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賽德克巴萊》野蠻的驕傲

2021-01-14 神奇賀的小星球

   

     最近刷了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當然是被朋友推薦來的,片名就叫做《賽德克巴萊》,分為太陽旗和彩虹橋上下兩部,刪減之後的大陸版本只有一部。


      影片講述日據臺灣地區時期著名的霧社事件,描寫當地人民反抗日本統治的血淚抗爭故事,於2011年9月9日在中國臺灣上映。


(霧社真實圖片,源自百科)


     

      在險惡的日據時代,賽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須服勞役不得狩獵、女人幫傭不能編織彩衣,驍勇善戰的英雄莫那魯道,見證三十年來的壓迫統治。因一場誤會種下日警和賽德克族的緊張關係,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報復的陰霾中,忍辱負重的莫那魯道在深思後,雖知將面臨滅族危機,但他明白唯有挺身為民族尊嚴反擊,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於是決心帶領族人循著祖靈之訓示,奪回屬於他們的獵場。



▼劇照






 

  「魏挑戰公眾神經,他不斷在影片裡拋出同樣一個話題:為了祖靈崇拜心理格式,付出幾乎滅族的代價是不是符合正義?這是對票房的一個冒險挑戰,沒有什麼觀眾喜歡這來自政治倫理學的挑戰,因為這挑戰讓人不舒服,它沒有固定答案,到處是倫理陷阱和計算困境,就算你和你的同伴爭論到面紅耳赤,仍舊找不到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網友



      在我看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或者是國家可以去搶佔另外一種文明,更別說是侵略佔有。


       賽德克族人的信仰讓他們赴向一場沒有勝算的反抗,在他們每個人的心裡,作砧板上的魚肉,每日生活在恐懼與壓迫中,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讓祖靈蒙羞比死了還要難以接受的事情,於是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反抗,用長刀和槍枝對抗飛機炸彈,他們嚮往獵場,那是他們的文明,是他們心中「真正的人」。


       影片中,受過高等教育的花岡一郎和花崗二郎在自殺的方式上,一郎以武士道精神切腹,二郎則選擇賽德克傳統上吊自盡,這兩個人給我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而且無法做出評價。


幕後

1.由於全片長達4.5小時,故拆分為上下兩集。上集《太陽旗》於2011年9月9日在臺上映,下集《彩虹橋》於9月30日三周後接連同步上映。

2.該片在2003年曾先以一支5分鐘試拍片開始籌備,但終因募款不足而暫告中止;後魏德聖改以執導首部劇情長片《海角七號》在2008年上映並創下全臺最高國片票房紀錄後,重啟《賽德克·巴萊》拍攝計劃。

3.全片從最初發想、史料匯整、劇本企劃,到拍攝後制完成,前後超過12個年頭。

4.賽德克·巴萊,賽德克族語,出自賽德克語(Seediq Bale),意為:「真正的人」。


前期回顧:

  「孩兒們,別不信,高中三年很快就過去了。」

相關焦點

  • 野蠻的驕傲——賽德克巴萊番刀
    「如果你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首領莫那小編於近日有幸重新溫習了記錄歷史真實事件」霧社事件「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再次拜讀,依舊胸中熾熱。」
  • 如果文明不夠文明,就讓野蠻足夠野蠻——《賽德克巴萊》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部令人熱血沸騰,令人感慨的抗戰題材電影,名字叫做《賽德克巴萊》。「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這是一部極好的片子,具體劇情就不在此多做贅述。賽德克族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賽德克有著「真正的人」的寓意,而賽德克巴萊則是其中對勇者的稱謂。在他們的信仰中,他們都是彩虹之子,身為彩虹之子,一定勇猛、善戰且永不屈服。
  • 推薦電影《賽德克巴萊》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 沙龍 以野蠻的驕傲歌頌意志的讚歌——從《賽德克•巴萊》談開去
    影片價值: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這是一場尚未開始就已知結局的戰爭,這是一場遵循內心如果你們所謂的文明,是讓我卑躬屈膝,如果我們的靈魂追求是你所謂的野蠻,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可是,為唱出祖靈的歌需要吞下許多痛苦,為說出自己的話需要吞下許多屈辱,為實現夢想需要吞下許多遺憾。但真正的賽德克巴萊,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若是只能跪著生存,我寧願站立而迎接死亡的洗禮,於是到了彩虹的那一端,祖靈依舊會為我而驕傲。
  • 濟品悅讀丨以野蠻的驕傲歌頌意志的讚歌——從《賽德克·巴萊》談開去
    影片價值: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這是一場尚未開始就已知結局的戰爭,這是一場遵循內心、追求靈魂自由的儀式。不自由,吾寧死。與其苟且偷生、殘喘度日,不如死的光榮而偉大。如果你們所謂的文明,是讓我卑躬屈膝,如果我們的靈魂追求是你所謂的野蠻,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可是,為唱出祖靈的歌需要吞下許多痛苦,為說出自己的話需要吞下許多屈辱,為實現夢想需要吞下許多遺憾。但真正的賽德克巴萊,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若是只能跪著生存,我寧願站立而迎接死亡的洗禮,於是到了彩虹的那一端,祖靈依舊會為我而驕傲。
  • 致敬 魏德聖《野蠻的驕傲》
    柴靜專訪魏德聖《野蠻的驕傲》這個視頻反反覆覆看了很多次、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然而今日、又有另外一番感慨!柴靜、一個知名的媒體人、我不做多說!我只想談一談魏德聖、談一談賽德克巴萊、談一談這野蠻的驕傲。《賽德克巴萊》改編自80年前真實的「霧社事件」,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的頭目莫納魯道率領族人起兵反抗日本政府的故事。這場戰爭不是為了求活,而是向死。
  • 野蠻的驕傲對抗以「文明」為名的卑躬屈膝
    文明和野蠻總是無縫銜接相互轉化。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見識野蠻的驕傲!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昨日重溫了一遍《賽德克巴萊》,內容根據1930年臺灣「霧社事件」改編。温嵐 飾 馬紅莫那(自縊回歸祖靈)電影在臺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分別象徵信仰太陽的大和民族和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
  • 賽德克·巴萊我想去追尋野蠻的驕傲.
    《賽德克巴萊》在2012年5月10日內地上映,首周票房還不到300萬,之後中國不少電影人紛紛通過媒體,微博呼籲觀眾走進影院觀賞這部超越對華語大片所有想像的電影,然而不管業內人如何拼命泣血叫喊,收效還是甚微。今天看到這則舊聞,還是非常惋惜和遺憾。不過在臺灣創下的8.8億新臺幣(折合2.2億人民幣),也算是一種安慰。
  • 後殖民主義視域下的《賽德克巴萊》
    雖然電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正如導演的獲獎感言所說的,他做的還不夠好,比如特效太假,情節拖沓,但題材和其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價值早已超越了電影本身。我相信每一個看過《賽德克巴萊》的觀眾都或多或少會想去了解一下「霧社事件」這段歷史,而這恰恰也是這部電影存在的最大意義。
  • 野蠻的驕傲,殉道者的悲歌——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賽德克·巴萊』可以輸掉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莫那魯道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還是博客的時代。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悲情城市》《天邊一片雲》《大灌籃》《海角七號》《艋胛》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從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朱延平、魏德聖、鈕承澤,還有起步於臺灣的李安,他們共同推動著臺灣電影的成功突圍和走出困境。有評論總結臺灣電影兩句話:「強調導演風格,注重臺灣歷史」。
  • 推薦一部民族史詩級大片《賽德克巴萊》
    這部電影的名字來自賽德克語,賽德克的意思是「人」,巴萊的意思是「真實」,賽德克巴萊的意思是「真實的人」《賽德克巴萊》,早在2011年就已經上映,是臺灣電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這部電影從最初發想、史料匯整、劇本企劃,到拍攝後制完成,前後長達12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
  • 真正的人——《賽德克巴萊》
    如果說華語電影《霸王別姬》《活著》兩部高峰後,最好的電影,我個人認為要頒獎給《賽德克巴萊》,另外還有一部是《讓子彈飛》,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兩部電影
  • 有人在豆瓣上惡評《賽德克巴萊》,僅僅是不喜歡嗎?
    很正常,再好的一部電影也有一部分人不喜歡。何況這樣的一部史詩級巨著呢?2012年上映的《賽德克巴萊》,其轟動效果著實不一般。也讓我們看到了在華語界還有導演在認真的拍攝這樣的電影,很好。我希望看這篇影評的人們再仔細的熟悉一下那一段歷史,或者是看過電影之後再來聽一下。同樣是黑頭髮、黃皮膚的炎黃子孫面對著外族的入侵持有的是怎樣的態度?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否能夠配得上祖先的稱號。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如果想要真正的發展起來,就應該珍視我們的每一段歷史。看過電影之後,你如果再看一下豆瓣上的惡評,你會去怎樣想呢?
  • 真正的英雄《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莫那魯道砍下了人頭,成為了合格的賽德克巴萊——族人眼中的英雄,人們說他會繼承父親的位置成為首領,母親在他的臉上刻下象徵族人的刺青,告訴他死後靈魂會到達彩虹橋的彼岸,成為永恆。如果你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麼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矛盾終於激化了,在達多的婚禮上,因一場誤會種下了日警和賽德克族的緊張關係,日警揚言要殺死他們,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報復的陰霾中,忍辱負重的莫那在深思後,雖知這場戰役將面臨滅族的可能,但他明白唯有反擊,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於是決心帶領族人循著祖靈之訓示,奪回屬於他們的獵場。
  • 十月主題徵文||《我雖野蠻,卻也驕傲》(魏璐鑫)
    我雖野蠻,卻也驕傲魏璐鑫——論信仰在現代社會的建立和碰撞中「文明對話」的進行「賽德克巴萊」是臺灣賽德克族詞語,意為「真正的人」。一群像狼一樣的男人穿梭在鬱鬱蒼蒼的山林溪谷間, 追逐獵殺、茹毛飲血, 過著原始但有秩序的生活。
  • 賽德克巴萊—莫那
    賽德克巴萊是由魏德聖導演執導的一部史詩級電影,意為真正的人。該電影原型為真實發生的「霧社事件」。看了這部電影感觸最深的人物有3種人。一是關於主人翁莫那這一類。無論是從首祭的快準狠還是以後為反抗日本壓迫蟄伏20年,甚至到最後出草,都展現了一個領導人該有的魄力和民族靈魂。他為了民族的領地、族人安慰和信仰等等原因一直糾結到底要不要進行反抗。
  • 【經典影評】《賽德克巴萊》為自由而戰!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 野蠻的驕傲——臺灣高山族「賽德克」番刀!
    「如果你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首領「莫那·魯道」近日有幸重溫了記錄歷史真實事件」霧社事件「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再次重溫,依舊胸中熾熱。」《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的獵刀,起源於臺灣高山族,高山族是臺灣數十個民族的統稱,每個民族的山刀也不同,統稱番刀。番刀根據其所屬部落及用途不同而形制各異。
  • 《賽德克巴萊》為自由而戰!
    莫那魯道說「如果你們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麼我們就讓你們見識野蠻的驕傲。」所以他們選擇走自己「又醜又不堅固的竹便橋」,也不走日本人「堅固美觀」的鐵線橋。所以他們明明知道沒有希望,依然選擇反抗,明明知道會被滅族,依然選擇以血成就文明,以死亡獲得自由。
  • 想去走走《賽德克巴萊》之路
    他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賽德克巴萊可以輸掉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     魏德聖導演為了拍這部電影,籌劃了十幾年,歷盡了很多艱辛,甚至最後拍電影時連買子彈的錢都沒有了,期間也被很多人不看好,然而憑藉心中對這段歷史的熱愛,最終他硬是把電影拍了出來,只為這段歷史可以被展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