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一個毫不起眼的文官默默地滅掉了一個國家

2020-12-26 魚魚讀歷史

王者榮耀裡面很多英雄,都有著有趣的典故。比如百裡玄策,就是唐朝神人——王玄策。他作為個毫不起眼的文官默默地滅掉了一個國家,讓人驚嘆!

在戰神如雲、猛將如雨的初唐,王玄策實在是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官員。彼時的朝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煊赫一時,後進之中,劉仁軌、薛仁貴躍躍欲試。

偏偏在這個時候,一個毫不起眼的文官默默地滅掉了一個國家,回到了長安。

他叫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普普通通的男人。

1、

公元647 年,王玄策被封為正使,帶領副使蔣師仁等三十餘人,第二次出使天竺。

小文官王玄策上一次南下天竺,還是四年之前,那時他只是是副使。

彼時的他剛從黃水縣任上調入京城,因常年在嶺南之地為官,王玄策也習得了不少土語,得以與天竺正常交流。歸國之後,朝中便將與天竺的溝通任務交給了他。

於是,四年之後,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便擔當了正使的職責。可當王玄策第二次踏上印度高原的土壤,卻發現此間早已天翻地覆。

中天竺的戒日王已故,大臣叛亂,自立為王。

作為曾經通過玄奘與大唐建立起友好關係的戒日王,李世民甚至親自與其通信往來。

然而,戒日王無後,他一死國家便被大臣所奪。

而今的天竺新王阿羅那順剛愎自用,目空一切,滿以為能與如日中天的大唐相抗衡,便悍然將王玄策帶領的使團洗劫一空,不僅扣押了沿途各國進獻給唐朝的貢品,還將使團的三十餘人全部屠戮殆盡,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拼死留下一命,卻被抓進了監獄。

阿羅那順也最終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中天竺的守衛對奄奄一息的大唐的使節十分輕視,王玄策和蔣師仁趁機連夜出逃。

成果出逃的兩人一路狂奔,從中天竺一路奔向泥婆羅,又從泥婆羅輾轉吐蕃。當中天竺所有人都覺得兩人會狼狽逃回長安時,王玄策、蔣師仁來到了松贊幹布的大殿前。

煌煌大唐的使團居然被截殺了,這讓王玄策悲憤欲死,如若這樣回朝,將會成為千古笑話。

於是,思慮再三的王玄策決定賭一把。而他的籌碼,全都壓在了布達拉宮。

2、

六年前,吐蕃的贊普松贊幹布一統高原之後,上書「天可汗」李世民,迎文成公主進藏,兩國得以往來不絕。

王玄策對吐蕃君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之文成公主的故國恩重,終於說服松贊幹布借兵千二百人,再起泥婆羅七千騎兵,共同徵討中天竺。

泥婆羅的國王流亡之時,曾受吐蕃恩惠,後來更是在吐蕃的幫助下登上王位,從此泥婆羅便對吐蕃俯首帖耳。

普通人借到兵馬已然實屬不易,可山高谷深的高原南麓又成為擺在眾人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可對於多次來往天竺和大唐的王玄策而言,條條大路通天竺。於是王玄策領著借來的八千二百人,仿佛神兵天降,再次站在了阿羅那順的面前。

此時,王玄策再次做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分兵。

行軍途中,最忌諱分兵,容易被逐個擊破,尤其是在敵人的國土上,自身兵力絕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悍然分兵,王玄策可謂大膽。

之後,王玄策率領部分兵馬,攻打中天竺的都城,許是阿羅那順「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堂堂一國之都轉眼失守。

無數狼奔鼠竄的印度士兵朝著恆河跑去,哀嚎遍野,恆河險些為之斷流。

混亂之中,阿羅那順逃跑了,他還沒從曾經的「階下囚」反攻倒算中醒過來,便將王位扔到一邊,委國而走。

委國,不過是不敢幹的託詞。可阿羅那順並不是不敢,而是想靠著再次集結軍隊,打垮王玄策,找回些場面。

可阿羅那順萬萬沒想到,另一個「階下囚」的刀早已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蔣師仁帶領人馬,以雷霆之勢,將阿羅那順生擒。

阿羅那順剩下的同黨逃到三千多裡外,擁立其子繼位,可惜王玄策和蔣師仁顯然不想懂「窮寇莫追」的道理。

又一番兵貴神速,直接將阿羅那順的王妃、王子活捉,人口牛羊無數,沿途各城無不望風而降。

「降城邑五百八十所」。

不可一世的中天竺國王被兩個異國書生、帶著借來的區區幾千人馬活捉,還被滅國,整個印度無不動蕩,

大唐的名號再次響徹印度高原。

出使的過程雖然曲折離奇,可結果卻甚得人心,於是王玄策安排妥帖中天竺的政事,便將阿羅那順等人押赴大唐。

滅國之壯舉,可謂震撼無比,不過在見慣了手下人動不動就滅國的李世民眼裡,王玄策也就普普通通。

不過此次出使,王玄策也因功被晉升朝散大夫,皇帝的態度很明確,滅國是有功,不過年輕人不能太驕傲。

此後,王玄策再次被李世民、李治父子派往印度,只因王玄策在印度結識了一位「神仙」,可以煉製長生不老的丹藥。

一代聖主也因過量服用丹藥,英年早逝。

相關焦點

  • 唐朝一外交官,一個人滅掉一個國家,回來時為何卻得不到任何封賞
    王玄策帶領這8200人進攻中天竺,在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擊敗阿羅那順。阿羅那順逃走後收攏散兵與王玄策再次交戰,結果王玄策再次擊敗阿羅那順,並將阿羅那順俘虜。之後,王玄策率軍攻破中天竺的都城並俘獲阿羅那順的妃子、王子等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這一仗,唐朝可謂是大獲全勝。中天竺雖然只是當時北印度地區的其中一個國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印度。以當時交戰的情況來看,中天竺有數萬兵力,也絕非只是一個小國。
  • 「王者榮耀」百裡玄策原型——王玄策:因生氣,一人滅一國
    」然而這百裡玄策的歷史原型不僅可以一挑五,甚至因為生氣一人滅了一個國家,他就是唐代外交狂人——王玄策。盛唐之下,英豪輩出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曾以唐為傲。在當時,唐可謂全球最強大、最繁盛的國家,許多國家的人慕名而來,他們對唐朝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渴慕至極。直到現在,很多國家都有唐人街。唐,已凝聚為我們引以為豪的文化之符。下面,我們開始正式談一下本文主角,盛唐外交「狂人」王玄策。
  •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俘虜兩萬人回朝,為何只被封從五品下的文散官
    從班超西域建功之後,中國歷史上湧現不少文人執武事的事跡,都喜歡在出使過程當中,順便滅掉一些國家。在唐代最著名的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期間,大破破印度帝那伏帝國,最後還帶著兩萬俘虜還有,牛馬會長安的事情。
  • 他是文官,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外交官之一
    他不是武將,而是文官,在出使他國時被俘虜,逃出後領兵直接把這國滅了,他就是大唐使節王玄策。 王玄策,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唐朝官員、外交家,曾多次出使印度(那時候印度叫天竺,當時有東西南北中天竺之分)。
  • 中國歷史上最牛外交使節,以一人之力,借兵滅掉天竺一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貞觀二十一年,發生了「唐朝使節一人滅掉古印度」的事。當時,王玄策作為大唐使節出訪天竺,結果中途遭受天竺國王的伏兵襲擊。此後摩揭陀帝國國王派了一個使團來到長安。唐太宗接見後,很高興,過了兩年,派了一個使團回訪,本文的主人公王玄策擔任副使。王玄策是洛陽人,早期曾在廣西擔任過縣令,後來被提拔為朝散大夫。這是他第一次前往印度,沒發生什麼很大事,又過了幾年,皇帝派他第二次前往印度,才引出了本文的主要事件。
  • 唐朝最強三個大將,最後一位憑一人之力滅掉印度!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長達2000年的封建歷史中,唐朝是一個不尋常的朝代。時至今日在外國聚居著中國人的地方被稱為「唐人街」,足見唐朝的影響力。唐朝不僅經濟繁榮,軍事能力更是強大,其中這三位唐朝將軍都能稱得上是「戰神」,其中一個僅憑一人之力滅掉天竺。
  • 史上最牛外交官王玄策:出使西域被辱,生擒國王,借兵一萬橫掃印度半島,一人滅掉一國
    當松贊幹布聽說此事後,表示支持王玄策,並派出1200名精銳騎兵供王玄策指揮。就這樣, 王玄策湊得了不到一萬兵馬,並自命為統帥,命蔣師仁為先鋒,直撲印度而去。不過,王玄策毫不畏懼,他臨危不亂,指揮官兵扎拒馬穩住陣腳。拒馬就是把木頭削尖了,搭在一個斜面上做成的障礙物,這樣敵軍騎兵如果一衝鋒,木頭削尖的那頭正好能刺中馬脖子。然後,王玄策大擺「火牛陣」,把一頭頭火牛或兩頭綁在一起,或三頭綁在一起,驅使著火牛猛衝敵軍。所有動物都是怕火的,一看到火牛衝來,大象頓時受驚,紛紛掉頭向後跑。
  • 中國人說過的最霸氣的三句話,最後一句滅掉了一個國家!
    中國人說過的最霸氣的三句話,最後一句滅掉了一個國家!文|周哥相信有很多人都和小編一樣有收集語錄的習慣吧,勵志、感傷、情感、哲理語錄都是小編很喜歡摘抄的,誰還沒個文藝夢。今天要說的語錄不是以上類型,而是霸氣的類型,不知是否你胃口。
  • 史上最牛外交官王玄策
    玄策,唐朝人
  • 唐朝使者一行50人被殺,不讓唐朝派兵,自己一人滅了一個國家
    王玄策就是其中的一位。唐朝開放的政策固然很好,有利於促進國家的發展,也有利於協調周邊的關係,廣交朋友,到時候一方有難四方來助。不過即使當時已經是鼎盛時期了,科技都非常發達,但是沒什麼通訊設備,傳遞信息不太方便,只能通過飛鴿傳書啊,快馬加鞭啊,依靠人力和動物來傳遞。信息傳遞不夠迅速,在當時風雲並起的朝代可是極其不利的。這不,王玄策就因此差點丟失性命。唐朝派遣王玄策去天竺,就是印度。
  • 王玄策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神話,卻為何間接導致了李世民之死?
    當時印度是由幾個小國家組成的聯邦制國家。王玄策第一站出使的這個小國家叫中天竺國,不巧的是,大唐使者到達後,這個國家的國王被人殺死了。原來在王玄策到達這個國家時,恰好中天竺王的手下大臣發動了政變。古語云:「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王玄策剛到就懵懵懂懂被卷進了動亂中,錢財被搶掠一空,他和手下30人被關進了監獄。
  • 大唐「外交官」玄奘和王玄策——千年印度的恩與痛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這個時候玄奘已經回國,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次出使印度。然而,當訪問團翻越崇山絕嶺,卻聽到了一個消息,「戒日國王死了」。取代戒日王上位的是阿羅那順,他原本是戒日王朝統治下,帝那伏國的君主。所以奪權後改國名為那伏帝國,自封「那伏帝」,並且派出士兵拒絕王玄策的使團入城。
  • 一人破一國,印度戰神巴霍巴利王的故事,竟與一個唐朝七品官有關
    喜歡印度寶萊塢電影的朋友,或許看過一部系列神劇,名叫《巴霍巴利王》,之所以將這部劇稱之為神劇,是因為這部電影講的是「一人滅一國」的故事,以一人之力滅掉一個國家,難道還不夠「神」嗎?對於印度這個國家,我的印象是到處充滿了怪異的氣味,剛開始極度不適應,但等到聞習慣了,反倒覺著這種氣味能使人安靜。另外你要有超級好的眼力,即便在新德裡這樣的現代化城市,你也會時不時踩一腳神牛糞或神猴糞。因此,好眼力是關鍵。
  • 洛陽王玄策 為使也滅國
    融州黃水乃廣西古縣,一個邊關小縣的正處級幹部,最高也就混了個司局級,資源和影響力足夠有限,根本入不得史家法眼,單獨樹碑立傳的事只好免提,過去媒介還不發達,宣傳炒作概率極低,籍籍無名也就不足為奇了。書歸正傳,王玄策滅國也與印度有關。中印交往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兩國高僧就有互訪,後印度高僧菩提達摩還被外聘為少林寺第一位禪師。
  • 唐太宗因他而死,中天竺因他而滅,王玄策如何締造神話?
    公元648年的一個寧靜夜晚,月明星稀、長夜寂寥。 被中天竺篡位者劫掠囚禁的大唐使者王玄策,在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幫助下,神不知鬼不覺地避過巡邏哨衛,悄無聲息向東逃逸而去。
  • 拍部電影《王玄策之天竺傳奇》如何?
    莊生無緣棄筆從戎,忽然心生一個建議,各位高才籌備個創作班子,拍部大片《王玄策之天竺傳奇》好不好?三、劇情梗概話說王玄策是莊生河南老鄉,唐代陪都洛陽人,智勇雙全,多次出使天竺。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不巧,和大唐友好的戒日王去世,權臣阿羅順那發生政變,為維護其篡權奪位成果,竟伏擊我大唐使團。
  • 唐使王玄策生擒天竺國君,印度否認為何遭打臉?西藏山壁給出答案
    引言 常言道「歷史都是勝利者所書寫的」,不同的記載人在下筆著書時對同一件事會帶著不同的主觀感情,因此許多史書帶有明確的主觀性,不能全部體現一個人物、一個故事所有的真實,只能做參考使用。文物的出現會彌補史書的空白,將更為完整的歷史帶到世人面前,給後世帶去全新的看待歷史的角度。
  • 衛瓘只是一個文官,為何能以一己之力,除掉鄧艾、鍾會和姜維
    (鍾會劇照)不過事實上,司馬家族在一個時期,也差點變成了曹操、劉備、孫權那樣為別人做嫁衣的過眼煙雲。這個時期,就是司馬昭派鍾會、鄧艾滅掉蜀國的時候。鄧艾帶兩萬疲弱之兵,偷襲得手,滅掉蜀國。接著,他在蜀國大肆收買人心,儼然成了蜀國新皇帝。鄧艾最後被抓起來的時候,悲哀地說,他是忠臣,他是又一個白起。
  • 《功夫瑜伽》中出使印度被團滅的唐使-王玄策
    成龍的《功夫瑜伽》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開篇就是王玄策在印度大戰的場景,他出使印度,結果被篡位的阿羅順那半路伏擊,整個師團除了正使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皆全部遇難。而這部電影裡的王玄策將軍在歷史上是有其人的。王玄策,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外交官,3次出使印度(一說四赴印度)。
  • 今日組訊— 電視劇《大唐御史王玄策》籌備
    ,並共同踏上出使之路,因為嫉妒王玄策的功勞比自己大而心生嫉妒,用計陷害王玄策,最終被識破。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心路歷程後幡然醒悟,與王玄策一笑泯恩仇。 蔣師仁:男,武藝高強,什麼好吃,去哪裡找好吃的,是他唯一追求。三兄弟分分合合中修補的潤滑劑。所有事情都高高興興,樂樂呵呵,在出使途中救下李荌,在李荌被王玄策識破時保護了她,最終幫助李荌化解了仇恨並收穫愛情,與王玄策一起踏上出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