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認真地看完一部電視劇了,這次卻從頭到尾地看完了港劇《她她她的少女時代》,只因為這是一部既「頹廢」,又「勵志」的劇集。劇中男主角和女主角都身陷生活的泥潭之中,過著狗血般的生活,但二人又憑著堅強的意志從泥潭中爬出來,繼續勇闖生活設下的關卡。
劇中的女主角方迎風,可謂有著狗血又勵志的人生:
十多歲,因為姐姐懷上別人的孩子,兩姐妹被父親趕出家門,然後姐姐在生下女兒之後,在一次車禍意外去世,留下嗷嗷待哺的嬰兒給她;為了寶寶,她年紀小小就跟性格懦弱,卻一直追求她的男孩結婚,小小的肩膀承擔起照顧小孩,照顧家庭,嘗盡為人母、為人媳的艱辛。
結婚之後,夫妻倆共同開設了一家餐廳,為生計辛辛苦苦經營。由於過度勞累,方迎風在懷上寶寶之後,最後卻不幸流產,這給了她沉重的打擊。
好不容易熬過了二十年,眼看餐廳事業已經成熟穩定,姐姐的小孩也已經撫養長大成人,以為可以迎來人生的春天,卻萬萬沒有想到,一直對自己百依百順的丈夫竟然出軌一個優雅,知性又有氣質的網紅,理由是她二十年來從來沒有改變過。
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的她,一氣之下跟丈夫離婚,淨身出戶,把自己苦心經營二十年的餐廳——她用青春和心血換來的成果留給他老公。
離婚之後,她以為憑著自己經營二十年餐廳的經驗,可以隨便在餐廳領域叱吒風雲,沒想到面試時卻屢受打擊,不是因為被嫌年紀大,就是被剛畢業的大學生頭頭是道的理論秒殺……頻頻的挫敗,讓她對自己產生了懷疑:看到路邊的環衛工人,她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要去從事這份工作?
人到中年遭受失婚,失業,又沒錢,她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失敗中年婦女的典範,情緒也到了崩潰的邊緣,她時而狂躁,時而低落,時而亢奮,時而敏感,如隨時會點燃的爆彈,讓周圍的人無所適從。
她最後只能視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為最後一根精神上的「救命稻草」,想要拼命的抓住,卻讓自己的女兒備受壓力,不得不向她吐露心中不滿,這時的她,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拋離。
而在這個時候,她又重遇到自己年輕時的偶像,並一直將對方的精神視為人生信條的明星高浩宇,令她難以置信的是,她發現這個明星早已經沒有當年的風採,他在經歷了吸毒、坐牢、女朋友懷著自己的骨肉自殺身亡等變故之後,隱姓埋名,成為了邋遢頹廢,低如螻蟻的下層人,這讓她幾十年的一直支撐她的人生信條完全瓦解。
幸好,在崩潰、瘋狂、沉淪之後,頑強的方迎風最後終於掙扎著從生活的泥潭中爬起來,開始探索自己的人生。最後,她不僅自己重獲新生,活出自我,還救贖了高浩宇和前夫,贏得他們的關愛和呵護。
看到這裡,如果你以為,她人生的春天終於來臨了,這會是一個辛福的結局,那麼,你就錯了,因為,當四十歲的方迎風以為自己好好地過一回「少女時代」,好好愛 一場的時候,她被檢查出得了家族遺傳病,並且有87%的患癌機會,她又面臨著是否要割除胸部,子宮等女性器官特徵的抉擇……
而在經歷一次次被命運打到趴下,又一次次掙扎爬起來繼續向前走的她,這次也一樣勇敢站起來直面自己的人生。
精神上的孤注一擲:情感依賴讓人失去自我
一個人如果將自己的精神全部寄托在別人身上,不留餘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不論這個人是自己的至親還是至愛。
劇中的女主角方迎風,將自己的精神全部傾注在老公和女兒身上,為了他們不辭勞苦,一昧為家庭付出,從少女熬成中女,最後,發現老公要出軌,女大有世界,自己在丈夫眼中反而成為一個不優雅、不知性、不潮流、不上進的中女。老公的反覆的一句話:「二十年,你從未改變過」,成了她心中的一根刺,卻無言以對。
最重要的是,當她發現自己的精神寄託背叛了自己時,精神瞬間崩潰瓦解,像無主的遊魂一樣孤立無援。在這一點上,跟《我的前半生》裡面的羅子君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老公身上,而不同的是,羅子君至少物質上是無憂的,她是受益者,不是付出者,方迎風卻是物質上和精神上傾注了所有之後,失去了老公和苦心經營的事業,可謂人財兩空,打擊程度也更大。
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女人也像劇中的方迎風一樣,大半輩子只知道為老公子女,為家庭默默無私的奉獻,把這些當成人生的中心,甚至一切。她們沒有自己的精神自由,喜怒哀樂都圍繞中家人,以至有朝一日發現老公有異心,或子女長大開始疏離自己的時候,她們的精神也就瞬間崩潰瓦解。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主要的原因是她們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而是將精神依附在她們認為最重要的人和事身上,當人和事背離自己的時候,就無法接受。
這種情況也屬於情感依賴症狀,何為情感依賴症狀呢?情感依賴症症狀的表現是過於喜歡或者寄託過多個人感情於某個人或某件物品上,一旦失去就難以適應等。這種人生活往往比較單調,生活空間比較狹窄,生活中接觸到的人和事物都不多。
情感依賴症狀出現在各個年齡階層中,例如沒有工作的家庭婦女,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等。
那麼,要如何才能避免出現情感依賴症狀呢?
精神獨立:自我精神賦能三大方法
一個人要精神獨立,就要為自己的精神賦能,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當一個人精神世界豐滿時,就不需依賴他人,就算是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怡然自得。
那麼,要怎麼樣為自己實現精神賦能呢?
一、堅持讀書,並且要讀有營養的書。
何謂有營養的書呢?是指那些能夠提供知識增量,並且能夠啟迪思想,讓人建立正確價值觀的書,例如經典文學名著等。在這個快節奏的浮華社會,很多人只看重眼前得著,覺得看名著浪費時間精力之餘,又不能解決當務之急。其實不是這樣的,讀名著雖然耗時費力卻看不到短期效果,但當你真正讀透一本名著時,它對你精神上的影響,甚至是人生的影響都是長遠的,可以說是一輩子的。
本人就認識一個自媒體大咖,她說她曾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就讀一本《紅樓夢》,把這本書讀透後,她感覺這本書在她之後的人生道路上一直給她源源不斷地輸送精神養分,並相信這本書對她精神上的影響會是一輩子的,所以,認認真真地讀透幾本名著,你會發現,所謂的孤獨寂寞冷,只是因為精神上營養匱乏,當你時刻儲備了豐足的精神糧食,你就不會想把別人當成自己的精神支柱了。
二、除了讀有營養的書,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培養一些專長。
藝術愛好、運動愛好等,做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對一個人的精神而言,是極佳的調養劑。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心流狀態」的概念,就是指人在從事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情時會達到的一種精神飽滿的狀態。
心流是心理學家米哈裡·齊克森米哈裡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他的著作《心流:最優心理學體驗》中提出的,將心流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這種狀態下,一個人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還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而這種心流狀態,在一個人做自己的感興趣的事時,最經常達到。因此,專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為自己的精神賦能的極佳方法。
三、積極開拓自己的正能量社交圈子。
為什麼是正能量社交圈子呢?因為情緒是很容易互相感染的,如果加入了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圈子,大家都撒潑怨氣與不滿,會讓自己變得更負面。在港劇《BB來了》的劇情中,一群準媽媽和寶媽加入「媽媽谷」圈子之後,個個都紛紛撒播各種負能量,不是發表對老公的不滿,就是抱怨公婆的各種不是,久而久之,圈子裡的人個個成了負能量的代表,加入這樣的圈子,就是消耗自己的精神和能量。
而正能量社交圈子則能夠給人上進的動力,讓人對生活充滿熱情,精神變得飽滿。女同事A的媽媽是典型的家庭主婦,每天就知道圍著老公子女轉,她爸爸出去晚了些回來就電話連環追魂Call,回來免不了受她一頓無休止的咒罵,而這位女同事要出去跟朋友飯局,也要跟她報備。全家人都知道她媽媽為家庭付出了一切,但是卻都忍受不了她的這種歇斯底裡的控制和依賴。
後來,同事A給她媽媽報了個舞蹈班之後,她整個人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整天精神煥發,隔三隔五地要跟好姐妹兒聚會、演出,還組團去旅遊,讓全家人都大跌眼鏡之餘,又備感欣慰,都覺得這個老媽子終於找到自己的春天了。
現今社會,流行圈子交流,積極開拓合適自己的圈子,多與志趣相投或志同道合的相處,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樂和新知識,帶來的不僅是精神上的慰藉,也是自我持續學習和成長的理想途徑。
女人,物質要獨立,精神也要獨立,唯有這樣,才能經得起風雨,歷得住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