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的彩霞,可是我的那個老家,我在遠方思念著她。譁啦啦的小河水,流淌著童年的歡樂。嫋嫋的炊煙下,住著我的親爹親媽……」一首娓婉動聽的歌聲,飽含深情的演唱,我引出無限的情思,仿佛把我又帶回那魂牽夢縈的老家。
我的老家大李牛村位於滹沱河南岸,坐落在佛教聖地五臺山北麓,一個依山傍水的山村。那裡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村東一股出自大山深處的泉水,甘甜清澈,四季不涸。村南面的山上,青松挺拔,山花競放。村北良田千畝,阡陌縱橫。每到秋天,田野一派金黃,到處充滿著豐收的希望,村裡青石鋪街(現已成水泥路面),老宅古色古香,鱗次櫛比,高低錯落,這裡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歷史悠久,民風淳樸。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輩出。素有「書香門第李牛多」之美譽。
我的童年就是在這青山綠水,景色秀美的老家度過的。那裡有我兒時的一串串快樂的夢想,那裡有我孩提時留下的足跡,有我童年時的夥伴,可是,自從我參加工作以後,就很少回到老家。一晃已有五十多個春秋,偶爾回去一趟,也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成了老家的匆匆過客。真有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覺。然而,那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他在我的心裡早已深深地打上烙印。每當夜闌人靜的時候,我獨坐窗前,常常望著窗外那輪皎潔的明月,就想起我的老家,不禁吟誦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句來,頓時,那種割不斷的鄉愁,忘不了的鄉思,便油然而生,使我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思緒如水,往事如煙,童年時期那段美好的時光一幕幕地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忘不了兒時的那些小夥伴,嬉戲打鬧的情景,現在仍然歷歷在目,如同又在昨天。記得兒提時的我常常與小夥伴爬樹掏鳥蛋,上山捉松鼠,下河澇蝌蚪,野外捕蜻蜓,逮螞蚱。每到冬天滾雪球,堆雪人,捉迷藏,玩得心滿意足,精疲力盡,才肯罷手。記得有一次,我與同伴去野外的一個溝崖上掏鳥,他用繩子將我吊至半崖,下面是幾十丈深的深溝,而鳥沒有掏著,還幾乎墜入深崖。直到現在回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但是,孩提時的那種無憂無慮和天真好動的天性,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光陰如箭,日月如梭,不覺幾十年過去了。兒時的那些夥伴,現在都已年愈古稀,兩鬢染霜,有的已經作古。每思之此,我潸然淚下,唏噓不已。
依依故鄉情,拳拳赤子心。童年時代的生活,像一條小河,很快地就流過,有很多趣事,就像金色的小魚,在我記憶的小河裡,遊來遊去。我忘不了老家清晨升起的嫋嫋炊煙,在晨曦中化作淡淡的煙嵐緩緩升起,漸次飄散,成為山村早上一道特有的風景。忘不了鄉親們親切地呼叫我的乳名,也聽慣了鄉親們的鄉音俚語,家長裡短;忘不了我那白髮蒼蒼的奶奶在昏暗的油燈下為我縫補衣裳,至今難忘,忘不了晚上那輪皎潔的明月。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在我的印象中,明月更能牽動我的鄉思。「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夜調鳴琴,相思此何極」。「垂淚望明月,遙寄思鄉情」。明月經常給我一種相思寄千裡的縷縷情絲,愈加使我珍重思鄉別離牽掛親人的情感。我喜歡明月,是因為它有無窮的清輝,從容的風度,高潔的品格,浪漫的詩意,難怪古人的詠月之詩,舉不勝舉。啊!我的老家,你是我生命的搖籃,是養育我的故土。雖然,已破爛不堪,滿目荒涼,卻承載著我童年時的夢想。多少回,我夢回故裡;多少次,我夢回老家。「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現在我偶然回到老家,也總是常常佇立在那裡,看著破爛不堪的老屋,心中泛起陣陣酸楚,空蕩蕩的院落,空無一人,滿目殘垣斷壁,荒草叢生,只有幾棵老榆還靜靜地守候在那裡,顯得十分悽涼。然而,那裡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人生的驛站,是遮風避雨的港灣。因為它曾經給我帶來過那段難忘的淳樸、善良、和諧、快樂的童年時光。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老家,我永遠的夢。時間能使容顏衰老,能使滄海變桑田,但它卻風化不了我對老家的無限回憶,反而對老家的記憶愈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