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使者一行50人被殺,不讓唐朝派兵,自己一人滅了一個國家

2021-01-12 古代時光機

唐朝政治開明,主張寬容開放,所以吸引了很多地方前來拜見。中國呢,也派遣使者去外國學習。王玄策就是其中的一位。唐朝開放的政策固然很好,有利於促進國家的發展,也有利於協調周邊的關係,廣交朋友,到時候一方有難四方來助。不過即使當時已經是鼎盛時期了,科技都非常發達,但是沒什麼通訊設備,傳遞信息不太方便,只能通過飛鴿傳書啊,快馬加鞭啊,依靠人力和動物來傳遞。信息傳遞不夠迅速,在當時風雲並起的朝代可是極其不利的。這不,王玄策就因此差點丟失性命。

唐朝派遣王玄策去天竺,就是印度。誰知印度突發變故,可是王玄策不知道這件事啊!他帶領著五十名人員正常出使。這可是羊入虎口,自己送上門了。印度也是毫不客氣,直接派了兩千人進行伏擊。五十名隨從人員都喪生了,只有作為主角的王玄策死裡逃生。王玄策心裡咽不下去這口氣,去別的國家借兵,帶著一萬多士兵捲土重來,直接滅了印度。說實話,這印度也是活該,唐朝這麼一個大國,你都敢惹。誰的人都敢殺,活該被消滅。

要說這王玄策雖然不是什麼大官,出身也不算很好,人們想不到的是他跟玄奘是同鄉。難道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鄉之人做了同樣的官職,都是去做外交官。玄奘是高僧,一生皈依佛門,求取經書。《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就是以玄奘為原型來展開敘述的。

玄奘向西到印度去求學佛經,也是路途艱辛。不過,沒發生什麼危及生命的事情,王玄策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吧!雖然眼睜睜地看著同伴死去,但是因為骨子裡的那份強勢,不容許他就這樣死去。他放出豪言,你殺我五十,我滅你一國。

在別人看來,一個沒有什麼名聲,也不是什麼大官,你怎麼能讓敵人聞風喪膽呢?王玄策做到了,他不費唐朝的一兵一卒,借他人之手來消自己之恨,也是聰明到了極點。買賣不成仁義在,不分青紅皂白就把人家的人殺了,人家怎麼會善罷甘休呢?

王玄策真的是很強勢啊!一個普通人做成這般不簡單啊!要說印度這個國家,自己國家內部的事情都沒處理好,還敢殺中國的使者,本身就不明智。況且唐朝派來的人,能是隨隨便便嗎?兩個國家的關係怎麼會隨機讓人來交涉呢?肯定是有其過人之處。

據史料記載,這並不是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印度,他已經去了好幾次,只不過之前去的時候是副的。他一人滅一國的傳奇讓他名聲大震,也是他一生幹的最輝煌的事跡了。出了事想到的不是逃跑,而是想辦法去反擊,而且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不向國家求助,自己解決所有,說明王玄策也是個精明能幹的人。

相關焦點

  • 大食的經濟文化,是如何傳入唐朝,並在唐朝站穩腳跟的
    在阿拉伯興起以前,阿拉伯其中的一個部落——塔伊部就生活在與伊朗相鄰的地區,因此成為伊朗人心目中的阿拉伯人的代表。當時,伊朗境內的波斯人稱塔伊部為「Tacik」,而大食就是波斯語Tacik的音譯,也有學者認為,大食一名來自阿拉伯商人tajir的對音。
  • 千年前的龍象之戰:這位大唐使者以一人滅天竺,名氣卻比不上取經的玄奘
    於是阿羅那順一不做而不休,索性派兵襲擊了唐朝使團。王玄策本來帶著和平友好的使命而來,使團一行不過三十餘人,這下促不及防,騎從皆沒,正使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統統被俘。天竺政變事發突然,遠在千裡之外唐帝國最快也要數月後才能反應過來,對於王玄策來說,最好的結局無非是成為兩國交換戰俘的人員之一,然後回到故鄉終老,最終被歷史的煙塵淹沒。
  • 唐朝一外交官,一個人滅掉一個國家,回來時為何卻得不到任何封賞
    王玄策帶領這8200人進攻中天竺,在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擊敗阿羅那順。阿羅那順逃走後收攏散兵與王玄策再次交戰,結果王玄策再次擊敗阿羅那順,並將阿羅那順俘虜。之後,王玄策率軍攻破中天竺的都城並俘獲阿羅那順的妃子、王子等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這一仗,唐朝可謂是大獲全勝。中天竺雖然只是當時北印度地區的其中一個國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印度。以當時交戰的情況來看,中天竺有數萬兵力,也絕非只是一個小國。
  • 唐朝滅薛延陀汗國:扶持敵國,消滅盟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貝加爾湖(瀚海)628年,鐵勒各部推舉夷男為可汗,夷男隨即派遣使者到長安和唐朝建立聯盟,唐太宗李世民冊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並贈以寶刀寶鞭,寓意主宰大漠各部。薛延陀汗國的強盛,引起了唐朝的不安,也改變了唐朝的外交政策。東突厥滅國後,大量的東突部落投降於唐朝,被唐朝安置在漠南一帶。唐朝對這些突厥人十分優待,例如給予其高官厚祿,免除一切稅收。這種政策有利於突厥部落的歸降,但是卻嚴重加強了自己的經濟負擔。隨著薛延陀汗國強盛,唐太宗於是考慮將這些東突厥部落重新遷徙到塞外,讓東突厥復國,以牽制薛延陀。如此,以能夠緩解唐朝的經濟負擔。
  • 唐朝的公主傳奇:公主的故事裡,不一定都有王子
    公元617年,李淵於晉陽起兵,拉杆子帶一票人準備往長安方向打去,並且密信將此事告知了身在長安的女兒女婿。柴紹心裡琢磨:這老丈人都公然造反了,自己還能做屁的千牛備身啊!於是他對自己夫人說:你爸就要往京城這邊打來了,我想投靠他,帶著你吧不方便逃,不帶你吧我怕你不安全。尚不是公主的她卻不以為意:沒事你先走,我自有辦法。
  • 唐朝真的很強嗎?
    黃帝不服之人,唐堯不臣之域,並皆委質奉貢,歸風順軌,崇威啟化之道,此亦天下所共聞也。」 巨唐影響力或許沒有今天的美帝那麼大,但是在整個東亞、東北亞、東南亞、西亞……做個仲裁人,還是可以的。
  • 唐朝最強三個大將,最後一位憑一人之力滅掉印度!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長達2000年的封建歷史中,唐朝是一個不尋常的朝代。時至今日在外國聚居著中國人的地方被稱為「唐人街」,足見唐朝的影響力。唐朝不僅經濟繁榮,軍事能力更是強大,其中這三位唐朝將軍都能稱得上是「戰神」,其中一個僅憑一人之力滅掉天竺。
  • 唐僧西天取經後,天竺竟被唐朝滅亡!這場龍象之戰驚心動魄
    結果是天竺被滅,王和上萬俘虜被押送到長安,接受了唐太宗的肆意嘲諷:「夫人耳目玩聲色,口鼻耽臭味,此敗德之原也。婆羅門不劫吾使者,寧至俘虜邪?」(《新唐書》)唐太宗對匍匐在面前的天竺俘虜們說:你們這些整天沉溺於聲色的人,真是腦滿腸肥,品德敗壞。
  • 李世民建立唐朝功勞 虎牢關一戰滅兩國
    若問唐朝統一天下的功勞主要在誰?一多半都是歸功於秦王李世民。歷來演義小說諸如《說唐》《隋唐演義》都把李世民塑造成一個白面小生,完全是在秦瓊、尉遲恭等人輔佐之下,才打下的江山。實則不然,李世民不論是智計謀略,還是個人勇武,都是當世之佼佼者,在天下諸雄之中,沒有哪路諸侯像李世民一樣,兼具統帥和猛將的氣質。
  • 唐朝對絲綢之路的控制與經營,安西四鎮,焉耆與唐朝和西域的關係
    但是,此後焉耆親近西突厥,停止朝貢,斷絕與唐朝關係,最終導致太宗於貞觀十八年派郭孝恪出兵滅焉耆。關於焉耆王弟頡鼻兄弟三人,太宗在郭孝恪隨焉耆王突騎支及其妻子入唐後,曾對太子言道:「焉耆王不求賢輔,不用忠謀,自敢滅亡,系頸束手,漂搖萬裡;人以此思懼,則懼可知矣」。
  • 漢朝使者怎麼總是被殺?真不怪其他國家,主要是漢朝太無理
    在漢書《蘇武傳》當中,有這樣一段話: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說南越殺了漢朝的使者,結果他們的九郡都被平定。宛王殺了漢朝的使者,結果自己的頭顱被掛在了宮殿的北門。朝鮮殺了漢朝的使者,很快就被誅滅。只有匈奴沒受到懲罰。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唐朝四制是哪四制,你真的了解嗎?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這是大詩人李白的經典名句,短短幾個字,就能透露出無盡的殺意,以及詩人的自信。其實李白是一個很好的唐代代表,當年的大唐王朝如同李白的詩歌一般,也充滿著殺氣與自信。正所謂,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我們歡迎世界各國使臣來訪,絕對不怕像高昌這樣的跳梁小丑。
  • 都說強漢盛唐,唐朝到底有多強?看唐軍滅了多少國家,你就明白了
    如果說到我國一個強盛的朝代,你肯定會想到唐朝。因為盛世唐朝不僅對我國,對其他國家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當時的唐朝國力強盛,包容開放,歡迎各國來我國學習交流中華文化,日本很多古都的建築類型以及他們現在所傳承的茶道文化和和服文化都是從我國習得。
  • 唐朝是最早食生魚片的國家,食在東方傳承四方,不知道的唐朝時代
    唐朝經濟發達,政治開明,奉行開放的政策,這引得其他國家來唐朝通商,唐朝人也去其他國家經商,在這個過程把生魚片帶到了其他國家,而在本國,到了元明時候飲食習慣發生改變,食生魚片的人變少了,到了清末成為了只見殘影的夕陽食品,最終從主流飲食文化中消失。
  • 唐朝名將高仙芝戰敗,不僅改變唐朝國運,更改變世界歷史的走向!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公元6到8世紀,除了鼎盛一時的唐朝,在西方的歐亞大陸上也有一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它就是阿拉伯帝國。而阿拉伯帝國也就是當時的大食國,實力非常強大。
  • 南詔和唐朝的戰爭:南詔不大,為何能成為唐朝的西南大患?
    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死後,唐廷派使者到南詔告知宣宗死訊。此時,正值南詔王豐祐也死去,唐廷派出使者時尚不知道豐祐已死,因而使者沒有弔祭南詔王豐祐的準備和職權。新立南詔王酋隆認為此舉不當,責怪唐的使者沒有對南詔舊王給予弔祭,於是對唐的使者沒有給予應有的禮遇。唐朝使者回朝後,向唐廷匯報了這一情況。
  • 夢回唐朝
    謝謝山帥哥對「不平凡的活著」平臺的持續支持,萬分感謝!平臺立足傳播的正能量,希望能夠輻射的更廣更遠。****************************得友人贈送一大部《唐朝那些事兒》,不止是大,還很長,整部七大本。白天沒時間,只能每晚睡前和早醒時讀讀,正所謂入夢唐朝,夢醒亦唐朝,故此曰——夢回唐朝。
  • 千真萬確:唐朝之後不是宋朝
    (《臺城》)韋莊是長安人,最後卻在成都終老。 在韋莊的操持下,前蜀本來蒸蒸日上。但王建一死,兒子王衍奢侈昏庸,很快就被人盯上。公元925年,只經過短短七十天,前蜀就被後唐所滅。如今只剩下一座王建墓還在成都以為紀念,稱為永陵博物館。 雖然前蜀不服後梁,但還是有人表面上表示歸順的。
  •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的謊言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說明讀者用心閱讀了本故事、並能夠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不盲從。我們現在就來解釋這個問題。因為:唐朝將士不服李世民,痛恨這個卑鄙的篡位者,所以不抵抗突厥,有意縱容突厥人去滅李世民。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和他的戰功一樣,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 貞觀之治時,唐朝那麼強大,為何不一舉殲滅侵犯邊境多年的突厥?
    確實,國力不甚強大的唐朝真的不適合對突厥出兵,李淵確實是一個成熟的謀略家,也很會當家,剛剛當上皇帝,一兵一卒都要省著點用,拿出兵力去打沒有勝算的仗確實得不償失。而且就算打贏了也拿不到多大的好處!