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2021-01-18 國學大觀園

古代的人們擅長觀人、識人,更擅長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他們把一些道理凝練成一句話,字裡行間通俗易懂、耐人尋味,這便是中國俗語的由來。俗語文化盛行在民間,可以說是很接地氣的一種傳統文化。

雖然字面意思粗糙且簡陋,和那些國學經典或者讀起來朗朗上口的詩詞文化不可相提並論,但是中國人向來是注重實際,能幫助到人的話才是最重要的。而俗語文化蘊涵著很深刻的道理和智慧,這便是他歷經千百年而依舊被人們傳頌的原因所在。

俗語文化蔚為大觀,而且包羅萬象,不僅僅有天文地理的科普常識,也有我們平時生活上的經驗總結。有人說俗語已經是過時的言論,跟不上現在發展的潮流,事實上俗語文化不全是這樣,有些俗語文化與時俱進,而且放之四海皆準,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

那麼這句俗語有著什麼深刻的含義呢?老祖宗說出的這句俗語,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幫助,小面小編就和你一起來看看這句俗語背後暗藏的智慧。

男無性不鋼

俗語的第一句提到了男性,而且還和鋼聯繫到了一起,很多人都理解為男女之間的事情,其實這是望文生義。這裡的「性」其實指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個性,而「鋼」就是指鋼鐵的意思。有句話說「人是鐵,飯是鋼」,還有「百鍊成鋼」這句老話。

眾所周知,一個生鐵想要煉成鋼,絕非是一件易事。鐵如果常年的風吹日曬,難免會生鏽,但是鋼有著特殊的構造,不會受到空氣的氧化,也不會被腐蝕。這句俗語說的是一個男人如果沒有自己的個性,沒有遠大的志向,整日吃喝玩樂、得過且過,慢慢就會失去鬥志,成為了像鐵一樣的男人,就會被困難打倒。

古人的社會地位,一般都是男性高於女性,男人作為家裡的頂梁柱,要經受住各方面的考驗。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磨難,所謂的歲月靜好,只不過是努力過後看到的彩虹。大丈夫應該勇於擔當,千錘百鍊,有著鋼一樣的精神,才能披荊斬棘,走出自己的絢麗人生。

明代著名的名臣于謙曾寫過一首《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正是作者通過看煉鋼的過程,慢慢頓悟出人生的境界,很值得我們一讀。

女無性不秧

俗語的下半句說的女性,而「秧」指的是植物的幼苗。這話的含義是如果女子沒有個性,就像是稻田裡的雜草一樣,不受人們的尊重。雖說古代有著「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但是也有一些「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她們在歷史上青史留名,受到萬人的敬仰。比如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南北朝時期代父出徵的花木蘭、明朝末年著名的女將秦良玉等等。

現代社會更是講究男女平等,女性更應該有獨立的生活能力,除去體力上若於男人之外,在其他方面女性一點也不比男性差。女子同樣能夠綻放出自己的光芒,打出一番事業,施展自己的才華,能夠養活自己,不再依靠任何人獨立的生活。

古人的這句「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其實也是古人的觀人術。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只有性格剛強之人,才能牢牢掌握命運的主動權,我們無法選擇出身的環境,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讓自己過上美好的生活。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句俗語,的確是道理深刻,而且永遠也不會過時,這便是古人的大智慧,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深遠的指導意義。

今日話題:你對「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歡迎在下方寫出自己的見解,我們一起討論和學習。文 | 國學大觀園

參考文獻 | 《石灰吟》、《中俗語文化》

相關焦點

  • 古語:「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 老祖宗的金玉良言,句句在理
    古代的俗語智慧,「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你一定看過這樣或者那樣的電視劇,中國的電視劇都有這樣一個特徵,那就是在描寫男性的時候都是用鋼強來形容,在描寫女性的時候都是用柔弱來形容。甚至有這樣一句俗語,如果男子沒有剛強的性格,那麼他就不能稱之為男性。
  • 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到底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當然在背後討論他人的長短,顯得很不禮貌,還會因此失去很多朋友。但是即便這樣,民間對一個人的評論一直沒有斷絕。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雖然沒有那麼科學,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人識人的方法和技巧。而這些流傳在民間的老話,慢慢就成了一種俗語文化。俗語看似粗糙簡陋,但是如果我們細細分析背後的道理,卻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這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談,是對後人的忠告。
  • 古人云:「男無性不鋼,女無性無秧」,老祖宗修身經驗,用詞
    徐夢龍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男無性不鋼,女無性無秧」,這句話是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下來的,給世界帶來了很多好處。那是什麼意思?然後跟著我在《智囊全集》中找到答案。雄性無性鋼這裡「性」表示字符,在古代,詞語的使用比男女更為晦澀難懂。
  • 常言道: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是何意?早知早受益
    人們常常會把「常言道」或者「俗話說」掛在嘴邊,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長輩,總是會用俗語來教導晚輩,或者形容一些事情。這些俗語都是通俗易懂的,由古人的經驗考證加上智慧的總結,然後一代代流傳下來。比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也是屬於俗語的範疇,這句話很好理解,當然也不無道理,長輩都是過來人,自然比晚輩有更多的生活處事經驗,人生經歷的事情多了,所以聽取長輩的經驗之談,當晚輩有了前車之鑑,就可以避免自己少走彎路,少吃虧。那麼,常言道: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是何意?這句俗語並不多見,但卻也深藏智慧,早知早受益。
  • 老話說:「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究竟有何含義?古人的經驗
    我國是一個有著漫長歷史的國家,隨著漫長的發展,經歷過許多事情,而古人將這些事情總結為一些道理,變成俗語流傳至今。俗語一般看起來特別的通俗易懂,但還是要仔細品讀其中的意義的。我們在了解這些俗語背後的意義時,總能有不同的體會,比如老話說的:「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究竟有何含義?古人的經驗。
  • 農村俗語「好男對凸怕無性,好女對凹怕不秧」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是農村關於好男人和好女人,即優秀的男子漢和女主人,所承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的一種俗語描述。「好男」就是指優秀的男人,不是一般的普普通通的男人。「凸」就是前進中的困難和挫折,是對社會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所需要的能力。「性」就是指優秀的男子漢的秉性、擔當、責任和義務。
  • 農村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究竟什麼意思?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一點也是不錯的。雖然每一個人都有一種性格,但是由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性格也是很難改變的。正因為如此,老祖宗也傳承下來了四種性格,即是「活潑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
  • 古人說「牆上加牆,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如今仍然適用
    我們經常有聽說「牆上加牆,家破人亡」這句俗語,其實這就是古代百姓教育自己孩子時經常說的話,雖然說現在看來屬於迷信的說法,但是窺見其中蘊含的道理,也是有著很好的警醒意義的,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含義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總結吧。
  • 俗語「山管人丁水管財」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寶貴的經驗,並以俗語亦或者是諺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希望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啟迪,比如「山管人丁,水管財」。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俗話:「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是什麼意思,看後漲知識了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智慧的勞動人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包含面廣,也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經驗與願望。司馬遷寫下的《史記.滑稽列傳》中《西門豹治鄴》一文裡就有了俗語最初的記載:「民人俗語曰:『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
  • 農村人說: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什麼意思?
    山就應該有山的性格,偉岸挺拔,剛正不阿,俗語說「男無性,爛如鐵」。就是說男人如果一昧的老好人沒有脾氣,還不如一塊爛鐵值錢。生活中有的男人,對待事情沒有自己的觀點,沒有是非觀,不能擔當起家庭的頂梁柱,自然也做不了一棵大樹,讓家人在大樹下面可乘涼。這樣的男人,給人感覺太軟弱無能,一般的女孩子不會喜歡這樣的男人。所以在農村,這樣的男人找媳婦也很困難,因為他不能給女人安全感。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雖然早就已經不在,但是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除了房產地產這些物質遺產之外,還有一些智慧和生活的經驗,俗語是我們中華語言中特有的,雖然它沒有詩詞那麼唯美那麼有意境,也不像成語一樣簡短精準,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讀懂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
  •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商人一直都是一個捉摸不清的職位,有很多人可以在商業中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有些人註定不是從事商業的材料,老祖宗會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後人留下什麼箴言,從而教會後人如何為人處事,因為留下的這些話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含義,所以後人稱這些話為俗語,一直被借鑑。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
    俗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語言簡單,甚至有些粗糙,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引人深思的。俗語文化包羅萬象,其中有養生、生活經驗、為人處世的道理,裡面分門別類,知識體系也是巨大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聽說過,就是「富不添丁,窮不添女」。
  • 「好男對凸怕無性,好女對凹怕無秧」這句話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好男對凸怕無性,好女對凹怕無恙秧」這句話當然有道理,有其積極正面的意思,當然這其中也有封建的糟粕思想,所以我們需要分開來看,合理認識和看待。好男兒血氣方剛,頂天立地「好男對凸怕無性」:一個男子如果沒有脾氣和個性,沒有血氣方剛,沒有作為一個男人有的生育能力,自然就不能算作是一個好男兒,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個男子沒有個性,並且不能生養,那麼就是他最大的失敗之一。
  • 俗語「日日添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啥意思?古人智慧之談!
    俗語「日日添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啥意思?古人智慧之談!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生活當中經常能夠聽到老人講一些「老話」,比如「寧吃開眉飯,不吃皺眉粥」,說的是人要有尊嚴,千萬不要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就低頭彎腰喪屍自己的尊嚴。
  • 俗語:「男凹女凸,不孤就寡」,啥意思?古人的擇偶教訓
    比如說《孟子》中的「君子遠庖廚」,本意是說君子不忍心親眼看見走獸飛禽如何在廚師的炮製下變作人們腹中的餐食,所以要遠離這樣殘忍的所在。有些俗語聽起來有些沒頭沒腦的,但是仔細分析後會發現,還是很有道理的。男凹女凸,不寡就孤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其實就是古人擇偶上面的經驗教訓。
  • 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兩個哭」,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最離譜的是,很多人家根本拿不出錢去加瓦,只能住著漏雨的房子,長期在這樣的房子住下去,人們的身體肯定會受影響,健康得不到保證。俗語:「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家裡不能養花嗎?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具體什麼意思?
  •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啥意思?
    古人著書立說,皓首窮經,未免有些形單影隻,於是就養了很多寵物以供消遣娛樂,尤其是貓和狗,深受人們的喜愛。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曾寫「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裡是寫狗吠之聲,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可見在晉朝時期,狗就已經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詩人曹唐曾寫「碧花紅尾小仙犬,閒吠五雲嗔客來」,讀後也是讓人忍俊不禁。
  • 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啥意思?古人的告誡
    古人對於生活有著自己的總結,在農村地區廣為流傳的俗語就是古代村人的觀點和勸誡。這些俗語其實是史書忽略的角落,逐鹿中原、天下興亡是丹青卷的主旋律,至於鄉閭間的事,除了奇聞怪談,連載入州府或郡縣的地方志都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