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必看!《中國豫菜》之「烹魚之妙」

2021-02-07 河南商報

《中國豫菜》

日前開拍的3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中國豫菜》,是國內第一部講述中國豫菜歷史文化發展軌跡的大型文獻紀錄片,也是全國餐飲行業首部由文化部批准的以探尋中原飲食文化為主題的文獻紀錄片。

《中國豫菜》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商務廳支持,河南省圖書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河南省分中心、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聯合製作,河南商報社社長孟磊任媒體顧問,河南商報「味道河南」欄目參與撰稿。

中國人祭拜天地、祖宗,為何要供奉吃食?中國人的所有時令節日,為什麼都要拿吃來說事兒?老子為什麼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古人開飯館,為什麼要用湯來調味?

今日之蓋澆飯,早在周代就有,且為「周八珍」之一;今人只知日式生魚片,卻不知早在漢之前,中國人的生魚片蘸料就有了春天要食蔥姜醬,夏天要食白梅蒜醬,秋天要食芥子汁(芥末汁),冬天要食橘蒜醬之分;今人所食包子、果子,均演變了近千年才逐漸形成、成熟,並在北宋時期,有了統一的名稱,不同的是,北宋時期的包子僅指素包子,其名的由來還要拜那位弄權誤國的蔡京大人所賜。

古人用吃跟天地、鬼神溝通,用吃來制定中國的禮儀規範、社會體系,並從吃的感悟中入世、悟道,所以,吃,茲事體大,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吃,事關政治民生、百姓社稷,故尊禮,故有道德存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因此,孫中山曾感悟:「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

膾炙人口的成語是怎麼來的?中國第一次正式的宴會——夏朝的「鈞臺之享」,地點就在如今的河南禹州市境內。這場王的盛宴是一個什麼樣的排場,座位是怎麼劃分的,食物是怎麼擺放的,都有哪些美食?

伊尹是輔佐商湯代夏的功臣,他說了哪些話成了中國烹飪的理論基礎?

《史記》所載商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之事發生在哪裡?酒池肉林到底是荒淫奢靡的代表還是中國餐飲史上、世界餐飲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宮廷野宴、夜宴?

炒菜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為什麼豫菜發展至北宋達到鼎盛?從《東京夢華錄》中可以找到哪些流傳至今的美食?

《中國豫菜》將在史志文獻的基礎上,以講故事的方式回溯、解讀中華飲食的根源以及中原飲食文化的昌盛歷史。屆時,觀眾將會從鈞臺之享、酒肉池林、伊尹之論、周代八珍、問鼎中原、魚羊為鮮、醉飽而散、宴會排場、四司六局、汴京夜市、品茗鬥茶、膾炙人口、大羹和羹、雞毛成阜、太學饅頭、花糕員外、山珍海錯、大牌廚娘等有考古、文獻支撐的故事和碎片化的畫面中見證這些歷史記錄。

而正是這些「料兒」,使得《中國豫菜》一開拍,就受到社會各方關注。本期,劇透《中國豫菜》攝製組部分拍攝內容,以饗讀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馬紅麗)


走 ,臨水斫膾去!

鏡頭前,中國烹飪大師李志順(左一)展示「臨水斫膾」技藝

在中國烹飪大師李志順的刀下,一條生鯉片刻間被切得薄如蟬翼、如蝴蝶般紛紛飄落於餐盤中;跟這道生鯉魚片搭配的蘸料除了芥末醬、蔥姜蒜醬等,還有用八種配料製成的古老蘸醬:齏醬。上周,《中國豫菜》攝製組在鄭州滎陽黃河邊拍攝「烹魚之妙·臨水斫膾(zhuó kuài)」時,吸引不少粉絲圍觀、嘗鮮。(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馬紅麗)


背景:臨水斫膾

「臨水斫膾」曾是中國飲食史上頗為流行的風雅魚生吃法。

中國自漢代,池塘養魚開始普及、興盛,在河南出土的漢墓隨葬品中就有不少魚塘模型。至北宋時期,首都東京(今開封)出現了「臨水斫膾」之類可供垂釣的遊樂場所,《東京夢華錄》中所記載的「御園金明池」就是其中之一。

「御園金明池」用今天的通俗語言解釋,相當於皇家的練兵場、水軍訓練場。每年的三月初一,「御園金明池」向社會開放,園內不僅有諸多藝人,還有許多垂釣之士,他們得魚後便高價賣給遊客。「臨水斫膾,以鑑芳樽」,類似於今天鄭州黃河邊的「水上樂園」。不同的是,咱們今天在「水上樂園」吃的是現釣現燒的熟魚,而東京當時「水上樂園」提供的是現吃現做的生魚片,美其名曰「旋切魚膾」,被遊客視為「一時之佳味」。

《中國豫菜》之「烹魚之妙」一章就是從「臨水斫膾」開拍的。


下水撈魚是個技術活兒

「『臨水』好理解,『斫膾』是什麼美食?」《中國豫菜》攝製組發出「烹魚之妙」粉絲徵集令後,接到N多粉絲諮詢、報名,26歲的女吃貨小唐帶著這樣的疑問跟著《中國豫菜》攝製組出發了。

湖邊,灰鶴、白鷺成行;岸上,蘆葦枝枝搖浪花。此地,便是《中國豫菜》位於滎陽的拍攝基地、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鄭州邦眾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漁場。

被眼前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所吸引,一下車,粉絲就忙著拍照、發微信。不過,還沒等到點讚,各位小夥伴便被攝製組安排跟著漁場工作人員用網下水撈魚去了,小唐也是撈魚一分子。事後,她發了這樣一條微信:「平生第一次被當做壯勞力下水撈魚,話說這活兒真心不好幹啊(淚流滿面的微信表情)!」

不僅小唐撈魚不專業,自願下水撈魚的粉絲都不專業,這可苦了幾位專業打漁手,原本十幾分鐘就可以幹完的活兒,在眾粉絲的「幫助」下延長了20多分鐘。

還好,最終,魚被撈上來了。

撈上來的是黃河谷大鯉魚,在陽光下,通體透亮,體形偏瘦長;臉面顏色較淺,嘴唇、魚鰭、魚尾部顏色發紅,有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之妙,煞是好看。接下來,這條魚將會進入指定情境:斫膾。


斫膾

斫膾,簡單的解釋就是把宰殺後的鮮魚切成生魚片。

看似簡單,但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整條魚剔肉脫骨,並把生魚片切得薄如蟬翼般好看,是一個幾近失傳的技術活兒。也正因此,在魚膾流行的中國古代,「斫膾」一度成為殷實家庭、社會酒樓招待賓客的表演項目。進食前,請專業斫膾師傅在賓客面前表演刀藝,「運肘風生」、「左右揮雙刀」,有時,表演者還使用掛有小鈴鐺的刀具——鸞刀,倍添音響效果。

本次,擔當《中國豫菜》斫膾情境主角的是 「國寶級」大師、原釣魚臺國賓館首任總廚師長候瑞軒高足,中國烹飪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廚師之鄉」長垣烹飪技藝傳承人李志順。

去鱗、破膛、去腥線,然後剔骨、片刀,談笑風生間,那切得極薄的生魚片便如蟬翼、蝴蝶般紛紛飄落於盤中,恰如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筆下描繪的斫膾場景:「運肘風生看斫鱠(同「膾」),隨刀雪落驚飛縷」。

整個過程,不足10分鐘。


一盤生魚片,八種調料

令粉絲們驚奇的不只斫膾表演。

當蒜醬、蔥姜醬、醬油、姜醋、齏醬、芥末(兩種)、香油等八種蘸料,搭配著紫蘇葉、白蘿蔔絲與生魚片同時出現在餐桌上時,粉絲們的話題更多了:「吃生魚片不是配芥末醬就可以了嗎?」「難道這是生魚片蘸料最新流行趨勢嗎?」「齏醬的味道好鮮香,但是之前沒聽說過,用的都是什麼配料啊?」 「吃生魚片為什麼要搭配白蘿蔔和紫蘇葉?」

《中國豫菜》文化顧問、總撰稿張海林介紹,吃生魚片必要配辛味。生魚片調料裡的辛味,來自生薑、芥末。生薑、芥末都有溫胃散寒、止痛止嘔、消食化積等作用。生薑,在先秦被稱為「和之美者」,不僅能去除異味,還能激發出魚肉的鮮美,所以,在烹製魚肉時,一般離不開姜;芥末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原料,辛辣芳香,走竄開竅。在外能讓人涕淚交流,在內能溫暖腸胃、發動氣機,以便消化生冷,吃生魚生肉時,是必不可少的蘸醬原料。

齏醬,則是由韭菜末、薑末、蔥末、蒜末、醋、醬油、芝麻醬及甜麵醬配製而成的,是一種有上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魚生蘸料。蔥姜蒜芥末以及齏醬,都是中國古人隨著時令節氣以及物質條件不斷變化研發的、不同的生魚片蘸料品種。

那麼,吃生魚片為什麼還要搭配白蘿蔔和紫蘇葉呢?李志順介紹,紫蘇葉辛溫芳香,善於解魚蟹的毒;白蘿蔔清脆辛辣,也能消食化積。一頓生魚片有這幾味中藥相佐,才算是中正平和、美味健康。這是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春天吃生魚片要用蔥姜等製成的醬汁,夏天是白梅蒜醬汁,秋天則用芥子汁(芥末汁),冬天蘸的則是橘蒜醬汁,這些都是古人隨著時令節氣以及物質條件不斷變化而研發的不同的生魚片蘸料品種。好吧,『漲姿漲』並膜拜。」隨車隊回家的路上,小唐發了這樣一條微信。


想不想領略大唐的官場宴席範兒?想不想嘗嘗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洛陽水席?今天報名,明天就可以跟隨《中國豫菜》攝製組轉戰洛陽,且看且嘗鮮。
下周,《中國豫菜》將在鄭州拍攝「鄭州燴麵」,歡迎粉絲們猛戳猛報名! 報名電話:18939575596


※分享文章

點擊文章右上角「…」或箭頭按鈕,然後選擇「分享到朋友圈」。

※訂閱帳號

1.可以點擊文章標題下面的「河南商報」,

2.也可以在通訊錄右上角添加按鈕,在搜號碼裡搜索「hnshangbao」;

3.還可以在通訊錄右上角添加按鈕之後,在查找公眾號裡搜索「河南商報」






相關焦點

  • 這4000一桌的河南菜,讓我知道了為什麼豫菜曾經是國宴,名副其實
    公子作為一個河南人,對豫菜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因為公子的家鄉就是中國的第一個廚師之鄉,親朋好友中也有在酒店做大廚的,知道豫菜曾被譽為八大菜系之母,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菜系。各朝各代的豫菜發展最為鼎盛,而且一直到民國時期豫菜都是當仁不讓的國菜、御宴。而到了現代,不得不承認豫菜已經沒落了,一提起豫菜大家想到的就是燴麵、胡辣湯,拜託,這只是小吃,豈能代表豫菜?但這也正是說明了豫菜已經沒落到無人知曉的地步。
  • 豫菜百年(十)丨又一新走出來的那些豫菜巨匠
    閉著眼睛能聽出菜的色香味曾經是又一新的學徒、現在的國寶級「豫菜烹飪泰鬥」呂長海回憶說,黃潤生技術高,別人的絕招竅門,他一看就會,還能做出創新變通。「幹炸鯉魚帶網,就是他在北宋名菜乾炸魚的基礎上,再淋上蛋糊,炸成絲狀。做這道菜的難度在炸、漿並舉,邊漿邊淋。
  • 「十佳豫菜」「十佳河南名小吃」「十佳深夜食堂...
    哪些豫菜和名小吃能代表河南?哪些「深夜食堂」點亮了鄭州的璀璨之夜?6月27日,由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醉美·夜鄭州」嘉年華閉幕式暨消費季系列評選頒獎典禮現場,河南人喜愛的「十佳豫菜」「十佳河南名小吃」「十佳深夜食堂」名單揭曉。
  • 中國最著名的廚師之鄉,河南何豫菜為何入不了「八大菜系」?
    美食是無數人難以抗拒的誘惑,而且也只有中國人把「吃」當成頭等大事。說到美食不得不提的便是美食的創造者廚師,中國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廚師。還有一個小縣城更是被譽為:「廚師之鄉」。這裡的多種美味佳餚讓人慾罷不能,它就是河南省長垣縣。作為首個「中國廚師之鄉」,榮獲「中華美食名城」的長垣。用一把勺子,香了一個廚師產業。
  • 幾十年前哪些豫菜最受歡迎 一文讀懂豫菜發展史
    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中沒有「豫菜」,不知道多少河南餐飲人為此遺憾。9月10日,中國烹飪協會在鄭州發布的《中國菜——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發布報告》中,河南有十大名菜、名宴上榜,讓不少河南人、餐飲企業為之自豪。
  • 舌尖上的河南老豫菜,地道的河南話,吃著就是香甜,聽著就是帶進
    豫菜又稱豫宴,具有中原特色的工藝和材料製成的菜餚、糕點和宴席的總稱。被稱為「烹飪鼻祖」和「中華廚祖」之稱的伊尹便出生在河南省,當代豫菜是在原有宮廷菜、官府菜和民間菜的基礎上,根據物質條件、逐步積累和演變而成的。
  • 豫菜十大名菜,帶您領略中原文化,品味中原美食
    而 洛陽燕菜是一定會出場的角色,就好像盛唐時期豔裝而出的婦人,當她一出場便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一朵色澤奪目嬌黃的牡丹花漂浮於湯麵之上,花豔、菜香、湯鮮味極美,酸辣香鬱、爽滑適口美味。清湯鮑魚鮑魚,別名:腹魚、決明,肉質極其鮮嫩美味,食海中的珍品。在宋代,很多酒樓就多有應市,其中決明兜子就是其代表作。
  • 鄭州餐協舉辦的"十佳豫菜""十佳河南名小吃"評選正式啟動
    那麼,河南人心中的"特色美食"是什麼?哪些豫菜和名小吃可以作為河南美食的代表?又有哪些"深夜食堂"能給大家帶來方便和帶動鄭州夜經濟呢?本次將評選出河南"十佳豫菜"、"十佳河南名小吃"和鄭州"十佳深夜食堂"。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樊勝武表示,本次評選活動旨在提升豫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好的為消費者服務,為鄭州"夜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促進餐飲業持續健康發展。
  • 壯美中原,老家河南
    (新鄭的裴李崗村);6500年前,河南人在濮陽擺徹了「中華第一龍」,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5000年前,河南鄭州大河村的先民們從母系氏族走來,告別洪荒走向文明河南。詩鬼——李賀,是河南人(宜陽);三傑之——劉禹錫,是河南籍(洛陽);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是河南人(孟州);
  • 阿莊地道豫菜品牌發展顧問聘任儀式暨媒體發布會今日舉行
    阿莊地道豫菜創始人王鐵莊在聘任儀式上表示:「豫菜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技藝精湛的豫菜大師,同時也離不開像馬老師這樣對中國烹飪文化和飲食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老師。阿莊有馬老師的加入會讓地道豫菜更有力量,通過文字表達更能把河南人的厚重與厚道和豫菜的醇厚和醇香傳播的更遠更有力量,也會讓阿莊在堅定豫菜的傳承與發展上走的更穩更快。」
  • 「豫菜」一路走來太艱難:曾被川菜、粵菜「打」得七零八落
    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中沒有「豫菜」,不知道多少河南餐飲人為此遺憾。9月10日,中國烹飪協會在鄭州發布的《中國菜——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發布報告》中,河南有十大名菜、名宴上榜,讓不少河南人、餐飲企業為之自豪。
  • 【520】「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你真以為是鯉魚戲水圖?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裡有句很經典的話:「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話說,鯉魚較一般的淡水魚繁殖能力更強,所以鯉魚的這種生理特性,使它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強的象徵。
  • 阿莊代表豫菜文化傳承在京領獎!
    2003年,王鐵莊就職於當年的「豫菜基地」金河賓館,並結識了豫菜大師陳進長,他開始明了,自己這輩子,就是做豫菜的命。2007年,王鐵莊成立了自己的豫菜品牌,阿莊美食。從此,他踏踏實實、一拳一腳打出了河南豫菜新品牌。
  • 河南傳統老豫菜,一份看似普通卻要40元!顧客們都慕名而來
    中國非常大,這麼大一個國家城市地區很多,擁有的美食特色非常多的,比如中國有八大菜系,魯、川、粵、蘇、閩、浙、湘、徽等等這些,這些只是一小部分,其實還有很多中國的美食,比如老豫菜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
  • 阿五,拿錢砸出來的豫菜大牌?樊勝武首次五大緯度談餐飲
    樊勝武說:「定位黃河大鯉魚之初,我們不但進行了調研,還對豫菜文化進行了梳理,我發現,中餐文化實質上是宴席文化,而自古至今,宴席上,都少不了一條鯉魚,所以,阿五選擇了黃河大鯉魚。因為中國餐飲不但要符合中國市場,還要符合中國文化。」品牌:要有社會價值說到創立阿五的初心,樊勝武表示,自己立志要給河南一道名菜,把黃河大鯉魚打造成豫菜名片。
  • 南北魚王 喜結鰱鯉——阿五黃河大鯉魚與天目湖賓館結為友好單位
    魚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飲食文化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與「魚」相關的美食數不勝數。此外,他們還品嘗了匠心製作的豫菜,尤其是河南頭牌菜「紅燒黃河鯉魚」讓史國生董事長讚不絕口。「這條黃河鯉魚,無論是色、香、味、型、還是呈現都非常到位,值得學習和借鑑。」
  • 舌尖上的開封,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邀請您品鑑當地特色美食
    開封是豫菜發源地,開封小吃更是其城市特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開封都有哪些美食吧!一、開封灌湯包開封灌湯包風味獨特,是開封著名食品之一。灌湯包皮薄,潔白如景德鎮陶瓷,有透明之感。吃之,內有肉餡,底層有鮮湯。開封人吃灌湯包子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
  • 用味道講述河南
    努力和勤奮,讓他的廚藝之路越走越寬,先後就職於亞貿大酒店、河南賓館、建業俱樂部等知名餐飲企業。2003年,他進入河南省「豫菜基地」金河賓館,並結識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烹飪技藝(豫菜)傳承人陳進長老師,王鐵莊深刻領略到了正宗豫菜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蘊。他暗下決心一定要開一家自己的豫菜餐館,讓更多的人吃到這麼好吃的豫菜,做好豫菜傳承並發揚光大。
  • 河南的長垣:為什麼講能讀準這個地名的人,必是好廚師?
    因為我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導致了人名和地名的辨認難度,很多人都無法正確地念對。除非是本地人。長垣市,有的人會把垣念成長(héng)或者(huán),實際上這個字念垣(yuán)。這個地方是河南的一個縣城,去年升級為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