 湯鎮業:港人心中的內地情結
    一聊起自己在內地的生活,湯鎮業整個人都變得舒展了,言談舉止也恣意許多。他吐槽部分香港媒體只喜歡報導內地的「地溝油」和貪汙腐敗,報憂不報喜,「香港有很多人沒有離開過香港,沒有真正體驗過內地的生活。你知道中國有多大嗎,冬天可能在哈爾濱,我可以坐六個小時的飛機立刻到海南島曬太陽,哪個國家能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