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那么正常的事情,我為什麼會討厭孩子哭啊?

2021-03-03 深度育兒

作者:大魚

本文由:武志紅(wzhxlx)

授權發布

深度育兒微信公眾號(id:baomabaobao)

分享有深度有態度的育兒文章

  「一聽到他哭,我就恨不得捂住他的嘴,讓他不要再發出任何聲音。」

  

  很多人在面對孩子哭時,常常會萌發這樣的情緒:

  

  不想聽到孩子哭,聽到就煩。

  

  於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停止哭泣:

  

  不許哭!不要哭!別哭了(制止)

  哭什麼哭?哭得煩死了!(厭惡、反感)

  這麼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否定)

  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埋怨)

  你再哭,媽媽不喜歡你了!(威脅)

  要哭你回房間一個人哭去。(冷漠)

  就知道哭哭哭,真沒出息!(打擊自尊)

  

  可是,很少有人會抽絲剝繭地問自己:哭泣那么正常的事情,我為什麼會討厭孩子哭啊?

  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兒子八個月大。有一回不知什麼原因,哭個不停,怎麼哄,都哄不好。

  

  「真的好煩躁啊!」她說。

  

  當時就像被孩子的哭聲點著了一樣,她的火氣一下子竄了上來,啪啪打了孩子幾巴掌。

  

  打完,孩子哭得更厲害了,她也後悔得直掉眼淚。

  

  「他的哭讓我覺得自己好無能。」她後來跟我說。

  

  孩子出生後,她辭掉了工作,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因為沒有人幫忙,她既要帶孩子,又要做家務,常常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她說最怕孩子哭,因為很多時候,她連孩子哭泣的原因都找不到,這種無力感讓她心煩、挫敗,甚至憤怒。

  

  就像這位媽媽,很多時候,我們討厭孩子哭,就是因為我們缺乏「處理孩子哭」的能力。

  

  孩子一哭起來,我們就覺得「麻煩」又來了,「無能」的感覺也隨之而來。


  這時,我們發自本能地去保護自己的自戀,避免自己的「無能」,而不是去看見孩子的哭泣背後的需求,去安撫孩子的情緒……

  

  我們的應對方式就像文章開頭所描述的那樣——制止、埋怨、冷漠、威脅……

  

  還有一些家長,喜歡孩子笑,不喜歡孩子哭——覺得哭不好,笑才好。

  

  說到哭就想到哭喪著臉、撕心裂肺等悲慘畫面,希望孩子儘快擺脫痛苦。

  

  四歲的萱萱放學回到家,悶悶不樂。媽媽問她怎麼了,她一下子趴在媽媽的身上哭起來。

  

  媽媽馬上緊張起來:「寶貝不哭,寶貝不哭。」

  

  孩子越哭越厲害,媽媽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寶貝,你想不想吃冰淇淋啊?」

  「我們看動畫片好不好?」

  「寶貝,我今天給你買了一本新書,你要不要看?」

  

  經過各種哄,孩子終於停止了哭泣,媽媽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看到孩子傷心難過,萱萱的媽媽擔心又痛苦,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

  

  「我是個愛她的好媽媽,我要讓她開心,我要把她帶離痛苦。」

  

  於是,她想盡辦法討好,讓孩子遠離眼淚。

  

  可是,她沒有去考慮孩子為什麼哭,而是一味的想要依靠轉移注意力,將孩子帶離負面情緒。

  

  她忽視了孩子的真實感受。

  

  看上去,好像是媽媽為孩子好,但我們回顧一下這個過程,這裡面更多的,其實是媽媽的自私。

  

  孩子哭,媽媽會心疼、會難過、會緊張、會焦慮,而當孩子停止哭泣,媽媽是「鬆了一口氣」。

  

  表面上,她是一個好媽媽,可實際上她是個自私的媽媽。

  

  她是在用剝奪孩子哭泣的權利,來滿足自己「好媽媽」的體驗。

  

  問題看似解決,但解決的只是媽媽的情緒問題。

  

  孩子究竟為什麼哭,是因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還是因為想要什麼東西,媽媽都不得而知,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也無從培養。

  

  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孩子仍然只會用哭的方式解決。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

  

  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孩子哭,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自身的情緒表達出現了問題。

  

  我女兒小魚小的時候,我也特別受不了她哭,她一哭,我就想馬上將這個聲音掐掉。

  

  我看了無數育兒書,雖然懂得哭是一種正常情緒表達,可我在情緒上還是受不了孩子哭,不知道為什麼。

  

  直到有一回,孩子又哭起來,我母親在旁邊說:「不許哭!」這個熟悉的聲音,讓我一下子想起來,我曾經就是那個不被允許哭泣的孩子。

  

  小時候,有什麼委屈難過,只要一哭,我媽媽就會馬上說:「不許哭!」

  

  而且,越哭越打。

  

  挨打的恐懼讓我忍著忍著,漸漸不再哭,也變得不太喜歡哭。

  

  這段經歷,就像我心頭的一道小小傷疤,時不時發作一下,讓我感到陣陣疼痛。

  

  而孩子的哭,就像觸動傷疤的扳機,讓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對這種傷痛。

  

  每當聽到孩子哭時,我的內心總會湧現一股憋屈,就像水管衝出的水硬生生地被一隻大手堵回去了。

  

  母親對孩子的制止,讓我意識到,我的心裡住著一個委屈、憤怒的小孩。

  

  當我的孩子哭泣時,我內心的那些情緒被激活了,那個委屈憤怒的小孩也復活了,這讓我焦躁不安,情緒失控。

  

  因為長時間的壓抑,我的情緒並沒有完全走出兒童期,在我系統學習心理學之前,我只會像個混不吝的大小孩一樣對待我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很多人討厭哭,總認為哭是不好的——是軟弱的、羞恥的,就算哭也要偷偷的找個地方哭。

  

  在最近的熱門綜藝節目《幻樂之城》中,大張偉飾演了一個只會笑不會哭的人,他的臉上永遠只有笑容,哪怕是被同事嘲諷、被老闆開除,也只會笑。

  

  大張偉說:「生活之中痛苦有很多,但是我們要笑著面對,為了不哭大聲笑。」

  

  可是明明他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慾,開心、生氣、憂傷、憤怒,只能笑,哪怕再痛苦也只能笑。

  

  大張偉的內心深處,究竟有多苦,從我朋友小光的遭遇中可以找到答案。

  朋友小光說,他小時候無論怎麼哭,他的家人都會像沒聽到一樣,無視他。就是為了讓他明白,通過哭鬧要挾大人是行不通的。

  

  有一回,忘記是什麼原因,他一直哭,哭到半夜,家裡仍沒有一個人理他。

  

  大人們都去睡覺了,他一個人坐在客廳裡繼續哭。

  

  客廳裡沒有燈,很黑。就那樣,他一個人環抱著自己哭,直到哭累了,也沒人理他。

  

  「從此,我就明白,我必須得不哭不鬧聽話,才能免除被拋棄。」他說。

  

  他時常覺得心裡有一個洞,黑黑的,冒著冷氣,那是被拋棄的感覺。

  

  兒時的他,害怕一哭就會被打罵處罰,害怕惹父母生氣,更怕失去父母的愛。

  

  長大成人後,他在人際關係中處處退讓、犧牲自我權益,因為他已經習慣了在關係裡乞討。

  

  孩子哭,是在表達他的需要,是他在跟你說話。

  

  一直說卻沒有回應,孩子的需要就一直未曾得到滿足。

  

  於是漸漸長成一個匱乏的孩子,一個匱乏的成年人,一個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真實感受和情緒的人,一個精神上傷痕累累的人。

  

  我們總是將哭與負面情緒聯繫在一起,但其實哭和負面情緒真的沒那麼可怕。

  

  電影《頭腦特工隊》講述了一個關於孩子情緒的故事。

  

  影片中,大家都喜歡負責快樂情緒的樂樂,卻討厭負責悲傷情緒的憂憂。

  

  但是,在遭遇一系列挫折後,情緒世界崩塌的小女孩萊利,卻因為憂憂漸漸好起來。

  

  正是憂傷讓萊莉意識到自己正在經歷的改變,以及她已經失去的東西。

  

  我們總認為憂傷不好,但事實上,研究表明,悲傷與更高的生理衝動關聯,是在激活身體對失去作出反應。

  

  其實,任何一種情緒,都不是拖累。

  

  因為有了怒怒,萊利才可以敏銳注意到自己被不公平的對待了;

  

  因為有了怕怕,萊利才可以更快的遠離危險;

  

  因為有了厭厭,萊利才能分辨自己的好惡;

  

  而憂憂的存在,是在引導萊利了解她正在經歷什麼變化,她失去了什麼,她到底怎麼了。

  

  所有這些情緒,使孩子們的人格更加完整。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情緒和感受,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我們的情緒表達。就如同魚能遊水、鳥會飛翔、人能感覺,我們有時會快樂,有時會憂傷,有時也會憤怒。

  

  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我們的正常情緒,他們的存在都合情合理。

  

  喜悅、憤怒、高興、悲痛……這些情緒沒有高下、好壞之分。我們喜悅時笑容滿面、手舞足蹈,為什麼憤怒時就不能怒髮衝冠、捶胸頓足呢?

  

  孩子也是一樣,有各種情緒,也應該允許被表達。

  

  不一樣的是,大人們在經歷過生活的重重歷練之後,能夠很好地排解負面情緒,而孩子不會像大人那樣理智思考。

  

  哭成了孩子最直接的排解方式。

  

  所以,不要再討厭孩子哭了,更不要壓制孩子的哭。

  

  要讓孩子們勇敢地釋放自己,更要看到孩子情緒背後的真實需求。

  

  不要試圖扭曲、控制孩子的感受與情緒,記得經常告訴孩子:有想法就訴說,有情緒就表達。

來源:武志紅(wzhxlx)。武志紅,中國資深心理諮詢師,作家,著有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等。微博:@武志紅,微信公眾號:武志紅(wzhxlx)。原標題:從小學會不哭的人,內心有多苦?

編輯:劉韶斐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戀愛後,男生越來越討厭女生哭泣?
    圖片來源網絡說到這另一個女生也開始接上話題,「對啊,就是這樣,男人都是大豬蹄子,他們就是大騙子,得到後就不懂得珍惜了,以前我一哭,他就著急的不行,現在我再怎麼哭鬧,他都像沒看見..吵架吵不過,哭一場就好了,冷戰無法收場,哭一哭男生就心軟了......為何以前的「法寶」,如今卻這麼「討嫌」了呢?戀愛後男生越來越討厭女生哭泣,其實不代表他變心不愛了,更不代表他是一個玩弄感情的渣男。
  • 心理學:人為什麼會哭泣?哭泣有什麼好處
    網上呈現兩極分化,喜歡她的依然是她的鐵桿粉絲,討厭她的紛紛diss她「楊超越教會了我:人生不需要努力乾嚎哭就行」「跳舞跳不好唱歌唱不好什麼都做不好,練了100天練成這個鬼樣子,我要是導師直接大耳巴子扇她」「101裡比她好看的多的是,就是沒她會哭而已」「楊超越這個沒實力又做作愛哭的妹妹」但是,她還是在一陣浪潮
  • 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理性分析能力還比較弱,如果他的負面情緒總是被否定、被制止,他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為什麼我常常有這些「不好的東西」?是不是我有問題?這種自我懷疑,將會潛伏在孩子的思想裡面,一直慢慢帶著它成長。想一想我們小的時候,當我們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嚴厲的父母卻橫眉怒目地呵斥我們「不準哭」時,我們咬著牙把淚水吞進肚子裡的感覺是多麼的傷心無助啊?
  • 面對孩子哭泣,爸爸阻止,媽媽允許,誰對錯?
    我是佑佑兜兜媽媽,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日常他們都是我親帶,所以各方面的性格養成都受我的影響,而自然我也就更了解他們。雖然很多時候,胡先生對我如何養育孩子不會插手,但某些時刻因孩子我們還是會產生不和諧。就在昨天只因孩子哭泣的問題,倆人有了短暫的爭吵,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意見,彼此誰都不服誰。
  • 為什麼你討厭孩子發脾氣?
    問:「我家寶寶一歲三個多月,最近脾氣特別大,吃飯時想要筷子到處插盤子,或是搶大人的筷子,不給就會摔碗,扔勺子!玩玩具,或是喝水,沒達到自己想弄的樣子,也會扔,摔!或是趴到地上或躺地上哭!這麼小打又打不得,可我又不知道怎麼改變她的脾氣,有的時候火大的真想揍她,盼花姐幫忙!」
  • 「哭什麼哭?!哭也沒用,再哭揍你啊!」「嗚哇!!!」
    「我就要買!每個小朋友一個!!嗚……」「你這孩子!哭什麼哭?!不說了生日會取消了嗎?再哭一個都不給買!」「嗚哇……嗚哇……」「哎呀,你看看,非得惹孩子哭。來來來,奶奶看看,寶貝不哭啊,你看別人都看著你呢,快別哭了啊。」孩子的奶奶出來救場。「媽,不能這樣,這孩子就是慣得,不能一哭就給,養成習慣了天天哭。」
  • 孩子突然哭喊道:「會大地震啊,你們快逃吧!」 原來……
    我一聽不對,馬上騎著腳踏車到她家去,看到師姐和三個孩子都在哭,尤其最小的女兒,被姊姊抱著哭得聲音都沙啞了。問師姐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把那麼小的孩子打得這麼慘?師姊一邊哭一邊說:「幾天來,這孩子脾氣就很拗,動不動就哭,帶給醫生看說沒有問題,今天吃飽中飯又哭得沒完沒了,自己心情也很不好,所以順手拿起一隻『不求人』就打了,打到兩個大孩子回來跪下來求情才住手……。」拉過小女孩一看,身上被打得體無完膚,看了怪心疼的,趕忙攬過來安撫,小孩就在我懷裡睡著了。
  • 當孩子哭的時候,有智慧的家長從不說「別哭了」,而會說這兩句話
    面對孩子哭泣時,有多少家長說過這句話?但大家可知,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子,有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哭什麼哭,別哭了,閉嘴!」簡簡單單一句話,究竟害了多少孩子?浩浩在學校和人打架受了委屈,白天忍了一天,晚上放學看到母親之後,委屈之情瞬間爆發,眼淚止不住地一直流。
  • 從小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會優秀,哭與不哭真的有差距,家長別不信
    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哭鼻子不僅是對不良情緒的一種表達,而且是宣洩不良情緒的一種方法。然而,我們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哭是一種非常不好的事情,甚至認為有點丟臉。假如是男孩子哭鼻子的話,則更是極其難以容忍。所以每每孩子哭鼻子的時候,很多父母就會被搞得心情煩躁。然而,孩子哭鼻子真的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嗎?
  • 孩子,未來的路也許很難,但我希望你們有「被討厭的勇氣」
    我努力的用各種方法對你們解釋,可惜你們一直也不太懂。對你們來說,那些遠方的事情太縹緲了,完全抵擋不了當下玩樂的誘惑。很多時候我也勸自己,別著急,慢慢來,要講究方式方法,要讓你們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如果一提到學習我們彼此的感受都是痛苦和煩躁,那麼你們只會對學習越來越排斥。
  • 為什麼你看電視會哭?為什麼你和朋友會同時討厭一個人?
    我們都知道同情心這個詞,很多人都有同情心,這意味著,如果他們看到某人在哭,即使他們沒有理由哭泣,他們可能也會開始流淚。情緒就像感冒一樣具有傳染性,這就是情感傳染,把你的情感傳染給別人比你想像的容易。一個人幸福,他的朋友們也會有感覺,他的朋友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幸福與他們社交視野外的人也有關。快樂的人往往位於其他快樂的人的大集群的社交網絡中心,在每個快樂的朋友中,每增加一個快樂的朋友,這個人的快樂概率就會增加約9%。那麼負面情緒呢?
  • 「不準哭!憋住!」哭聲是一種情緒釋放,勿用權威向孩子施壓
    我們天生因為害怕、傷心而哭泣。但為什麼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越來越討厭我們哭呢?不知道你在面對小寶貝哭的時候是以下哪種反應呢?「哭什麼哭,你光會哭」「別哭了,丟人!」「還哭。朋友跟我說過,每次孩子一哭,她就會因此認為她這個人一點兒用都沒有。但是又不明白該如何哄孩子,特別痛苦。確實,當子女還比較小的階段,大人無法在他們口中得到什麼有用信息去改變他的情緒。因此,很多人就十分討厭小朋友不停地哭泣。
  • 孩子哭鬧只會勸「別哭」?懂得3個止哭小技巧,孩子頃刻大雨轉晴
    所以說,當孩子哭泣,我們一味地告訴孩子別哭,既沒有解決掉問題,還讓孩子覺得自己缺乏關心,沒有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來說,沒有任何好處。那麼,孩子哭鬧該怎麼辦呢?我們只要懂得3個止哭小技巧,就可以讓孩子頃刻間大雨轉晴了。我知道你現在很傷心,想哭就哭一會兒吧孩子哭鬧,肯定是有原因的,作為家長,如果一味地勸孩子別哭,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還有的父母會說:「叫你別哭了,你聽不見嗎,給我忍住,憋回去」威脅孩子的父母會說:「再哭,我就打你了,整天就知道哭哭」真是什麼性格的父母說什麼樣的話,但出發點就是為了,不要孩子再哭了,但孩子還是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哭的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大聲。
  • 我想哭,但我不敢!
    對方不斥責,不焦慮,不攻擊,也不找答案,而是先擁抱著你,就做一個陪伴者,聽你哭。波蘭著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十誡》中的一個故事:平安夜,男主人公前女友說丈夫失蹤了,要他陪著自己一起去找。真相是,前女友已獨自過了兩次平安夜,她覺得自己撐不了第三次了。所以,求前男友陪伴。男主角答應了,他隱約知道真相是什麼,但還是陪著她找了一夜她失蹤的老公。
  • 為什麼想哭卻哭不出來?
    欲哭無淚,是成年人,特別是中年人很常見的事情。人為什麼會流淚?當我們感到悲傷難過,甚至女性憤怒的時候,都會流淚,這時候流淚是一種釋放,一種發洩,痛痛快快哭一場就轉移了心中的憤怒和壓力。嗯,哭不出來,其實就是無法釋放,心裡憋著一口氣。為什麼會想哭哭不出來?
  • 心理學:親人離世後,家人不哭也不悲是正常現象,原因很簡單
    我們因父母而誕生,父母養育我們,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父母都是最親近的人,其他親人的存在也會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莫大的幫助。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他們最親近的人,一方面,沒有他們不會有我們,另一方面,他們也替代了父母來撫養孩子。
  • 知乎900萬人討論:突然討厭自己的孩子,我是生病了嗎?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非常火,引發了900萬人次的討論:突然開始討厭自己的孩子,不想再愛他,我是病了嗎?有不少人在話題裡表示,時常會覺得孩子非常討厭,不想給他母愛,想扔下孩子不管;有時候也會覺得孩子特別欠揍,怎麼說都不聽,真想下手打他;還有很多時候會後悔生孩子,覺得自己的時間都被佔用了。
  • 影片《Boys Don't Cry》:不讓男孩哭泣,為什麼?
    但這樣的小男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為什麼現在依然有很多父母都不讓男孩哭泣呢?原因很現實。為什麼很多父母都不讓男孩哭泣?不管是過去的時代,還是現在的時代,男孩就被父母貼上了"不能哭泣"的標籤。比方說:當兒子走在路上,摔倒了,膝蓋都被摔破皮了,他痛得哭了起來,他的父母這時候不但不會關心他,還會指責他:"哭什麼哭?
  • 為什麼我會如此排斥生育?因為我就是討厭小孩子啊!
    生孩子這件事情,是沒辦法「試試看」的,我沒有那麼高的權力,拿另外一個生命做試驗。其次,如果我真的會如同她們所說,有了孩子會極度喜歡孩子,那我就更不願生育了,這種會給我帶來巨大轉變的行為,我是不願意嘗試的,我沒辦法確定發生巨大轉變之後的我,依然是原來的我,我不願失去原來的我,我內心其實非常保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