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桃嘗過嗎?上海給雲南這個縣帶來的幸福果實何止這些

2020-12-26 騰訊網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的會澤公園內,

矗立著一座巨大的銅錢雕像,

一座橋從錢眼中飛跨而出,

仿佛訴說著歷史上「錢王之鄉」的輝煌。

但你可能想像不到,

受自然條件的制約,

這裡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是上海對口支援最後7個掛牌督戰縣之一。

上個月,記者走進會澤,

記錄這個千年古城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歷史時刻。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

督戰村的最後一公裡

會澤縣城航拍

在全國1113個掛牌督戰村中,會澤就佔到了113個。會澤縣委常委、副縣長,上海寶山區掛職扶貧幹部張元軍告訴記者,上海援滇資金主要用於助力補齊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短板,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而對於很多住在大山裡的老百姓來說,道路建設是所有基礎設施建設中獲得感最強的。

51歲的李美英住在寶雲街道交支村的王家屋據,這是一個大山裡的小地名。從山腳下的交支小學開車到王家屋據,只要幾分鐘時間,而這得益於今年建成的一條約4米寬、920米長的水泥路。路的兩旁,新種的格桑花隨風起舞,給這個小村莊點綴了一抹亮色。這條路是交支村使用上海社會力量幫扶資金加上村民投工投勞,共同建成的8條村內道路之一。

交支村新修道路

李美英告訴記者,以前去山下趕集買東西,需要背著背簍走一條只能供一人通過的山間泥路,非常不便。一到下雨天,都是很深的泥塘,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鞋子總是髒兮兮的。當得知村裡修路需要勞動力時,她家就積極報名。在修路過程中,當挖機挖路基時,包括自己兒子在內的男人們在後面用鋤頭清理路面,她和其他婦女跟在後面用板鋤抓土。

為了節約有限的資金,村民們都參與到修路中來,除了購買原材料、支付設備費用和技術工的工錢,其他都通過村民自治解決。在澆上水泥後為了固定兩邊路沿,村民們還把自家的鐵板、床板等都拿了出來用。原來只能做到1.2公裡路的資金最後做到1.8公裡。

交支村第一書記張正美介紹,為了早日完工,大家常常下雨天也幹活,經常幹到中午1點鐘還顧不上吃飯。在泥濘的山路上挑石頭,不叫一聲苦和累,大家知道這是在為自己的家園幹活,許多村民還自發送上食物。

交支村總支書王開貴補充道,村裡70多歲的老人楊巧蘭親手煮了洋芋、雞蛋、苞谷(玉米)送給做工的農戶吃。這條路修通後,也大大方便了農產品的運輸。豬、羊之類的家畜養大了就有商家開車上門收購,在價格上面能賣多點錢,不會像原來那樣要花一天時間趕到六公裡外的集市去交易。在修路的同時,村裡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建起了13個垃圾池。

太陽能路燈

昔日荒山變金山銀山

如果說基礎設施的建設方便了大山裡村民的生活,那麼產業的發展給村民創造了致富的機會。9月12日,記者來到古城街道青雲村和水城社區之間的雪桃基地,看到成片成片的桃樹已經結滿了果子,一個個都用紙袋包好,再過半個月,就能採摘上市了。基地負責人呂小奎介紹,這邊海拔有2400多米,二三月份下雪時雪桃樹開花,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雪桃成熟,生長周期比其他品種的桃子要長,但營養豐富,售價也更高,今年是第一年正式上市銷售。

雪桃

呂小奎,水城社區人,14歲就去昆明打工學技術,後做消防工程攢了點錢。談起返鄉的初衷,他說:「雪桃基地所在的這片山原來是非常缺水的荒山,只能種點玉米和土豆。而我父親的墳地就在這裡,每次回來上墳時看著這片土地撂荒很可惜,年輕人又都外出打工,小孩子留給老人無法得到很好的照顧,我就想給這邊的老百姓做點實事。」

2015年上半年,呂小奎到處去看去學,尋找耐寒耐旱的種植品種。定下來種雪桃後,請來專家進行技術指導。2015年下半年,桃園開始土地流轉和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1月開始種植雪桃。2017年又開始種植雪山梨、車釐子和蘋果,同時進行肉牛養殖和生豬養殖,形成了種養循環模式。

他表示,通過上海的幫扶解決了水、電和路的問題。雪桃種植面積有1300畝,盛果期產量超過1500噸,產值超過3000萬。接下來準備打造農旅文一體化發展,讓農戶學技術學管理後,公司以反承包模式,劃片區給農戶種植管理,公司統一標準,經營銷售。

雪桃基地

48歲的胡國林是青雲村村民,已經在基地工作了四年多,家裡有6口人。他告訴記者,以前因為缺水,要花個把小時到3公裡以外的地方去挑水,2桶水可以用一天,洗腳洗臉後都捨不得倒掉,要留著餵豬。父母那一輩人都沒有洗過澡。就算收成好,自己一年也只有三千多元純收入,大女兒讀到初二後實在供不起只能輟學。

雪桃基地建起來以後胡國林的生活就不一樣了。水管從基地的蓄水池一直通到村裡,水的問題解決了,家裡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他和妻子兩個人都在基地打工,包午飯和晚飯,夫妻倆一個月就有5000多元工資,加上每年1萬多元的土地流轉收入和貸款分紅收入等,一家人一年可以存下5萬元。胡國林小女兒在昆明上大學,他說:「1萬多元的大學學費我們完全付得起,以前我們是貧困戶,現在是萬元戶啦。」

八萬多人易地搬新居

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

地處烏蒙之巔的會澤縣有近40萬人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冷涼地區和泥石流滑坡地帶,資源承載能力嚴重不足,公共配套成本過大,扶貧難見效、易返貧。搬不動山,就搬人。為從根本上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的脫貧和發展問題,徹底斬斷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縣建設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102個,搬遷安置2.6萬戶10.2萬人。其中,縣城安置1.9萬戶8.2萬人,佔總搬遷人口的80%,截至6月底已全部搬遷入住,這裡也成為全國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

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進、穩得住、逐步能致富」,著力抓好醫院、學校等配套建設和後續扶持是滬滇協作的工作重點。

今年7月投入使用的以禮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就是滬滇健康扶貧協作項目之一。院長張榮超介紹,該中心總面積3000多平米,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以中醫為特色,承擔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綜合衛生服務功能,「易地搬遷的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很多在外面打工,所以老年人慢性病的診治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9月14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嶄新的醫院大樓寬敞明亮、科室齊全。位於三樓的中醫館設置了中醫診室、中藥房、理療室等中醫藥服務設備設施。清潔工鄒配珍正在認真地拖地。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建檔立卡戶,原來住在礦山鎮老坪子村的大山裡,出行非常不便,到鎮上看病要走十幾公裡,房子是土坯房,平時種地、餵豬,沒有什麼固定收入。如今易地搬遷後,一家六口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大房子。她自己通過家政公司介紹來到醫院上班,一個月能拿1400元,做得好還能加錢。上班騎自行車只要10分鐘,以後公交開通後3-5分鐘就夠了。

搬遷戶中有很多是留守婦女、老人和殘疾人,搬遷後他們的就業是一大問題。滬滇資金在安置點通過扶持扶貧車間,可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455人。扶貧車間用工門檻相對較低,方便了老弱病殘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增收。

記者來到滬滇資金扶持的奮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看到,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繞線、轉線圈、點焊、點膠、注塑和拋光等馬達轉子的流水線生產。29歲的王前燕目不轉晴地盯著一臺顯微鏡進行檢測工作。王前燕說,她目前實習期能拿到1500元,轉正後可以達到2500元左右,做得好還可以更多。王前燕以前住在馬路鄉荒田村,土房子漏風又漏雨,如今一家三口住上了60平方米的電梯房。她說:「我雖然高考達到了專科線,但因為家裡窮供不起我繼續讀書,只能高中畢業就種地了。希望孩子能夠努力讀書,考上大學。」

工廠流水線

46歲的主管邱少林前幾年在深圳打工,學了點技術,今年搬遷過來後在業主群看到招工信息,和妻子一商量就決定一起回來就業,「離家近、安心,還能照顧老人,存下的錢比在深圳的多」。

扶貧之路,無怨無悔

「我們要拿出最好的東西到上海去,只許搞成功,不許搞失敗……」9月13日下午,會澤縣副縣長張元軍召集8位當地企業家和另外3位寶山區援滇幹部開會討論關於9月下旬前往上海召開農產品展銷會的相關事宜。張元軍告訴記者,這次完全是自發組織的活動,非常不容易,但他沒有半點私心,希望更好地推廣當地優質的農產品。

資料圖:張元軍(中)

張元軍今年50歲,原在寶山區區級機關黨工委任副調研員。去年7月一到會澤,他就開始走村入戶做調研,每一個項目從前期規劃到推進驗收,一點也不放鬆。他認為,國家資金做大項目,滬滇資金要拾遺補缺做精準,做當地所需、上海所能,不能浪費。

一年多來,看著一個個產業慢慢起來,山區老百姓家門口的爛泥路變成水泥路,當地教育醫療大量引進上海資源,他感到很有成就感。除了滬滇項目,張元軍還要分管當地市場監管工作。只要有時間,他就會早上五六點或晚上十一二點去察看農貿市場,規範市場秩序。平時他不僅自己資助貧困學生,還發動朋友幫助更多的貧因學生。他不願意看到優秀的孩子因為貧困而放棄學業,「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我的人生變得豐滿了,我想盡我所能幫助更多的人」。

和張元軍同一天到會澤工作的還有會澤縣扶貧辦副主任曹玉峰。記者在採訪的一周時間裡,經常看到曹玉峰拿著兩個手機,一個手機看文件,一個手機打電話,不停地核實修改內容,工作較真是他的特點。如果不來這邊,曹玉峰想像不出會有這麼大的差距。有一次下鄉,他遇到兩個小女孩,看上去只有八九歲的樣子,但其實已經上了高中,明顯是營養不良。兩個瘦小的身影,讓他至今難忘。

曹玉峰

做扶貧工作,就要融入當地。記得第一次吃到村民送上的「靈芝烤鮑魚」,一看其實就是「牛糞烤土豆」,「雖然一開始有點難下咽,但看著村民純樸真誠的目光,曹玉峰吃得很香。

讓他最掛念的還是在上海上初三的兒子。從小學到初一,一直是他輔導功課,但來到會澤後,孩子的成績就開始下降,「我最近一直在視頻和他談心,希望他能夠自己要學習,自己不要,別人再想幫也沒用啊」。

除了三年工作期的張元軍和曹玉峰外,管春暉和張饒雄是一年期。管春暉今年7月離開了只有2歲半的孩子,來會澤負責督戰村的項目工作,「雖然我只在這工作1年,但也不想荒廢,希望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做點事情」。

資料圖:張元軍(右三)、曹玉峰(右二)、張饒雄(左三)、管春暉(左二)

在會澤農業農村局做消費扶貧工作的張饒雄因為經常下鄉跑項目,臉黑得像包公。他說:「因為高原反應,晚上睡覺大家都睡不好,經常會醒,飲食習慣也不一樣。但我們還是挺開心的,四個人能夠住在一塊、吃在一塊,互流交流,後方力量也支援得較多,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歷,以後一定會成為人生中一次最美好的回憶。」

脫貧者說

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村民陳南華:

陳南華

我23歲那年,有天早上睡覺醒來脖子不能動了,以為是落枕就沒捨得去醫院,沒想到就一直沒有好,我的背躬著直不起來,脖子不太能動,只能靠肩膀轉動。我生病沒多久,父親得了風溼病,不能幹重力活。我的母親腦梗也有七八年時間了。

我以前靠種地打臨工為生,除了自己的兩個孩子要照顧,我老婆的哥哥生病去世後,我還負擔起了他女兒的生活,料理了嶽父嶽母的生後事。生活很艱難,也多虧了鄰居的幫襯,有錢的給錢,有米的給米,讓我很感動。

稻蝦田

去年底,上海原心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來到村裡辦稻蝦養殖基地。今年3月份,經村幹部推薦,我來到基地工作,成為了這裡的一名工人。剛開始什麼也不會,基地負責人就手把手地教我,慢慢地我學會了小龍蝦的養殖技術。現在白天主要從事飼料投餵、清潔防護等全過程管理,晚上在這邊看塘,觀察小龍蝦的狀況,做好防護工作,一個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我老婆也在這邊工作,種水稻和茭白,一個月有2000多元。

扶貧幹部曹玉峰與陳南華(左)交談

我對現在的生活挺滿意,希望能多存點錢,早日把去年蓋房子借的錢還掉。

幫扶大事記

2017年12月明確上海市寶山區與雲南省會澤縣建立對口扶貧協作關係。

2017年在古城街道青雲村投入滬滇幫扶資金,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37戶603人。

2018年1月8日,寶山區與會澤縣籤定「攜手奔小康」扶貧協作協議。

2018年,在被列為國務院扶貧辦連片特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村觀測點的老廠鄉雅地窩村,投入援滇資金,實施產業扶貧及村功能提升項目,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產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生活美、環境優、設施全、產業興」的特色美麗鄉村在雅地窩村逐漸顯現。

2019年,實施大橋鄉錯初村千畝草莓種植基地基礎設施配套工程,者米村、涼水村農田灌溉工程,有效解決了9200畝土地改良、灌溉用水、用電和道路問題。

在區縣攜手奔小康結對幫扶的基礎上,深化鎮縣、鎮鄉、政企、村村、村企之間攜手奔小康結對幫扶關係,為加深兩地合作交流搭建了「連心橋」。上海市屬國有企業2個,寶山區下屬32個村102個企業參與幫扶會澤縣脫貧攻堅工作。

2020年,實施娜姑鎮石榴種植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惠及建檔立卡戶210戶795人。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為方便搬遷貧困群眾就近入學和就醫,投入援滇資金在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區實施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和幼兒園建設項目,惠及建檔立卡戶8762戶37505人。

大井鎮農產品交易市場

2020年3月,大井鎮農產品交易市場建成投入使用,佔地5000餘平方米,徹底解決了大井鎮多年來以路為市、露天交易、當地群眾農產品交易難的問題,項目同時激活了整個集鎮建設熱潮,投資得到有效拉動。

消費扶貧生態農場

2020年3月起,寶雲街道對城郊的扯戛社區進行統一規劃,在新房子村流轉土地260畝,建設會澤縣首個「消費扶貧家庭生態農場」,規劃露天種植區60畝,大棚種植區200畝,每畝劃分為14個家庭農場,每個家庭農場栽種面積為30平方米。市民通過每年支付1800元-2200元的服務費就可以認租、認種一塊,可以自己種,也可按自己的喜好交由貧困戶管理種植,所有產出均歸承租市民所有。

2020年5月31日,上海市社會力量助力會澤縣掛牌督戰工作啟動儀式暨籤約儀式在會澤舉行。截至目前,上海共組織102家企業和社會組織結對幫扶會澤縣61個掛牌督戰村。

今年以來,全縣通過一體化推進「掛牌督戰」和「掛牌作戰」,全面發起「百日總攻」,全縣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剛性任務全面完成,達到摘帽條件。從7月份開始,全力開展「百日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脫貧的質量和成色。

記者手記

盛開的格桑花 幸福的脫貧路

格桑花兒開亞東

「格桑花兒開,浪漫染雲彩。花蕊捧著心,花瓣牽著愛……」印象中,在藏區才有的格桑花,記者卻在會澤採訪時隨處可見,公路兩邊、山路兩側、稻蝦田旁……奼紫嫣紅的花兒隨風起舞,競相開放。

「為什麼會種格桑花?」我很好奇。「因為這種花好看啊,可以美化人居環境!」寶雲街道黨工委書記楊雁頻說;「我們自己買來隨便種種的,點綴點綴,好看!」白霧村稻蝦養殖基地負責人陳善兵說;「在兩旁開著格桑花的公路上開車,是一種享受。」司機汪慶冬說。

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在蹲點採訪的一周時間裡,我看到了許多曾經的建檔立卡戶,通過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幫扶,靠自己的雙手和努力,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吃穿不用愁,孩子有學上,看病有報銷,土房變樓房,出行方便了,還能在家門口就業,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白霧村村民陳南華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最深刻,生活好像一直和他過意不去,身患殘疾、父母重病,即使這樣苦,在妻子娘家遇到困難時也是盡力幫助,撫養舅子去世後舅子妻子離開留下的女兒。他說,他本來可以早點蓋房子,但負擔太重了,沒辦法。多麼善良的一個人,生活再苦也咬牙挺住,終於在今年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俯瞰白霧村

如今,陳南華們笑得是那麼燦爛,就像盛開的格桑花一般美麗。

新民眼工作室屠瑜

圖片、視頻拍攝 | 王凱

視頻剪輯 | 李永生

編輯 | 林巖

相關焦點

  • 雲南玉龍:雪桃掛滿枝 郵政助農忙
    雪桃掛滿枝 郵政助農忙 供圖初秋後,雲南麗江市玉龍縣拉市鎮成片的雪桃也已掛滿果樹,即將大量成熟上市。拉市鎮的雪桃種植戶也在期待著雪桃採摘後能夠及時送達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上,讓人們品嘗這一季獨有的麗江風味。
  • 雲南會澤2000畝雪桃首迎收穫!寶山助力當地「荒山」變「寶山」
    上海的水蜜桃下市不到一個月,距離上海2300多公裡外的雲南省會澤縣,2000多畝雪桃在山間剛剛成熟,大的一個超過一斤。在上海寶山區的對口支援下,會澤的荒山正變成一座座「寶山」,而上海市民也將有口福,品嘗到個大味美的會澤雪桃。
  • 喝雪水長大的大涼山高原雪桃,個大脆甜,過節送禮首選!
    俗話說「天上仙桃,地上雪桃」,告別喧囂的城市,我們驅車奔赴大涼山尋找這枚雪桃。雪桃是桃子中的稀有品種,曾經連續幾次出現在國宴招待會,這個外型美觀、色澤紅豔的「壽果」還將每年國慶前夕出口到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等國家。
  • 春天來了,不如嘗一口雲南紅心木瓜!
    木瓜作為這個季節裡的高人氣水果,有許多琳琅滿目的品種。個頭大的不一定甜,甜的又不會挑選。又大又甜的木瓜,究竟怎麼選?今天小編介紹一下雲南紅心木瓜吧!木瓜,甜美可口、營養豐富。有「百益之果」、「萬壽瓜」之雅稱。
  • 四種有名的水蜜桃,全都吃過的人很少
    除了嚴寒的黑龍江之外,其他省市縣都有水蜜桃產區。比較有名的就是山東蒙陰水蜜桃、無錫陽山水蜜桃、浙江奉化水蜜桃、陝西水蜜桃。這四種是比較有名的了。你吃過幾種呢?充足的光照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非常有利於水蜜桃養分積累和果實著色。所以奉化的水蜜桃都很紅,看起來就有"食慾"。奉化水蜜桃也被譽為"中國之最",這是對水蜜桃這一傳統名果的歷史肯定。水蜜桃已形成了早露露、雪雨露、沙子早生、湖景蜜露、塔橋、玉露、迎慶等25個早、中、晚熟水蜜桃品種配套體系,水蜜桃供應期長達120多天。
  • 作為雲南人,我覺得你好幸福
    我拍了幾張發到朋友圈,我在大上海的某知名醫院上班的微信好友說「作為雲南人,我覺得你好幸福」。是的,我們雲南人是幸福的,特別在看花花草草方面,一年四季總不缺少鮮花的陪伴。一方面我們氣候多樣宜人,一方面我們也得天獨厚,我們是植物王國,有許多的花草樹木,能開的花不少。
  • 晚熟雪桃特點介紹/山東晚熟雪桃樹苗
    晚熟雪桃特點介紹/山東晚熟雪桃樹苗 2020-12-12 14:40
  • 【美食】圖說雲龍手工桃醋的做法,搭配涼粉美味無比!
    【致歉】由於近一周時間小編帶隊到昆明參加「中國雲南首屆孝親文化節」的演出及跟蹤採訪,期間未能發稿,還望各位小夥伴們見諒喲!
  • 再見了,雲南路!上海又少了一條老馬路……
    上海又少了一條老馬路…… 素材來源:周末做啥、上海去哪吃 還記得雲南路嗎?
  • 第倫桃:花清新 果美味
    等花瓣凋謝後,外圍的花萼又包裹起來成球形,繼而慢慢長成桃子狀的果實。今天我們介紹的主角就叫第倫桃。第倫桃(Dillenia indica Linn.),又名五椏果。第倫桃科(Dilleniaceae)常綠喬木。因其屬名(Dillenia)音譯為「第倫」,且果實形似桃子而得名。樹高可達25米,樹皮紅褐色,平滑,有大塊薄片狀脫落。葉互生,薄革質,葉脈整齊而明顯。
  • 雲南這兩個縣名讀音相同的縣,你能猜出是哪兩個縣嗎?
    在雲南,有兩個縣的名稱,讀音是相同的,因此一不小心就容易混淆。儘管這兩個縣名的讀音相同,但是這兩個縣卻是風格特色完全不同的兩個地方。這兩個縣一個屬於昆明,一個屬於昭通;一個在45分鐘都市經濟圈內,一個是典型的山區縣。當然,它們都各具特色,都是風景優美的地方,值得我們去細細探究,大家猜猜是哪兩個縣呢?
  • 這50種雲南土貨,沒吃過一半就不算是地道雲南人!
    這些代表童年記憶的野果子,作為地道雲南人,你還記得多少?又叫野香蕉,看起來造型有點嚇人,吃起來跟香蕉差不多。小時候,大人在前面砍斷玉米杆,後面我們跟著撿起來嘗哪根甜。經常被劃破嘴。22水芹菜有沒有吃過有沒有吃過!金銀花全身都能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膽的功能,花特別香。34薄荷
  • 彩蛋|海軍備選大將桃兔、茶豚登場!《黃金城》中出現過的重量級配角
    但是這部劇場版還有很多的彩蛋不知你留意過嗎,比如影片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有意思的人物,包括了從未出現過,美麗又神秘的海軍大將候選人--海軍中將桃兔!!以及現在的你是不是捶胸頓足,氣自己當時沒有注意,錯過了一睹桃兔的芳容的機會。哈哈,沒關係,幸好你有關注OPiece海賊王的微博(撐腰笑ing),現在小海就來給大家扒一扒《黃金城》中出現過的重量級配角!
  • 你真的不來嘗一嘗嗎?
    你真的不來嘗一嘗嗎?附近這個縣的桃林,很可能就是泰山南的肥城和泰山北面的長清。正值小暑時節,吃膩了西瓜的雨小荷,來到了位於長清區萬德鎮的「世外桃園」。雨小荷興衝衝地奔向桃林,想要趕緊嘗一嘗這喝泉水長大的桃子。
  • 今年昆明會下雪嗎?1983、1999、2013、2016也打過雪仗,堆過雪人...
    不知不覺已經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這個冬天昆明會下雪嗎?此前條碼君曾報導過↓↓↓又是一年極寒?今年冬天昆明可能會下雪!本月中旬至下月或出現類似2013年及2016年的低溫雨雪災害!你還記得你心中最美的、最難忘的那場雪嗎?條碼君採訪了幾位在昆明親歷了幾場雪的市民,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和雪的故事吧。還記得1983年這場大雪嗎?
  • 桃兒七 | 桃兒七最好看了
    第一次聽說桃兒七是從小夥伴一角那裡,他跟我說他在高原吃桃兒七果實的經歷。從此,桃兒七這個奇妙的植物名稱就紮根在了我的腦子裡。有桃兒七,那有桃兒五、桃兒八、桃兒九嗎...見到實物後,我又回想起這個疑問,便去考據了一下:桃兒七屬於「七藥」,所謂「七藥」大約有一百餘種,這一百多種植物的名稱大都以「七」字結尾。
  • 叫桃不是桃,20年前山上很多,如今農民大量種植,10元1斤很暢銷
    導讀:叫桃不是桃,20年前山上很多,如今農民大量種植,1斤賣10元夏天說來就來了,進入夏季以後,因為氣溫高,人也容易煩躁,同時在夏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食欲不振。經常餓的不行了,但是看著滿桌子的美食,卻沒有胃口。
  • 你知道「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指雲南的什麼地方嗎
    著名作家曹靖華遊過大理後,對大理的」風,花,雪,月」四景感概萬千,賦留風花雪月詩一首,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主要指大理」風,花,雪,月」四大景觀。上關花,上關是一片開闊的草原,鮮紅鋪地,奼紫嫣紅,人稱上關花,大理氣溫溼潤,最宜於花木生長,相傳在元朝間,上關有棵奇樹叫」十裡香」,粉紅色的花朵盤如蓮,果實可做朝珠,奇香無比,年年怒放,故叫上關花。 大理花卉的品種之多舉世矚目,僅茶花就有一百多個品種,」家家流水,戶戶養花」早已成為佳話。
  • 成都 | 隕落的川音面王「雪桃麵館」
    曾經的有著 「川音面王」 美譽的「雪桃麵館」,也是一家被安利了很久的餐廳。話說每個學校周邊的美食競爭一向激烈,因此能夠在無數學生們的篩選中存活的餐廳,味道應該會有某種公認的說服裡,因此我一直對所謂的 「校園美食」 都有一種盲目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