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面面觀丨2020年的利比亞——徘徊在戰爭與和平之間

2021-01-09 騰訊網

說起當今的世界亂局,利比亞算是一個。2020年,利比亞危機解決進程呈現的希望之光曾讓人們一度充滿期待,而這期間及其後出現的反覆與波折也令人們心存懸念。這一次,利比亞能否真正迎來和平曙光?還是再次淪入此前「戰爭與和平」輪迴的宿命?

△2020年1月19日,旨在解決利比亞問題的柏林峰會召開。(圖片來源:當地媒體)

2020重要事件時間線

2020年1月19日,由聯合國主導的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在柏林舉行,包括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在內的12個國家的領導人或高級代表,以及聯合國、歐盟、非盟和阿盟領導人出席。會議達成了解決利比亞危機的路線圖,即從軍事、政治、經濟三個路徑推進危機解決進程。

2020年2月3日至8日,由聯合國主持的「5+5利比亞聯合軍事委員會」第一輪會談在日內瓦舉行。此後,該委員會先後舉行了五輪會談,並最終於10月23日在日內瓦舉行的會議上簽署停火協議,決定從即日起在利比亞全境實行「完全和永久」停火。

△2020年10月23日,利比亞衝突雙方在日內瓦籤署停火協議,決定從即日起在利比亞全境實行「完全和永久」停火。(圖片來源:當地媒體)

2020年6月4日,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方宣布已控制首都的黎波裡,東部武裝「國民軍」已從首都地區全部撤離。利比亞戰場形勢出現逆轉。

2020年6月6日,埃及總統塞西與利比亞「國民軍」領導人哈夫塔爾及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主席阿吉拉·薩利赫·伊薩在開羅舉行會談,會後發布了名為「開羅宣言」的利比亞問題政治倡議。

2020年6月7日,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宣布,該國最大油田已恢復生產。9月18日,利比亞國民軍宣布解除利比亞為期8個月的對石油生產與出口和封鎖。目前,利比亞石油產量已超過每天100萬桶,接近今年1月封鎖前的水平。

△2020年11月9日,在聯合國的主持下,利比亞政治對話論壇在突尼西亞舉行。(圖片來源:當地媒體)

2020年11月9日,由聯合國主持的利比亞政治對話論壇在突尼西亞開始舉行,來自不同地區、種族、政治和部落的75名代表應邀參加。會議於13日達成協議,決定於2021年12月24日舉行利比亞總統和議會選舉。

東西部勢力公開較量

利比亞於2014年陷入分裂狀態,東西割據。而對峙雙方最終由低烈度的衝突,演變為大規模軍事對抗,還是始於東部勢力利比亞國民軍2019年4月對首都的黎波裡發起的大規模軍事進攻,它不僅引發了東西部武裝力量的激烈對抗,其背後國外支持者不同程度的介入,更使之幾乎演變成一場代理人戰爭。

利比亞此輪對峙,被稱為東、西部兩大勢力的交鋒。西部勢力是2016年成立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得到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承認;東部勢力則是駐紮在班加西的利比亞國民軍和與其結盟的、位於圖卜魯格的國民代表大會。

△截至2020年10月,利比亞東西兩大對峙力量勢力範圍劃分圖。綠色區塊為民族團結政府和支持它的武裝勢力,紅色區塊為國民代表大會與「國民軍」勢力。(圖片來源:當地媒體)

從軍力上講,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部隊主要由西部盤踞在的黎波裡、米蘇拉塔以及津坦的多支民兵武裝組成;作為卡扎菲前政權高級軍官、現任利比亞國民軍總司令的哈夫塔爾,則統帥著數萬人的正規軍和民兵武裝,並且佔據了利比亞絕大部分地區。所以,哈夫塔爾之所以敢主動挑事,一是其強大的軍力,二是其政治軍事強人的野心。

戰事從2019年4月拉開大幕。哈夫塔爾向首都的黎波裡發起大規模軍事進攻,意在攻下首都,統一利比亞。這場戰爭足足打了一年零兩個月。哈夫塔爾一度曾逼近首都的黎波裡市區。在戰爭後期,支持民族團結政府的外國勢力直接介入,最終於今年6月扭轉戰局。也正因為此,才有了今年下半年的停火和政治談判。

△當地時間2020年4月18日,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以南的薩拉哈丁地區,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部隊成員參加針對東部武裝力量「國民軍」的「和平風暴行動」。(圖片來源:當地媒體)

聯合國估計,這場戰事共造成數百名平民死亡,20多萬人流離失所,13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

哈夫塔爾何許人也?

在利比亞,哈夫塔爾可謂是一個跨時代的人物。他1943年出生於利比亞東北部的艾季達比耶,早年在卡扎菲領導下的軍隊服役。1969年,哈夫塔爾參加了卡扎菲發動並推翻伊德裡斯王朝的軍事政變並獲得重用,成為了卡扎菲政權的重要成員。之後,哈夫塔爾仕途一帆風順,1986年晉升為上校軍銜,位高至總參謀長。

哈夫塔爾與卡扎菲最終鬧掰是在1987年利比亞與查德的戰爭中。當時,哈夫塔爾被任命為前線總指揮官,後因利方戰敗被俘。卡扎菲在戰後拒絕承認哈夫塔爾和其他利比亞士兵被查德方面監禁,卡扎菲與哈夫塔爾關係由此惡化。1987年底,哈夫塔爾加入了美國支持的反對派團體「利比亞救國陣線」。1996年3月,哈夫塔爾在利比亞東部山區抵抗卡扎菲起義失敗後前往美國。

△利比亞「國民軍」領導人哈裡發·哈夫塔爾(圖片來源:當地媒體)

2011年初,利比亞內戰爆發,哈夫塔爾於同年3月返回利比亞參與內戰並成為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高級將領。卡扎菲政權倒臺後,哈夫塔爾被推舉出任新政權武裝的總參謀長。2015年3月2日,國民代表大會批准哈夫塔爾與多支世俗民兵武裝一同正式加入利比亞「國民軍」,哈夫塔爾任「國民軍」司令,與國民代表大會結盟,同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長期割據對峙。在西方媒體報導中,哈夫塔爾名字前常被加上一個定語「軍事強人」。只是這一次,他恐怕再難締造出強人傳奇。

軍事、政治、經濟:三軌談判同步推進

2020年,是聯合國推動利比亞危機走向緩和的一年。年初在柏林召開的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簡稱「柏林會議」),達成了解決利比亞危機的路線圖。聯合國安理會隨後通過第2510號和第2542號決議,為柏林會議成果背書。利比亞危機解決進程似乎開了個好頭。然而,卻好景不長。聯合國主持下的利比亞5+5聯合軍事委員會談判,年初在日內瓦草草開始,又草草收場。

3月份,聯合國利比亞問題特別代表加桑·薩拉姆以健康問題為由,向秘書長古特雷斯遞交了辭職信。之後,這一職位的繼任者遲遲空缺。加之隨後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談判隨之擱置。直到6月份利比亞戰場形勢出現逆轉,談判進程才重新開啟。

先是地區國家積極介入。以摩洛哥為主場的政治談判,最終促成了11月9日在突尼西亞舉行政治對話論壇;而埃及主導達成的「開羅聲明」和赫爾格達軍事對話,則為10月份在日內瓦籤署停火協議做好了鋪墊。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12日,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GNA)軍隊正在做安全處置軍火的工作。(圖片來源:當地媒體)

在聯合國方面,聯合國利比亞支助特派團副代表的史蒂芬妮·威廉士接替加桑·薩拉姆,擔任聯合國利比亞問題代理特別代表。這位美國資深外交官堪稱「阿拉伯通」,能講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這些年一直輾轉活躍在中東一帶。

隨後,利比亞危機解決進程「一路高歌」。10月23日,交戰雙方在日內瓦籤署全面永久停火協議;11月9日,利比亞政治對話論壇在突尼西亞舉行,商定於2021年12月24日舉行利比亞議會和總統選舉;12月14日,利比亞問題經濟工作組會議在日內瓦開始舉行。利比亞危機解決進程正按照柏林會議確定的路線圖,從軍事、政治、經濟三個路徑快速推進。

然而,利比亞各方能夠坐下來進行面對面談判,更多是由於戰場形勢變化和外部壓力所致,各派其實仍然缺少實現和解的政治意願。這就為此後的反覆埋下了伏筆。時近年底,利比亞危機解決進程突然間換檔減速。停火協議面臨挑戰,哈夫塔爾發出最後通牒:土耳其武裝人員必須離開利比亞,否則國民軍將動用武力!與此同時,政治解決進程則因為開始觸及各方權力分配而難以推進。

利比亞前景仍在迷霧中

利比亞的亂局,恰恰源自利比亞問題的複雜性。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國際社會正在積極推動利比亞問題的政治解決。但無法忽視的一點是,國際社會能夠提供的終究只是解決問題的機會和途徑,最終要坐到桌子前談出個方案在上面籤字然後認真執行的,還是利比亞人自己。

而如今所有這些會晤與談判的主要參與者,幾乎依然是5年前主導《利比亞政治協議》籤署的那些人。5年前,他們籤署了一份後來沒能被他們執行的協議;5年後,在外國勢力對利比亞已經介入更深的今天,他們通過協商找出利比亞問題政治解決辦法的過程或許將更為波折和艱難。

作為目前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兩個介入方,土耳其和埃及未來必將在利比亞問題上還有一番爭鬥和較量。土耳其為了在東地中海的油氣開發權利以及在利的經濟利益勢必不會輕易撤出利比亞,而埃及為了國家安全也絕不會坐視一個受土耳其支持的利比亞政權出現在自己的西部邊境。兩個地區強國國家利益的正面角力將以何種形式達成平衡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利比亞問題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和方式。

除此以外,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為首的歐盟以及俄羅斯,還有阿拉伯世界的卡達、阿聯以及沙特,各自在利比亞都有著現實的戰略目標或實際利益;而美國儘管目前看似對利比亞問題介入不深,但有分析認為,目前仍在代表聯合國主導利比亞政治和談的聯合國秘書長利比亞問題代理特別代表史蒂芬妮·威廉士本身就是美國人,她的存在讓美國在利比亞問題上具備了隨時介入的可能。

△2020年11月16日,聯合國秘書長利比亞問題代理特別代表史蒂芬妮·威廉士在突尼西亞舉行的利比亞政治對話論壇閉幕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圖片來源:當地媒體)

而即使在利比亞談判雙方的內部,局勢也同樣頗為複雜。西部民族團結政府總理薩拉傑同內政部長巴沙赫之間的齟齬不斷其實反映著的黎波裡與米蘇拉塔之間的諸多利益衝突;而東部國民代表大會主席薩利赫與國民軍領導人哈夫塔爾在共同利益的捆綁之外也在不少問題上關係微妙貌合神離。

可以預見的是,由於國際社會的大力推動及施壓,利比亞問題短期內仍將在政治解決的框架內輾轉。但由於在這一問題上各方的利益過於分散和複雜,2021年利比亞問題能否在現有形勢下真正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監製丨穆莉

製片人丨王威 鄭弘 李超

記者丨劉素雲 陸雋弘 米春澤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利比亞迎來第一縷和平曙光
    綜合外媒報導,聯合國官員10月23日宣布,利比亞衝突雙方當天籤署停火協議,就在利比亞全境實現「完全和永久」的停火達成共識,該協議立即生效。   對長期飽受戰火之苦的利比亞來說,該協議的籤署釋放局勢緩和的積極信號。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利比亞能否就此迎來真正和平?
  • 英國女記者揭露利比亞戰爭真相
    感謝反戰組織邀請我,在過去6個月我到利比亞兩次。第一次是和平的使命。
  • 中東面面觀丨2020 中國持續成為抗疫關鍵詞
    2020年,中東發生了很多吸引世界目光的大事件。值此歲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東總站從今天起推出年終系列特稿《中東面面觀2020》,十位一線記者與您一起回顧動蕩的一年。 位于波斯灣南岸的阿聯杜拜冬天氣候宜人。按照慣例,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購物季和旅遊季。
  • 美國介入利比亞戰爭?美軍與土耳其暗中交易,指責利比亞強人犯罪
    顯然利比亞隨時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諾蘭德對與土耳其高級官員的會談表示滿意,在會談中討論了解決利比亞危機的外交努力。據他說,美國歡迎衝突各方於10月21日就停火做出決定。諾蘭德回憶說,在埃及的洪加達市舉行了關於利比亞安全的會談。「土耳其和埃及之間的磋商在減輕北部非洲的緊張局勢方面可能會非常富有成效。我們支持土耳其在聯合國主持下為利比亞開始談判進程作出的貢獻。
  • 2020年中東地區局勢的六大看點
    2020年中東地區在「亂」、「變」中即將艱難渡過。面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猛烈衝擊,地區格局繼續發生深刻調整,主要有以下六大看點:第一大看點:疫情成災。中東地區已淪為世界疫情重災區。疫情蔓延快、控制難,且呈現「長尾化」特徵,抗疫恐成持久戰。
  • 2021年中東風雲多變
    2021年,中東地區局勢持續動蕩,「亂」、「變」交織,亂象叢生,變點有限,多種矛盾疊加,積重難返,治理維艱,任重道遠。地區格局,舊的已破,新的未立,正加速進入深刻調整。然而,地區發生大亂、大戰的可能性不大。首先,疫情成災,牽動全局。
  • 2020年的第一場戰爭,可能在哪裡爆發?
    從現代歷史來看,利比亞的軍事對抗全都發生在西部的老政府和東部的叛軍之間,並且均以東部叛軍的勝利而告終。東西之間隔蘇爾特海灣對峙,在利比亞是很自然的割據形態。而且,直接幹涉他國內戰,也會讓地中海及中東地區國家對土耳其產生警惕。 況且在利比亞極有可能實現統一的前夕,土耳其強勢改變戰局,更是讓利比亞恢復和平變得遙遙無期,這是與利比亞隔海相望,且為難民接待焦頭爛額的歐盟所不能接受的。利比亞的連年動亂,已經導致20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大部分湧向歐洲,許多其他地方的非洲難民也趁利比亞局勢混亂、無人管制,取道利比亞偷渡歐洲。
  • 2020年,第一場戰爭就要開始了?!
    012020年,農曆庚子年。第一場戰爭就要開始了。最好的結果,密集的爆炸衝突和低烈度的代理人戰爭。不那麼好的結果,代理人戰爭愈演愈烈,最終美伊直接開戰。表面看,是為了報復此前伊拉克民眾圍攻美國大使館,向伊朗發出嚴厲警告,警告美國不會容忍第二次使館人質危機,更不會重演利比亞班加西的慘劇。2012年9月11日,一夥武裝分子突然圍攻美國班加西的總領館,正在該領館的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無路可逃,最終身亡。這也是33年來美國駐外大使首次死於武裝襲擊,該事件也成為希拉蕊總統大選的一個重要汙點。
  • 中東劇變以來環地中海國際關係的變化及影響
    這一系列變化與中東劇變有著深刻聯繫,既是中東劇變的一部分,也與當下國際大變局緊密相關。【關鍵詞】環地中海 中東劇變 國際關係 地緣政治 【中圖分類號】D51 【文獻標識碼】A2020年以來,環地中海地區國家遭遇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整個地區。
  • 利比亞和平清風正遭遇內戰陰霾,土耳其、義大利等國有「功勞」
    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在北約僭越安理會決議授權而被推翻後,該國非但沒有走上和平發展之路,反倒陷入持續的動蕩與衝突,人權遭遇十分嚴重的破壞。顯然,西方的「民主原教旨主義」和「民主和評論」在利比亞均沒有經受住實踐的考驗。
  • 科威特:中東和平穩定器
    1963年開始,薩巴赫任外交大臣一職,直到2003年就任首相,外交生涯長達40年。這期間,1979年伊朗什葉派革命給「海合會」成員國敲響了警鐘:這些國家都是君主政體,國內又有為數不少的什葉派民眾。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的薩達姆忘恩負義,對在兩伊戰爭中幫助自己的科威特倒打一耙,先是威脅恐嚇,繼而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導致建國僅29年的科威特暫時亡了國。
  • 俄羅斯輸掉了戰爭!利比亞內戰終於結束,土耳其成最大贏家
    10月24日,利比亞迎來了通往和平的重要轉折。在聯合國特使史蒂芬妮·威廉士的主持下,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與軍閥哈夫塔爾的代表在瑞士日內瓦籤署了"永久性的停火協議"。這標誌著持續了兩年多的利比亞內戰的終結。
  • 敘利亞利比亞戰火不斷,發展幾乎停滯,打仗用的錢和糧食從哪來
    利比亞和敘利亞兩個國家的戰場,夾雜著西方多個國家的利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為了爭奪中東的利益,在這兩個國家投入了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扶持多方勢力,打著打擊恐怖勢力的幌子,明爭暗鬥地爭奪石油的開採權。滋潤了資本家的同時,也苦了當地的平民百姓。
  • 沒有巴勒斯坦的中東和平——以色列阿聯和平協議的意義與啟示
    沒有巴勒斯坦的中東和平——以色列阿聯和平協議的意義與啟示2020年8月13日將被記入中東歷史乃至人類歷史。這一天,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美國的主持下正式達成和平協議,為正式建交掃平了道路。這是自1979年以色列與埃及實現和平之后,現代中東和平史上的第二個重大突破。
  • 看世界丨多方博弈不斷,2019年中東局勢分析
    回顧2019年中東局勢,多方博弈不斷,亂局依舊。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劍拔弩張的美國和伊朗險些引爆一場戰爭。此外,伊核協議遭遇嚴峻考驗,敘利亞、葉門內戰持續,美國偏袒以色列施壓巴勒斯坦又出新招,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雖實體覆滅但反恐鬥爭仍任重道遠,「阿拉伯之春」在一些國家餘波未了。
  • 利比亞國民軍司令:土耳其對利比亞衝突的幹涉使該戰爭擴大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利比亞國民軍司令哈夫塔爾6月6日在開羅表示,土耳其對利比亞衝突的幹涉使利比亞戰爭擴大。埃及總統塞西6月6日與哈夫塔爾以及位於利比亞東部的議會議長薩利赫舉行會談。政治人士在會談後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埃及總統宣布開羅倡議,其中包括利比亞全境從6月8日起停火以及政治調解的條件。哈夫塔爾表示:「土耳其向非法的團結政府(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提供武器和僱傭兵,土耳其幹涉延長利比亞衝突。」
  • 專家視角 | 丁隆:《亞伯拉罕協議》拉開「新中東」帷幕(2020年9月)
    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升溫已持續數年,雙方建交談判也已完成,但川普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公布此重大消息,顯然是出於選舉需要。以往美國總統一般在第二任期才會發力推動中東和平,這主要是考慮到中東和平任務艱巨,失敗可能遠大於成功。但川普政府卻顛覆了這個外交傳統,在第一任期就把中東外交作為重點,選擇繞開巴勒斯坦問題,推出「中東和平新計劃」,促成海灣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 同被美國搞,利比亞8個月敘利亞堅持8年,全因卡扎菲太相信西方
    2011年歐巴馬在中東搞了一場「阿拉伯之春」運動。此次運動開始是一個突尼西亞小販自焚,最終引發了全中東的動蕩。一個小商販當然沒有這麼大的能耐,這背後自然就是善於搞和平演變的民主黨在裡面作祟。這場阿拉伯之春對中東衝擊非常大,輕者政局動蕩,重者顛覆政權。很多中東政壇常青樹就這麼被搞垮了。
  • 一場史上最短的戰爭,如何塑造了現代中東?
    為何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和隔閡延續了那麼久?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軍先發制人,突襲了埃及的主要空軍基地,隨後調轉頭來進攻約旦和敘利亞,在短短六天內大獲全勝。這場史上最短的「六日戰爭」塑造了現代中東的國際格局,讓以色列在中東「站起來了」,也給阿拉伯各國以沉重的打擊,阿拉伯民族主義為此消沉。
  • 「新中東和平計劃」是美國逼迫巴勒斯坦籤的城下之盟
    如果巴方反對該計劃,美方就會以此作為藉口,強行介入中東問題,使問題複雜化,美國坐收漁翁之利。所謂新中東和平計劃的提出,就是利用美以的強勢和阿拉伯世界的相對弱勢強迫巴勒斯坦籤署的投降書。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以及阿盟各國倡導的的「阿拉伯和平倡議」,巴以雙方以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前的邊界為國界線,建立獨立自主,擁有完整主權的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即「兩國方案」,這是解決中東問題的基礎,卻一直遭到美以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